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月亮和火星造車的人——對話月球車、火星車設計師賈陽

2020-11-26 騰訊網

時間:4月30日

對話人物:賈陽

●人物簡介

賈陽,1970年生,吉林人。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月球車「玉兔號」設計者、火星工程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2004年,中國啟動嫦娥探月工程,研製月球車的任務被交到了當時還不到35歲的青年航天人賈陽手裡。篳路藍縷近十載,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賈陽帶隊研製的我國首臺月球車「玉兔」也順利落戶「嫦娥的家」。

2016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計劃於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身為我國航天系統型號總師之一的賈陽再次受命,帶隊研製我國首臺火星車。

●對話背景

4月24日,2018「中國航天日」開幕,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信息,今年中國計劃實施的發射任務達到創紀錄的36次之多,屬於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正在開啟。

本月中旬,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將率先發射,為將於今年下半年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打個前鋒」。這一次,已是中國探月工程「老將」的賈陽將繼續為月亮造車。而如果「嫦娥」此行一切順利,中國將實現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去月亮的背面看一看,這個「第一次」有多重要?楚天都市報記者4月30日獨家專訪賈陽,聽這個為月亮和火星造車的人講述「天上的那些事兒」。

從月球到火星

造出三臺「超級車」

楚(楚天都市報):嫦娥三號完成了我國近40年來首次在月球著陸任務,讓咱們成為世界上第3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這已經是一個裡程碑了,為什麼嫦娥四號又要「跑步前進」,去挑戰人類從未涉足的月球背面?

賈(賈陽):我倒沒有覺得這一步邁得特別大。咱們先說美國和前蘇聯,他們去月球都是很早的事兒了,那時候他們爭誰第一個到月球,兩個陣營都花費了很多心血來證明自己。但在那個年代,至少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想去月球背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月球背面可以屏蔽來自地球的輻射影響,在那裡進行深空探測能獲得更確切的宇宙信息,但因為月球背面無法接收到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所以人類到目前為止,對月球背面情況知之甚少。到了現代,美國和俄羅斯確實有幾十年沒有再執行過這個任務,咱們是第一回,技術上肯定有難度,但我也不主張說它有多不得了的難,畢竟航天技術整體在向前跨越式發展。

楚:那您在嫦娥四號的任務中主導哪一部分工作?

賈:跟原來一樣,嫦娥三號的時候做「玉兔」,現在就做嫦娥四號裡的月球車。包括參與火星探測任務也是要做中國的火星車。所以我從月球到火星,就是要做出三輛車。

楚:怪不得網友說您是「為月亮造車的人」,以後要改成「為月亮和火星造車的人」了。

賈:這句話背後有故事的。那時候我們幾百人在沙漠裡做試驗,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周圍人跡罕至,我怕大家太想家影響科研生產,就經常組織一些活動,還搞了一塊大石頭,寫上給駐地取的名字:望舒村。「望舒」出自《楚辭·離騷》,是指為月亮駕車的女神,我開玩笑說我們就是現代為月亮造車的人。所以,你說的那句話不是指我一個人,是為「造車」這件事做出貢獻的幾萬人,是整個團隊。

送跑車上太空

科學進步意義有限

楚:業界有觀點認為,月球和火星是目前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快速發展的兩個方向,而探月國家一般都會很快進行火星探測,包括印度也在這件事上走的很快。

賈:在火星環繞探測上,印度確實已經實現了,我們要承認這個「亞洲第一」。也是基於此,我們在做火星探測任務設計時就考慮到,既然已經有第三世界國家做到了前面,那我們就適當地把任務提升一格:把環繞、著陸、巡視結合一起實現,不再像月球這樣三步走了。

楚:今年2月,美國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用獵鷹重型火箭送了一臺跑車到太空軌道,讓太空迷們莫名興奮,甚至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會縮短人類移民火星的進程。您怎麼看這個新聞?

