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3號給月背拍照,沒有直飛月球,而是慢慢靠近,在等待什麼?

2021-01-13 科技圖說

月亮引發的無限遐想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對月亮充滿著美好的想像。從嫦娥奔月到吳剛伐桂,各種關於月亮的傳說家喻戶曉。

古人用月亮烘託情思,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諸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在中國的古老文化中,月亮已成為團圓與思鄉的代名詞。

然而,近百年來,隨著望遠鏡的發明,當人們更加清晰地看見月亮後,才發現月亮表面原來是一片坑坑窪窪的不毛之地。

這樣一來,反而激發了人們對月球探索的好奇心,其中有一個現象尤其引起科學家的注意。

我們現在知道,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剛好相同,當大家舉頭望明月之時,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那麼月球背面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在人類探月太空飛行器出現之前,各種說法不一,因為看不到,也就引發了大量猜想。

人類首張月背照片

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著陸月背之前,科學家主要藉助繞月探測器了解月球背面,要麼拍照,要麼用儀器遠距離掃描。

在這些探測器中,最早給月背拍照的,是前蘇聯的「月球3號」。時間回到60年前,蘇聯的「月球2號」探測器剛剛實現人類首次月面撞擊。為了彰顯航天實力,也為了窺探月球背面的奧秘,給月球背面拍照,被視為下一步的首要任務。

月球3號的老照片

承擔這項任務的正是「月球3號」探測器。

那時候的設備其實很簡陋,拍照工具是兩臺膠片照相機,安裝200毫米和500毫米鏡頭,分別用於拍攝月球的全景和特寫。據說相機膠片還是從擊落的美國偵察氣球上獲得的35毫米的寬膠片。

那麼拍完照片怎麼傳回?蘇聯的專家團隊利用當時最先進的電晶體設備,研製了一套圖像傳輸系統。

大概流程就是,當「月球3號」拍完照片後,探測器會對相機底片進行自動衝印。圖像傳輸系統對衝印後的照片進行電視掃描,並轉換成為無線信號,最後傳回蘇聯的地面接收站。

2019年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向媒體公開「月

最後,「月球3號」不負眾望,拍下了月球背面首張照片。

巧妙的軌道設計雖然拍攝和傳輸工具不怎麼樣,探測器的飛行軌道還是經過了精心安排。

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

「月球3號」的發射地在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沙漠地區,曾經是世界最先進的航天基地。

歷史上,這裡創造過多個第一,比如1957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第一艘載人飛船,以及人類首次探索月球的系列「月球」探測器,都是從這裡起飛。

1959年10月,「月球3號」從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升空之後,並沒有直接飛到環月軌道,而是經過一段較長的軌道飛往月球,為什麼要這樣?

其實就是等待太陽光。

沒有陽光,月背漆黑一片,膠片相機無法拍到任何圖像。而當時的探測器能力也不夠,無法像現在的探測器那樣,一直繞著月亮飛,可以長時間等待拍照。

這樣,就必須對「月球3號」的飛行軌道進行特殊設計,選擇合適的時機。

玉兔二號月球車

我們知道,當農曆新月的時候,月球背面會正對太陽,此時整個月球背面會被照亮。我國嫦娥四號也是考慮到月球背面的照亮期,選擇在月球背面的「白天」著陸。

玉兔的工作模式也是月晝利用太陽能工作,月夜休息。

事實上,經過蘇聯專家的安排,「月球3號」沿著一條較長的地月軌道,經過幾天的飛行後,慢慢繞到月球背面。

當「月球3號」從距離月背表面6萬多公裡的高度經過時,陽光剛好照亮了月球背面,讓「月球3號」有機會可以為月背拍照。

蘇聯科學院根據圖片繪製的月背地圖

在接下去的40多分鐘內,「月球3號」抓住寶貴的時機,連續抓拍了近30張照片,雖然解析度很低,卻覆蓋了月背70%的面積,首次揭開了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紗。

慢慢探月路

「月球3號」拍攝的部分照片一經公開,便轟動了全世界。

月背莫斯科海

「月球3號」傳回的月背照片展示出,月球背後的地形主要是丘陵、高山,有兩個較大面積的平原,即「月海」,照片上顏色較暗的區域。

也因為是人類首次拍攝,蘇聯搶先為月背兩個較大的月海命名,分別為「莫斯科海」和「夢海」。

蘇聯成功拍攝月背照片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探索月球的進度。此後,美國也開始不斷發射月球探測器,到了1966年,美國月球探測器成功拍攝到月背。

不過,一直到嫦娥四號著陸月背之前,儘管不斷有探測器拍攝月背,照片質量也越來越清晰,但始終沒有探測器在月背著陸。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月背的通信問題。

