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當年在比賽中。
汪強這個名字對於很多體育人而言並不算陌生,作為一個患有先天腦癱的孩子,天津人汪強從12歲開始在父親的帶領下練習拳擊,憑藉長年的堅持不懈,逐漸擺脫了疾病對身體機能帶來的困擾。
成年後的汪強通過在俱樂部教拳謀生,2014年,他還在上海第三屆中外拳擊對抗賽上登場,完成了人生第一場具有職業意味的拳賽……
一時間汪強的事跡引發各方關注,也感染和激勵了許多身處逆境中的人。但就在這個春天,已經離開拳臺數年、年滿35歲的汪強突然又萌生了再登拳臺的念頭,而背後的緣由恐怕會讓人不忍面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汪強2014年比賽視頻。(00:34)
「他總是讓我打狠一些」
「我這條命是爸爸救過來的,我現在也要救他。」
這是汪強與澎湃新聞記者交流時說的第一句話。澎湃新聞記者上一次與汪爸爸攀談大約是在2014年的時候,彼時的汪爸爸雖然因為生活的艱辛顯得頗為滄桑,但身子骨依然硬朗。
在澎湃新聞記者的印象中,汪強能夠走到今天,父親汪寶柱是那個時刻站在身後最堅強的男人。
當年汪強出生時是一個早產兒,伴隨著腦出血、黃疸、肺炎等症狀,在醫院搶救了35天才邁過鬼門關,因為腦損傷帶來了腦癱殘疾,他直到6歲還不怎麼能說話,站立行走也是問題。
父母給汪強按摩。
汪強一家曾經其樂融融。
為了兒子,汪媽媽更多時間在家照顧,汪爸爸一個人打兩份工支撐家庭——白天在手錶廠上班,晚上去做體力活;工作之外,汪爸爸每天還要給兒子做按摩,每天一按就是幾個小時,幾十年沒有間斷過;甚至於汪強打拳擊,汪爸爸也是引路人。
「有同學說他是傻子,經常欺負他,我也沒法去管別人家的孩子吧,只能讓他自己強壯起來……」年輕時候曾經擔任過天津武警總隊拳擊教練的汪寶柱從汪強12歲開始教授他拳擊,因為身體不協調,單單跳繩汪強在十七八歲才學會,汪強能夠最終站上拳臺,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汪強和父親一起訓練。
在汪強的拳擊道路上,汪爸爸不僅僅是教練,也是陪練,那這數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爸爸2016年的時候右眼受傷,現在幾乎完全失明了,左眼也只有0.2……」汪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自己在俱樂部教拳時,因為擔心學員在實戰中受傷,父親主動擔任他的對手進行示範,結果眼睛遭受重創,之後汪寶柱就不能再和兒子實戰了。
「其實這麼多年爸爸一直用挨拳來幫助我提高,他總是讓我打狠一些,我也不懂事,總是用盡全力去擊打,之前已經給爸爸落下了很多老傷。」汪強言語間滿是懊惱
。
汪強父親的診斷書。
為了給父親治病,他要重回拳臺
這是生活和這個家庭開的又一個玩笑?其實更艱難的事情還在後面。
2018年年底,汪寶柱開始咳血,最初的檢查結果是患上了小血管炎,隨後因為小血管炎給腎功能帶來了影響,汪爸爸被確診尿毒症,駭人的腫脹從腳一下子蔓延到腹部。
2019年的1月和2月,醫院一度給他下了病危通知書,雖然被搶救過來,但過去一年多汪爸爸一直依靠透析治療延緩病情、保住生命,考慮到病情嚴重,汪爸爸接受透析治療的次數越來越頻繁,1個月要去多達13次
……
汪強照顧父親。
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每次透析完,反應都很大,頭痛,腿抽筋,需要兩天時間才能緩過來,緩過來的時候,又得去了。」
疾病不僅給汪爸爸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也給這個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透析一次花費600元人民幣,自費部分超過半數,一個月下來,父親治病就要花掉數千元。
汪爸爸退休工資2000元出頭,母親退休工資2700元,汪強平時會通過教授拳擊獲得一個月2000多到3000多不等的授課費,但因為疫情影響,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收入了,作為兒子,汪強堅持要為父親治療,「不透析,人就沒了。」
