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天空 成都「追星人」建起四川首個遠程天文臺

2021-01-09 紅星新聞網

馬頭星雲

獵戶座大星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實習生 陳山三 記者 郭瑩)11月1日報導 英仙座流星雨、月離於畢、雙星伴月、長江大日食等神秘又浪漫的天象讓人應接不暇、嘆為觀止,而即將在12月登場的雙子座流星雨更是令人期待。這些在夜空中的精彩演出似乎與常年只看得見厚厚雲層,處於盆地邊緣的成都人相隔甚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在這樣一個不利於觀測星象、研究天文的地方,有一群人卻一直執著地、不遺餘力地追逐著雲層之上的浩瀚群星。

北美洲星雲

麒麟座IC447星雲

2017年是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成立的第八個年頭,今年10月,這群「追星人」在攀枝花市仁和區方山建成了四川省首個遠程天文臺——川南天文臺,為更多想要仰望天空,感受浩瀚星空魅力的朋友們創造了一個寶貴的條件。明年,學會和四川出版集團聯合修建的四川省第二個天文臺,也是四川省第一家星空主題公園——川北天文臺暨繁星牧場星空主題公園,也將在四川最北的若爾蓋草原上亮相。

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工作人員在川南天文臺工作

花了8年考察 最終選址攀枝花方山

四川盆地在大家心中一直是個雲層厚、空氣潤、通透度低的地方。「其實翻過泥巴山和拖烏山,就是另外一個世界,10月底後到來年的5月,幾乎全是晴天。」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會員常捷告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從2009年學會初創時我們就開始考察,最終選址在了攀枝花的方山。在這裡建臺,開展天文科研、科普工作,主要是四個方面的考慮,天氣穩定,交通便利,後勤保障有力,遠離大城市光汙染小。這裡也曾經是中科院雲南省天文臺的備選臺址之一,只是不太為外人所知。」

夏季天文臺星野

學會把這個天文臺命名為「川南天文臺」,它位於金沙江畔的方山,海拔高程約2300米。「當地人都稱方山為『柜子山』,因為它的山頂是平的,就像柜子一樣。這樣開闊的視野對天文觀測很有優勢。」川南天文臺的第一負責人曾陽告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目前正在攻讀凝聚態天體內部物理方向研究生的他從事天文科普工作已經將近十年了。

夏季天文臺星野

方山能成為四川盆地秋冬季節觀星的好地方,不僅僅因為它在10月底後天氣狀況穩定,更是因為在冬天,方山的氣候非常怡人。「方山的冬天,白天溫度一般在20度以上,身體好的甚至可以穿短袖,日照強烈還要防止曬傷呢!到了晚上也有10度左右。兩千多米的海拔也不會有高原反應。是一個白天可以享受陽光,晚上可以享受星光的地方。」一提起方山,曾陽像是提起了自己的故鄉一樣充滿了感情。「在雅攀高速通車前,去一次方山就像是去朝聖一樣。來迴路上就要耽擱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山上打電話信號不好,要跑到一個小山坡上才行。哪怕是這樣,我們可以在方山待一個月,臨走時依然戀戀不捨。」他感慨。如今,從成都出發沿著G5京昆高速行駛630公裡就能到達方山腳下的平地鎮。今後隨著成昆複線的開通,從成都到方山附近的永仁縣,只需4個小時,交通更加便捷。

