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1.月球有幾歲?
一項最新的分析結果稱,月球的年齡為45.1億歲,比太陽系晚6000萬年誕生。
2.月球有多大?
月球基本上是個圓球體,平均直徑約為3476公裡。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平方公裡,大約是中國陸地面積的4倍。月球的體積僅為地球的1/49。
3.月球有多重?
月球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81,由於質量小引力就小,月球的表面重力是地球的1/6。
4.月球距地球多遠?
月球繞地球公轉,有時近有時遠。最近時約36萬公裡,最遠時約40萬公裡,平均距離約為384400公裡。
5.月球有多亮?
月球本身不發光,是因為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但它只反射了7%的太陽光,其餘93%被月球表面吸收,月球的平均亮度只有太陽的1/46500。
6.月球上的時間怎麼算?
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7天,13天半是白天,13天半是黑夜。
7.月球上的溫度
月球最高溫度123℃,最低溫度零下233℃。
8.月球由什麼物質組成?
月球巖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中左右的礦物,其中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月殼中主要元素:鈾、釷、鉀、氧、矽、鎂、鐵、鈦、鈣、鋁 及氫。
9.月相有哪幾種?
●一圖看懂人類探月史
●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2004 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2.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實現首次繞月飛行,完成探月三步走的第一步。
3.2008年11月12日15時05分,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4.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 ,「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5.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 ,「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到達月球軌道後,衛星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裡的圓軌道開展工作,完成在軌測試和技術驗證後,進入更近的100×15公裡橢圓軌道,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虹灣進行拍照,在15公裡高度拍攝的月球圖像,解析度達到1.5米。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米解析度的小行星圖像。
6.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 ,「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與巡視勘察,完成探月三步驟的第二步。
7.2014年10月24日2時,「嫦娥五號T1」實驗器「小飛」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驗證「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驗證「鵲橋」中繼星的軌道技術,獲取「嫦娥五號」採樣區高解析度圖像,為「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提供支持。再入返回艙於2014年11月1日降落在預定區域,由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成功回收。
8.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在西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為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2020年,我國將有多個重要航天項目執行。其中,將擇機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經準備就緒,它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讓我們一起期待!
(河北新聞網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探月工程、科普中國等,編輯魏雨)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