賈:我覺得沒有過多科學進步的意義。當然,每個人的見解不同,我們也有一些年輕人看到後熱血沸騰,我可能年紀大了,沒太覺得是個事兒。當然,他的火箭載重量很大,比我們目前還沒完全研發成熟的還要大,這是他們的優勢,我們必須要承認。

楚:感覺這件事很像是一個汽車廣告。

賈:反正不太像是去進行深空探測的。但我要說明,美國深空探測的正規軍,也就是NASA,還是做了很多歷史上的第一次的。我有一次去美國,NASA的人說:「我們引領著深空探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句話聽著刺耳,但歷史確實如此,你駁不倒人家。所以,對於他們的正規軍我們還是要正面評價,大家確實在技術水平上有差距。

楚:一說起太空,我們就會想起教科書上的「軍備競賽」四個字。現在這個氣氛是不是已經消失了,平時咱們也會和美國、俄羅斯的航天專家聊天?

賈:現在肯定不是上世紀70年代的感覺了,舉個例子,如果大家討論火星大氣成分、礦物元素的探測結果,那中國科學家和外國科學家之間都沒什麼好保密的,大家對於未知的探索還是比較開放的,他們願意和咱們交流,我們也願意對外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但對於航天發展上和國家安全、軍事有關係的技術,大家肯定都有禁忌。

好奇山的那邊

是不是住著神仙

楚:上世紀70年代,一位尚比亞的修女給NASA寫信,不解為何世上有這麼多飢餓兒童,卻要花那麼多錢來探測太空。NASA當年的回覆很動人,如果請您來寫這封回信,您會怎麼解釋?

賈:我想寫一個反問句:幾億年前,當海洋裡的一條魚爬到陸地上的時候,誰知道它有什麼意義?我們這個工作確實不是今天投入一塊錢,明天就有一塊五的回報,它可能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也可能最後沒有產出。但它的存在能提高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宇宙的認知。廣義來講,航天對老百姓的生活極具影響,你出門開車用的導航,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包括你加熱牛奶用的微波爐,都是航天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

楚:您為什麼會成為航天人,心之所向還是誤打誤撞?

賈:小時候在東北縣城長大,8歲時看了一本叫做《太陽系》的書,北大的6個碩士生一起寫的,那是我的第一本航天啟蒙讀物。當時也看不太懂,光速什麼的,但仔細琢磨後,被宇宙的巨大深邃、那種我還理解不了的力量吸引。慢慢地參加了一些天文競賽,半夜爬起來看彗星,把能在一個小縣城裡做的努力都做了,後來考上了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在之後人生的幾個十字路口都選擇了自己的興趣。

楚:您畢業時趕上「下海」潮,當時有句話叫: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賈:我讀大學的時候確實是這樣,賣茶葉蛋更掙錢。包括我工作後在單位裡當一個小的頭頭兒,看到手下一些人,可能未必有多麼優秀,忽然去了外資企業,收入是我的10倍,心裡的橡皮筋肯定是振動過,但振動次數多了,振幅也就小了,因為心裡還是被這份事業吸引。

楚:聽說您給女兒取名叫思航,全方位表達對航天事業的熱愛。

賈:孩子快出生的時候,我跟夫人商量叫「思航」,覺得好聽,也有情結在裡頭。後來加班加太多了,夫人就抗議了,說不行,不能再叫思航了,要叫思家(笑)!

楚:我知道您也是科幻文學愛好者,那根據您對太空的了解,您相信有外星人嗎?

賈:文學作品的想像力和指望在現實裡與外星人做某種接觸是兩回事。我認為,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不太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確認。但我理解大家的這種好奇,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是探索世界的動力。舉一個樸素的例子,你生活在一個小山村裡,你想知道山的那邊是不是住著一個神仙,這就會激勵著你前進,去發明工具、提高能力,走的更遠,離開這個村子,去海洋、去天空、去宇宙。

