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2020-12-05 華娃眼中的世界

自「嫦娥奔月」的神話流傳以來,對月亮的嚮往和憧憬就成了古今中外人們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個。」—《月下獨酌》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關山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生查子.元夕》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隨手翻了一下古詩詞集,關於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在古人的心目中月亮代表著思念、代表著希望也代表著純淨。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跟月亮有關的詩句都是唯美的、脫俗的,甚至跟月亮有關的愛情故事也是悽美動人的。

一直以為關於月亮的浪漫和神秘只有古人熱衷追尋,但近年頻頻看到科研人員不斷發布月球的信息和登月的計劃,去年更是距離1969年阿波羅10號成功登上月球已經50周年的紀念日。

前人常說,「鏡花水月」,仿佛追求月亮就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但自從人類成功登月以後,月球變得沒有那麼神秘遙不可及了。

義大利「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最佳插畫作者獎獲得者安德列.瓦倫特攜手義大利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科學普及者、作家翁貝託.圭多尼共同譜寫了一本既有詩意又結合登月現實的科普類讀物《我要月亮》。

這本《我要月亮》雖然是科普讀物,但內涵知識豐富,細讀不僅能品味跟月亮有關的故事、還能探尋人類「追月」的歷史,甚至連月球有什麼未知的物種都有涉及,現在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來一趟現代文明的追月之旅吧。

01| 月亮從來都是文人激發靈感之物

「外表始終平靜如一的月亮是歷代詩人和思想家們的靈感源泉。」—《我要月亮》

文初我隨手就找出了那麼多我國古代著名詩人詠頌月亮的優美詩詞,其實在國外,詩人、文學家也有很多以月亮為主題的作品。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但丁在他的著作《神曲》中,選擇與貝雅特麗齊相會的地方正是月球,她用三行體詩向他講述著,就像人的身體與靈魂密切相關,月亮的光輝之明暗取決於組織它的精神所含有的歡樂之多少。

在17世紀時,法國人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寫下了月亮世界和太陽世界神奇旅行的美妙故事,故事中他嘗試著用一些妙趣橫生但略顯古怪的理論解釋了我們世界的一些物理現象。

一個世紀後,有一位來自德國的閔希豪生男爵卡爾.弗裡德裡希.希羅尼穆斯恣意想像和講述了月球冒險之旅。後來,文學史上誕生了分別以西哈諾和男爵為主角的著名冒險小說。

有趣的是,不僅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裡有嫦娥奔月,在我心裡年,奧地利導演弗裡茨.朗在他的電影中將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以至於電影的名字就叫作《月裡嫦娥》。

《我要月亮》書中作者也提到,以月球為主題的電影數不勝數,夠寫整整一本書了,而且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作品面世,當然人們的夢想還是有朝一日能實現1964年的《最先登上月球的人》那一部電影中能實現的徵服月球吧。

02| 追星逐月成為科研人員奮鬥一生的事業

在19世紀中期,美國一直以科技大國自居,可以與之抗衡的是美國人一直沒有放在眼裡的前蘇聯。

1957年10月,蘇聯人發射了進入太空的第一顆人造物體:斯普特尼克1號。一個月之後,他們用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了第一隻動物:小狗萊卡。1961年春天,蘇聯人將第一名人類送入環地軌道: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盤的太空人尤裡.加加林。

當時這樣的局面給美國人狠狠地打臉了,美國時任總統約翰. 甘迺迪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相形見絀的局面,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艾倫.謝潑德完成亞軌道飛行的幾天後,他宣布美國人將在10年內登月。

雖然總統甘迺迪是雄心勃勃,並且把旨在將人類帶到月球並返回地球的太空計劃稱為阿波羅。但美國人的登月之路並沒有很順利。

1967年1月,第一次任務中,因為阿波羅1號指令艙著火了,導致格裡森、懷特和查菲三名太空人喪生。

及後,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任務從未執行過,456號是無人任務,用於測試飛行中的土星5號、指令一服務艙的再入系統以及登月艙。

阿波羅7號執行了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一次載人飛行,太空人施艾拉、埃斯利和康尼翰在太空中停留了11天,但沒有離開環地軌道。

直至1969年5月19日發射的阿波羅10號任務是對登月的完整演習,但沒有登月,就和劇院裡的排練一樣。太空人首先做環地飛行,然後朝月球方向前進,兩艙隨後分離,其中一名太空人留在環月軌道上,他的兩個同伴下降到了距離月球不到20千米的地方。

