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2020-12-05 優媽讀繪本

抱著的八個月的娃,嘴裡念叨著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當中月亮代表的是一種思念。關於月亮有很多的引申,比如古詩,成語等等。」八個月的娃兒瞪大眼睛看著我,似懂非懂。

我在想如若我的孩子現在已經會完整表達,那麼她一定會追問我,月亮的引申還有哪些?我能回答上來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裡的這點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種追問。

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我要月亮》是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年度插畫作者、教育類圖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共同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

專業背書

面向幼兒的文學作品,素材的親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須能讓孩子們理解。無論是多麼優秀的作品,如果遠離孩子們的生活,令孩子們無法理解,那他們就不會感興趣。故事,能夠明白才有趣。

繪本作為孩子閱讀的切入口,對於孩子後期閱讀興趣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孩子汲取到的知識幽默風趣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尤其是科普類的繪本。

《我要月亮》繪本由義大利人文、科學領域的專業作者共同撰寫,安德列·瓦倫特曾獲義大利兒童文學界久負盛名的「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年度插畫作者獎,在《我要月亮》繪本中以月亮為主題創作了三篇童話故事:可愛有趣的寓言故事--奶酪月亮、充滿童話色彩而又專業的行星介紹--不一樣的行星、月球居民對地球的「一探究竟」--地球上的月球居民。

作者翁貝託·圭多尼對於太空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他1996年進入太空試驗繩系衛星、2001年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常年通過廣播、電視向義大利民眾普及太空知識。

蘇茜·扎內拉畫風溫暖,著色大膽,能非常好的抓住讀者的心理,看繪畫一眼就會心生喜歡。

內容遞進

科普類書籍對於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孩子而言,閱讀起來會比較費勁,優質的作者在進行繪本設置時會根據讀者的特點進行設計。

《我要月亮》內容設計就非常巧妙,作者將繪本內容分為三個板塊,從故事逐漸進入專業領域。

月亮的神秘讓人不禁一探究竟:從邁出地球的第一隻小狗萊卡,到漫步月球的阿波羅號太空人,月球是載人航天的第一個目標,也將成為邁向更遠太空的中轉站。月亮的神秘也成就了人類無限幻想:世界各地的尊貴神明與奇妙傳說由此誕生;大師們將月亮融到樂曲、詩歌裡;它也成就了電影、繪畫等眾多領域中的偉大夢想家。

月亮神話:在故事與暢想中吸引孩子對月亮的喜愛

關於月亮有太多的內容,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在《月亮神話》這一章節中,我們能了解到的還有:

激發寫作靈感的月亮。比如詩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維科·阿里奧斯託的《瘋狂的奧蘭多》。

以月球為主題數不勝數的電影,1929年,奧地利導演弗裡茨·朗在在他的電影《月亮嫦娥》中將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之後的電影也在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設定。

關於月亮的音樂。1983年麥可·傑克遜在慶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時,他表演的舞步看起來像在重力更小的月球上,因此得名「月球漫步」。以月亮為主題的歌曲非常豐富,比如《看那月亮》《在月光下跳舞》...

關於月亮的繪畫。大畫家 梵谷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油畫《星月夜》,大面積的藍黃色彩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湧、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

關於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算是最經典的代表了,除此以外還有古希臘的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古巴比倫中的月亮神...

月球科學的普及:逐步了解月球知識

月亮究竟從何而來?那裡是否有生命?它的出現引發了地球上哪些奇特的現象?人類如何通過它了解上億年前地球的形成,又如何藉助它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大門?

在月球科學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月球的誕生、大小 變換的原因、月食的形成、月球的重力、月球上的撞擊坑、月谷和月球山脈的命名及分布...

月亮永遠不會變成淺藍色,也不會變成深藍色,但天文學家會使用「藍月亮」這個術語表示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滿月的情況,這種情況時有發生:第一次滿月出現在月初的幾天、第二次滿月出現在月末的幾天時,第二次滿月就被稱作藍月亮。

諸多異彩紛呈的月亮歷史與暢想,和孩子一起進行更多有趣的月球探險。

了解月球知識有用嗎?

可能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錢買這本繪本?為什麼要學習月球知識?

