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接受本報專訪詳解月球車三大突破 會認路會拍照會繞障礙
嫦娥之父:月球車行走須「三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日前接受了本報專訪,他介紹了將於明年發射的嫦娥三號所攜帶的月球車的三大關鍵技術,為方便其行走,將從地面實施人工幹預,對其進行幫助。
葉培建還表示,載人探月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送人上去,並卻確保他們安全返回地球。
探月工程
5個著陸區虹灣是首選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您從2001年開始就參加探月工程,作為最早的參加者之一,請您介紹一下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
葉培建(以下簡稱葉):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步走,也就是繞、落、回。我們在2007年實現了嫦娥一號的發射,2010年又實現了嫦娥二號的發射,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研製嫦娥三號。嫦娥三號就是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務,要落在月球上,並且在月球上要進行探測,預計到2013年可以實現這個夢想。
FW:嫦娥三號處於什麼階段?
葉:嫦娥三號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將於2013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並將實現月面軟著陸。
FW:著落區會選在哪裡?
葉:目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共有5個,第一次任務時,虹灣地區是首選,這個地區較平坦,光照好,易觀測。
FW:是不是只要嫦娥三號落在月球上就象徵著發射成功了?
葉:那是肯定的。一共有三步,落下去算一步,月球車走起來算一步,到達之後完成全部任務算一步。第一,落下去就是成功,第二,月球車從著陸器上下來,安全地離開著陸器行走起來這是第二步。第三步我們是希望著陸器和月球車能在月球上工作一段時間,任務結束以後就是最後的成功。
技術難題
安全落下去還得平安走起來
FW:在嫦娥三號的發射中需要應對的技術挑戰是什麼?
葉:技術問題很多。核心用一句話來說,如何安全地落下去,如何平安地走起來,這就是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
換句話說,我們過去都是繞,現在是落,落到月球上這是個重大挑戰。這要解決很多問題,要選落的地方,要安全地落下去,速度還要進行變化。
FW:落下去以後呢?
葉:落下去以後還不行,月球車還要在月球上走起來,走的時候還不要掉到坑裡。還要爬過大的石頭,要直接能夠導航。還有,在月球上1天等於地球14個白天,1個晚上也等於14個夜晚。這14天不見太陽又很冷,沒有能源,如何生存下去這也是重大的挑戰。
FW:到第三步的時候要面對什麼?
葉:第三步那就更難了,我們到了月球上去不算完,還要到月球上去採集樣品,這個採集、封裝都很難。還要返回來,要如何在月球上起飛,如何在月球軌道上和返回艙進行交會對接,如何從月球上返回地球而且準確地返回到預定地點,這些都是我們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當然將來中國人從長遠來講,還要走向更遠的深空,那就會遇到更多的挑戰,有更多的技術難題。
月球車行走
地質不同 需解決三大問題
FW:您剛才所說的技術難題能不能舉個通俗的例子?
葉:比如說,月球上月球車要走,至少有三個大問題要解決。第一,要走得起來。地球上很好走,月球上的表面是有它特性的。它大部分地方是鬆軟的,同時又有坑又有石頭。
因此,在月球上行走既要走得起來又不能陷下去,遇坑遇石頭還要過得去。行走結構完全不同於地面的行走結構。這行走結構就是一個要研究的,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一個六輪行走結構。
第二步在月球上要碰見坑碰見石頭,它要對自己面前的景象進行識別,然後小的障礙它要通過去,大的障礙它要繞過去,因此它要能夠進行場景觀測和路徑規劃。這是我們第一次的行走,為了可靠起見,它所面臨的各種景象還要送回地面。我們地面還要進行人工幹預,對其進行幫助。
第三,它看到的東西要送回地面,因此它必須要有數據傳輸手段,要把月球上看到的圖像、看到的資料立刻送回地面。為了加強它的可靠性,這個月球車可以直接把它看到的東西送回地面,同時我們還有個著陸器在月球上。我們可以讓它著陸之後和著陸器進行通訊,通過這個著陸器再轉回來,那不就有兩條途徑了嘛,應當是安全又有效。
FW:目前全世界月球發射共一百幾十次,美俄對月探測佔據了大頭。目前我們跟美俄之間的差距是什麼。
葉:那是肯定的,我們是2次。月球探測包括很多,有6種方式,飛月探測、直接打上去探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採樣返回和有人探測,有這6種方式。
我們國家現在只進行了環繞探測,應該承認我們國家現在在採樣返回、有人探測等方面還沒有開展,沒有開展當然就比別人落後。但是我們的環繞探測這一項,具備當今世界上環繞探測的同等水平。
最大挑戰
安全返回排首位
FW:最後一步載人探月,目前我國進行了怎樣的探索?
葉:人要走出地球,月亮是第一個可以到達的地方,因此我們中國人早晚要去的。我國今年發表的航天白皮書裡明確指出,我國已開始了載人登月的先期研究,但什麼時候去,要看我們的技術攻關,不解決問題是不能去的。
FW:屆時最大的技術難題是什麼?
葉:簡單地說,送上去然後安全地返回這是最大的挑戰。其中有三個技術難題排在首位。第一,要有比現在大得多的火箭,能夠把更重的東西送上天去。第二,太空人要達到月球還要落在月球上,對太空人的生命安全、保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怎麼樣送上去和如何安全地返回,我覺得都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本版文/記者郭媛丹實習記者/王婷婷
●背景連結
嫦娥三號衛星簡稱嫦娥三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顆人造衛星。
嫦娥三號的任務是探月工程二期的關鍵任務,將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測控通信與操作、運載火箭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等關鍵技術,實現中國首次對地外天體的直接探測。「嫦娥三號」最大的特點是攜帶月球車,實現月球表面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