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關於月亮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2020-11-27 騰訊網

月球是夜空中最好找的天體。作為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它始終都在夜空中東升西落,有時還會消失幾天。

一直以來,人類對月球的想像、探索從未停止。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現在,中國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目標逐步都要實現了。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在月球建基地、採資源,從月球出發去向更深遠的星空。

劉殿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究員

玉兔二號移動分系統主任設計師

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

這張照片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這是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面之後拍攝的第一張近距離的月背影像圖。

嫦娥四號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嫦娥四號著陸到月背,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月球背面不是沒有陽光嗎?為什麼這張照片陽光明媚呢?

其實月球背面並不是背對著太陽,而是背對著地球,所以,它也是有白天和晚上的,只不過它的一天大約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呢?

首先,我們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人類也從未踏足過月背,那裡古老而神秘,對我們而言始終是一個謎。第二,月球背面沒有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也沒有來自地球的電磁波幹擾,是開展天文觀測和研究的理想之地。

2018年12月8號凌晨,嫦娥四號發射時,我在北京飛控中心的電腦前觀看發射。當時微博上有人直播發射情況,在火箭升空進入雲層後宣稱任務成功。

實際上當時我們仍然緊張的盯著電腦屏幕,看著火箭的飛行曲線與預期的完全一致,然後是精確入軌、器箭分離,直到著陸器太陽電池翼展開,這個時候我們知道發射成功了!

「嫦娥四號」飛行軌道示意圖

那麼接下來幾天,可以看這個軌道的圖,是經過了幾次的軌道修正,到達月球附近之後進行近月制動、環月降軌。在2019年1月3號進入了一個動力下降的過程,開始著陸。

為什麼嫦娥三號從發射到著陸需要12天,而嫦娥四號需要26天呢?

其實我們從同樣的時間發射,到達月球的時間也基本相同。當嫦娥三號到達月球時,月球正面是白天,背面是晚上,剛好適合在月球正面著陸。

而嫦娥四號到達月球時,同樣月球正面是白天,背面是晚上,所以就繞著月球飛了半個月,等到月球背面是白天再著陸。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官方發布的著陸過程視頻。

嫦娥四號月背著陸視頻

月背第一道腳印

玉兔二號順利到達了月背,馬上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可以看到玉兔二號正前方這個大坑,實際上附近有很多個大的撞擊坑,我們要怎樣從這些撞擊坑中突圍呢?

嫦娥四號巡視器行駛路線圖

從行駛路線圖可以看到,玉兔二號周圍撞擊坑密布,每個圈表示一個撞擊坑。月背的撞擊坑經歷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坑裡面的月壤可能變得非常鬆散,有可能使車輪深陷其中。

為了避開這些撞擊坑,到達科學家指定的考察點,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對周圍一圈地形進行拍照,然後把照片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張完整的地形圖。

飛控中心的玉兔駕駛員們詳細計算,精心規劃,既要避免逆光行走和逆光拍照,又要避開撞擊坑,最終找出一條羊腸小道,指揮玉兔二號成功突圍,一路向西。

突圍成功之後,是不是就是一馬平川了呢?

我們又讓玉兔二號回頭看了看它走過的路。我們發現,它和月球正面不大一樣,它的車轍不像月球正面那麼清晰,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查看了避障相機的圖像,發現車輪上沾滿了月壤,玉兔二號走的過程中月壤被捲起,走過之後再落在車轍上,所以車轍很不清晰。

大家知道,我們著陸的地方叫馮·卡門撞擊坑,是一個有著上億年歷史的撞擊坑,它的直徑有幾十公裡,地形平坦,山峰比較少,只有在中間的地方有一個中央峰。從車轍來看,這裡的月壤非常鬆散。

在這樣的月壤上行走,我們的車輪為什麼不會陷下去呢?

玉兔二號具有直線行走、曲線行走和原地轉向的能力。它的機動性比較強,有利於在危險地形下的脫困。

它有六個車輪,但只有一根軸跟車體連接,這裡邊的機構可以保證,不管是過障礙坑還是碾過石塊,任何地形下六個車輪都始終與月面接觸,防止翻車。

最後是輪面構型,是篩網的構型,它的重量比較輕,每個車輪只有700克。另外這種構型不容易沉陷,在鬆散月壤上移動時,即使陷進去,月壤也不會在車輪前面堆積導致越陷越深。

所以,我們在設計上已經從機動性、穩定性和車輪構型三個方面,把在月背移動的沉陷風險降到了最低。

有了駕駛員的精準駕駛和我們設計上的可靠保證,經過13個月之後的安全駕駛和穩健巡視,玉兔二號的移動距離突破300米、工作時間滿一年,超過前蘇聯月球車,成為在月球上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很多人也許也會有疑問,13個月晝相當於一年多一點的時間為什麼只走了358米呢?

國外月球車和火星車移動距離統計

我們看這張圖上,國外月球車和火星車的移動距離統計,不管是前蘇聯和美國星球車都有幾十公裡的移動記錄。

為什麼我們玉兔二號走得這麼慢?

