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張少敏 潘孜偉
泰興市殘疾人康復中心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腦癱是以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為主的症候群,繼發骨骼和肌肉問題,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滿足機體終生健康,這也決定了腦癱兒童康復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家庭康復是最重要組成部分,腦癱兒童在良好的照顧下,保持正確的姿勢可有效預防關節攣縮變形、減少肌肉骨骼畸形、改善粗大運動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因此,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姿勢管理至關重要。
本期科普小編給家長們介紹常用的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方法,從兒童治療性體位對家長進行家庭姿勢管理指導,一起來學習吧!
一、臥位姿勢管理
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最佳臥位姿勢是側臥位。側臥位應兩側交互進行,患兒平時玩耍時也可以採用側臥位體位;屈曲嚴重的患兒取俯臥位姿勢,在其胸前放一軟枕或三角墊,使其雙臂向前伸出;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也應儘量採取側臥位,可在其身後放置軟枕,抑制頭部後仰,促通屈曲模式。
注意:俯臥位時,家長一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態,避免窒息!!
二、坐位姿勢管理
1、伸腿坐位
雙側髖關節屈曲、外展,膝關節伸展,雙側臀部均勻負重,腰背部伸直,該體位是腦癱患兒坐位訓練的最佳體位。對於拱背坐的患兒,家長應在患兒的背後用胸部抵住患兒的背部,雙手從患兒腋下穿過,用上肢頂住患兒雙肩,雙手將患兒大腿外旋分開,再用雙手分別按壓患兒的雙膝,使下肢伸直。
2、椅坐位
讓患兒坐椅子的目的是讓患兒有一個正確的坐位體位,使雙下肢承重,提高整個身體的協調能力。選擇高度適合的靠椅,令患兒髖膝踝均屈曲呈90°,全腳掌著地,雙足支撐於地面。
3、其他坐姿
兒童可騎跨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手抓住靠背,可進行抬頭左右看和直腰挺胸等動作 家長也可與患兒面對面坐好,家長用雙足踏住患兒雙足面,雙手扶住其肩胛帶。
三、跪立位姿勢管理
1、雙膝立位
膝立時,雙膝靠攏,膝關節屈曲90°,髖關節充分伸展,軀幹與其大腿在同一平面內。家長可雙手扶於患兒髖部兩側,或一手託住臀部,一手抵住胸部,使髖部充分伸展,幫助保持正確的雙膝立位姿勢。
2、單膝立位
是指在雙膝立位的基礎上,一側下肢髖關節屈曲成90°,並用腳掌著地,另一側下肢保持原來姿勢。家長尤其要控制住其髖部達到伸髖、屈膝的目的,使其上身保持直立。
四、站立位姿勢管理
站立是行走的基礎,正確的站立體位是站直,頭居中,軀幹伸展,雙肩與雙髖分別處於水平位。
1、扶站
家長首先鼓勵患兒站立,必要時可在孩子膝部後方給予一定的支持,引導其向前、後、左、右進行慢慢地擺動;使身體保持平衡。
2、靠站
兒童靠牆站立,家長可幫助患兒把雙手放置身體兩側,頭部、雙肩、軀幹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並固定患兒的雙足平放於地面。
3、獨站
頭部保持在正中位,上身挺直,髖、膝關節伸直,雙腿稍分開,腳掌平放在地面上,雙足與肩同寬。家長在患兒背後雙手控制肩部和腰部,雙足置於其雙足外緣並夾緊,將家長的雙足踩在患兒的足面上固定。
五、行走體位姿勢管理
邁步訓練,從站立到行走實際上是身體打破靜態平衡獲得動態平衡的過程,兒童在獨站和跨步站立的基礎上,可在平地上、也可在雙槓內進行邁步訓練。
六、抱位姿勢
1、痙攣型正確抱姿
兒童雙臂伸直,屈髖屈膝,使其雙臂圍住家長的頸部,並把雙腿分開環在家長的腰部兩側。
2、痙攣屈曲佔優勢的正確抱姿
兒童背靠著家長前胸,處於側臥位,家長一側手臂穿過其下側腋下,肘部控制其下側肩部,前臂壓住其胸上部,用手扶持其上側的上臂,令其雙上肢伸展,家長另一手臂分開其雙下肢,用手壓住骨盆,令其髖關節外展。
寶爸寶媽們,希望通過以上姿勢、體位管理,能幫助提高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兒童的認知和全面發展。
繪圖:顧苓祈
THE END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