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2020-12-04 木流流馬

1969年7月16日,全世界超過6億人緊張地盯著現場直播,包括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就在當天早些時候,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火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三名太空人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又被射入了地月軌道。在飛過月球背面時,指令艙駕駛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祝另兩個夥計一切順利,登月艙便從指令艙中分離。如果登月艙在回來時,無法從月球表面安全起飛,指令艙駕駛員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

啟動推進器後,登月艙開始下降,很快,艙內的兩個太空人就聽到了計算機過載的警報拉響。地面的休斯頓太空指揮中心必須迅速做出決斷,是終止登月計劃,還是繼續嘗試登月。最終,登月艙收到指令,繼續嘗試,啟動手動控制。此時,飛船早已飛過了預計的著陸地點,燃料也即將耗盡。指揮中心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靜靜等待,直到通訊設備裡傳來阿姆斯特朗的聲音:「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

在著陸6.5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扶梯踏上了月球,說出了那句著名的:「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在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人們再次聚焦「月亮」,向你解答關於它的所有好奇。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隨後,聯合低音又推出了兒童版的月亮科普書《我要月亮》,讓大人有大人的「月亮」可看,孩子有孩子的「月亮」可看。《我要月亮》的護封設計成炫酷的銀灰色,就像月球的表面。剪出的滿月形窗口,透出內封面充滿童趣的動物插畫,插畫內容正是書中「奶酪月亮」的童話故事。

《我要月亮》延續了詩意科普的方式。全書分為月亮神話、月亮科學、月球冒險三大章節,從希臘神話中的塞勒涅,講到地月的形成歷史,再到人類的阿波羅計劃。各章的每一小節有2至4頁的篇幅,講述了關於月亮的各種小主題,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的「月亮世界」。在每一小節中,右下角還有有趣的小問答和延伸話題,跳脫開正文,進行發散補充,讓小小的孩子大開眼界。書中沒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將文字環繞在大幅插圖周圍,既便於孩子理解又啟發想像力,美觀有趣。

這本書匯聚了義大利的三位創作者,共同為孩子們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

安德列 瓦倫特是義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兩次獲得義大利「安徒生獎」。在《我要月亮》中,每一章都有一個有趣的關於月亮的童話,正是出自他手。

翁貝託 圭多尼是義大利的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他曾兩次進入太空,並於2001年成為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2018年他在義大利的國家廣播電視臺開辦了專題欄目,為大家科普太空知識。他以自己極高的專業水準,在《我要月亮》一書中為全世界的兒童進行豐富的趣味科普,除了日食、月食、月相這些常規知識,就連超級藍血月亮這種天文愛好者才會關注的內容,也一一向孩子們進行介紹。

蘇茜 扎內拉作為《我要月亮》的繪者,更是功不可沒。書中有很多全景插圖,像太空一樣的深藍色背景,看起來非常震撼。書中對未來月球的暢想,比如未來月球上的運動會場景,通過蘇茜的描繪展現出來,面畫漂亮又夢幻。此外,蘇茜畫得也非常考究,許多細節之處幾乎是完美還原。書中將著名的阿波羅11號,拆分成第一級、第二級、第三極、登月艙和指令服務艙,如果你看過真實的照片,就會發現書中簡直是無差別描繪。

《我要月亮》雖然是一本童書,但它豐富的內容,讓大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談到月亮,你能想到哪些?在這本書中,不僅有我們熟知的月亮女神「嫦娥」和中國的中秋節,還有西方人熟知的古希臘神話月亮女神「塞勒涅」,和她與愛人的特殊日子。此外,古巴比倫、美洲的阿茲特克都有著自己的月亮傳說。歷代的詩人、作家、思想家也留下了許多對月亮的思考,比如儒勒·凡爾納在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描繪的科幻情節,在百年之後真實地發生在了阿波羅11號飛船上。還有畫家梵谷的《星空夜》、音樂家克勞德·德彪西的《月光》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麥可·傑克遜的「月球漫步」舞步、熒幕上的《2001:太空漫遊》等等,月亮帶給這個世界的靈感實在太多了。

作為一本科普書,當然少不了太空知識。《我要月亮》就為我們解開了關於月亮的許多秘密。比如,月亮是如何誕生的,又是何時誕生的,為什麼它時大時小、時遠時近,月相有著怎樣的變化,月食又是怎麼一回事,月球表面的撞擊坑、月谷和山脈的命名和分布,以及對未來月球的暢想,這些都有通俗易懂的解釋。關於人類的月球冒險,我們也會在書中一一見證。從第一顆飛向太空的人造衛星,到美蘇的太空競賽,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枚腳印,著名的阿波羅計劃,詳細拆解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還有科學家們對重返月球的計劃...