相關焦點

  • 月球車與火星車
    報告題目:月球車與火星車報 告 人:賈陽,1970年生,吉林梨樹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及嫦娥四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博士,博導。負責我國月球車及火星車系統設計。長期從事太空飛行器系統設計、系統驗證工作,以及任務規劃、遙操作、熱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VR模擬駕駛、會「思考」的火星車……「天問一號」離不開這些讓人豎大拇指的設計
    然後接下來(火星)車從平臺上駛下來,整個過程還是挺熬人的。可能需要一周多的一個時間才能從那個平臺上走到火星表面上來。賈陽,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總設計師。五年前,他在完成了玉兔號月球車的研製任務後,就開始了火星車的研究。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
    距離發射倒計時21天今天,火星車總設計師賈陽難得準點吃飯,因為他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發射即將來臨,賈陽要為自己的團隊準備一份特殊的禮物。為了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賈陽根據火星車上的標識1比1復刻了這個火字。賈陽也是月球車「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的總設計師。
  • 《Hi,火星》:「天問一號」發射記(2)
    距離發射倒計時21天今天,火星車總設計師賈陽難得準點吃飯,因為他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發射即將來臨,賈陽要為自己的團隊準備一份特殊的禮物。為了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賈陽根據火星車上的標識1比1復刻了這個火字。賈陽也是月球車「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的總設計師。
  • 月球車和火星車不簡單!攜帶18般兵器,樣樣都是高科技
    無論是月球車還是火星車,其根本任務都是攜帶科學儀器或其他有效載荷在外星球表面進行機動作業,並且完成科學考察任務。為了完成這些「高大上」的科學考察任務,月球車和火星車可是攜帶了「十八般兵器」,這些先進的科研載荷是它們完成任務的關鍵。
  • 玉兔號設計團隊稱第一輛月球車「弱爆了」
    直到38萬公裡外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車都「睡」了,地球上的一些中國人仍有一個疑問:我們是不是在重複別人走過的路?2013年12月15日4時,航天史被玉兔號月球車改寫——她用160秒走出了相當於一個半車體長的路程,人類自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後,再無月球車在月面留下足印的記錄就此終結。
  • 探秘月球車沙漠試驗場:挖10多個隕石坑模擬月球環境[2013-12-05]
    這裡有鬆軟的細沙和低矮的沙丘,這裡異常乾燥、寸草不生,這裡白天酷熱夜晚寒冷,這裡是中國最像月球的地方。在中國西北庫姆塔格沙漠與羅布泊交界處,科學家們建立了試驗場。即將漫步月球的「玉兔」號月球車就曾經在這裡通過各種測試。
  • 「焦點訪談」出發,去火星
    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
  • 《Hi,火星》:「天問一號」的幕後故事
    此外,通過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探測器系統主任設計師趙宇、探測器系統環繞器分系統副總指揮褚英志、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探測器系統火星車分系統總設計師賈陽等人的深入採訪,通過一線科研人員的動情講述,讓航天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如果能夠成功進入火星衛星軌道,環繞器和著陸器將分離,環繞器留在軌道上進行為期一年的探測任務,著陸器則將在之後挑選合適時機降落至火星表面。
  • 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
  • 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如果能夠成功進入火星衛星軌道,環繞器和著陸器將分離,環繞器留在軌道上進行為期一年的探測任務,著陸器則將在之後挑選合適時機降落至火星表面。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為了更好地應對火星上未知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研製團隊建設了一個火星表面試驗場,進行模擬試驗。而這個試驗場也正是從幾年前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表試驗場改造而來。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為了更好地應對火星上未知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研製團隊建設了一個火星表面試驗場,進行模擬試驗。而這個試驗場也正是從幾年前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表試驗場改造而來。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研發基地之一,在這裡也誕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數不清的第一次。
  • 天問一號火星車究竟有多強?機動之王當之無愧,另闢蹊逕取代核能
    我國首個自主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目前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這一距離大約是地月間距離的4倍。本月27日,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軌道器開啟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進行黑白合影成像,在它的眼裡仿佛有兩個「月亮」,由於太陽入射角與觀察方位的原因,地球、月亮都呈現出月牙形狀。
  • 最好的火星車,月球車都在這裡了
    ,蘇聯發射了第一架成功的月球漫遊車-Lunokhod1。,NASA的第一架月球車才降落。作為載人阿波羅15號任務的一部分發射,阿波羅15號月球車成為第一個在月球上行駛的飛行器。可行駛的漫遊車的美麗之處在於它可以幫助太空人探索期著陸點以外的地方,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收集更多的奇異樣本。而且,在執行任務期間,這輛LRV總共行駛了27公裡(或3小時2分鐘)。從技術上講,它構成了自那時以來建造和發射的所有漫遊車的基礎。
  • 毅力月球車將帶著新冠肺炎醫療隊紀念碑前往火星
    毅力月球車」的底盤上貼了一塊牌匾,向醫務人員致敬。「毅力月球車」最早將於下個月發射到火星。 當NASA的毅力漫遊車明年2月降落在火星的零度隕石坑時,它將向醫學界和他們為平息冠狀病毒大流行所做的工作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