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真地算出了微信啟動畫面裡的小人站在哪兒

2020-11-23 驅動之家

微信的啟動畫面裡小人是站在月亮上嗎?能否通過這幅畫計算出小人所在的位置?甚至當時的月相?

我又來開腦洞了。

誠如其他答主所言,本圖為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藍色彈珠》,不是在月亮上拍的。那麼,如果不知道這個背景,能不能推測出樓主需要的信息呢?

可以的!本答案就試圖僅從圖中給出的信息,來判斷這個小人的背景、位置,以及周遭環境。

先來判斷位置:

首先,小人向地心望去,我們視線與地心的連線將落在地球圓面的圓心,於是在圖片作圖,畫出兩條直徑,交點A即為圓心。也就是說,小人所處的位置,位於A點的正上方。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個文科生,肯定很熟悉地球儀,你會發現A點西邊是非洲大陸,東北方向一點點是馬達加斯加。

那麼只需要查找A點的經緯度,就可以知道小人在地球哪一點上空了,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地球儀。我打開了軟體Google Earth代替。

如圖,在Google Earth軟體中把地球旋轉到這個角度,標出A點,在軟體下邊欄可以直接查到這一點的經緯坐標:大約在南緯30°、東經37°。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位於這一點之上的太空任何一點,都可以取得這個視角。

但是,注意!不能太近,太近了你根本看不到地球的邊緣,人眼的雙眼可視角度基本是在120°左右,距離地球太近了地球會充滿你的視野,所以拍攝這張照片至少要距離地球一定的區間內。

區間的下限是,至少按照可視角度要求,把地球舒舒服服地放在你視野的中間,旁邊還有一些留白。懶得算了,好在Google Earth有個作弊功能,你只需把地球擺在你視野舒服的位置,它可以自動幫你算出你所處的高度。

我模擬了一下,高度大約是不低於2.5萬公裡。(阿波羅17號太空船拍攝這張照片的高度是4.5萬公裡,在這個高度區間內)。

那區間的上限吶?可不可以無限遠?

理論上可以,只要你有一個長焦鏡頭,你就可以看到地球的這個角度,就算你在一光年以外,只要用一個超超超長焦鏡頭,也可以拍下這張照片(但請注意,在一光年的尺度上,你可以晚一年再去一光年以外那個位置上擺好造型,那個時候光線才能傳到你一光年以外的鏡頭裡)然後這個天象發生之時。只要你的鏡頭和地球之間只隔了這個小夥伴,沒有其他東東遮擋。

最後的答案是,你只要處於地球南緯30°、東經37°這點附近的上空,距離地球表面大於月2.5萬公裡,鏡頭和地球之間無遮擋,然後這個小人站在你前面,就可以看到這一幕。

那麼,這個小夥伴有沒有可能是站在月亮上吶?這取決於月亮有沒有可能運行到這一點上空,而且距離也在這個區間內。

答案是,也有一點可能。

如果月亮要運行到點A正上方,這時,月球與地球中心連線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必須等於這一點的緯度,而這個交角不可能大於運轉面(白道面)與地球自傳面(赤道面)交角(也就是白赤交角)。

根據天文學測算,白赤交角是不斷變化的,這個角度在18°17′到28°35′之間周期性變化。也就是說,月亮直射點最往南可以直射到南緯28.5°左右,而A點的緯度在30°,差了1.5°,不過考慮到我用Google Earth測量的時候沒準點偏了會有1.5°的誤差。

那也就是說,月球在A點上方也有可能。

那如何判斷這個時間吶?

先判斷一下月相,我們已經推斷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那麼必然是新月,也就是農曆初一左右。

白赤交角一個變化周期是18年11天又8小時。18年11天又8小時,這個時間周期叫做一個「沙羅周期」。

雖然我們《三體》迷都知道,三體運動除了幾種有限的形式,一般說來是無解的,不過好在,日地月三體質量懸殊,近似情況基本可解。太陽、地球、月亮每過一個18年11天又8小時的沙羅周期,位置就會進行一次循環。

每個沙羅周期裡會順次發生43次日食以及28次月食,這也說明地球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後,等過一個沙羅周期,這個日食或月食還會原樣再發生一次。所以想要月亮運行到這一點上空,錯過一個周期要等十八年。

上一次月亮赤緯最大年是2005到2007年期間,如果本圖成立,就需要在這三年中選一下(當然你往之前或者之後數一個或者幾個沙羅周期也行),但就算在2005-2007年裡,也不是每一天都行,因為,要使月亮在新月時月亮直射點最南,必須在12月冬至前後。

為什麼?請看下圖,黃道和白道長這樣:

為了讓月亮直射最南,必須在白赤交角最大時,月亮與太陽同時運行到圖的左邊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緯28.5°,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這樣月亮位於日地中間,才有可能既滿足「新月」條件,還滿足「月亮最南」條件。

然後查回萬年曆,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幾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年冬至是十三,這都要滿月了,也不行。

2006年,冬至日初三,啊,這一天差不多,還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錯!