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急功近利的我們總想著讓孩子看「能增加知識的書」「講道理的書」「一學就會的書」,但我們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孩子的天性是玩,別因為「強求孩子讀不喜歡的書」而讓孩子逐漸對閱讀產生反感心理,孩子喜歡的書、寓教於樂的高質量書籍才是真正的好書籍。

聰明的家長看到看問題總是很全面的,《我要月亮》不僅僅只是科普繪本,繪本中的衍生話題發散孩子思維,夢幻插畫激發孩子想想。

以月亮為主題卻不止於月亮:梳理月亮人文、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還穿插著電影、音樂、繪畫、舞蹈、體育、文學、機械等多領域延伸;章節中還有眾多衍生話題與小問答讓閱讀感更加跳躍活潑,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

大量夢幻插圖激發孩子對月暢想:射向月球的載人炮彈、未來月球上的運動會會場……插畫師根據文字內容精心繪製每一節配圖,每一頁都將帶給孩子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體驗。

對於幼兒來說,繪本裡呈現的世界是鮮活的,他們會直接當做現實來接受。這種體驗並不會就此結束,一定還會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多見的就是被運用在遊戲裡。總之,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把世界變成任何樣子。想像力可以決定一切。

同樣是孩子,同樣是寫作,差異就在於孩子筆下的描寫,擁有想像力孩子筆下的創作有趣、童真、想像豐富:

