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2021-01-13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什麼是腦癱?

腦癱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指的是兒童腦部發育不良、腦組織病變引起的肢體癱瘓。

腦癱的症狀有哪些?

0—3個月

寶寶出生後全身發硬或發軟、尖叫抽搐;吸奶沒有力氣;經常嗆奶;脖頸不能豎直,頭部搖晃不穩定,俯臥時不能抬頭;手掌緊握成拳;拇指內收。

4—6個月

寶貝不會翻身、眼神呆滯、表情呆板、對父母的呼喚、逗引沒有反應。坐立不穩,雙手緊抓某一物體持久不放或不會用雙手抓取。

導致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1、 備孕時的不良生活習慣

備孕期間,夫妻雙方中的任何一位具有多年吸菸酗酒史,影響胎寶寶在子宮內正常發育。

2、妊娠期疾病

孕媽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前置胎盤,這些原因均可引起胎兒腦部組織發育異常,導致腦癱兒的出生。

3、胎兒腦部受傷

有過多次流產史或羊水過多致體內胎寶寶缺氧;孕媽在分娩時產程過長、窒息致胎寶寶腦部受傷、腦血管破裂。

4、早產兒護理不當

對於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家人不注意呵護,致其感染某些疾病如肺炎,這也是引發腦癱的原因之一。

如何治療腦癱患兒?

腦癱多半是基因變異或母親在孕期的不良生活造成。目前我國針對腦癱患者的治療主要以康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常見的有針灸、理療、按摩,口服或注射市面上銷售的通絡活血、腦神經藥物。

怎樣護理腦癱患兒?

1、糾正運動姿勢

爸爸媽媽可在家為寶寶做一些基本的康復訓練,教會他簡單的肢體動作,如翻身、爬行、雙手持物。

2、多與寶寶說話

無論寶寶是否聽得懂,父母都要與其多說話,鼓勵寶貝發聲,刺激寶寶大腦。

3、飲食宜清淡

腦癱寶寶的飲食要富有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避免辛辣油膩食物。

媽咪要注意合理搭配飲食,避免寶貝出現挑食、偏食現象。

搖晃法能治療腦癱?

兒童頸部非常脆弱,搖晃易使患者頸椎出現損傷,輕則高位截癱,重則性命垂危。因此,搖晃治療不可取。

日常生活中,如果媽媽發現孩子有疑似腦癱症狀,一定要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檢查接受治療,千萬不能耽擱,更不能盲目從眾,相信一些江湖郎中沒有科學依據的治療方法。

幫媽想說的是: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只要父母不放棄對腦癱寶寶的治療,陰霾終將散去。畢竟還是有一部分腦癱寶寶通過後期治療和護理得以如正常同齡人般生活。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相關焦點

