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2021-01-13 澎湃新聞
【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2020-04-2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張少敏 潘孜偉

泰興市殘疾人康復中心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腦癱是以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為主的症候群,繼發骨骼和肌肉問題,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滿足機體終生健康,這也決定了腦癱兒童康復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在此過程中,家庭康復是最重要組成部分,腦癱兒童在良好的照顧下,保持正確的姿勢可有效預防關節攣縮變形、減少肌肉骨骼畸形、改善粗大運動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因此,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姿勢管理至關重要。

本期科普小編給家長們介紹常用的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方法,從兒童治療性體位對家長進行家庭姿勢管理指導,一起來學習吧!

一、臥位姿勢管理

痙攣型腦癱患兒的最佳臥位姿勢是側臥位。側臥位應兩側交互進行,患兒平時玩耍時也可以採用側臥位體位;屈曲嚴重的患兒取俯臥位姿勢,在其胸前放一軟枕或三角墊,使其雙臂向前伸出;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也應儘量採取側臥位,可在其身後放置軟枕,抑制頭部後仰,促通屈曲模式。

注意:俯臥位時,家長一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態,避免窒息!!

二、坐位姿勢管理

1、伸腿坐位

雙側髖關節屈曲、外展,膝關節伸展,雙側臀部均勻負重,腰背部伸直,該體位是腦癱患兒坐位訓練的最佳體位。對於拱背坐的患兒,家長應在患兒的背後用胸部抵住患兒的背部,雙手從患兒腋下穿過,用上肢頂住患兒雙肩,雙手將患兒大腿外旋分開,再用雙手分別按壓患兒的雙膝,使下肢伸直。

2、椅坐位

讓患兒坐椅子的目的是讓患兒有一個正確的坐位體位,使雙下肢承重,提高整個身體的協調能力。選擇高度適合的靠椅,令患兒髖膝踝均屈曲呈90°,全腳掌著地,雙足支撐於地面。

3、其他坐姿

兒童可騎跨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手抓住靠背,可進行抬頭左右看和直腰挺胸等動作 家長也可與患兒面對面坐好,家長用雙足踏住患兒雙足面,雙手扶住其肩胛帶。

三、跪立位姿勢管理

1、雙膝立位

膝立時,雙膝靠攏,膝關節屈曲90°,髖關節充分伸展,軀幹與其大腿在同一平面內。家長可雙手扶於患兒髖部兩側,或一手託住臀部,一手抵住胸部,使髖部充分伸展,幫助保持正確的雙膝立位姿勢。

2、單膝立位

是指在雙膝立位的基礎上,一側下肢髖關節屈曲成90°,並用腳掌著地,另一側下肢保持原來姿勢。家長尤其要控制住其髖部達到伸髖、屈膝的目的,使其上身保持直立。

四、站立位姿勢管理

站立是行走的基礎,正確的站立體位是站直,頭居中,軀幹伸展,雙肩與雙髖分別處於水平位。

1、扶站

家長首先鼓勵患兒站立,必要時可在孩子膝部後方給予一定的支持,引導其向前、後、左、右進行慢慢地擺動;使身體保持平衡。

2、靠站

兒童靠牆站立,家長可幫助患兒把雙手放置身體兩側,頭部、雙肩、軀幹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並固定患兒的雙足平放於地面。

3、獨站

頭部保持在正中位,上身挺直,髖、膝關節伸直,雙腿稍分開,腳掌平放在地面上,雙足與肩同寬。家長在患兒背後雙手控制肩部和腰部,雙足置於其雙足外緣並夾緊,將家長的雙足踩在患兒的足面上固定。

五、行走體位姿勢管理

邁步訓練,從站立到行走實際上是身體打破靜態平衡獲得動態平衡的過程,兒童在獨站和跨步站立的基礎上,可在平地上、也可在雙槓內進行邁步訓練。

六、抱位姿勢

1、痙攣型正確抱姿

兒童雙臂伸直,屈髖屈膝,使其雙臂圍住家長的頸部,並把雙腿分開環在家長的腰部兩側。

2、痙攣屈曲佔優勢的正確抱姿

兒童背靠著家長前胸,處於側臥位,家長一側手臂穿過其下側腋下,肘部控制其下側肩部,前臂壓住其胸上部,用手扶持其上側的上臂,令其雙上肢伸展,家長另一手臂分開其雙下肢,用手壓住骨盆,令其髖關節外展。