月亮住在銀河裡,有時候彎著小手指,有時候露著白屁股

月亮住在銀河裡,有時候不在家,是去表哥家玩了

月亮住在銀河裡,和一個叫嫦娥的姐姐,住在一起

月亮住在銀河裡,住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吳剛的哥哥

月亮住在銀河裡,嫦娥姐姐養一隻白兔,吳剛哥哥經常砍掛樹

銀河裡還有好多魚吧,有好多孩子玩遊戲吧

為孩子的想像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我們一起開始親子閱讀之路吧。

相關焦點

  • 如何給孩子描述月亮?這本書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我們印象中的月亮神話就是嫦娥奔月,還有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它好像給孩子講出來什麼了。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要月亮》繪本,這本繪本的扉頁上寫著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臺詞:並非空無一物,寶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我要月亮》的作者是安德利瓦倫特和翁貝託圭多尼。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隨後,聯合低音又推出了兒童版的月亮科普書《我要月亮》,讓大人有大人的「月亮」可看,孩子有孩子的「月亮」可看。《我要月亮》的護封設計成炫酷的銀灰色,就像月球的表面。剪出的滿月形窗口,透出內封面充滿童趣的動物插畫,插畫內容正是書中「奶酪月亮」的童話故事。《我要月亮》延續了詩意科普的方式。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我要月亮》的護封設計成炫酷的銀灰色,就像月球的表面。剪出的滿月形窗口,透出內封面充滿童趣的動物插畫,插畫內容正是書中「奶酪月亮」的童話故事。全書分為月亮神話、月亮科學、月球冒險三大章節,從希臘神話中的塞勒涅,講到地月的形成歷史,再到人類的阿波羅計劃。各章的每一小節有2至4頁的篇幅,講述了關於月亮的各種小主題,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的「月亮世界」。在每一小節中,右下角還有有趣的小問答和延伸話題,跳脫開正文,進行發散補充,讓小小的孩子大開眼界。書中沒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將文字環繞在大幅插圖周圍,既便於孩子理解又啟發想像力,美觀有趣。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最佳插畫作者與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聯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繪本,在書中,關於月亮的人文軼事和科學介紹紛至沓來,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課。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但關於月亮的科普讀物往往只側重科學普及,著重介紹月亮的天體特性以及人類對月亮的探索過程,但很少關注月亮的人文影響。 義大利繪本《我要月亮》是月亮科普類書籍中的一個異類,填補了科普讀物裡少有人文內容的空白。
  • 孩子發散思維訓練,用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導圖發明過程、作用和畫法
    孩子的思維就像被壓抑的火山,只要一根引線,一點就爆。昨天去一個小學作思維導圖講座,期間用了幾個案例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結果孩子的很多答案非常有創意。講座我主要講了四個內容。1. 訓練發散性思維;2.思維導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3. 用科學思維講解思維導圖發明過程;4.四步法畫思維導圖。這裡大概的說下。
  • 思維邏輯,發散思維——5款思維導圖畫法推薦
    北卡羅來納一所名為Chadbourn的小學,貧困學生的比例高達90%,在使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方法以後,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全學區11所小學中名列第一。思維導圖,能夠幫孩子學習高效地做課堂筆記,把作業時間縮短將近一半,還能讓知識學習更加有趣。《媽媽是超人3》裡,黃聖依兒子安迪要參加「媽媽炫耀大賽」,為了幫助安迪準備演講,黃聖依一邊給安迪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一邊讓安迪按照思維導圖的邏輯畫了出來。
  • 溫柔的星星少女插畫,微弱的星光也會綻放光芒,夢幻唯美
    今天JIOJIO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組插畫是一組星河少女的水彩插畫,即使是微弱的星光也會綻放光芒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位插畫師的繪畫作品吧!今天JIOJIO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組插畫作品,是來自於日本的插畫師cherririi的繪畫作品,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插畫少女,她經常在ins發布她自己畫的水彩插畫作品,很多網友都是她的粉絲。
  • 國外孩子超愛看的兒童雜誌,有中文版了!科學自然歷史人文都搞定
    不到2折的價格,就能給孩子一個精彩的世界!推薦理由:1)精選 Cricket家雜誌經典內容!涵蓋科學、自然、歷史、人文、英語閱讀!2)主題式閱讀+互動式閱讀,培養孩子好奇心,鼓勵探索未知世界!通過閱讀,孩子們可以對科學、歷史、人文、自然會有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板塊和雜誌分別是:一本《好奇號》會有128頁,來枚1元硬幣感受下:要知道,普通的一本英文版《muse》只有 48 頁。
  • 2020年我看了這些好書,讀書使人明智,一起讀書吧
    03思維方式篇《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爾 · 薩根曾說,科學「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在前火箭科學家奧贊·瓦羅爾看來,要像火箭科學家那樣思考,就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 建設我的月球基地系列活動之製作月球車將開始
    摘要:3月31日消息,為紀念中國航天60周年,弘揚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動手實踐能力,2016年,中國科技館隆重推出「建設我的月球基地」全年度系列活動。 新浪科技訊 3月31日消息,為紀念中國航天60周年,弘揚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動手實踐能力,2016年,中國科技館隆重推出「建設我的月球基地」全年度系列活動
  • 月亮離我有多遠? 如此詩意的中考作文題難不難
    點評人:   俞磊(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寫作教師)  我覺得今年的作文題目非常好,具有多源多向性,可以讓同學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給出特定的寫作對象「月亮」,讓寫作內容和涉及材料的範圍縮小,避免了套題、壓題的可能性,也更考驗學生的日常積累。
  • 「科普破壞孩子想像力」是偽命題,大膽告訴孩子:月亮上沒嫦娥
    "哥哥,你跟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月亮上沒有嫦娥,只有數不清的坑坑窪窪。""你說的不對!媽媽跟我說了,月亮上有嫦娥有月兔有廣寒宮,還有不停砍樹的吳剛……""那些都是假的,哪個傻子會不停砍樹啊?"前幾天和閨蜜家視頻通話,閨蜜4歲的女兒和我5歲的兒子搶過手機,自己先聊上了。
  • 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發散思維在歷年的考試中是常見的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考察為主,同時,也會在一些案例題中涉及,這裡主要針對發散思維的易混淆知識點,幫助各位備考的同學理解。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一同來梳理。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訓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 月亮代表誰的心:盤點中外電影的月球美學
    古有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絕美詩句,今有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人類的一大步」。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嫦娥奔月、吳剛折桂和玉兔搗藥;古希臘神話中,也有美麗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明月當空總是會激發我們無限的遐想,成了很多神奇故事發生的舞臺。在大銀幕上不乏人類對月球的暢想。
  • 新文科的知識與思維革新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界,我們尤其要重視人文情懷和共情能力,確保由機器人、虛擬人參與創建的新的世界本體以人為本,防止人的異化和歷史虛無化。文科應該回到人的問題這一歷史維度,關心人的體驗與感受,為了人而進行研究。在情感稀薄、知識經驗同質化、審美價值兩極化的時代,文科帶給我們的繽紛記憶、豐富體驗和批判思維將尤其重要。
  • 人類月球日:blackpink、趙露思、楊超越,「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街蜜們晚上好:)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對月球的幻想與探索由來已久,「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講述的正是一場徵服月球的奇幻冒險。
  • 愛因斯坦都在用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考法,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同樣的問題問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得到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太陽,有人說是月亮,還有人說是皮球……在我們看來,大學生的答案當然正確,從抽象的角度看這確實只是一個圓,但是相比起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的回答,這個答案是不是又顯得呆板了一些呢。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在4歲之前的大腦是最具有開發潛能的。
  • 風靡全球的網紅大月亮暑期入駐水立方
    「月光如水」這樣美的月亮也就只有在水立方才能呈現,搭配著燈光、音樂、視頻,讓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這樣的高科技讓人們的眼前一亮。這個暑假,讓孩子遠離遊戲,遠離電視,親自來水立方探訪月球的秘密,讓孩子在玩樂之中學習到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
  • 「紅領巾」暢想2035@未來的自己——科技騰飛
    從關注自身的成長和蛻變,到暢想2035年科技方面的巨大飛躍,隊員們的思路愈加開闊,腦洞大開,盡情繪製未來圖景。瞧,2035年機器人漸漸普及,為交通、科研、農業、社會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生活更加便捷,處處彰顯著智慧......趣味十足、創意無限的作品,飽含了隊員們對科技創造的憧憬,對祖國騰飛的希冀,以及向著夢想前行、創造美好未來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