當時計劃的所有步驟都成功演習了,儘管存在一些問題,但並沒有造成任何實質的不便。美國人徵服月球的一切準備已就緒。

到了同年的7月20號,阿波羅11號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號平臺上發射,由土星5號火箭運載。在登月行動四天後,在靜海中著陸。第二天的2點56分,阿姆斯特朗邁出了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將近22小時,兩名太空人在艙外時間是兩個半小時。飛船在7月24日下午以墜入太平洋的方式返回了地球,完成了超過8天的任務。

《我要月亮》書中還提到,後來阿波羅計劃還嘗試了很多在月球上進行各種活動,在第一批太空人登月50年後,人類要重返月球,而且還想在月球附近建立一個服務站。

很久以前我們已經聽說,科學家希望開拓地球以外的空間讓人類生活,雖然聽起來也是超乎現實,但是太空人在月球實現了自由活動以後,讓人類對探尋未知的空間更加充滿了欲望和信心。

03| 月球上的物種有趣,未來可期

關於月球的神秘、浪漫我們從古人的詩詞、藝術作品已經心領神會。經過對人類登月過程的回顧,又讓我們覺得月球其實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在《我的月亮》書中,作者甚至還提到,「未來,月球可能會被看作地球的第八大洲,且我們有望開發其自然資源。事實上,我們已知,經歷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後的數億年時間裡,月球已經沉積了大量的礦物質。」

我們看紀錄片和科普類的節目時,經常聽到會提及現時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已經被過度開發挖掘,未來地球可用的能源會越來越少。

難怪科學家已經把開採礦物資源的目標伸展到小行星甚至月球上了。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月球含有大量的稀土礦,這些是地球上相對稀缺的元素。但卻是電子設備中必不可缺的資源。

而且地球上大部分已知稀土礦資源都位於我國,所以獲得月球資源對其他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據月球勘測軌道器2012年調查顯示,月球極地地區存在水冰。在地表下方似乎有厚達數百米的巨大水冰層,佔據環形山的整個內部區域。

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源,一個可以讓人類隊伍在月球上紮根的寶貴資源。

結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無可否認,現實裡月亮依然讓我們普通人遙不可及,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對月球的嚮往及探秘。