寶爸寶媽們,希望通過以上姿勢、體位管理,能幫助提高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兒童的認知和全面發展。

繪圖:顧苓祈

THE END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腦癱兒童治療新技術-- 姿勢矯正衣(太空衣)
    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本體感覺(來自關節、韌帶、肌肉的壓力),減少患兒的病理反射,改善異常姿勢,恢復生理肌肉的協同作用(正確的運動方式),並使整個身體負重。所有這些都使傳入的前庭本體感覺輸入(信息到達前庭系統)正常化。前庭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它處理、整合和發送來自肌肉、關節、肌腱等的所有信息。它影響肌肉的張力,平衡和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
  • 孩子這種姿勢可能被搖成腦癱,家長要注意預防
    我們還記得比較熟悉的話「寶寶睡,寶寶睡」,媽媽可能是這樣搖晃著讓孩子睡覺,注意了,這種方式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下面就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兒童康復主任張換為我們詳細介紹這裡面的內容吧! 我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視頻,爸爸在超市裡拖著兒子在背後玩「搖晃遊戲」。
  • 【科普工作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2020智惠行動第二站-雲南開遠市...
    >本次培訓班受到中國康復醫學會高度重視,由中國康復醫學會副秘書長、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杜青教授,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許建文教授分別就兒童脊柱畸形篩查與康復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記者 俞曉萌 通訊員 葛德昇淮北新聞網訊 11月12日上午,一名兒童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市中醫醫院康復科病房。「樂樂(化名)來了,先坐一會兒,我一會兒就給你針灸。」康復科醫生代迪迪一邊親切地跟孩子打著招呼,一邊去做治療前的準備。
  • 【科普工作委員會】智惠行動—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列車基層行 遵義...
    【科普工作委員會】智惠行動—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列車基層行 遵義市啟智學校科普講座與義診活動成功舉辦 2020-11-0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新生兒腦損傷會對嬰幼兒的神經發育造成損傷,從而導致運動發育障礙或遲緩,甚至腦癱、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視聽障礙、學習障礙、睡眠障礙、多動症、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障礙等後果。患有新生兒腦損傷的寶寶,其產生的後遺症不管是對自身生存質量還是家庭都有比較嚴重的影響。
  • 【科普工作委員會】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科普工作委員會】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2020-04-17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 美國FDA批准益普生Dysport:治療≥2歲兒童因腦癱所致上肢痙攣
    2016年,FDA首次批准Dysport治療兒童下肢痙攣時,ipsen被授予了Dysport用於治療腦癱(CP)所致下肢痙攣兒童患者的孤兒藥市場獨佔權。在2019年,FDA批准Dysport用於治療2歲及以上兒童的上肢痙攣,但不包括腦癱(CP)引起的上肢痙攣,原因是另一家製藥公司(艾爾建,已被艾伯維收購)被授予了Botox(保妥適)用於治療腦癱(CP)所致上肢痙攣兒童患者的孤兒藥市場獨佔權。易普森與FDA及艾伯維進行了合作,有選擇性地放棄了各自的市場獨佔權,以更好地支持患者護理。
  • 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八個臨床症狀可以幫助自測
    診斷越早,兒童就能越早參加早期幹預計劃和治療方案。事實證明,早期幹預和治療可以幫助孩子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未來的潛力。早期診斷還有助於家庭有資格獲得政府福利計劃以支付此類措施。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腦性麻痺的八個臨床症狀由於腦性麻痺通常在出生後的頭幾年被診斷出來,當孩子太小而無法有效地傳達他或她的症狀時,體徵是識別腦癱可能性的主要方法。
  • 腦癱治療|搖頭、封針、推拿不靠譜!幹細胞有望治癒就可信嗎?
