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大面積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03 光伏人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為其柔性、質輕、可以溶液法加工等特點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

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單節效率已經突破18%。然而目前高性能的器件大多通過實驗室中小面積旋塗成膜製備得到,為了進一步適應商業化應用的要求,發展大面積印刷加工技術迫在眉睫。

狹縫擠出成膜結合卷對卷加工是最有望實現有機太陽能電池大面積印刷的技術。不同於旋塗加工的溶劑快速蒸發成膜過程,加上剪切力的作用,印刷加工的成膜過程是個緩慢且複雜的過程,容易造成薄膜內部的結晶和相分離尺寸過大,從而降低器件性能。因此,如何調控印刷加工過程的聚集/結晶動力學獲得合適的結晶和相分離形貌是製備高性能印刷電池器件的關鍵。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通過印刷加工動力學調控活性層形貌製備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策略鮮有報導。

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馬偉課題組近期通過原位表徵技術(原位膜厚表徵,原位吸收光譜表徵,原位廣角X射線散射表徵)對印刷加工過程中薄膜的結構演變進行了詳細研究,通過平衡給受體的成膜聚集/結晶動力學優化形貌製備了高性能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

課題組首先研究了刮塗這種實驗室大面積印刷加工的原型工具的成膜過程形貌演變。

研究發現,在刮塗製備PBDB-T:FOIC體系的器件時,受體FOIC的結晶性過強導致器件性能變差,通過先預沉積一層薄的PBDB-T:IT-M層,可以在加工PBDB-T:FOIC這一主體系時為給體PBDB-T的結晶提供大量聚合物晶核,同時抑制受體FOIC的結晶,使得給受體結晶動力學更平衡,從而獲得了最高11.9%的光電轉換效率(PBDB-T:FOIC體系為10.5%)。

課題組進一步對狹縫擠出成膜過程進行了細緻的表徵,通過改變加工溫度實現對狹縫擠出成膜加工動力學過程的有效調控。研究發現,在PM7:IT4F體系中,使用60oC溶液加工可以有效地平衡給受體的聚集速率,從而抑制了過大的相分離,促進了激子的解離;而使用60oC基底加工可以有效平衡給受體的結晶形核和長大速率,從而儘可能的提高結晶度,促進了載流子的傳輸,最終獲得了13.2%的印刷器件效率。

課題組將這一工藝-形貌-性能構效關係應用到高效的PM6:Y6體系,調節加工溫度在使用含滷溶劑(氯苯)和綠色溶劑(二甲苯、三甲苯)加工時獲得相似的動力學過程(給受體聚集/結晶動力學平衡),從而獲得和旋塗加工相媲美的印刷器件效率,同時也是目前印刷加工二元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15.6%)。課題組關於印刷加工聚集/結晶動力學調控以及印刷工藝-形貌-性能構效關係的研究對今後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大面積印刷加工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相關研究發表在Adv. Energy Mater.(先進能源材料),Energy&Environ. Sci.(能源環境科學)和Adv. Mater.(先進材料)上。這三篇高水平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博士生王藝林、林保均、趙恆。馬偉教授為三篇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均為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東華大學唐正教授,慕尼黑工業大學Peter Muller-Buschbaum教授的支持。該研究得到科技部重點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西安交通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德國電子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支持。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相關焦點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大面積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為其柔性、質輕、可以溶液法加工等特點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單節效率已經突破18%。然而目前高性能的器件大多通過實驗室中小面積旋塗成膜製備得到,為了進一步適應商業化應用的要求,發展大面積印刷加工技術迫在眉睫。狹縫擠出成膜結合卷對卷加工是最有望實現有機太陽能電池大面積印刷的技術。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價格低廉、可通過印刷的方式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等優勢,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是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面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太陽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具有質量輕、超薄、柔性、易於大面積製備等諸多優點,在可攜式、柔性電池、光伏建築供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東理工大學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索比光伏網訊: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解永樹教授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fficient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Porphyrins with Extended Conjugation framework and a Carbazole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實驗人員在實驗室測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樣品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其穩定性、大面積製造、效率轉換等諸多挑戰也是國內科研人員必須直面的問題。 目前處於防控新冠肺炎的關鍵階段,同大部分人一樣,居家辦公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的日常工作方式。「之前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裡面的新東西,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 中科院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系統與多級次製造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志祥、呂琨、博士鄧丹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馬偉等合作,設計併合成的可溶性有機小分子光伏材料,通過活性層形貌優化,獲得了11.3%的光電轉換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可溶性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也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之一。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優異的光電性能、低原材料成本、以及簡單的製備工藝而備受關注。近十年來,隨著高性能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器件結構的創新優化,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至25.2%,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相對於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新一代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PV)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前景,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可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柔性好、顏色可調、易於製備大面積、半透明電池板等獨特的優點而成為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相比較於傳統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柔性、可大面積印刷製備等優點。目前製備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的主流策略是使用聚合物給體和非富勒烯受體材料構建活性層。但聚合物材料在製備過程中通常存在分子量和分散度難以精確控制、難提純、材料的批次穩定性差等問題,相應製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重複性降低,不利於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劍指大挑戰2015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NaturePhotonics)報導了葛子義領導的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這是中科院有機光電方向研究成果首次在該期刊發布,也是寧波市首次在《自然》子刊上發表第一通訊單位研究論文。
  • 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零CO2排放的硝酸鹽生產、可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FOE虛擬專刊
    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期刊 2018-2019 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