相關焦點

  • 成都「追星人」建起四川首個遠程天文臺
    成都「追星人」建起四川首個遠程天文臺 2017-11-01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秘天空 成都「追星人」建起四川首個遠程天文臺(2)
    這樣的經驗不是每一個天文圈的人都有,這對於我們今後的天文科普工作開展非常寶貴。」學會負責人現場給記者演示了他們如何在手機上使用自己開發的系統,對幾百公裡外的川南天文臺進行遠程控制。據了解,這個自研的小軟體不僅僅可以對天文臺本身進行遠程控制,比如屋頂的開合、電源的通斷,天氣監控,望遠鏡姿態歸位等等,還可以遠程設置觀測計劃,對觀測數據進行實時的監控、傳輸和處理等等。
  • 探秘四川首座遠程天文臺 走進令人震撼的「繁星森林」
    海拔2300米的川南天文臺萬裡無雲,繁星若海,正是觀測此次流星盛宴的絕佳之地。川南天文臺 曾陽攝川南天文臺位於川滇交界,攀枝花市仁和區金沙江國家森林公園內,由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組建,是四川省首座遠程天文臺,也被稱為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星星的天文臺。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和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的「追星人」一起,走進這片「繁星森林」,仰望天空中最亮的星。
  • 雙子座流星雨迎「極大」 人們在四川攀枝花、川西高原「追星」
    13日晚至14日凌晨,雙子座流星雨迎來最佳觀測時段,每小時群內流星數可達到150顆量,圈內人稱之為「極大」。  但天公不作美,身在成都的小夥伴,再次完美錯過。而一群狂熱的「追星族」,則驅車數百公裡前往攀枝花、川西高原,仰望星空,只為尋找那一閃而過的絢爛。流星沒有辜負他們的熱情,13日晚,數顆星星拖著尾巴赴約,讓這群「追星族」們一飽眼福。
  • 成都掀起「觀星」熱 為您解答「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原標題:為您解答「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近些年,成都掀起了「觀星」熱,並且正在形成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本報記者請來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監事常捷,為大家解答有關「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您最難忘的「追星故事」是什麼?   常捷:每次追星都是難忘的旅程。
  • 石家莊「發燒友」自建遠程操控天文臺(圖)
    人在市區,就可以實時操控安裝在小壁林附近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各種天文觀測,還能隨時拍下需要的照片。23日,在青少年宮舉行的省會天文活動研討會上,來自省會的兩位天文愛好者展示了他們自建的遠程操控天文臺——碧林天文臺,這也是省會首個利用遠程技術進行操控的天文臺。「這個遠程操控天文臺建在了小壁林附近,那裡相對市區的觀測條件要好很多。」
  •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
    遊戲話題:「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提到宇宙、星空、日食,這些詞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大多人對於這些詞彙的了解,僅限於抬頭仰望天空,通過肉眼來了解一些有限的內容。部分比較幸運的人,以及一些對宇宙、科學,以及科幻電影有著熱愛的人,對宇宙的相對會更多一些。但更多的人,對宇宙和天文的了解,都極為有限。
  •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
    遊戲話題:「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提到宇宙、星空、日食,這些詞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大多人對於這些詞彙的了解,僅限於抬頭仰望天空,通過肉眼來了解一些有限的內容。部分比較幸運的人,以及一些對宇宙、科學,以及科幻電影有著熱愛的人,對宇宙的相對會更多一些。
  • 走近宜昌追星的人
    今年是天文觀測「大年」,我有幸找到了一群「追星」的人,在他們口中知道了今年錯過了很多天文奇觀:7月新智彗星,8月英仙座流星雨,10月火星衝日、金星衝日和雙十一這天的水星西大距…… 錯過了這些,不要緊,追星人說未來一周還有機會:11月17日和18日午夜至次日凌晨有獅子座流星雨
  • 雨後初晴 成都天空藍得任性
    成都天空現「驚豔藍」。「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一千多年前,杜甫所看到的美景,穿越時光隧道,再次出現在成都人的眼前。  這次,不只西嶺雪山,距離成都190多公裡的巴郎山也盡收眼底,甚至連鮮少露面的貢嘎山也出現了。觀山達人拍超長畫卷  雨後初晴的成都,美得不像話。
  • 獨角獸班、瞪羚班… 成都首個雙創園區幼兒園在高新區開園
    幼兒園內部環境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0日訊(記者 陳淋)獨角獸班、瞪羚班、雛鷹班……11月20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金融城幼兒園菁蓉匯辦園點近日在成都高新區開園,這也是成都首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獨角獸、瞪羚和雛鷹,正是3個幼兒混齡班的班級名。
  • 四川首個工業消費品主題大型展會今日於成都開展 上萬件產品集中參展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11月26日,四川首個以工業消費品為主題的大型專業展會——四川省消費品精品展在成都市世紀城新會展中心開幕。據悉,展會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指導並支持,共計750餘家企業和機構,2000餘個品類,上萬個產品集中參展。
  • 小夥在海拔5100米處建私人天文臺 官方支持(圖)
    國家天文臺、北京天文館、臺灣大學的天文臺紛紛在這裡「登陸」,準備開展科研項目。現代快報記者獲悉,11月19日,蘇州天文發燒友陳韜攜帶700公斤的天文設備,登陸海拔5100米山脊,開建私人天文臺—北冕天文臺,這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私人天文臺,建成後,陳韜在蘇州輕輕移動滑鼠,就能遠程遙控,搜尋小行星。
  • 從金沙遺址到天府綠道 港澳臺僑大學生"穿越古今"探秘成都
    9月21日,以「古今穿越·探秘蓉城」為主題的2019秋季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城市互動體驗營暨青年城市推廣志願者活動正式啟動。百餘位在蓉港澳臺僑大學生一起探秘金沙遺址博物館,走進成都市規劃館,踏上天府綠道代表點位桂溪生態公園,在串聯古今的「時空隧道」中,了解成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打造「三個一流」,四川首個「鄧鴻吉創意發明基地」落戶成都汽車職校
    9月16日,成都汽車職業技術學校聯合重慶鄧鴻吉創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三個一流、四川首個「鄧鴻吉創意發明基地」在成都汽車職業技術學校正式成立,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生動佐證。 四川省委臺辦副主任袁明表示,此次成渝攜手打造的「鄧鴻吉創意發明基地」將為學生、老師提供了優良的發明創造環境
  • 四川甘孜首推所有景區免門票政策 酒店半價機票1折
    【四川甘孜首推所有景區免門票】11月12日,四川甘孜州2020—2021年度冬春旅遊優惠政策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召開,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2月1日期間,該州67個A級景區對廣大遊人實行門票全免政策,這既是甘孜建州70周年重要的感恩活動之一,也是甘孜旅遊首次出臺門票全免政策。
  • 科技創新中的四川故事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說,從1983年「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提出「雙星定位系統」設想拉開序幕,到今年北鬥全球組網完成,北鬥走過了37年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同樣是四川,9月10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開工。
  • 首個5G寬帶小區落地成都,網速達400bps
    相信很多人已經感覺到5G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近日四川成都的小區已經開始了5G網絡的使用,在今年的1月25日,四川中國聯通聯合政府在東方明珠花園宣布,全國首個5G家庭無線寬帶正式推出,這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 相信很多人已經感覺到5G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近日四川成都的小區已經開始了5G網絡的使用
  • 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四川
    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四川 2017年01月31日 07時38分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