    腦癱是什麼? 腦癱(CP),是一種小兒時期中樞神經障礙疾病,一般是由於寶寶出生前、生產時、嬰兒早期的某些原因引起的腦實質損害。 主要病變在頭部,但也會累及四肢,故此,除智力缺陷、精神障礙、視覺、聽覺障礙外,還會伴有持久性的肌張力、姿勢和運動異常,是目前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
  • 這些腦癱症狀也可能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導致的
    小孩下肢畸形、肌張力高、難以站立行走,許多家長甚至一些醫學專業人士很容易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是腦癱。但其實,有一種叫多巴胺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遺傳性疾病,好發於兒童,其臨床病症與腦癱極為相似,容易導致患兒被誤診為腦癱。來自肇慶8歲的女孩雯雯就是其中的「受害者」。「醫生,我的孩子是不是腦癱啊?」
  • 100戶農村家庭今年可免費安裝光伏發電設備 貧困殘疾人將有「陽光...
    為了不斷尋找更好的助殘項目,使殘疾人福利工作與時俱進、富有成效,基金會理事和顧問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討。在這次理事會上,大家著重探討了扶貧助殘的新方法,基金會顧問莊威提出一個新想法:「我看廈門一些學校在教學樓屋頂建了光伏發電站,既能發電自用,又是科普教育基地。我們能不能也把光伏發電引入助殘工作,做一些新嘗試?」
  • 【科普工作委員會】神奇的OT訓練——寓智於玩,提升專注力
    玩是兒童的天性,在玩中訓練專注力,既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又能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有意注意力。 別著急! 接下來, 由我們兒童康復治療師向大家 介紹幾種常見的專注力訓練遊戲, 帶著孩子一起來玩吧!
  • 山東健康科普大賽|一圖讀懂,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徐陽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共同舉辦的「2020年山東省健康科普大賽」,啟動近一個月來,已經陸續收到五百餘篇投稿。投稿中不乏視頻、漫畫、文字等多種類型。通過科普大賽,全省醫務工作者以科學嚴謹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共同致力於健康知識的傳播。
  • 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2020年10-11月工作進度報告
    綠會BASE秘書張薩拉·普拉託(Sara Platto)博士接受義大利心理學家Caruso 博士採訪,圍繞疫情封城「心理疫情」下的兒童管理。 2. 活動與科普講座a.在北京中科啟元學校舉行「蝙蝠:奇妙的飛行哺乳動物」科普知識講座。d. 在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青年分享環節作「架起人與動物的橋梁」和「推動變革的青年力量」兩場講座。e. 在由科技部主辦的科普活動中,在湖北武漢新洲區作「關於狗狗的家庭安全」和「狗狗世界中的利瑪竇」兩場講座。
  • 功能性擺位:以生物力學為架構的側躺姿勢
    什麼是側躺姿勢?側躺姿勢不受迷路張力反射的影響,因此不對稱的動作較容易執行,側躺提供給嬰兒身體兩側極為不同的感覺輸入,有助於發展偏側感或身體單側覺知與控制。1、在側躺時,發展出的頸部抗地心引力的側彎抬頭的動作能力,有助於在直立姿勢時的頸部穩定與頭部控制。例如:在坐或站姿時,每當身體重心轉移一側,頭部就需要以側彎維持直立的位置。在側躺時頭部重複做抗地心引力的動作,有助於在直立姿勢時可以毫不費力的做這個動作。同樣的原則也可應用於之後:當孩童在側躺下使用一手支撐時,出現的軀幹側彎。
  • ...生育委員會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關於創建幸福家庭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精神,實踐「中國夢」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切實促進家庭和諧幸福,滿足群眾對公共服務和家庭發展的需求,建設文明、富裕、優生、健康、奉獻的新家庭,根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下發的《關於開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人口廳〔2011〕46號)精神,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以下簡稱
  • 腦癱夫妻生下健康寶寶令人稱奇,語言障礙真的沒有遺傳危險嗎
    從相識相戀到組建家庭走入婚姻,兩人一定想過孩子的問題。倆人從小就接受過康復訓練,接觸過不同專業的人群,對自己的特殊情況有著清醒的認知,生怕自己的殘障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在考慮生育之前就問過很多人。相識多年的婦幼保健中心的朋友解釋說,特殊夫妻生育下一代,必須要考慮現有疾病的遺傳性,孕前的基因檢測、產前、產中的孕檢一樣都不能少,像鄭先生、吳女士兩人,因為出生時或出生後的腦部損傷導致腦癱,不具有遺傳性。語言障礙有遺傳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