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描述月亮?這本書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2021-01-15 路汐

我 的 世 界 從 此 以 後

多 了 一 個 你

一緒に思いっきり前

孩子問「媽媽,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呢」「月亮是什麼呀」;

談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會給孩子講什麼呢?

我們印象中的月亮神話就是嫦娥奔月,還有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它好像給孩子講出來什麼了。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要月亮》繪本,這本繪本的扉頁上寫著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臺詞:並非空無一物,寶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

《我要月亮》的作者是安德利瓦倫特和翁貝託圭多尼。安德利瓦倫特曾兩次榮獲義大利兒童文學界最負盛名的「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最佳插畫作者獎,翁貝託圭多尼則是義大利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科學普及者、作家,曾兩次進入太空,1996年試驗義大利研製的繩系衛星,2001年成為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並曾在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臺開辦專題,每日向觀眾普及天空知識。

蘇茜.扎內拉是《我要月亮》的繪畫作者,她畢業於義大利費拉拉藝術學院、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曾為《騎行車的鱷魚》、《憤怒像只小獅子》等繪本創作插圖。

安德利瓦倫特紮實的繪畫基礎,使得插圖生動傳神,既能用浪漫主義筆觸再現神話故事、詩歌、文學作品中的月球,色彩濃烈,構圖奔放,又能用現實主義筆觸嚴謹的展現月球的面貌。翁貝託圭多尼紮實的月球知識基礎,則使得該書的科普內容極其嚴謹詳實,極具可讀性。

《我要月亮》可以為你解惑,也可以讓你帶孩子「遨遊」在月亮上領略不一般的風景。

全書分三個部分,從關於月亮的人文作品、月亮相關科普知識和人類對月球的探測三個角度全面介紹月亮。

1.月亮神話

在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就認識到月亮不過是一團巖石而已,他卻因此被當時的人們以瀆神罪進行審判。

在《月亮神話》這一章節中,我們能看到激發寫作靈感的月亮。比如詩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維科·阿里奧斯託的《瘋狂的奧蘭多》。

以月球為主題數不勝數的電影,1929年,奧地利導演弗裡茨·朗在在他的電影《月亮嫦娥》中將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之後的電影也在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設定。

貝多芬因為愛上自己的女學生而創作出偉大的《月光奏鳴曲》,音樂家德彪西為了使他的《貝加莫組曲》更加完美,花費了15年時間苦思冥想,最後,他只將組曲中的一個名為《惆悵中的漫步》的樂章改名為《《月光》,從此這一樂章名聲大噪,廣為流傳。

麥可·傑克遜在慶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時,他表演的舞步看起來像在重力更小的月球上,因此得名「月球漫步」。以月亮為主題的歌曲非常豐富,比如《看那月亮》《在月光下跳舞》

畫家梵谷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油畫《星月夜》,描繪了法國聖雷米鎮的夜景,大面積的藍黃色彩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

不止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有古希臘的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古巴比倫中的月亮神。

2.月亮科學

月亮是如何誕生的?那裡是否有生命?,未來會是什麼樣的?

在月球科學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月球的誕生、大小 變換的原因、月食的形成、月球的重力、月球上的撞擊坑、月谷和月球山脈的命名及分布...

月亮永遠不會變成淺藍色,也不會變成深藍色,但天文學家會使用「藍月亮」這個術語表示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滿月的情況,這種情況時有發生:第一次滿月出現在月初的幾天、第二次滿月出現在月末的幾天時,第二次滿月就被稱作藍月亮。

還有更多的月亮歷史,等著你和孩子一起進行探索。

3.月亮冒險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開始探索太空,月球就是首發站。

《我要月亮》中描述,自1957年10月4日,蘇聯人發射了進入太空的第一顆人造物體:斯普特尼克1號開始,人類探索太空的計劃便提上日程。

時逢美國與蘇聯卯著勁兒的一決高下,在蘇聯的太空之旅頻頻告捷的壓力之下,美國時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國人將在10年內登月。

後來就有了阿波羅計劃,終於,在那個傳奇的1969年,阿波羅11號,載著3人,完成了約翰·甘迺迪8年前的宣言。

1969年7月20日,載入史冊的阿波羅11號帶著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還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迴響。