  • 腦癱治療|搖頭、封針、推拿不靠譜!幹細胞有望治癒就可信嗎?
    大運動發育落後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是最經典的育兒老話,雖不能完全對應,但卻也是八九不離十。如果孩子出現明顯的落後,就需引起重視,及時檢查。
  • 輕度窒息會腦癱嗎?兩個月寶寶腦癱的症狀是什麼?
    嬰兒腦癱,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在出生前,或者是出生的過程中,再有就是孩子在早期發育的時候,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而造成腦損傷所引起的疾病。孩子出現腦癱的情況危害是比較大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容易出現智力低下的現象,因此發現孩子有腦癱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做檢查並治療。
  • 這些腦癱症狀也可能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導致的
    小孩下肢畸形、肌張力高、難以站立行走,許多家長甚至一些醫學專業人士很容易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是腦癱。但其實,有一種叫多巴胺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遺傳性疾病,好發於兒童,其臨床病症與腦癱極為相似,容易導致患兒被誤診為腦癱。來自肇慶8歲的女孩雯雯就是其中的「受害者」。「醫生,我的孩子是不是腦癱啊?」
  • 兒科醫生:新生兒這幾個表現要當心,有可能是「腦癱」的症狀
    宮內窘迫、早產、出宮後窒息、重症感染、低血糖昏迷、顱內出血···很多種原因都會導致新生兒的腦體被損傷,嚴重時即為腦癱。新生兒得了腦癱對於父母來說可是個大問題。新生兒有這幾種表現,那很可能是得了腦癱,父母們要注意觀察。
  • 孩子這種姿勢可能被搖成腦癱,家長要注意預防
    我們還記得比較熟悉的話「寶寶睡,寶寶睡」,媽媽可能是這樣搖晃著讓孩子睡覺,注意了,這種方式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下面就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兒童康復主任張換為我們詳細介紹這裡面的內容吧! 我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視頻,爸爸在超市裡拖著兒子在背後玩「搖晃遊戲」。
  • 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腿疼」,家長該怎麼辦?
    腦癱就是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的一個「絆腳石」,腦癱多發於幼兒出生之時。通常多發群體早產兒,難產兒出生之後患腦癱的概率將會增加。腦癱孩子的發作其實先天性因素並不多,更多原因還是後天造成的。當孩子出生之時,因為難產導致腦缺氧,或者早產導致大腦發育不完善等等這些情況就會引發患者開始出現腦癱症狀。
  • 1歲寶寶高燒38度多,奶奶的採取的降溫措施,讓孩子有了腦癱風險
    孩子發燒,全家著急,小寶的爸爸爺奶全都醒了,小寶爸爸說:"收拾收拾帶孩子去醫院吧!"小寶爺爺皺了皺眉頭:"還是先別去了,這大半夜的小寶本來就發燒,在去醫院折騰一下可能身子受不住。"可沒多久,小寶媽發現小寶燒得更厲害了,全身通紅,這會誰也顧不上折不折騰了,急忙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一檢查就明白怎麼回事,生氣地訓斥他們:"孩子這麼小,怎麼能用酒精呢!孩子現在是急性酒精中毒,搞不好會有腦癱的風險!"小寶一家人的傻眼了,尤其是婆婆更是後悔莫及。
  • 小兒腦癱的併發症和症狀表現有什麼?蔣貴明主任告訴你答案
    孩子小兒腦癱後家長們會很難受,但是小兒腦癱的症狀有什麼呢,家長們可能對這些方面的知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關於小兒腦癱的併發症和症狀有什麼
  • 「封針」療法治腦癱,有人說真的神,為什麼有人反而治成了腦梗?
    而對象是嬰幼兒,有些甚至只有幾個月大,他們被診斷為腦癱。這是一種帶有劇烈痛感的療法,以至於需要好幾個男人同時用力,才能摁住掙扎的孩子。這種治療方法叫作「封針」。一周內,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三附院」)康復科對入院嬰幼兒「在頭、脖頸、腰部等穴位注藥治療腦癱及其他發育遲緩問題」的封針療法被推上了輿論風口浪尖。
  • 勵志腦癱考生612分被川大錄取
    陳超,一名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為腦癱的18歲少年,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12分的好成績,高出省控本一批次線50分。昨日記者從四川省高考錄取場獲悉,來自廣元市利州區廣元中學理科考生陳超,已經被四川大學環境科學專業錄取。
  • 【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繼發骨骼和肌肉問題,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滿足機體終生健康,這也決定了腦癱兒童康復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家庭康復是最重要組成部分,腦癱兒童在良好的照顧下,保持正確的姿勢可有效預防關節攣縮變形、減少肌肉骨骼畸形、改善粗大運動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 《生門》張穎,腦癱患者的幸福人生,她的家人更給人樹立了榜樣
    小女兒小金桔會幫爺爺(外公)、「家家」(武漢人對外婆的叫法)幹家務,爺爺給小金桔扎小辮、做紅燒肉,「家家」在做豆腐,這是多麼溫暖的家庭!蔣玲梅夫婦對張穎的寵溺疼愛,任何觀眾都感同身受,但他們並不是只溺愛,我見過幾個腦癱孩子,家中總覺得他們比一般孩子可憐,學也學不會啥,將來也不指望能幹啥,養一天算一天。張穎講述爸爸教她寫字的過程他們也不能算消極,自己覺得自己想開了,只要活著就行,再不用考慮升學求職結婚生子的事了。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康復科醫生代迪迪一邊親切地跟孩子打著招呼,一邊去做治療前的準備。代迪迪口中的樂樂是個腦癱患兒,當天是來醫院做康復治療的。小兒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
  • 曹建國:臍帶血的幹細胞移植是治療腦癱的最優選擇
    深圳市兒童醫院康復科主任曹建國為參會人員帶來臍帶血治療腦癱的相關國內外研究成果,分享了自體臍血治療腦癱的案例。曹建國擔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康復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兒童康復專委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委會委員及康複評定專委會常委,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委會常委等。
  • 「撿」來的親情——張玉燦24年呵護腦癱棄嬰
    「他不會說話,只能用手勢表達,這些簡單的動作,每天起床後我都會帶他練習一遍。」說話間,張玉燦將一臺破舊的收音機擺在兒子面前,裡面放著張小飛平時最愛聽的歌曲。「他平時最喜歡聽音樂,高興的時候還會對你笑。」
  • 揭秘海豚本領:海豚醫治腦癱兒[圖文]
    誰能想到這個活潑可愛的聰聰,在一年前還是個目光呆滯,拒絕與人交流的腦癱患兒。十年間聰聰的父母遍尋國內醫學專家也沒能將女兒帶出自己的世界,就是這幾隻神奇的海豚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無法與人交流聰聰生於1992年7月11日凌晨,剛生下來時,臍帶繞頸一周半,喉嚨沒有發出聲音,經拍打後才哭出聲,但聲音嘶啞,而且頭部有血腫。
  • 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八個臨床症狀可以幫助自測
    達到嬰兒期和兒童期的預期發展基準 - 坐著,翻身,爬行,站立和行走 - 對於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發育時間表似乎被推遲怎麼辦呢?有許多跡象表明孩子可能患有腦性麻痺,但這些因素可能表明許多情況。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腦性麻痺的體徵和症狀腦性麻痺的症狀與腦性麻痺的症狀不同。
  • 小兒腦癱肌張力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孩子的肌張力?
    胎兒過小 腦癱患兒肌張力低下的很多原因是由於先天不足。新生兒由於胎兒時期足月未成熟,早產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新生兒出現體重低,身上的筋骨肌肉沒有很好的養成形,導致長大後四肢無力,肌張力異常。
  • 《生門》腦癱張穎,不幸的她又是幸運的:父母愛,老公疼
    2014年,24歲的腦癱女人張穎,懷孕36周,生下一胎。2年後,又生下二胎。很多人不理解:她的正常人老公怎麼會看上她?張穎是個腦癱兒,8個月大的時候還不會爬。誰能想到,她居然找到一個正常人老公,早早結婚,還接連生下兩個女兒。
  • 蘭州大學腦癱旁聽生:數學世界裡的追光者
    但在出生11個月之後,孩子發燒送醫院,醫生診斷,孩子患有腦癱,讓劉小鳳有個心理準備。剛查出兒子腦癱時,有一段時間,劉小鳳變得神經衰弱,吃不下飯,體重一下子降了快30斤,「不需要別人安慰,我自己調整,生活還得過,還得好好過。」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