其實,我們的設計速度每小時可以走幾百米,但玉兔二號不是來月球賽跑的,我們的目的是科學探測和科學研究,有時候為了精確探測,我們會幾釐米幾釐米,甚至達到毫米級的靠近目標。

第一個在月球背面種棉花的人

著陸器配置的科學載荷

玉兔二號上配置的科學載荷主要包括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這些載荷用於月球地質探測、宇宙天文科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玉兔二號配置的科學載荷

嫦娥四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國際合作。

在嫦娥四號火箭整流罩上的相關方標誌裡,除了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外,還包括4大國際合作夥伴:德國、荷蘭、瑞典和沙特。

火箭整流罩上的任務相關方

其中,跟嫦娥四號中繼星一起發射的龍江二號微衛星上搭載了沙特相機,為沙特拍到了第一張月球照片,以及網上廣為流傳的最美地月合影,照片在英國《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雜誌上刊發。

這也是中國航天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

最美地月合影

嫦娥四號上還搭載有一項由重慶大學牽頭研製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搭載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

這是第一次,在月球上有一棵來自地球的植物發芽了,我們也成為了第一個在月球種棉花種土豆的人。

微博上也有人在說,我們是走到哪種到哪的民族

走到哪,種到哪

中國探月史回顧與展望

從2007年嫦娥一號到現在,目前我國仍有5個月球探測器同時在工作: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著陸器、鵲橋號中繼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2019年7月,龍江二號微衛星退役前,我們同時有6個月球探測器在軌工作。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月球衛星,實現了繞月飛行目標,是實現了我們繞、落、回三步的目標裡面的第一步。

嫦娥二號同樣也實現了繞月探測的目標,探測時拍攝的月面全景圖,至今仍用於玉兔二號的路徑規劃。

嫦娥二號完成任務之後飛向了深空,在穿過小行星帶時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了清晰成像。

中國探月史回顧與展望

嫦娥三號探測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落月探測的目標,是我國探測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下一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月面採樣返回

它包括四個部分:軌道器負責地月往返;著陸器負責帶著上升器一起著陸到月面;開展採樣之後,上升器負責從月面起飛,飛到月球軌道之後,和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返回器負責攜帶樣品著陸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之前前蘇聯也實施了很多次的嘗試,最終成功了三次,帶回了300多克的月壤,我們的嫦娥五號這次預計帶回2千克的月壤。

夢中的月球基地

2013年12月底的時候,我們嫦娥三號的著陸器拍攝到了地球的照片。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時常夢到我是月球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當我工作的間隙,偶爾會回頭看一下遠處的地球家園。

中國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的目標,逐步的都要實現了,然而,這並不是終點。

未來,我們可以在月球建基地,開採月球資源,在月球建造火箭,從月球出發去探索更遙遠的深空。甚至,我們還可以到月球去旅遊。

夢想雖然很遙遠,夢想也終將實現。

文字 | 劉凡 ;視頻 | pencil

版面 | 田曉娜

互動話題:感謝你的在看、轉發、評論,你知道哪些關於月球的冷知識?