《我要月亮》讓我們充實了對月亮的科普認知。只要心中有月亮,看什麼都可以是那麼的簡潔美好。

參考書目:《我要月亮》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人類的一大步」——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
    「人類的一大步」——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高懸於天空的月亮,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著極其豐富的象徵意義。「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月亮的陰晴圓缺,其本身平和與靜謐的韻味,創造了極美的意境,惹得人們喜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皎潔的月光灑在地面,望著月亮將人的思緒拉回故鄉,寄託遊子的思鄉之情;「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在飛過月球背面時,指令艙駕駛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祝另兩個夥計一切順利,登月艙便從指令艙中分離。如果登月艙在回來時,無法從月球表面安全起飛,指令艙駕駛員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啟動推進器後,登月艙開始下降,很快,艙內的兩個太空人就聽到了計算機過載的警報拉響。地面的休斯頓太空指揮中心必須迅速做出決斷,是終止登月計劃,還是繼續嘗試登月。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50周年之際,人們再次聚焦「月亮」,向你解答關於它的所有好奇。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來枚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幣!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錢夫子給大家帶來了庫克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銀幣,超高浮雕、仿古工藝,鑲嵌真正的月球隕石。全球發行499枚。 ▲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銀幣超高浮雕鑲嵌真實月亮隕石阿波羅11號登月999銀 重1盎司(約31.1克)直徑38.61mm
  • 登月50周年 致敬人類永不停歇的腳步
    【家電網HEA.CN 原創】50年前,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一位名叫阿姆斯特朗的太空人從登月艙走下,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伴隨而來的還有那句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人類登月50周年!人類在月球吃的第一餐,竟是聖餐!
    50年前的那個7月,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倉「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先踏上月球,並留下一句歷史性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50年後的這個7月,各種爭端、災害、衝突、瘟疫、眼淚……依然在這個世界上不斷上演!我們經常問別人也問自己,下一步我們人類將邁出怎樣的一步,才能擺脫危機?我們的明天,又在哪裡?
  • 人類登月五十周年:50年前是「秀出肌肉」,50年後是「嗅到雞肉」
    自美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第一腳踏上月球,不知不覺已過去了整整50周年。近期,#人類登月50周年#相關話題備受關注,許多未曾經透露的細節也公之於眾。畢竟,登陸月球是全人類智慧結晶,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人類登月50周年,下一個將會是中國人?美國知道後心態崩了
    人類登月50周年即將到來,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下了登月艙,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這項創舉曾是美國的榮耀,但現在美國卻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下一個登上月球的或將是中國人。美國太空專家發表的一篇題為《下一個阿姆斯特朗可能是中國人》的文章推測,中國登月計劃將在2030年前後把中國人送上月球,整篇文章字裡行間全是危機感。美國已經開始用「太空超級大國」來形容中國當前在太空領域的地位,尤其是中國今年成功登陸月背之後,更讓美國對中國刮目相看。今年國家宇航局已經回應,中國將在2019年下半年發射嫦娥五號,並在2020年探索火星,並計劃進行載人登月。
  • 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這偉大的「一小步」
    北京:致敬第一枚登上月球的腕錶2019年7月16日,瑞士著名制表品牌歐米茄 (OMEGA) 於北京王府井盛大揭幕金色太空人巨型雕塑展覽,以此紀念人類首次登月金色50周年,並致敬歐米茄超霸腕錶在人類太空探索歷程中所展現的先鋒精神。
  • 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 歐米茄推出Speedmaster月光金表
    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自此開啟了人類與月球的密切關係,同年,歐米茄製作了一款特別版Speedmaster BA145.022腕錶,來紀念此次人類成功登月。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就是在這一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為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名言,就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一樣變得家喻戶曉。當然,與仰望月亮相比,更多的人是守候在電視機旁,親眼見證登月的輝煌時刻。據估計,當時觀看登月的電視觀眾約有6億人,佔地球上人口總數的1/5。
  • 知乎:在2019年人類登月50周年來臨之際,應如何評價登月這一歷史事件?
    文 | 晟宇國慶長假的第一天,本來想休息休息什麼都不幹,打開知乎一刷,這個有趣的問題突然出現在我的時間線裡:在2019年人類登月50周年來臨之際,應如何評價登月這一歷史事件?太空人奧爾德林在月面行走。Astronaut Edwin E.
  • 共慶金色時刻 歐米茄致敬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2019年5月9日,瑞士著名制表品牌歐米茄 (OMEGA) 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辦盛大紀念活動,以致敬人類首次登月成功50周年。歐米茄超霸腕錶參與了人類首次登月任務並伴隨著太空人登上月球,品牌全球總裁兼執行長安世文(Raynald Aeschlimann) 對此深感榮幸。談及歐米茄的太空探索精神時,他表示:「能夠登上另一個星球是何其偉大的一項壯舉,這無疑值得我們慶祝和致敬!」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2019年7月20是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從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的登月徵程。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宇宙飛船飛越了38萬公裡徵程。最終於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
  • 美國副總統彭斯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的演講
    很高興能以副總統和國家航天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和賢妻凱倫——重返甘迺迪航天中心,與大家一起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50年前的這一壯舉將永遠被人紀念。(掌聲) 我一直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但請允許我轉達另一位偉大的太空愛好者、美國太空領導地位捍衛者的問候。今天,我帶來了美利堅合眾國第45任總統唐納·川普總統的問候。
  • 讓-弗朗索瓦·克萊瓦出席歐米茄活動 致敬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如今,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有50年歷史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佩戴歐米茄超霸系列ST105.003腕錶首次登上月球表面。為了致敬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歐米茄舉辦「金色時刻」活動來慶祝,同時邀請了歐洲航天局 (ESA) 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太空梭任務前太空人讓-弗朗索瓦·克萊瓦 (Jean-Franois Clervoy)來出席該活動,共同慶祝這一偉大時刻。
  • 人類登月50周年:2024年要重返月球,美國人來得及嗎?
    記者 | 田思奇在美國各地慶祝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緊籌備將美國人再次送上月球的計劃。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了他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三年多時間裡,NASA的「阿波羅計劃」共讓12人成功在月球留下自己的腳印。但在過去47年裡,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向月球派出載人飛船。如今,44歲的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將帶領該機構實現他的人生中還未曾見證過的壯舉。
  • 登月50周年 |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無論在任何時期,對人類而言,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投身新發現。——人類首位進入太空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這是對敢於夢想並且勇於徵服太空的人的最好概括。「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評價加加林時說,「人們都在緬懷過去,而他一直在憧憬未來。」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
  • 人類登月50周年!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視角重演!月球原來長這樣!
    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標誌一座新的裡程碑正在緩緩升起。今年,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距離登月日期將近,為此,LROC團隊模擬了阿姆斯特朗在窗外看到的情景,簡直令人嚮往!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自2009年以來一直環繞地球最近的鄰居運行,而LROC是LRO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照相機。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