《我要月亮》中有一個太空時代進程表,特別詳細地畫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

《我要月亮》不僅僅只是科普繪本,繪本中的衍生話題可以發散孩子們的思維,激發孩子想想。

在梳理月亮人文、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還穿插著電影、音樂、繪畫、舞蹈、體育、文學、機械等多領域延伸;章節中還有眾多衍生話題與小問答讓閱讀感更加跳躍活潑,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

大量夢幻插圖激發孩子對月球的暢想:射向月球的載人炮彈、未來月球上的運動會會場……插畫師根據文字內容精心繪製每一節配圖,每一頁都將帶給孩子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體驗。

不僅孩子有好的體驗,我們在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我要月亮》時,也能夠重拾我們孩提時代對月亮的好奇心!

— END —

現實會讓你受傷

但愛永遠都是盔甲

相關焦點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我能回答上來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裡的這點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種追問。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而在被正式科學探索之前,月亮在世界各地的傳說、曲譜、電影、繪畫等各類人文記錄中,早已被描述過千百遍。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最佳插畫作者與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聯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繪本,在書中,關於月亮的人文軼事和科學介紹紛至沓來,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課。
  • 「科普破壞孩子想像力」是偽命題,大膽告訴孩子:月亮上沒嫦娥
    可沒想到聊著聊著,出現了以上這段差點讓兩位老母親"友盡"的對話。哥哥的"科普"工作,做得實在是太失敗了。眼見著妹妹急得要哭,閨蜜趕緊安慰道"是是是月亮上就是有嫦娥,她偷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被罰在月宮一個人呆著,寶寶的想像力真豐富。"
  • 《萬物不可思議:拉魯斯少年百科》一本書帶孩子見識世界!
    只有發現、了解孩子的興趣,作為家長才能引領他、支持他,為他修路鋪橋,成就他的遠方之行。如果您的孩子還沒有興趣愛好,或者您還不知道他有什麼興趣愛好,帶他滿世界去尋找,不說這時間、精力和錢財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孩子留下多少觸動和記憶也不得而知。
  • 讓3-10歲孩子直觀了解天氣、氣候等自然現象,我推薦這6本書
    尤斯伯恩的科普書都很有趣,把比較晦澀難懂的科普概念變成孩子看得懂的語言,並且用畫得好玩的圖畫展示,翻翻互動的設計很適合3歲孩子啟蒙哦!三、《極端天氣探秘》適合:4歲以上看到那位家長提問關於天氣的問題的一剎那,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本書。
  • 豆瓣9.1,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的兒童讀物,這本書不可錯過
    同事的女兒上高中,剛剛段考的成績下來,總分排名年級前20,語文政治都是年級第一,但是數學未到實驗班平均分,地理也考得不是很好。同事有點焦慮,考慮要不要讓孩子以後學文科。和幾位任課老師深入交流後,地理老師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你女兒從小熱愛閱讀,但是唯獨科普讀物和通識讀物讀少了。」同事對於自己在孩子小學階段沒有及時引導,真的有點後悔。
  • 暑假過半,你的孩子看了幾本書?這些科普書既有趣又生動!
    暑假過半,你的孩子看了本書呢?這些科普書既有趣又生動!低年級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給孩子選擇任何書籍,目的都是為了讓他們保持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什麼高深的學問。常說拉開孩子們距離的,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課堂下。
  • 孩子3-4歲看什麼科普書,這篇全告訴你
    其實這幾年陸續分享過很多科普書。大概兩歲之後,叮噹的好奇心開始爆發,對萬事萬物產生興趣,什麼月亮為什麼離地球那麼遠?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白云為什麼會變成烏雲......老母親經常被問得瑟瑟發抖。還好有科普書這種神器。從最簡單的認知書,到大部頭DK,只要他感興趣的,我都會盡力從中找到合適地解答。
  • 孩子4歲+看什麼科普書,這篇全告訴你
    手工版動手又動腦,每本書前面是故事,後面附帶各種形式的手工,比如迷宮,塗色遊戲,科學實驗,立體模型,材料包一應俱全。動畫版是根據動畫片改編,主題比較聚焦,更適合對一個話題深入探討,用來做知識鞏固不錯。人文版只有3冊,意在介紹國家、歷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識,閱讀量大的孩子接受度更高。
