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火星車,月球車都在這裡了

2020-11-26 騰訊網

自從1960年代臭名昭著的太空競賽以來,全球各地的航天機構一直在建造,測試和發射各種機器人,每個機器人的設計都是要向我們介紹有關我們的大氣,月球,太陽系及其他方面的更多信息。

從1970年代蘇聯的第一架月球車到即將發射的2020年火星,這些機器人執行的任務對人類來說都太危險或平凡,並走訪了遙遠星球的最偏遠,極端地形。

為了慶祝我們學到的一切以及我們仍然發現的東西,我們匯總了最好的太空機器人清單。

盧諾霍德

在NASA的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上月球的第一步之後,蘇聯發射了第一架成功的月球漫遊車-Lunokhod1。從1970年11月到次年夏天,Lunokhod 1穿越月球表面超過10公裡,遠離蘇聯作戰。為了將這一成就視為現實,NASA的「火星漫遊者機遇」在六年中僅行駛了12公裡。Lunokhod 1白天使用太陽能發電,晚上則使用a熱加熱器以承受-150°C的溫度。它發送會有關月球土壤的數據以及月球隕石坑的一些最初特寫視圖。

阿波羅15號月球車

直到1971年7月,Lunokhod 1完成傳輸後,NASA的第一架月球車才降落。作為載人阿波羅15號任務的一部分發射,阿波羅15號月球車成為第一個在月球上行駛的飛行器。可行駛的漫遊車的美麗之處在於它可以幫助太空人探索期著陸點以外的地方,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收集更多的奇異樣本。而且,在執行任務期間,這輛LRV總共行駛了27公裡(或3小時2分鐘)。從技術上講,它構成了自那時以來建造和發射的所有漫遊車的基礎。在這張照片中,由指揮官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拍攝,模塊飛行員吉姆·歐文(Jim Irwin)與漫遊者以及哈德利山(Mount Hadley)在背景中合影。

旅居者

首先,旅居者號是登陸火星的原始機器人漫遊車。漫遊者以非裔美國活動家Sojourner Truth的名字命名,在其登陸點Ares Vallis周圍探索了紅色星球區域。該區域平坦,使流浪者能夠安全降落,並被認為是古代洪水的發源地。從1997年7月4日降落到兩個月後的最後一次傳輸,Soyourner寄回了550張火星圖像,並揭示了有關土壤,風和天氣類型的迷人見解。

機會漫遊者

在預期任務結束後的15年中,火星機會漫遊者於2018年6月10日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進行了最後一次發射。其機會於2004年1月降落在火星星空的Meridiani Planum地區,距其同胞精神漫遊者已經20天了降落在地球另一側的古塞夫火山口。在2011年5月任務結束之前,Spirit記錄了將近8公裡,而《機遇》則打破了創紀錄的45公裡。在旅行中,它收集了超過217,000張圖像。機會自拍是在火星探測器第5000天穿越漫遊者的顯微成像儀在奮進火山口的斜坡上穿越「恆心谷」時拍攝的。

好奇心漫遊者

好奇號可能是最著名的火星漫遊者,並且仍在執行中。如圖所示,這張自拍照顯示了火星大風火山口中維拉·魯賓嶺上的汽車大小漫遊車。好奇號於2012年8月6日降落在火星上,最初定型為兩年。降落僅六個月後,NASA「無限期」延長了這項任務。它是為評估火星的「可居住性」而建造的,它攜帶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可以送入火星表面,這些儀器可以採集巖石樣本,分析其形成和結構並將數據發送回地球。

右旋

離家更近的地方是Dextre,這是由加拿大航天局(CSA)建造的兩臂「遠程夾持器」太空機器人,用於協助國際空間站(ISS)。它於2011年2月完成了其第一個預定任務,並一直在協助機上太空人維護該站。尤其是,Dextre解決了在站內和站外都需要完成的艱巨而常規的工作,這在ISS的外部圖片中已取代了其中一個外部攝像頭。它由CSA從地球控制,使太空人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在科學實驗上。它的每個手臂都有七個關節,可以上下左右移動並可以旋轉。然後,每隻手都包含一把扳手,照相機和照明燈,以及一個用於提供電源,數據和視頻連接的連接器。

劫掠者

在國際空間站的其他地方,Robonaut項目一直在研究機器人技術,方法是派出人形生物與「太空站」的現役人員一起「生活」。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丹·伯班克(Dan Burbank)是第30遠徵隊的指揮官,在國際空間站的命運實驗室中與Robonaut 2合影。劫掠這是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NASA詹森航天中心建造的靈巧類人機器人。最初的模型最近進行了升級,配備了兩個「腿」,功能更強大的處理器和傳感器,並且所謂的Robonaut 2承擔了完成使ISS保持軌道運行所需的檢驗工作的任務。這些任務包括簡單,重複或危險的任務。