作為我們的太空近鄰,月亮影響了人類數千年。我們在它的啟發下思考、生活,也不斷對它追尋、探索。如果你想了解這段和月亮的故事,那就一起翻開《我要月亮》吧。

相關焦點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在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人們再次聚焦「月亮」,向你解答關於它的所有好奇。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一直以為關於月亮的浪漫和神秘只有古人熱衷追尋,但近年頻頻看到科研人員不斷發布月球的信息和登月的計劃,去年更是距離1969年阿波羅10號成功登上月球已經50周年的紀念日。前人常說,「鏡花水月」,仿佛追求月亮就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但自從人類成功登月以後,月球變得沒有那麼神秘遙不可及了。
  • 「人類的一大步」——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
    「人類的一大步」——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高懸於天空的月亮,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著極其豐富的象徵意義。「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經過千百年漫長的歲月,月球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篇及「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等神話傳說,人類探索月球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歇,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人類的足跡第一次延伸至月球是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號下午4時17分42秒,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但關於月亮的科普讀物往往只側重科學普及,著重介紹月亮的天體特性以及人類對月亮的探索過程,但很少關注月亮的人文影響。 義大利繪本《我要月亮》是月亮科普類書籍中的一個異類,填補了科普讀物裡少有人文內容的空白。
  • 登月50周年 致敬人類永不停歇的腳步
    【家電網HEA.CN 原創】50年前,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一位名叫阿姆斯特朗的太空人從登月艙走下,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伴隨而來的還有那句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如何給孩子描述月亮?這本書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我 的 世 界 從 此 以 後 多 了 一 個 你 一緒に思いっきり前孩子問「媽媽,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呢」「月亮是什麼呀」;談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會給孩子講什麼呢?我們印象中的月亮神話就是嫦娥奔月,還有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它好像給孩子講出來什麼了。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要月亮》繪本,這本繪本的扉頁上寫著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臺詞:並非空無一物,寶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我要月亮》的作者是安德利瓦倫特和翁貝託圭多尼。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我能回答上來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裡的這點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種追問。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 人類登月五十周年:50年前是「秀出肌肉」,50年後是「嗅到雞肉」
    自美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第一腳踏上月球,不知不覺已過去了整整50周年。近期,#人類登月50周年#相關話題備受關注,許多未曾經透露的細節也公之於眾。畢竟,登陸月球是全人類智慧結晶,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嫦娥五號登月成功!來枚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幣!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錢夫子給大家帶來了庫克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銀幣,超高浮雕、仿古工藝,鑲嵌真正的月球隕石。全球發行499枚。 ▲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銀幣超高浮雕鑲嵌真實月亮隕石阿波羅11號登月999銀 重1盎司(約31.1克)直徑38.61mm
  • 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這偉大的「一小步」
    阿波羅11號的成功,標誌著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的勝利。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其中5次成功,使10名航天員先後登上了月球。如今,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過去了50年,全世界各地都在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這次偉大創舉。時隔半個世紀,再次回望這場太空挑戰,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心潮澎湃。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太空漫遊 出版社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2019年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讀客文化出版引進的《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精裝典藏版上市。
  • 人類登月50周年!人類在月球吃的第一餐,竟是聖餐!
    50年前的那個7月,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倉「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先踏上月球,並留下一句歷史性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50年前,人類完成了登月壯舉,那被稱為人類的一大步;50年後,我們想起了聖經《詩篇》8章3節至4節的記載: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 共慶金色時刻 歐米茄致敬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2019年5月9日,瑞士著名制表品牌歐米茄 (OMEGA) 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辦盛大紀念活動,以致敬人類首次登月成功50周年。歐米茄超霸腕錶參與了人類首次登月任務並伴隨著太空人登上月球,品牌全球總裁兼執行長安世文(Raynald Aeschlimann) 對此深感榮幸。談及歐米茄的太空探索精神時,他表示:「能夠登上另一個星球是何其偉大的一項壯舉,這無疑值得我們慶祝和致敬!」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而在被正式科學探索之前,月亮在世界各地的傳說、曲譜、電影、繪畫等各類人文記錄中,早已被描述過千百遍。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最佳插畫作者與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聯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繪本,在書中,關於月亮的人文軼事和科學介紹紛至沓來,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課。
  • 人類登月50周年:2024年要重返月球,美國人來得及嗎?
    記者 | 田思奇在美國各地慶祝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緊籌備將美國人再次送上月球的計劃。「自1972年以來,我們再也沒有回到月球,我認為這很可悲,」他說。7月19日,美國華盛頓,為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華盛頓紀念碑通過全動態投影重現阿波羅11號發射景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今年3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美國要展開一場21世紀的「太空競賽」,下次登月的時間將提前4年至2024年。
  • 人類登月50周年的崢嶸歲月,雪佛蘭帶著《跨月飛行》告訴你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而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歷經50年卻依然縈繞在耳旁。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時勳章,人類的驕傲壯舉
    為了紀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歷史性任務的50周年,首次重鑄了太空人在首次登月時所發的紀念勳章。資產營銷服務公司(Asset Marketing Services)與太空人家屬和陽光鑄幣廠(Sunshine Mint)合作,用1969年版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 Robbins)獎章重新推出。
  • 引領時尚潮流,暗藏未解之謎,全人類為之痴狂的竟是月亮?
    奧黛麗赫本曾說: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不攀附月光,不仰慕月亮,而是自己活成比月亮還美的樣子,一代女神的風採可見一斑。月亮不僅受人類偏愛,對於自然界的動植物也是影響深遠。就拿潮汐來說,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因此會產生潮汐。
  • 登月50周年反思|為什麼人類需要仰望星空?
    昨天,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1969年7月21日,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釋放到月球的登陸艙上走向月球,他說,「這是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人類的進化史,也是一部向太空漫遊的流浪史。
  • 登月50周年 |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無論在任何時期,對人類而言,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投身新發現。——人類首位進入太空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這是對敢於夢想並且勇於徵服太空的人的最好概括。「蘇聯航天之父」科羅廖夫評價加加林時說,「人們都在緬懷過去,而他一直在憧憬未來。」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