每周評論區,被zan最多的評論者,將獲得造就送出的書籍一本。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丨仰望星空,發現探索創新的力量
    人類對未知的探索總抱有無窮的想像力。夜幕降臨,明月當空。月亮從哪裡來?月亮上有什麼?人們總想揭開這個謎。古時中國人訴說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古希臘人認為月中,有一位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無數哲人先賢前赴後繼,從未停止過追尋的步伐,以此表達出他們對這星辰光輝的無限敬仰。
  • 月球上到底有什麼秘密?人類至今都不再登月,中美兩國都心知肚明
    月亮一直是我們心中非常美好的存在,現在很多人都把美好形容為白月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都是白月光般的存在,可以看出月亮在我們心中一直是非常純潔美好的。在古時候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傳說在月亮上有一座廣寒宮,裡面住著玉兔和嫦娥仙子,仙子每天都穿著白色的衣服,仙氣十足,這樣的美好怪不得一直都被人們惦記著。
  •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寄託著人們對月亮的美好情思登上月球,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夢想,已經實現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著陸月球太空人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月亮 您知道嗎?
  • 月球為何始終面朝地球?月球背面究竟藏著啥?人類為何停止登月?
    隨著科技實力的進步,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自古以來,夜晚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夜晚的月亮和夜空中的其他星辰不同,它冰冷璀璨如同白玉,並且白天中只有太陽,太陽的光芒太過熾熱無法直視,相比之下月亮要更加平易近人一些。時代在進步,人類對宇宙中天體的運動也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特別是太陽和月亮這兩個天體,一個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一個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毫無疑問,探索月球肯定是人類走向宇宙的第一步。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嫦娥」飛天,玉兔登月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國家航天局供圖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拍下首張月背近距離影像這是以前從未被探索過的區域新採集的樣品將填補對月球形成過程理解的一大空白美國太空飛行網站專家史蒂芬·克拉克直言「對任何國家來說,成功完成嫦娥五號這樣的任務都是了不起的壯舉
  •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談到地球的話,小編一直都是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態的,畢竟它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物生存了這麼多年的大環境。但是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話現在已經不至於是在開發和研究地球了,而是延伸到了整個宇宙的,而且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的古人包括發展至今對於整個大的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沒有停止下來,古人想要飛天,現在的人想要探索宇宙,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想要飛上天去,離開地球呢?
  • 人類月球日丨關於月亮的那些事
    一小步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登月成功不僅是航天領域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更是屬於人類歷史上的創舉那麼關於月亮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呢?月光是浪漫的代名詞但是月球本身不發光它只反射太陽光它的亮度是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角距離的改變而變化我們生活中看見的
  • 中國從古至今的天文發展歷程,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腳步
    我不知道你是從何時起對宇宙產生好奇,或許是在某個夏夜乘涼的夜晚,我們抬頭望天,看到滿天星雲,在心底深處自然而然的蔓延出一種探索欲,一種好奇感。有時候我會想,探索浩瀚無垠的星空是否就是人類的終極使命?仿佛被銘刻進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從古至今,一代人換一代人,多少事物在起起落落,唯獨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
  • 2022年「人造月亮」升空,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在我國自古以來都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詩人李白通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思鄉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更是人盡皆知,自始至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類對月球和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
  • 假如月球從未出現過,地球會是什麼樣子?結果沒人願意相信
    03 15:35:24 來源: 齊魯農鄉 舉報   筆者:扶蘇  自古以來,人類對月球的好奇就從未停止
  • 如果月亮從未形成,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
    ,幫助我們掌握時間,保護我們,推動我們探索太空,甚至還掀起了舞蹈熱潮!,很難想像沒有月亮我們該怎麼辦,但是為了科學起見,我們假設世界上沒有月亮,地球將會怎樣?人類還會存在嗎?生命會是什麼樣子?這裡是濤濤隨記,本篇文章介紹如果月亮從未形成, 地球上會是什麼樣子?
  • 月球上是有毒嗎?為什麼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都出現怪病?
    人類的科技在漸漸地進步,同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從古代開始,人類就對月亮有著無限的嚮往。當中國人提到月亮的時候,一定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嫦娥。嫦娥在中國人的眼中,不僅是美麗的化身,也是月亮的守護神。月亮還寄託著中國人民的思鄉之情。直到現在,月亮所代表的思鄉之情還是深深印在腦海裡。
  • 人類不應該停止探索外太空文明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是否存在外星人?外星人的文明是否高於人類?我們人類不斷地在問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外太空文明的意義。當飛碟、外星人的消息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去判斷其存在的真偽,雖然很多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仍然無法阻止人類想要探索外太空文明的腳步。
  • 月球發現的三眼女屍是真的嗎?NASA為何刻意隱瞞真相?
    月球一直是人們探索的對象,無論是古時代的神話傳說還是現如今的科學探索,月球一直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抬頭仰望之時,會想起關於月球的種種美好傳說,可是現實的月球卻和神話中大相逕庭。、沒有桂樹、更沒有嫦娥,不過卻有我國玉兔的存在,月球也不是神話般的模樣,而是存在大量的隕石坑,一片荒無人煙,但是關於月球的各種傳說卻從未停止,尤其是外星文明的存在。
  •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這一次讓我們飛向太陽,一探究竟
    拿我們地球來說,太陽的光和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基礎。陽光使得植物產生光合作用,產生出新的氧氣。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光,讓萬物得到生命的滋潤。除此之外,登陸過的地外天體都是由探測器完成的。如果想要在太陽膨脹之前離開地球或者星際移民,那麼掌握登陸除地球以外天體的科技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暢想一下,如果人類登陸太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登陸太陽有可能成為現實嗎?
  • 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山居秋暝》隨手翻了一下古詩詞集,關於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在古人的心目中月亮代表著思念、代表著希望也代表著純淨。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跟月亮有關的詩句都是唯美的、脫俗的,甚至跟月亮有關的愛情故事也是悽美動人的。
  •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自古以來,人們對月球的好奇從未停止,而探索也一直在路上,在中國有嫦娥探月、吳剛伐樹一說,而古希臘神話中有月亮女神阿蒂米斯一說。後來,在現代技術的推動下,人類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從剛開始的人類第一個空間探測器月球1號到第一個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太空飛行器月球3號。
  • 人類月球日:月球那麼美,我們帶你去看看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家喻戶曉。1969 年的今天,美國 「阿波羅」 11 號飛船安全著陸在月球上,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這個幾千年來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星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
  •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1969年的今天,一艘載有三名太空人的飛船駛向遙遠的太空,完成了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一項偉大的任務——人類第一次登月。,便將每年的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Human moon day)。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探索,藝術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