那麼,微信歡迎頁這張圖裡,到底是不是冬至吶?

竟然真是!

這張圖南方的南極圈全是亮的!正是南極圈極晝,也正是冬至日前後!並不矛盾!滿足「新月最南」條件!棒極了!

地方時就好推算多了,太陽直射點為東經37°左右,該經度地方時為正午12點,地球每小時轉過15°。這時預估格林尼治時間大約為上午9點半。

最後,推斷一下環境吧。

1、如果小夥伴站在月球上,由於他後背和附近地面沒有被身後的太陽照亮,而且還能看見地球,可以推斷他要麼是站在月亮的背太陽光一面,要麼是身後有個什麼東西遮擋了陽光。

2、小夥伴看到的地球上面就是北方,證明他站在月球的北半球。

3、小夥伴肯定不是直接站在月球地面上,因為他腳踩的地方彎的太厲害了,他應該是站在一個球型穹頂上面(就比如國家大劇院的房蓋),然後拍攝者在遠處以長焦鏡頭進行攝影,把小夥伴的身影投射在地球圓面上,顯得尤為孤寂。使用的攝影技巧大約如下圖:

總結:

1、只要這個小夥伴站在地球南緯30°、東經37°這點附近的上空,距離地球表面大於月2.5萬公裡,鏡頭和地球之間無遮擋,拍攝者從後面以長焦鏡頭拍攝,選擇任何一個冬至日(保證南極圈極晝),待到格林尼治時間九點半,就可以拍到微信主畫面。

2、如果是在月球上拍的,需滿足以下情況:

在2006年,冬至日農曆初三當天或者前面這幾天,格林尼治時間9點半,月亮運行到了白赤交角最大的28.5°的最南端,直射地球南緯28.5°附近。這時一個小人站在月球背光面面向地球一側的北半球的一個圓形凸起上,你站在他身後,拿著長焦鏡頭一對,哇,拍下了這張照片。

其實這個概率真的挺小的,不過至少還有可能不是麼?

