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海拔5100米的山脊裡,溫度在零下20℃左右,經國家天文臺多年勘察,這裡是全球最佳的天文觀測點之一,觀測條件甚至比夏威夷還好。國家天文臺、北京天文館、臺灣大學的天文臺紛紛在這裡「登陸」,準備開展科研項目。現代快報記者獲悉,11月19日,蘇州天文發燒友陳韜攜帶700公斤的天文設備,登陸海拔5100米山脊,開建私人天文臺—北冕天文臺,這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私人天文臺,建成後,陳韜在蘇州輕輕移動滑鼠,就能遠程遙控,搜尋小行星。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很執著,這裡是他的第二個天文臺
海拔5100米,一年觀測天數有300多天
想要一個理想的天文觀測點不容易,晴天數、大氣透明度,必須綜合考慮。2003年,國家天文臺啟動西部選址項目,經過近10年的選址,最終認為阿里地區獅泉河鎮以南海拔5100米的山脊,是最佳天文觀測點之一。
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姚永強曾表示,阿里的觀測站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首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文觀測站,可協同美國夏威夷、北智利和大西洋加納群島的國際天文觀測站,對特定天體目標進行全天24小時的不間斷追蹤觀測。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阿里是陳韜建的第二個私人天文臺,之前,他在浙江天荒坪已經有一個。為什麼要選擇海拔5100米的阿里山區呢?陳韜有自己的想法。他說,浙江天荒坪晴天率不行,一年中大概可以觀測的天數只有90天,而在阿里,則有300多天可以觀測。
很專業,零下10多℃,自己裝儀器
後勤保障得到國家天文臺的支持
11月19日,陳韜和他的另外兩個夥伴出發,去阿里安裝天文臺。攜帶了700公斤的儀器,包括天文望遠鏡、光學儀器、相機……
到了阿里,其中的一位同伴就高原反應,不得不回家休息。剩下陳韜和另一個同伴留守安裝。在5100米的高海拔山脊,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原反應。陳韜說,好在只是喘,沒有出現高原反應,因此,安裝儀器的時候,通常是工作半小時,休息十分鐘。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陳韜說,山上夜裡溫度是零下20℃,這讓他們想喝口熱水,都很奢侈。因為,裝在保溫杯裡的水超過5分鐘,就會結冰。
「每天,我們都是在山下吃好了,然後搭乘國家天文臺的越野車上山工作。」陳韜說,國家天文臺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電力、通訊等後勤保障,都有國家天文臺給予支持。
12月5日,所有儀器都安裝妥當,只等測試,看看是否能夠運轉。
很先進,在蘇州就能遙控天文臺
坐在家裡,點點滑鼠就能「搜星」
陳韜是一個「搜星人」,從2002年到現在,他已經發現了200多顆小行星,還發現了一顆彗星。阿里的私人天文臺,也是用來搜尋小行星和彗星的。陳韜說,阿里的北冕天文臺建成後,天荒坪的私人天文臺將暫停運營。
那麼,在5100米的高海拔山區,怎麼進行觀測呢?陳韜說,其實並不用人一年365天都守在那裡,這是一個遠程遙控的天文臺。天文儀器安裝測試後,他在蘇州就可以進行遙控。在這個私人天文臺內,還有一個小型氣象臺,還有一個全天的魚眼相機,實時拍攝天空的畫面。因此,雖然人在蘇州,阿里是晴天還是陰天,是否適合觀測,他點點滑鼠就能一清二楚。同時,天文臺內有多個監控儀器,不僅可以監控圓頂的天窗是否打開,望遠鏡是否開始運行,還可以實時監控「天眼」看的是哪一片天區,搜尋到了哪一片星空。
很著急,天文望遠鏡的「腿」罷工了
新買的赤道儀在機場滯留了一周,還沒到
就在信心滿滿的時候,陳韜發現,他們帶去的赤道儀罷工了。「這個儀器相當於相機的三腳架,用在天文望遠鏡上,就是天文望遠鏡的『腿』。沒有它,天文望遠鏡沒辦法工作。」可能是溫度太低了,把儀器的一些齒輪凍住了。陳韜又從寧波一家天文儀器公司訂購了一臺工業級的赤道儀。然後通過順豐快遞運到拉薩。沒想到,赤道儀6號起飛,8號到成都,卻遲遲不見到拉薩。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致電順豐快遞公司詢問情況。順豐成都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這個赤道儀在成都雙流機場安檢的時候沒有通過,被滯留了一周。今天,他們將和航空公司取得聯繫,儘快安排空運。
連結
他是地道的「追星族」
曾把周杰倫「捧上天」
目前,國內私人天文臺一共四五個,陳韜一個人擁有兩個。
陳韜,這個1980年出生的小夥子,從小就喜歡太空探索。為了自己的愛好,陳韜前後已經花去了五六十萬元。從2002年到現在,陳韜一共發現了200多顆小行星,目前,還有40多顆小行星沒有命名。
他發現的小行星中,當年炒得最熱鬧的是「周杰倫星」,他也算是把「周杰倫」捧上天的人之一。「周杰倫星」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林啟生、陳韜和金彰偉在2009年與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黃崇源教授合作的「天體搜巡計劃」時,一起發現。因四人都是周杰倫粉絲,因此決定將小行星命名「周杰倫」,編號為257248。
天上還有一顆「陳-高彗星」,正在以每秒11.2公裡的宇宙第二速度滑向太空的深處。陳韜是這顆彗星的發現者之一,在2008年的2月2日,他發現了這顆拖著尾巴的不明天體。隨後,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宣布,以陳韜和另外一個發現者—高興的名字命名了這顆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