  • 給孩子的天文啟蒙課,這「三觀」得正
    這一場組合奇特的少兒科普講座在中國科技館大報告廳舉行。之所以「奇特」,用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博士的話說,就是「自然博物館和天文館的人跑到了中國科技館的講臺上」,頗為難得。     時間長河裡,人類歷史短如一瞬  金淼老師擁有豐富的科普啟蒙教育經驗,她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懂,如何引導孩子才能抓住重點。
  • 科普界的一代宗師伽莫夫,科普經典影響了幾代人,很適合孩子讀
    》《給孩子講萬有引力》《地球簡史》,這五本正是他的系列科普經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地球簡史》三本經典,則是在國內首次出版,為中文版首個譯本,全新呈現!本書以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三位科學家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萬有引力的前世今生。
  • 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恐龍,在這本書裡可以直接按地圖探秘
    各個文明對龍的記載和描述,雖然千差萬別,但也萬變不離其宗:龍都是有著巨大身軀,長者像蛇一樣長長身子的動物。為什麼呢?那可能是因為古代各地的人們都發現了一些巨大、頎長的骨骼化石,便以此為藍本描繪出了「龍」這種想像中的動物。而這巨大、頎長的骨骼化石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恐龍。說起恐龍,好像我們的孩子們都挺熟悉的。
  • 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生物鏈?九家媒體聯合推薦你這本書
    想告訴他這就是大自然的生物鏈,可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最近入手了一本《從前,有一座叢林》這本書,十幾頁的圖畫,寥寥幾句話,就把生物鏈,以及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描繪的清清楚楚。作者英國的蘿拉 諾爾斯,出版了多部兒童圖書,蘿拉對自然歷史、文字和藝術充滿了興趣,因此她喜歡書寫與動物和自然相關的書籍。
  • 你知道月亮的孩子嗎?
    世界上有這麼一群孩子,被稱為月亮的孩子,他們是降落人間的天使,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是窗前那一抹美麗的白月光他們,就是白化病患者。因為這類患者會比較畏光,而在夜間活動時會感到更舒適,因此得名「月亮的孩子」。白化病作為一種遺傳病,唯一的預防途徑就是產前早期基因檢查,避免基因缺陷問題。白化寶寶往往常常伴有黃斑中央凹發育不良和視神經通路異常,引起不自主的眼球擺動,視線無法正常聚焦,很難坦然與人對視。
  • 人民日報權威推薦1-9年級50部經典必讀書目,為孩子收藏起來!
    不知道給孩子選什麼書的看過來啦!本書單中的五十部必讀書目根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內容整理,權威性是有保證的。而且這五十部作品無論是作者還是作品在市場上的口碑都是剛剛的。小編吐血整理到手抖,期待能服務於廣大升級成為父母的值友們,對照書單為自己的孩子查漏補缺,讓祖國的花朵們多讀書,讀好書。
  • 這本書是孩子必讀的書籍,孩子讀完就可以上曉天文、下知地理!
    今天,小港主要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此書是蒙學教育的書籍,也就是指對8-15歲的孩子啟蒙所用的書籍。這本書就是《幼學瓊林》。下面小港就為諸位分享一下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以及怎麼去閱讀這本書。一、蒙學教育的重要性所謂的蒙學教育就是指對8-15歲孩子教育的統稱,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
  • 千萬別逼孩子背古詩!讀完這本書,上「詩詞大會」都不難!
    很多邊塞詩裡都提到「輪臺」這個詞,比如,陸遊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岑參的」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等等。很多孩子一定好奇,「輪臺」為何要戍守?這是一個地名嗎?具體在哪裡?詩詞注釋裡也只有淺淺的一句。打開書中」輪臺,夢中也要戍守」這一篇章,就講到輪臺的地理位置、奇異美景、傳說故事等。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這是一個精彩紛呈的自然樂園,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動物朋友們熱情、友善,畫者筆下的動植物生動寫實,畫面清新雅致。這套書不僅教給孩子們知識,更傳授給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秘訣,讓他們去看、去聽、去聞、去辨別、去動手。讀完這本書,小朋友們一定會恨不得馬上衝到戶外,擁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