相關焦點

  • 如何用理科知識計算出微信啟動畫面裡的小人所在的位置和月相?
    每當我們打開微信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啟動畫面裡的小人站在哪裡?是站在月亮上嗎?能否根據畫面計算出小人所站的位置嗎?圖片上的地球為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藍色彈珠》,不是在月亮上拍的。那麼,如果不知道這個背景,能不能推測出畫面裡的小人站在哪裡呢?可以的!
  • 微信啟動頁藍色地球,畫面其實是非洲不是中國?官方給出這樣解釋
    商悟社打開微信時,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個小人,背後是藍色的地球,很多人甚至都誤以為是月亮。這張照片素材其實是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這張照片名為「藍色彈珠」,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 微信啟動畫面首用「風雲四號」A星拍攝圖像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張格苗報導 一個孤獨的小人,背靠著巨大的地球站在那裡;與小人同樣孤獨的地球,散發著藍色幽冷的清輝。這張寓意「人類溝通」的微信啟動畫面,來自於美國航空航天局著名的「藍色彈珠」。
  • 微信正式更換啟動界面地球圖片!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可能細心的值友已經發現,微信啟動圖片換了!小人還是那個小人,但更換了全新的地球氣象雲圖。
  • 抖音微信紅包小人biu愛心怎麼做 微信紅包小人biu愛心動圖製作方法...
    微信紅包小人biu愛心動圖製作方法介紹。小夥伴們知道這個出現在微信紅包中的小人嗎?是不是也想試試呢?下面一起來學一下吧! 抖音微信紅包小人biu愛心怎麼做? 1、首先我們要先在自己的微信表情包中添加小人biu的表情包哦!
  • 微信地球啟動圖片6年來首變!中國風雲四號衛星拍攝
    ­  微信「地球和小人」的啟動頁,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今天起,這個畫面要更換了,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首次換新圖。­  左為原圖,右為新圖­  據悉,原本微信啟動頁中選用的照片素材是著名的「藍色彈珠」,這也是NASA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畫面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上空視角。
  • 微信地球啟動頁換新圖:中國風雲四號衛星拍攝
    微信「地球和小人」的啟動頁,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今天起,這個畫面要更換了,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首次換新圖。據悉,原本微信啟動頁中選用的照片素材是著名的「藍色彈珠」,這也是NASA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畫面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上空視角。
  • 為什麼歡樂的「扭曲小人」遊戲越來越多了?
    某些開發成本不高的遊戲,原文因為角色面部表情的缺失,令我們無法對它們的行為感同身受。但當物理扭曲誇張到一定程度,也會表現出無窮的感染力。《人類一敗塗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遊戲裡的純白默認角色沒有面目,但用肢體語言也能夠很好地自我表達。多人玩《人類一敗塗地》,最普遍的情緒表達是歡樂。你可以很自然地理解聯機小夥伴的歡脫與快樂。
  • 6年來,微信首頁「變臉」感動全中國
    每次打開微信,啟動頁面都是地球和小人的圖像,它陪伴了我們整整六年。但今天(25日)17時,微信啟動畫面悄悄的變了……今天(25日)17時至本周四(28日)17時這72小時裡>當你啟動微信時那張地球圖片從以前的美國衛星成像圖換成了由我國「風雲四號」拍攝的高清東半球圖
  • 微信換圖,啟動地球變為中國版
    畫面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關於選用這張照片作為素材的原因,微信團隊透露稱:「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我們將非洲上空的雲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也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面。因為人類的出現,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
  • 所謂小人,往往只是個傳說(美文)
    比如,跟你在生活中有意外糾紛的人不能算小人。只是糾紛發生之後,雙方都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罷了,對方的目的是為自己辯護,力求局勢利己,你難道不也一樣嗎?比如,跟你在生活中有利益衝突的人不算小人。衝突產生了,人家沒有選擇高尚,沒有大幅度讓利於你,這很正常,你往往不也是如此嗎?
  • 「風雲四號」總設計師回甬開講 微信新啟動頁有他功勞
    董瑤海在大學裡學的是光學專業,在搶救B星的過程中,他閱讀了大量國內外的相關資料,自學了衛星動力學的相關知識。搶救過程持續了72天,經過團隊的努力,最後終於成功了。後來,董瑤海先後在電源系統管理和總體主任設計師等崗位工作。2003年,年僅37歲的他,擔任「風雲三號」的副總設計師。2006年,他擔任了「風雲三號」的總設計師。2008年,「風雲三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 微信群裡長期潛水不說話的人,都在看什麼?
    這段時間你宅在家裡 是否覺得自己無事可做 離開了公司、學校、辦公室 沒有了工作的氛圍 最容易使人頹廢 可在這段悠長假期裡
  • 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
    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今天可算明白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坐飛機已經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坐飛機就是家常便飯,普通工薪階層有急事出遠門的時候也會選擇乘坐飛機。飛機在萬米高空上以1000公裡/小時的速度飛行,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幾千公裡的距離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效率~估計很多朋友會有點疑惑,萬米高空空氣稀薄,飛機裡的氧氣是從哪兒來的呢?難道飛機出發的時候攜帶了一個巨型氧氣瓶?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問題。
  • 公交車到哪兒了 查查「溫州交運」微信號就知道
    溫州網訊 公交去哪兒、公交在哪兒等出行信息又多了一種查詢方式。昨日,記者從市交運集團了解到,「溫州交運」微信公眾平臺已正式上線,提供查詢車輛線路、換乘方案以及動態信息等服務,成為繼「我看行」手機APP之後的又一種掌上公交查詢選擇。此外,市交運集團工作人員透露,公眾平臺還將陸續推出其他功能,近期便會優先推出客運售票服務,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
  • 微信裡這樣和你聊天的男人,多半心術不正,早拉黑早好
    只要是使用微信聊天軟體的人,通訊錄裡都不下百人,從親密的家人和朋友,到相互熟悉的同事,輕鬆就可以過百人。有時候都不敢相信,微信的朋友圈竟然如此地神奇,可以輕鬆就有這麼大的規模。如果這裡邊的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圈,自己站在中央,這個圈子的規模一定會很大,不亞於一個小型的廣場,一不小心竟然低估了自己的號召力。微信的主要功能是以聊天為主,大家可以通過微信來相互溝通感情。既然是聊天兒,那麼就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和什麼樣的人聊什麼樣的話題,都應該有一個尺度,即便不能和對方面對面地交談,但是依然要顧及對方的感受,不能因為看不見彼此,說起話來就肆無忌憚。
  • 平時使用的最多的APP微信啟動頁更換背後的故事
    微信是我們平時使用的最多的APP,已經從最初的單純的聊天工具演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社交平臺,2016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就達到了驚人的8.06億。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7年9月25日,人們像往常一樣,點開了微信,卻發現啟動頁面6年沒動的地球動了起來。
  •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早就抽象出來了,但大部分人直到今天也不明白,因為人類的想像都是受限於現實的經驗,眼睛接收的都是2維畫面,大腦的想像也就只能是2維畫面。
  • 9億微信用戶注意!微信登錄畫面換成了風雲四號拍攝的地球圖!
    拍攝於1972年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而現在這張登錄畫面首次「變臉」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用戶在啟動微信APP時▲ (左側微信原登錄畫面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本次更換為風四拍攝的畫面,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山河風貌)本次微信為「風雲四號」變臉,
  • 微信7.0開屏一朵花是什麼意思?張小龍親自解答
    去年12月21日,iOS微信7.0.0版正式更新,可以說是微信誕生以來,不但圖標變得更淡,就連啟動界面也變了,從經典的地球小人變成了一朵花,有網友吐槽迎合了老年人的審美。而那句「因你看見,所以存在」更是與唯物主義相悖,8億人表示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