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首個「高科技」廁所退休
停用是因為成都天氣潮溼 加上成都人飲食油膩 降解糞便的生物菌無法存活
這個利用生物菌將糞便降解為衝洗水的高科技環保廁所,兩年來竟然成了擺設,也成了周圍居民的「難言之隱」。昨日記者獲悉,成都市第一座從日本引進生物菌的高科技環保廁所,使用不到三年,就因為衝洗廁所的生物菌在成都的存活率低而停用,廁所將被改回普通水衝式。
以前市民排隊上廁所
這個「高科技」廁所位於武侯區少陵路與二環路西一段交界處的花園內,外觀呈灰白色,貌似一個書亭。而裡面卻五臟俱全,兩個蹲位和水箱,抽紙箱,鏡子以及洗涮池,乍看和普通廁所沒有什麼區別,而守廁人馮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廁所最大的特點就是「可回收衝廁水」。
馮大爺講,廁所的化糞池下放了專門的生物菌,糞便進入化糞池後,生物菌會將糞便降解並稀釋成較為清潔的水,待衝廁時,稀釋出的水被壓出循環用作衝廁水,而糞便殘渣被撈起來用作上好的肥料。同時,在廁所下方還有個發電機,每天24小時加熱保證生物菌的存活。馮大爺講,周圍不僅有3個400人以上的小區,還有多個茶館、電玩城等300多戶商家,以及343路和21路的停靠站點。由於300米內沒有廁所,周圍300多戶商家以及行人紛紛到這裡來上廁所,有時甚至排起長隊。附近一商家王先生說:「過去的廁所不僅十分寬敞,而且絲毫聞不到臭味,十分乾淨,感覺就像在家裡上廁所一樣。」
如今守廁人也急著找廁所
「如今的廁所只是個擺設!」馮大爺指著廁所門口武侯區市容衛生管理所貼出的公告,上面寫著「此公廁因生化菌在成都市區無法存活,致使該座公廁不能正常使用」。馮大爺稱,廁所2005年建立,起初運行十分良好,可到了2006年冬天,廁所裡的生物菌就好像失去了作用,衝廁水變得又髒又臭,最後甚至就是糞水,有關負責人多次向廁所裡倒生物菌,但廁所裡的臭味越來越濃,未分解的糞便越積越多,造成了堵塞。2007年8月廁所就停止了使用。
馮大爺講,廁所停用給附近商家帶來諸多不便,有的在花園裡排洩,有的在廁所大門外排洩,甚至有的人乾脆將廁所的門窗砸爛硬闖進去。雖然廁所失去了功能,但他仍堅持看守著廁所。馮大爺十分無奈地說:「按理說我是最不愁上廁所的人,可如今我都要騎自行車到500米外的另一個公廁,或是1000米外的加油站廁所方便。」
原因分析
天氣潮溼+飲食油膩
生物菌無法存活
據武侯區城市管理局基建設備管理科前科長程節介紹,他見證了該公廁的使用歷程,該公廁是成都市第一個生物菌環保活動型公廁。這種公廁不僅清潔環保,而且每個月能夠節約2000多元水費。2005年從日本引進環保公廁這項技術後,在全市建起了7個環保廁所。起初一年,公廁的效果明顯,但到2006年冬天,功能開始失效。
2006年和2007年,日本專家應邀兩次到成都來調查公廁的問題,發現成都的天氣十分陰冷潮溼,尤其到冬天,生物菌的成活率下降了很多,並且成都市民習慣吃油辣食品,因此稀釋後的糞便中含有大量油脂凝固物,覆蓋在生物菌上抑制其繼續生長。即使一個月加一次生物菌,但每次要花費8000多元,無法長期負擔,於是2007年8月停止使用,另外6個環保公廁有的停止了使用,有的則改成了水衝式。
程節表示,由於市民需要,廁所不會拆除,預計明年將會改成水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