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先贈給母校的月球車"玉兔號"模型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
2014年新年伊始,青島二中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高仿真模型,捐贈者是青島二中1965屆校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他希望能藉此進一步激發青島二中學生的航天熱情。孫輝先在10日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詳細回憶了他當年青島求學之路,感慨母校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教會他如何做人和學習。
贈高仿真模型供學生觀摩
在探月工程的科學家隊伍中,青島二中1965屆校友孫輝先擔任探月工程二期副總設計師,他於1959年至1965年在青島二中就讀,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兩次,一等獎一次,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
2014年新年伊始,孫輝先主動聯繫上青島二中,向母校贈送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高仿真模型,該模型已經郵寄到二中,並將面向廣大師生公開展覽,並在平時教學實踐當中予以應用。「玉兔號」載有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各種精密儀器,而這個高仿真模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高精密儀器一樣不少,完全是仿照真實儀器進行設計和製作。
孫輝先笑言,他期望二中不要把這個模型「只裝在箱子裡」,應該擺在外面供學生們實地觀摩,並配以專門的科研講解,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在校園內掀起新一輪的航天熱。
航天人生源於少時夢想
今年已經68歲的孫輝先,只要聊起母校青島二中就會滔滔不絕,他初中、高中都在青島二中上學(當年二中有初中部)。
「我在二中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做人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應當胸懷寬廣,有責任有擔當。其次是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習慣,搞科研要扎紮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孫輝先平時沒有架子,平易近人,和同事們關係都很好,他說,儘管回二中的機會不多,但每當想起當年的求學經歷,內心仍然很激動和感慨。
孫輝先是從1992年開始與航天打交道,從當年的神舟一號到如今的嫦娥三號,他的航天人生見證了數不清的中國航天歷史時刻,而這一切都要源於他少時的夢想。
「當時在青島二中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我那時候就夢想著能夠為祖國發射衛星做貢獻,因此作文裡面就寫我長大了要去發射衛星。現在回過頭來看,那篇作文很幼稚,可裡面也包含了我遠大的理想,因此當嫦娥三號發射成功以後,我向一位中學同學感慨『自己又一次圓了少時的夢想』。」孫輝先感慨每次看到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他總會感覺自己少時的夢想也隨之飛翔到宇宙當中。
從化肥廠工人到高科技專家
孫輝先的航天之路絕非一帆風順,甚至是險些中途夭折。1965年高考時,孫輝先被山東工學院(後來的山東工業大學,如今已併入山東大學)的電子工程系錄取,原本是填報了自己最理想的大學和最中意的無線電電子學系,結果卻被錄取到這麼一個學校和專業,孫輝先當時非常失望。
1970年,孫輝先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山東墾利化肥廠,當時那裡條件非常簡陋,憑藉過硬的專業知識,他很快被廠長任命為電工與儀表車間主任。當時的工人多數是農民子弟,最高文化程度初中,很多人甚至連小學都沒上過,孫輝先始終工作熱情高漲,帶領團隊研究了新設備及多項技術革新成果。
後來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考試,孫輝先心中的航天夢想再次喚醒,報考了中科院自動化所招考的衛星總體專業,並成功考上,之後又去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當訪問學者,回國以後投身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大潮中。
盼望多回母校搞航天講座
在接受採訪時,孫輝先心中仍然掛念著遠在月球的「玉兔號」,「明天對於『玉兔號』是一道坎,在最低氣溫可達零下180攝氏度的月球表面,已經休眠的『玉兔號』能否重新『甦醒』非常關鍵,我們目前還在進行緊張準備。」孫輝先還透露,在探月工程二期任務成功完成以後,探月工程將轉入三期,主要目標是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將會研製嫦娥五號並擇機發射,「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能夠為嫦娥五號的任務驗證部分關鍵技術。」
「我現在年齡大了,但仍然很喜歡與年輕人交流,2002年我曾經去二中進行了一次航空講座,當時學生們非常踴躍,提的很多問題在我看來都很專業,我都一一進行了詳細回答,我期待將來有時間了,能夠多回母校搞航天講座,與學生們進行面對面交流。」孫輝先還特意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進行協商,從2014年第一期起向青島二中贈送一份「中國國家天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