因為月球始終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而月球本身又是天然的無線通信屏障,當太空飛行器到達月背之後,如果沒有合適方法解決通信問題,地面控制臺將無法控制太空飛行器。

中國航天五院提供的鵲橋中繼衛星示意圖

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嫦娥四號中繼星,俗稱「鵲橋」的通信衛星出現。

2018年5月,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鵲橋」發射升空,並成功到達地月的拉格朗日L2點附近。在這個位置,「鵲橋」可以同時與月背、地球進行通信,從而間接實現地球與月背之間的通信。

中國航天五院提供的鵲橋通信示意圖

正所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率先發射的「鵲橋」為此後的嫦娥四號月背著陸掃平了障礙。

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麼美蘇60年前就開始月背的研究,到現在也沒有實現月背著陸?其實原因也有很多,也不能說美蘇完全不想做這件事,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要辦成一件事不容易,需要積聚各種因素。

中國航天五院提供嫦娥四號、玉兔二號、

總結

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有美國深空探測專家建議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olo軌道布設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探測器的通信,也就是類似「鵲橋」中繼衛星的機制,但這個設想最終沒有實現,現在中國的「鵲橋」實現了這個想法。

鵲橋運行在月底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

中國航天從遠遠落後美蘇,到率先實現月背著陸,付出了怎樣的艱辛與努力,那些老一輩的航天專家心裡最清楚。

正如60年前蘇聯第一次拍攝月背照片一樣,中國「鵲橋」與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的成功,也為人類探月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航天將走向更深更遠的太空。