運動員

運動員已經建造完畢,正在接受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測試。它的名字代表權地形六角腿外星探險者,它是一種能夠在月球,火星及以後看到的各種地形上翻滾和行走的機器人車輛。它旨在幫助機器人和有人值守的任務,運輸和存放有效載荷。例如,第一個版本可以與加油站對接,未來的版本將可以連接到更多的太空飛行器,並且移動速度比火星探索漫遊者快100倍,並且可以在幾乎所有地形上行駛,包括垂直巖壁。

火星2020恆心漫遊車

之前出現的所有火星漫遊車都在建造下一個重要的火星任務。2020年7月30日,下一個火星探測器升空,在紅色星球表面進行了687天的任務。

毅力看上去與好奇心相似,但具有更強大的砂輪設計以及可用於取自火星巖石和土壤樣品的鑽頭。該機器人長約10英尺,寬9英尺,高7英尺。機上搭載各種技術,包括23種不同的攝像頭,可用於導航火星並測量器其器環境。

這是火星探測器首次進行此類演習,這將有助於NASA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火星的地形,地形和歷史。

匠心火星直升機

這是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這是一架小型微型直升機,與恆心漫遊車一起被送往火星。這是一臺小型機器,重量只有火星時的一半。獨創性很有趣,因為從技術上講,它將是第一個在另一個星球上飛行的飛行器。

在火星上飛行也將是一個挑戰,因為大氣層的密度比地球上的大氣層低99%。這意味著它需要輕巧,並且轉子需要旋轉得比地球上的直升飛機快得多。它還必須也必須在惡劣的氣候下生存,因為溫度在一夜之間下降到負華氏130度(負90攝氏度)。

獨創性一次只能飛行90秒,並在白天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充電,第二天再次飛行。它還需要大部分自主飛行,因為控制信號從地球到達火星將花費太長時間。任何命令都需要提前發送,直升機會自行飛向路點

