-
慶元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互補供電方式確保全天候測量水文數據
為充分發揮水文的基礎性作用,提升極端天氣下的測報能力,慶元縣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互補供電方式確保水文遙測站全天候得到供電保障。 據了解,遙測站用於實時記錄並傳輸相關的5分鐘雨量及水位等數據,還能顯示環境溫度、電壓等運行環境數據,可以全面並及時掌握站點附近的天氣變化情況。目前,全縣有127個遙測站點,其中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流量儀等。
-
一套完整的太陽能遠程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如輸出電源為交流220V或110V並且要和市電互補,還需要配置逆變器和市電智能切換器。 1.太陽能電池陣列即太陽能電池板 這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的最核心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太陽能光子轉化為電能,從而推動負載工作。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矽太電池、多晶矽太陽電池、非晶矽太陽能電池。
-
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用室內照明光線為物聯網設備供電
這些物聯網設備大部分位於室內,要廣泛安裝這些設備,就需要設備變得「自主」。也就是說,它們不再需要電池或者電線連接電源來維持運行。為了實現這一點,找到一種本地的低維護成本的能源,為物聯網設備提供本地的電力,特別是在一般環境條件下,顯得非常關鍵。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名單,全國共有296名專家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子義名列其中。這個基金對入選者要求極高,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葛子義主要從事有機太陽能電池和OLED研究,此次獲得400萬元資助基金的項目叫「有機太陽能電池」。
-
科學家研發新有機太陽能電池 專為室內照明設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與使用晶體矽半導體的更常見的對應物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薄,柔軟,重量輕且便宜,允許它們應用於多種物品中。現在,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針對室內照明進行優化的產品。新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由瑞典林雪平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其有源層由供體和受體材料的獨特組合組成,使其能夠吸收大多數室內環境中常見的精確波長的光。簡而言之,供體材料吸收光子,而受體則獲得電子。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創建了兩個原型,一個尺寸為1平方釐米,另一個尺寸為4平方釐米。
-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香港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紗狀可充電鋅離子電池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電池可以編織到裝有傳感器的智能衣服中,併集成到商業生產的紡織品中,為電子設備,可穿戴顯示器和醫療植入物供電。
-
新型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既高效又耐用
背景有機太陽能電池不僅更環保,而且生產成本低,非常有望取代矽基傳統薄膜。(圖片來源:MIT) 超薄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單位重量可提供的功率大,且適合各種應用,例如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作為軟體機器人中的傳感器與致動器。
-
新型太陽能電池,為物聯網設備收穫室內照明的電能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設計新型太陽能電池,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從我們正在使用的室內燈光中收集能量,以供這些創新的室內設備供電,並減少電池的浪費。來自義大利、德國和哥倫比亞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專門用於室內設備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最近的測試中,他們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在200lux(典型的家庭照度)下提供了超過20%的功率轉換效率,這大約是多晶矽室內效率的3倍。
-
新型太陽能電池可以為物聯網設備獲取室內照明
為了減少浪費,研究人員正在設計新型太陽能電池,可以從我們已經使用的室內燈中獲取能量。當今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晶體矽在燈下的性能不如在烈日下。但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染料敏化材料等新興替代品在將人工照明轉化為電能方面的效率可能會大大提高。來自義大利、德國和哥倫比亞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專門用於室內設備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不存在的,我們用有機太陽能電池
圖片來源:wikipedia有意思的是,如果有大錘子(紫外線)、中錘子(可見光)和小錘子(紅外線),對有些半導體材料,只有頻率高、能量大的大錘子才能錘出電來,而能量小的小錘子,再怎麼錘也不能產生電。很不幸,無機電池就是這樣。而有機電池卻是三把錘子都能使,這就是有機電池的寬光譜吸收。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高,室內弱光環境下達25%
城市每個三口之家每天的平均用電量為3kWh,平均太陽光照時間4h,則只需不足2 m2太陽能電池板即可為之提供充足的電力;家庭電路最大熔斷電流一般在20A 左右,最大瞬時功率4400W,達到此瞬時功率只需10 m2左右的太陽能電池板即可。在太陽能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充足電力的同時,人們還希望其能夠助物聯網一臂之力。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目前,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ell,PERC)技術已成為光伏行業中提升晶矽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主流高效技術。
-
太陽能電池板MPP的脈衝負載供電解決方案
對於系統本身或者用於傳輸數據的這些所需的功率脈衝通常難以用諸如太陽能電池板的功率受限的電源來支持。通過在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功率點(MPP)上運行並通過從面板上智能地提取功率,可以成功利用能量為脈衝負載供電。本文介紹了一種簡單而經濟的解決方案,用於這種脈衝負載系統中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 太陽能電池板的特點 太陽能電池板在MPP運行時提供峰值輸出功率。
-
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達12.7%
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近日,該成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有機太陽能電池以具有光敏性質的有機(包括高分子)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通過光伏效應產生電壓,進而形成電流, 實現太陽能發電。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塑料」也能導電 目前,商品化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以晶矽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為活性層製備。但是,這種太陽能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原材料生產過程能耗大和汙染重等弊端,同時,這類太陽能電池由於無機半導體本身的剛性結構,難以製備柔性器件。因此,製備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各國科學家的目標。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每時每刻抵達地球的太陽光能量若能被利用萬分之二,即可滿足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陳永勝教授和他的團隊將自己的科研使命濃縮為一句話——「向太陽要能源」!而基於有機高分子材料作為光敏活性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材料結構多樣性、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製備、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優點,具有無機太陽能電池技術所不具備的許多優良特性。除了作為正常的發電裝置外,在其他領域如節能建築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趣。
-
最高效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之一
蘇州大學李永舫課題組合理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寬帶隙給體小分子材料,基於此的器件表現出13.9%的目前最高效率之一,且非輻射複合損耗非常小,為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基於共軛聚合物或小分子的電子給體與小分子受體,組成的給受體本體異質結溶液製備法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被廣泛研究。最近由p型共軛聚合物給體與n型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而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功率轉換效率突破了16%,具有光明前程。但是由於聚合物的批次差異問題,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器件的重複性較差。
-
全透明太陽能電池:能夠作為自供電的光電探測器和發電裝置工作
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的透明太陽能電池,據稱,這種電池能夠作為自供電的光電探測器和發電裝置工作。FTO和銀納米線(AgNWs)分別作為收集光生載流子的底層和頂層電極。基於p-n異構的TiO2還可以通過結界面的內部電場來分離光生電荷,從而實現自供電操作。 科學家們的測量結果顯示,該集成光伏設備能夠產生轉換效率為2.1%的電能,超過57%的可見光能夠透過電池層。
-
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相比較於傳統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柔性、可大面積印刷製備等優點。目前製備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的主流策略是使用聚合物給體和非富勒烯受體材料構建活性層。但聚合物材料在製備過程中通常存在分子量和分散度難以精確控制、難提純、材料的批次穩定性差等問題,相應製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重複性降低,不利於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在歐洲緯度晴朗的晴天,太陽可以提供每平方米約1000瓦的輻射能。常規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最多可將這種能量的五分之一轉換為電能,這意味著它們的效率約為20%。自2019年9月以來,布拉貝克教授的工作組保持了12.6%的有機光伏模塊效率的世界紀錄。在紐倫堡Energie Campus(EnCN)開發的多電池模塊的表面積為26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