相關焦點

  • 深觀察|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人類移居月球還有多遠?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 新華社 圖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中部馮·卡門環形山成功著陸。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升空後,經過110個小時的飛行,12月12日在距離月球僅100千米的位置實現了「太空剎車」,即近月制動,讓太空飛行器減速,使其被月球引力捕獲。在發射26天後,這顆3.8噸重的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 月球出現2千萬億多噸異物,嫦娥四號看見什麼了?為何看不到月背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帶著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人類踏入月球,留下腳印,將不可能變成可能,迄今為止依舊沒有人能夠超越。現如今月球出現2千萬億多噸異物,嫦娥四號看見什麼了?為何看不到月背?儘管一切謎團被揭開,但是月球依舊帶有濃厚的神秘面紗,在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被成功送往太空,於次年1月3日順利完成全人類第一次實現月背軟著陸。伴隨著眾多的謎團,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在月球上進行著緊張的工作。不過值得驚喜的是在月球上首批地球植物棉花孕育出綠色的嫩芽,這將所有實驗中最驚豔的一個!
  • 舉頭望明月:神秘的月球瞬變、月背宇宙飛船城市遺蹟和空心月球說
    那麼朋友們你有沒有想過,高懸在頭頂的這輪明月它為什麼那麼神秘?月表忽明忽暗的瞬變現象是外星人的飛船駛過嗎?阿波羅20號拍攝的月球背面巨型宇宙飛船和月球城市遺蹟到底是怎麼回事?ET電影封面一直以來流傳的月球空心說真的只是個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嗎?今天夸父逐星空就和大家逐一探索這三個讓人著迷的月球謎團。
  • 「嫦娥四號」創紀錄在月背軟著陸!月球背面這個物質太厲害了
    著陸後,「嫦娥四號」探測器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是不是超激動的!(它也是太陽系裡已知最大的環形山之一,這個盆地直徑約為2500千米,足足有月球直徑的2/3)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圖片來源:NASA)32億年前,火山活動停止了。現在月球表面上沒有空氣和水,更沒有生物,這裡的地質運動也早已經停止。
  • 月背面影像get!我們成了在月球第一個種棉花的人
    疫情沒有給航天事業發展按下「暫停鍵」。 3月2日4時,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月夜設置,進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玉兔二號」月球車累計行駛裡程即將突破400米,目前達到399.788米。
  •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麼?玉兔二號對月球「做CT」
    月背地下3個地層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為什麼嫦娥四號在月球拍照,讓月球看上去那麼小?答案很簡單!
    為什麼嫦娥四號在月球拍照,讓月球看上去那麼小?答案很簡單!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從古時候開始就有人專門研究天文,想要知道天空之外的世界。而到了現代社會,人類的技術更加進步的情況之下,雖說人類的腳步已經邁入太空,但依舊有很多問題到現在無法解釋。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成績單:月球車行駛600.55米
    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成績單:月球車行駛600.55米 @新華視點1月3日消息,今天(3日)是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兩周年的日子,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31天,月球車行駛600.55米,持續產出科學成果。
  • 探索月球的「另一面」
    儘管隨後各大媒體又集體出來闢謠證實這句話根本子虛烏有,但神秘的月球背面還是成功引起了民眾關注。  既然霍金沒有說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話,那麼月球背面究竟有什麼呢?為什麼人們一直對月球背面存在多種猜測呢?  月球背面為什麼這麼神秘  實際上,月球背面之所以顯得神秘,原因在於我們無法從地球上直接觀測到那裡。
  • 什麼是月海?什麼是環形山?觀察一下月球!
    那時,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什麼是月海和環形山球上方的一個大的暗區,它相對平坦。他懷疑它必定是月球上的海洋,所以它被稱為「海洋」,它一直被使用到現在。事實上,月球不是大海,而是月球上相對較低的平原。目前,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月球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到地球總是以同一張臉朝向月球。如果在那一天,地球上的那一天特別長,大約相當於現在超過40天。月球上人們的特殊感覺月球的物理性質與地球不同。人們對月球有許多特殊的感受。聲音通常通過空氣傳播。月球表面幾乎沒有空氣。它無法傳播聲音。
  • 為什麼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也是唯一的衛星。我們人類自古以來就對月球非常感興趣,在全世界的所有文明中,都有關於月球的神話傳說。月球,跟隨地球46億年了,也許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它就在天天看著地球。然而, 1969年7月19日,美國「阿波羅神11號」太空船登陸月球,沒有看到廣寒宮,沒有找到嫦娥和白兔,更沒有桂樹和吳剛月球相對地球總把豪華美麗的一面展現給人類,千年不改。所以有些人誤認為月球只有圍繞地球的公轉,沒有自轉。其實不然,月球有自己的自轉,就是巧在自轉與公轉的周期巧合,都一樣,都是一個地球月的時間,當然這個自轉就不被一些地球人所敏感了。
  •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關於月亮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月球背面不是沒有陽光嗎?為什麼這張照片陽光明媚呢? 其實月球背面並不是背對著太陽,而是背對著地球,所以,它也是有白天和晚上的,只不過它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呢?
  • 月球背面實地首照:拍攝高度大概2米
    本報長沙訊 月球背面實地首照傳回來後,可以看見,沒有桂樹吳剛兔子,沒有傳說中的基地,也沒有外星人。在這張馮·卡門撞擊坑局部圖裡,只有黃色的沙漠狀地面,兩根「杆」,一個坑,一條略見起伏的「山脈」。不過,問題隨之而來:    1.月背實地首照如何傳回?
  •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6周年:從初探月球到首登月背,中國航天進步了多少? 嫦娥三號發射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因為在月球身上還有很多未解的謎團,比如月球是怎麼形成的、月球的背面為什麼始終背向地球、在月球上是否存在外星人和外星人基地、月球有沒有二戰轟炸機等。月球正面和背面由於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日地間的距離僅為30萬公裡,還在人類的可承受範圍之內,所以從50年代航天技術興起之後,最早探測的地外星球就是月球,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探測器,從此拉開對月球進行探測的序幕,到了60、70年代,美國對月球實施一個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這就是著名的阿波羅探月工程
  • 塵封50年的月球秘密,NASA解鎖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樣本
    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我們在月球上收穫頗豐,尤其是作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背的國家,我們更是獲得了獨一無二的珍貴資料,再加上今年是美國成功登月50周年紀念,在此背景下,月球在今年成為了熱門話題。美國自從登月成功後就慢慢地將精力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天體上,對月球的重視程度呈直線下降,但是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他們似乎眼紅我們的探月成果了。於是NASA再次制定了2024重返月球計劃,此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再次載人登月。不僅僅如此,為了刷存在感,美國還公布了一份封閉了50年之久的關於月球的秘密。
  • 月球在慢慢生鏽
    什麼玩意兒,月球會生鏽?小豹迷惑???那麼月球上有鐵嗎?早在十年前科學家就已經發現月球兩極表面富含鐵質的巖石光譜特徵與赤鐵礦的十分相似。赤鐵礦生鏽變為紅色,貌似可以解釋月球變紅的現象。然而月球赤鐵礦的發現者們卻覺得匪夷所思,因為月球其實是非常乾燥的,也沒有大氣保護。
  • 玉兔二號立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物質
    在以往,月球背面對人類來說是神秘的,雖然各國都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探月計劃,但除了玉兔2號探測車外,再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達過月背,也就是說,現在全人類都只能通過玉兔2號來了解月背,而玉兔2號也不負眾望,在近日成功立下大功。
  • 潮汐鎖定讓人類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月球為啥不能像地球一樣自轉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可自古以來我們都沒能看到月球的背面,當然,嫦娥4號登陸月背為我們帶來了清晰的月背照片。但是為什麼月球總以一面示人?是什麼原因讓月球不能轉動呢?潮汐鎖定又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