相關焦點

  • 月球車與火星車
    報告題目:月球車與火星車報 告 人:賈陽,1970年生,吉林梨樹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及嫦娥四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博士,博導。負責我國月球車及火星車系統設計。長期從事太空飛行器系統設計、系統驗證工作,以及任務規劃、遙操作、熱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月球車和火星車不簡單!攜帶18般兵器,樣樣都是高科技
    無論是月球車還是火星車,其根本任務都是攜帶科學儀器或其他有效載荷在外星球表面進行機動作業,並且完成科學考察任務。為了完成這些「高大上」的科學考察任務,月球車和火星車可是攜帶了「十八般兵器」,這些先進的科研載荷是它們完成任務的關鍵。
  • 為月亮和火星造車的人——對話月球車、火星車設計師賈陽
    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月球車「玉兔號」設計者、火星工程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2004年,中國啟動嫦娥探月工程,研製月球車的任務被交到了當時還不到35歲的青年航天人賈陽手裡。篳路藍縷近十載,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賈陽帶隊研製的我國首臺月球車「玉兔」也順利落戶「嫦娥的家」。
  • 玉兔號月球車速度較慢,美國月球車為什麼很快?
    除了這些有人駕駛的月球車以外,還有一些無人駕駛的月球車,如我們的玉兔二號月球車。與阿波羅的月球車相比,玉兔二號的速度就非常慢了。都是月球車,為什麼差異這麼大?難道阿波羅登月是騙局,太空人駕駛月球車的畫面是在地球表面拍的嗎?
  • 嫦娥4號的月球車,都有哪些黑科技?
    2號月球車,其實是嫦娥3號月球車玉兔號的備用車。但最終,科學家們決定讓這個小「備胎」轉正,到月球暗面走一走。所以,玉兔2號在很多方面都與玉兔號一致,但是根據玉兔號的經驗,玉兔2號在月球上壽命將會大幅延長,工程師表示它很多可能工作數年之久。
  • 毅力月球車將帶著新冠肺炎醫療隊紀念碑前往火星
    毅力月球車」的底盤上貼了一塊牌匾,向醫務人員致敬。「毅力月球車」最早將於下個月發射到火星。 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組裝火星車,他們必須格外小心潔淨室的條件。 華萊士說:「我們的目標是讓團隊保持與不工作時一樣的安全或更安全。」「把前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組裝在一起,而且不會出錯--無論如何都很難。試圖在大流行期間做到這一點,難度要大得多。「。 探測器、攝像機、…。
  • 「雙胞胎」火星車曾經大獲成功,為什麼現在中美卻都不再採用呢?
    雙胞胎火星車火星探索和月球探索相比,其實在難度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看美國火星探索的歷程就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就已經載人登陸了月球,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還沒有登上火星,就連第一臺無人火星車,也是1997年才成功送上火星。而且隨後,美國又送上了兩個火星車,卻再次遭到失敗。
  • 天問一號火星車究竟有多強?機動之王當之無愧,另闢蹊逕取代核能
    本月27日,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軌道器開啟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進行黑白合影成像,在它的眼裡仿佛有兩個「月亮」,由於太陽入射角與觀察方位的原因,地球、月亮都呈現出月牙形狀。大約在明年除夕夜,它將抵達火星這顆中國人嚮往已久的紅色星球,正式履行它的探火使命。
  • 坑洞探潛者:最新微型月球車能夠揭曉月球地下世界
    美國卡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威廉·惠塔克(William Whittaker)稱,如果人類可以進入月球洞穴,這裡將成為月球表面免受輻射、極端溫度和微隕石危害的避難所。  惠塔克說:「月球天窗是通向月球表面洞察未知事件的一個窗口,微型月球坑洞探測車能在短期內承擔探索任務,並且是一個可行方案,此外,在過去十年時間裡,數以百計的月球天窗被發現,促使科學家產生未來人類進入月球坑洞探索的長期夢想。」
  • 坑洞探潛者:最新微型月球車能夠揭曉月球地下世界!
    美國卡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威廉·惠塔克(William Whittaker)稱,如果人類可以進入月球洞穴,這裡將成為月球表面免受輻射、極端溫度和微隕石危害的避難所。「未知之窗」惠塔克是地外探索機器人設計領軍人物,他說:「組裝能在月球上探測深坑的短壽命機器人現已取得顯著進展。」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研發基地之一,在這裡也誕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數不清的第一次。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一號、第一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以及第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裡的每一棟建築裡都可能在醞釀著下一個開創歷史的太空飛行器。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研發基地之一,在這裡也誕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數不清的第一次。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一號、第一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以及第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裡的每一棟建築裡都可能在醞釀著下一個開創歷史的太空飛行器。
  • 【新華網】2013年天宇期待「中華牌」月球車 艾森彗星變數最大
    「中華牌」月球車遨遊「蟾宮」;「好奇號」火星車探測外星生命;太陽風暴正當峰年;艾森彗星驚豔太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說,今年以這四大天文事件最值得關注。 而其中變數最大的當選艾森彗星,它可能扶搖直上,驚豔長空;也可能表現平庸,黯然謝幕。中國月球車將遨遊「蟾宮」。
  • 探秘:火星車是如何工作的?
    火星車高度有1.85米,重量大約240公斤,它有一雙萌萌的「大眼睛」,頂端是方形設備。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介紹,頂端的方形盒子是火星車真正的眼睛,它是火星車的全景相機,能看前面的地形地貌,又能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施探測,它的多光譜就有好幾個譜段來識別前面的礦物質是什麼成分。
  • 中國的月球車在月球的另一端清除了奇怪的物質
    中國的Yutu-2月球車從小隕石坑的邊緣捕獲了這張圖像,在那裡發現了一種神秘的凝膠狀物質。(圖片來源:CNSA / CLEP)中國的探月計劃已經發布了圖像,讓我們瞥見了在月球另一側發現的神秘物質。Yutu-2是中國s娥四號飛行任務的月球車,上個月引起了關注,此前其駕駛團隊在靠近一個小火山口時發現了不尋常的東西。
  • 「火星車」好奇號測量山的重力
    圖像描繪了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左圖)和阿波羅16號任務期間駕駛的月球車。
  • 解讀中國首輛火星車
    在這當中最難的就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中國首輛火星車。在2021年4月30日我國第一輛火星車就閃亮登場了,它將緩慢從著陸平臺上走下來,在火星的表面留下了兩道車轍。現在誰也不知道它將會駛向那裡,因為這需要地面的科學家根據拍攝的圖像,判斷哪裡有感興趣的目標,然後才能確定火星車的行駛方向。
  • 中國已造出國產核電池 將裝上嫦娥三號月球車
    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好奇號」是人類建造的首輛核動力火星車。而且,隨著人類不斷走向深空,太空飛行器對核能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大。事實上,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這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 火星車全球徵名開始啦!叫啥你來定!
    還記得嫦娥四號探測器帶到月球背面的那隻兔子嗎?當時通過全球徵名,這隻兔子被命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現在我們的火星探測器已經啟程,今天(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
  • VR模擬駕駛、會「思考」的火星車……「天問一號」離不開這些讓人豎大拇指的設計
    專家介紹,目前的飛行都屬於平穩的常規動作,控制上相對容易。而後續深空機動、近火制動等涉及到軌道控制的操作,才是真正要面對的難關。不僅能夠還原出火星車的三維設計,還能夠模擬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行駛狀態。這個虛擬實境的環境是由四面具有3D效果的大屏幕組合而成,研製人員戴上3D眼鏡站在中間,就可以有一個沉浸式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