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早已是「太空垃圾」,為什麼還不墜毀?

2020-11-27 騰訊網

引言:東方紅一號作為中國歷史上首顆人造衛星,在新中國成立後21年才被正式研發出來。毫無疑問東方紅一號的發射升空當時引起了全國的關注,還有許多歌謠記錄了這一盛事。如今已經過去了49年,它依然高懸太空。那麼它為什麼不墜毀呢?

從過去一百多年的世界發展史來看,二戰結束後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獲得了民族獨立,而以美國、蘇聯為代表的國家則逐漸走上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到了上個世紀中期,蘇聯已經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了關鍵的突破,他們在1957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翻閱中國的航天史,我們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時間要比蘇聯晚了13年。東方紅一號正是中國首顆研發的人造衛星,並且最後成功地發射升空。

距離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將近50年,如今這顆中國元老級衛星情況如何呢?據了解它目前處於報廢狀態,正面臨著是要墜入地球大氣層還是繼續待在原軌道上運行的問題,因為從它目前的情況來看還能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高懸在太空中。那麼為什麼這顆中國最早發生的人造衛星已經在太空中待了49年內之久而沒有墜落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後的情況。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它順利進入運行軌道之後距離近地點大約有439公裡,而距離遠地點則是2384公裡。這樣的高度決定了東方紅一號即使進入了報廢狀態也能夠在運行軌道上繼續待著。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前幾年中國的天文學家對東方紅一號的位置進行了測定,它如今到近地點的距離在430公裡左右,距離遠地點在2075公裡左右。由此看來,過去了四十多年後它在太空中的位置只是下降了9公裡。

按照這樣的趨勢推算,那麼東方紅一號要完成100公裡的自然下降最少需要50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500年之後東方紅一號會到距離地表大約300公裡的軌道上,但是這樣的高度還不足以讓它墜入地球大氣層。根據研究發現,如果人造飛行器要墜入大氣層的話,那麼它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與地表距離不超過200公裡,而且高度越低墜入大氣層的可能性就越高。按此規律進行推測,東方紅一號在未來500年內是不會發生自然下降而墜入大氣層中的。

那麼如果在沒有人為因素的幹涉下,它需要多久才能自然墜入大氣層呢?對此專家表示,1500年的時間是最少的需要,最多可能需要2000年以上,這根據東方紅一號身處的太空環境而定。當然,如果想要人為地讓它墜入大氣層也是有方法的,因為它早已將燃料消耗完了,地面技術人員只需要進行一番操作就能夠引導它向大氣層墜入。

因此東方紅一號到底應不應該繼續待在太空軌道上成為了熱議的問題,如果它繼續待在那裡的話儼然就是一塊「太空垃圾」,隨時都有可能對其它正在運行的人造飛行器造成威脅。如果人為地讓它墜入大氣層,那麼墜落的地點又是隨機的,所以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得到解決。

