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了解這些關於月球的知識

2020-11-23 騰訊網

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1.月球有幾歲?

一項最新的分析結果稱,月球的年齡為45.1億歲,比太陽系晚6000萬年誕生。

2.月球有多大?

月球基本上是個圓球體,平均直徑約為3476公裡。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平方公裡,大約是中國陸地面積的4倍。月球的體積僅為地球的1/49。

3.月球有多重?

月球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81,由於質量小引力就小,月球的表面重力是地球的1/6。

4.月球距地球多遠?

月球繞地球公轉,有時近有時遠。最近時約36萬公裡,最遠時約40萬公裡,平均距離約為384400公裡。

5.月球有多亮?

月球本身不發光,是因為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但它只反射了7%的太陽光,其餘93%被月球表面吸收,月球的平均亮度只有太陽的1/46500。

6.月球上的時間怎麼算?

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7天,13天半是白天,13天半是黑夜。

7.月球上的溫度

月球最高溫度123℃,最低溫度零下233℃。

8.月球由什麼物質組成?

月球巖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中左右的礦物,其中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月殼中主要元素:鈾、釷、鉀、氧、矽、鎂、鐵、鈦、鈣、鋁 及氫。

9.月相有哪幾種?

●一圖看懂人類探月史

●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2004 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2.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實現首次繞月飛行,完成探月三步走的第一步。

3.2008年11月12日15時05分,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4.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 ,「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5.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 ,「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到達月球軌道後,衛星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裡的圓軌道開展工作,完成在軌測試和技術驗證後,進入更近的100×15公裡橢圓軌道,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虹灣進行拍照,在15公裡高度拍攝的月球圖像,解析度達到1.5米。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米解析度的小行星圖像。

6.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 ,「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與巡視勘察,完成探月三步驟的第二步。

7.2014年10月24日2時,「嫦娥五號T1」實驗器「小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驗證「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驗證「鵲橋」中繼星的軌道技術,獲取「嫦娥五號」採樣區高解析度圖像,為「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提供支持。再入返回艙於2014年11月1日降落在預定區域,由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成功回收。

8.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在西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為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2020年,我國將有多個重要航天項目執行。其中,將擇機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經準備就緒,它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讓我們一起期待!

(河北新聞網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探月工程、科普中國等,編輯魏雨)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了解這些關於月球的知識
    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如果這個過程得到圓滿完成,中國的探月工程「繞、落、回」也將圓滿完成。那麼,中國便實現了對月球從全面、局部、深入的探測,在科學理論、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中國探月工程也為人類對月球的探測做出了新的貢獻。,中國的探月之旅。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作者:東方星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
  • 你好,月球|中國人探月的故事
    儘管其中不少內容今天我們都耳熟能詳,但古人只能遙遙觀望月球,我們似乎難以想像這些認識和理論是如何通過千萬次對月球的反覆觀察得出的。為我們的老祖先們的點一萬個贊!在探月這件事上,我們開始「有理有據」了。2000年11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出臺,其中一句「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探空探測的預先研究」正式向世界披露,中國要探月了!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風暴洋:中國探月新地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探月工程在前人走過的路上,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創新之路。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這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嫦娥4號傳新消息,中國探月最終目標出爐,德國人:月球背後的龍
    與此同時,在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的同時,世界多國也紛紛表示將陸續開啟探月任務,一場全球參與的探月熱潮即將掀起。在印度、美國、日本等國相繼宣布要開啟探月任務的時候,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也再度傳來新消息。3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遠在月背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已從休眠中醒來,開始了「第三個白天」的工作。
  • 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而對於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月球科研知識啟蒙,恰恰是由這些古色古香的月亮傳說帶來。只有擁有了無窮的想像力和興趣,他們才會被激發更強勁的學習熱情,去了解這一顆陪伴了我們許久的自然衛星。而繪聲繪色的各地月球故事大全,都被記錄在了《我要月亮》這本書中的《月亮神話》章節裡,等著孩子探秘和暢想。
  • 關於月球,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主戰場,合肥高新區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擁有很多迷人的科技創新成果,為讓更多的高校學子了解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人工智慧與智能語音等前沿科技和原始創新成果,了解合肥高新區在打造世界科技園區方面的舉措,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加快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多家高校社團開展「我做一日主編」科普活動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星球,所以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對它很感興趣。尤其是月球上有一些地球上稀有的寶貴資源、能源和特殊環境,開發它們可以造福於人類,推進科學發展;了解月球的起源對認識地球的起源和演變有幫助;它也可成為人類向外空發展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
  • 我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歷史回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標題:我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歷史回顧【簡介】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起,嫦娥二號衛星、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陸續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啟程,奔月、繞月、落月,將望月千年的中國與月球的距離越拉越近。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
  • 探月副總設計師是青島老鄉 贈母校月球車模型
    孫輝先贈給母校的月球車"玉兔號"模型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    2014年新年伊始,青島二中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高仿真模型,捐贈者是青島二中1965屆校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他希望能藉此進一步激發青島二中學生的航天熱情。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快和教育小微一起來學習↓↓↓先一起來回顧發射全程視頻發射過程沒看懂?沒關係這還有個真人演繹的通俗易懂版本了解一下1 「嫦五」去月球做什麼?「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
  • 中國探月奮鬥史:凡是別人做過,中國要做得更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致前行者》專題報導9月30日,《致前行者》第五期《中國探月大時代》正式上線。楊瀾對話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和藍箭航天創始人張昌武先生,討論中國探月的發展之路。三位不僅回顧了中國探月的歷程,還就普通人何時能去太空旅遊、中國探月工程下一步的規劃以及中國深空探測的規劃、商業航天企業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 嫦娥五號赴月球採樣 西媒:對中國未來探月計劃至關重要
    西班牙《阿貝賽報》報導,中國航天之路不斷向前推進,從2003年至今,中國已進行了7次載人飛行;今年7月,中國還成功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探月項目也是中國著力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2013年,中國首次將探測器送上月球,四年後,嫦娥(被稱為中國「月神」)四號又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該任務「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嫦娥五號是迄今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為此我國延期了3年才發射
    延期3年後,「嫦娥五號」更成熟了「中國探月工程」就是我國航天領域的發展史,因為整個過程中所有的儀器設備,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拿這次的「嫦娥五號」來說,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獨立研發的,同時,「嫦娥五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航天探測器。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作者 郭超凱 中國將在2020年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也讓外界對未來中國探月計劃倍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