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科大何鳳團隊合成非富勒烯三維網絡結構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鳳課題組在能源領域頂級期刊Joul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團隊合成的一種定位三氟甲基取代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該材料可通過H/J聚集的協同作用形成具有更多電子跳躍傳輸結點的三維網絡結構,可極大改善電荷在分子間的傳輸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以富勒烯作盾牌:中國科大開發富勒烯的新應用取得重要進展
10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上峰教授課題組在富勒烯的新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Stabilizing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via edge-selective bonding of sacrificial C60 molecules
-
> 富勒烯C60及其應用
經過世界上各國科學家15年的不懈努力和艱苦探索終於在1985年由美國Rice大學的Kroto等人在雷射汽化石墨實驗中首次發現含有60個碳原子的原子簇命名為C60及含有70個碳原子的原子簇命名為C70,C60及C70均具有籠形結構,在物理及化學性質上可看作三維的芳香化合物,分子立體構型屬於D5h點群對稱性。
-
2020富勒烯進展:王春儒,甄明明,謝素原,賈曉芳,房喻,盧興
,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為製造大面積用戶定義的納米結構提供了策略。另一方面,富勒烯可以通過液體-液體界面沉澱的方法得到一維、二維和三維的從納米到微觀的結構,為作者提供了創建適合於形成不同納米圖案的各種組裝單元。作者混合不同含量的長徑比不同的富勒烯納米晶體(FNWs),使用LB方法來製備具有連續可調大面積排列的納米結構表面,作為hMSCs的體外擴增的細胞培養基底。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以上各團隊已分別實現了不同矽襯底上的大尺度雷射器,但是在CMOS工藝兼容的(001)矽襯底上還未實現過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而光子晶體結構被認為是未來光集成的一種重要組成結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昭宇教授課題組與合作團隊通過設計矽基量子點光子晶體雷射器外延結構,採用分子束外延方式在矽襯底上直接生長高質量的InAs量子點作為雷射器增益介質(發光材料),依託深圳市半導體雷射器重點實驗室平臺,成功製備了亞波長尺寸的超低閾值矽基光泵浦光子晶體雷射器晶片。
-
南方科技大學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霍爾效應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heory for the Charge-Density-Wave Mechanism of 3D Quantum Hall Effect」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合肥工業大學在碳纖維復材組合結構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王靜峰教授課題組在碳纖維復材組合結構領域取得研究進展,其論文Performance and design of partially CFRP-jacketed circular CFT column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上,並被國際著名工程學科技網站
-
北京大學: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海文、孫慶豐和謝心澄,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江華,共同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7月2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3, 046805 (2014).]
-
鈣鈦礦預應力工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團隊,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應變工程與各向異性耦合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類權威期刊石家莊鐵道大學為第一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博士焦憶楠、本科生王漢文和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博士易聖輝為共同第一作者。近年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不斷提高,現有最高紀錄值超過25%,這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和重視。
-
研究解析Pfam00427結構域三維結構
來自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晶體-X射線衍射技術,第一次解析了Pfam00427結構域的三維結構
-
力學所等在超高比強度及高熱導三維碳蜂窩結構研究中獲進展
力學所等在超高比強度及高熱導三維碳蜂窩結構研究中獲進展 2016-12-16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孫和平研究員承擔的知識創新工程「二期」重要方向性項目——「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研究」通過了中科院資環局組織的驗收,總評為優秀。自2002年以來,孫和平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付容珊教授課題組密切合作,通過與美國、日本、比利時和德國等國家的緊密聯合,利用「國際地球動力學合作網絡」重力測量和「全球地震網絡」地震測量資料,在地球內部動力學和精細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深圳先進院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中心的王海峰副研究員和醫學人工智慧中心的梁棟研究員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基於國際前沿的波浪雞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維成像技術,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波浪(wave)梯度參數優化方案,並且針對波浪梯度所存在的梯度零階矩不為「零」這一關鍵問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截斷式波浪梯度,不僅完善了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理論基礎,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的高級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技術走向臨床應用。
-
南科大何鳳團隊在三維網絡受體上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何鳳團隊在三維網絡受體設計和合成領域取得豐碩研究成果,先後在Angewandte Chemie,CCS Chemistry 和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
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
-
貴州大學在納米纖維基導熱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貴州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謝蘭教授帶領的高分子合成與構造課題組在國際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響因子:10.73)上發表重要成果「From Tanghulu-like to Cattail-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