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攝影師來講,飽滿的光線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因為攝影是一項雕刻時光的藝術,充足的光線意味著豐富的創作空間。但大多數情況下,比如陰天、陰影、室內等等,自然的光線是不充足的,因此催生了室內燈光運用的普及和多樣化。其中閃光燈技術已經得到業內的普遍應用,其次是無閃攝影燈光(即常亮燈)運用,對於兒童攝影來說,因為拍攝對象的特殊性,為了保證幼小的寶貝在健康不受損害的情況下更能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所以對於攝影燈光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們就兒童攝影常用的兩種燈光運用做系列的比較,供廣大的攝影消費者和攝影愛好者參考。尤其寶貝的爸爸媽媽,你們可要注意了!
室內攝影:「柔光漫反」VS「柔光無閃」
技術參數 | 柔光無閃(歐寶250為例) | 柔光漫反(光寶LB600為例) |
光源的功率 | 250w | 150w |
柔光箱的使用 | 無閃攝影為追求亮度,採用的柔光箱一般只有一層柔光布。 | 屬於漫反射光源,除兩至三層柔光布外另採用漫反射拍攝,片子對比柔和,反差較小 |
光源照射時間 | 閃攝影採用的是常亮燈,照射時間等同於整個拍攝的起止時間。 | 僅3~5秒 |
光源的照射方向 | 運用常亮燈,光線直射拍攝對象 (2盞以上,射向人物面部) | 閃光燈光線照射多採用折射或漫反射 |
影像效果 | 大光圈拍攝,人物局部會虛,次於閃光燈拍攝的效果 | 小光圈拍攝,人物整體較清晰 |
燈光溫度 | 燈光溫度較高且距離被攝物體較近,有炙熱感 | 冷光拍攝且不直對拍攝物體 |
通過以上兩種拍攝燈的說明,我們會發現,因為兩種拍攝燈特性的不同,其拍攝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同時在對兒童進行拍攝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柔光無閃燈因其拍攝時為了獲取更多的光源而採用大光圈拍攝,所以照片噪點較多,放大時會有顆粒,而閃光燈光線補給理想,放大圖像清晰平滑。閃光燈是在無閃燈之後產生的現代影室拍攝最常用的拍攝燈,因其光線靈活多變,給攝影師也帶來了更大的創作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內外90%以上的影室攝影採用閃光燈的原因所在。對於兒童攝影,因幼兒的皮膚和眼睛較為細嫩,對攝影燈光的溫度非常敏感,無閃燈因其光源受限,為了更好的拍攝效果,燈與被攝對象的距離在1米左右,長時間的高溫燈光刺激了兒童幼嫩的皮膚和眼睛,無閃燈拍攝孩子就像長時間對著太陽觀看,閃光燈拍攝就像看一下太陽馬上移開視線,所以無閃燈拍攝容易引起孩子的眩暈。而閃光燈攝影對半歲以下的兒童採用漫反射拍攝,光源不直射被攝物體,也就避免了對孩子的損傷。
金色童年在不斷的創作實驗和長達14年的拍攝經驗中得出為半歲以下的幼兒拍攝時應儘量使用自然光,為保證成像質量,必要時正確使用閃光燈;使用時應改變閃光燈的照射角度,仰射天花板或側射牆壁,或用慢速快門、開大光圈拍攝,即上文中所提到的"柔光慢反"拍攝,這樣也可獲得更理想的寶寶照片,同時不會傷害到寶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