然而隨著透析的次數越來越多,醫生對於汪爸爸的病情也給出了判斷——透析的效果在下降,要想讓病人減輕痛苦,儘可能恢復生活質量,需要換腎。
汪強給爸爸捏腳。
這對於汪強一家無疑是晴天霹靂,汪強希望給父親更好的治療,希望父親的餘年能夠過得儘可能舒坦,但腎移植手術需要約50萬元的開銷,汪家無論如何拿不出這麼多錢。
汪強為此整夜整夜睡不著覺,最後他想到一個辦法——回到拳臺,通過比賽獎金為父親積攢治療費用。
「他年齡大了,已經35歲了,上一次打比賽還是4年多以前,這些年都是在教拳……」父親的心情非常複雜,但也被兒子深深感動了,「過去是兒子,現在是我,這個家一直有病人要照顧,根本沒有什麼積蓄,現在兒子和我說,小時候是我救他的命,現在他要救我。
」
「萬一他再受傷了,這個家怎麼辦呀」
汪強不是沒有想過其他的辦法,他申請了水滴籌,希望這樣的捐助眾籌平臺可以幫助到自己,但因為平臺上的患者眾多,等待時間漫長,汪強並不樂觀,打拳成為了他心中最渴求的一條路。
「其實我和天津當地的拳擊協會和俱樂部都有聯繫,但現在受疫情影響很難舉行比賽,而且過去很多比賽都是臨時的小型比賽,我希望一切早日恢復正常,也能有規模大一些的比賽找到我。」
汪強過去打的一些比賽只有2000-4000元不等的酬勞,畢竟從專業的角度,他這樣先天處於劣勢的拳手很難踏上更高的臺階,眼下他祈求能有大型的賽事找到他,「不管對手有多強,我都願意去拼,希望能夠給到我這個機會。
」
父親給汪強餵水。
採訪中,澎湃新聞記者能夠通過電話聽到汪強母親的哽咽,這個母親也是妻子一輩子為家裡一小一老、兩個男人操碎了心,她像在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也仿佛是自言自語:
「他爸爸以前身體那麼棒,為什麼現在會是這個樣子,好端端的家都被病害了,為什麼這些事情都要發生在我們這個家庭裡,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命太苦了……」
些許平復心情後,汪媽媽和澎湃新聞記者說:「兒子想打比賽來賺治療費 ,但我感到害怕,(未來的比賽對手)如果實力相當,我心裡會踏實點,如果比汪強強一大塊兒,萬一他再受傷了,那這個家怎麼辦呀。」
對於這個樸實的家庭婦女,她心裡的幸福生活其實很簡單,「兒子腦癱,他爸看不見,我都認了,只要他爸能夠健康點,一家三口在一起就很踏實了。」
汪強要重返拳臺,賺錢為父親治療。
腎臟移植,父親不要兒子的犧牲
在汪媽媽的記憶中,一家人最快樂的那段時光是汪強20多歲的時候,汪強剛剛開始能教別人打拳,汪爸爸也身體健康,除了經濟上不富裕之外,一家人過得平靜而滿足。
過去幾年汪強其實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個名人了,除了教拳之外,他的勵志故事頻頻被搬上各種節目,汪爸爸不否認上其中一些節目是有相應報酬的,但汪媽媽支持兒子傳播正能量的同時,倒不希望他「太過出名」。
「當時還有一些女孩子主動找過汪強,不過都沒譜兒,我擔心兒子受騙,作為母親,我也操心他找媳婦的事情,但現在更希望他平平安安。」出於對兒子的保護,一個母親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會讓外界感到多麼意外。
汪強說,之前他不懂事,和爸爸對戰總是盡全力。
眼下,看到愈發懂事的兒子,汪媽媽有時候更加心疼,「過去是他爸爸天天給他按摩,現在他為了幫助爸爸減輕痛苦,每天都在給他爸按摩,我怕兒子太累,經常想把事情搶過來。」
與澎湃新聞記者交流中,汪媽媽透露,汪強已經在遺體捐贈的相關組織那裡進行了註冊,要在自己去世後把遺體和器官捐獻出來。
「那麼年輕,就要做這個事情,兒子的想法我能不清楚嗎?他還不是想在為爸爸尋找腎源的過程中獲得一些照顧嗎?真苦了孩子。」
這幾天,汪強和他的母親正在考慮進行腎臟移植的匹配檢測,適配的話,母子倆也願意拿出自己的腎,但考慮到汪媽媽的年紀,適合的可能性很小。
至於汪強,汪寶柱坦言不希望兒子以這種方式為自己做出犧牲,「即使他適合,少了一個腎,他連自己最喜歡的拳都打不了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