相關焦點

  • 各國第一顆衛星都已墜毀,為什麼法國和中國第一顆衛星還在運行?
    從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上天以來,全世界總共向太空發射了7000多顆人造衛星,但不能否認的是,第一顆衛星總是被人關注的,但能被被直接說出來的國家中,除了能自行發射衛星的前五大,估計第六個英國和第七個歐空局還能被人記得,之後估計不太可能再記清楚前後了!
  • 令美國震驚: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內幕
    大約半個世紀過去了,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壯舉早已垂青於史冊。  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想到,當時的蘇聯政府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射的那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全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會讓「蘇聯」二字譽滿全球;它也沒有料到,那一次發射竟然會成為人類步入太空的第一步。
  • 還記得祖國的第一顆衛星嗎?將中國拉回聯合國,在太空播放東方紅
    01-太空競賽 1957年10月4日,在距離莫斯科2000公裡之外的哈薩克丘拉坦荒漠,蘇聯拜科努爾基地發射場上,一顆人造衛星悄然升上了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的出現宣告了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
  • 48年過去了 如今的東方紅一號是太空垃圾嗎?
    提到東方紅一號,相信每個中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它不僅是一顆人造衛星,更凝聚著厚重的民族精神。自從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以來,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遨遊了48年,據估計它至少還將繼續運行數百年。當然這個20天可不是說20天後衛星就會隕落,而是可以像地球發射信號,傳輸太空資料工作20天。  也就是說早在發射當年的5月14日,東方紅一號就已經耗盡了全部電力,並喪失了全部功能,成了一顆報廢的衛星。  既然如此,東方紅一號是否屬於「太空垃圾」呢?
  • 中國發射了一顆清掃太空垃圾的衛星,為什麼會讓美國孤枕難眠?
    曾經,中國發射過一顆可以清潔太空垃圾的衛星,這本來是一件造福人類的事情,美國知道後卻大驚失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幾十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突飛猛進,不僅和美俄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和美俄持平甚至呈趕超趨勢。
  •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2020-04-24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年過去,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現在怎麼樣了,它如今在哪裡
    50年過去了,它依然在太空中獨自漂泊,但並不孤獨,從未遠離過我們的視野,在太空中它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它就是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升空,今年4月24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
  • 中國發射了一顆清掃太空垃圾的衛星,為什麼會讓美國孤枕難眠?
    曾經,中國就發射過一顆可以清掃太空垃圾的衛星,名叫「遨龍一號」,據媒體報導,這種衛星的主要用途,就是抓取太空中被廢棄的衛星和碎片,然後將其帶回大氣層進行銷毀眾所周知,太空領域一直被各國視為是下一步戰略重點。於是,隨著各種衛星和飛行器進入太空,太空中也留下了很多垃圾碎片。不同於地面上的垃圾,它們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在太空中以一定的軌道運行著,所以有很大可能會和現役衛星設備相撞。一旦這種事故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 中國火箭殘骸撞擊蘇聯衛星?美國預測撞擊概率為10%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地球軌道上,開始出現大量衛星。如果這些衛星都是可知可控的,那麼地球軌道還算安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和失聯衛星出現在地球軌道,這些都是未來的「太空隱患」。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LeoLabs太空公司,近期在世界範圍發出警告,表明一顆早已失聯的蘇聯衛星,可能將和一枚中國火箭的殘骸發生碰撞!
  • 人類都被衛星圖騙了,地球在太空的模樣,如同大型「垃圾場」
    筆者-小文 即使我們沒有上過太空,通過衛星傳回的圖片,我們也能想像出地球大概的模樣,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表面被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水所覆蓋著,而除了藍色以外,地球的表面還布滿了翠綠的顏色,這是因為我們的陸地上都種滿了大片的森林。
  • 衛星是什麼?有多少是圍繞地球轉的?人類何時發送了第一顆衛星?
    我們不能再看電視,不知道在旅行的時候如何導航,並且會面臨極端天氣帶來的未知的危險。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當然是衛星! 衛星是在太空中圍繞著另外一個物體旋轉的物體。一些衛星是大自然的產物,一些衛星是人造的。月亮就是一顆自然衛星,繞著地球旋轉。我們接下來深入討論一下人造衛星。
  • 科學家開發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讓衛星自毀(組圖)
    太空垃圾在「和平號」太空站的太陽能板上留下斑駁的創痕。  「立方帆」納米級衛星採用「自殺式攻擊」,將太空垃圾拖入大氣層與其同歸於盡。  追蹤大塊太空垃圾相對較為容易,追蹤小到只有沙粒大小的太空垃圾則面臨很大挑戰。它們在飛行過程中能量不斷提高,與個頭不成比例,能夠對在軌太空飛行器帶來傷害,例如空間站。實際上,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手段並不多,防範太空垃圾以「躲」為主。  一方面是太空垃圾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由於太空垃圾都在各自不同的軌道上運轉,想要回收或是控制它們非常困難。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們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飛天夢終於從「嫦娥奔月」和「萬戶飛天」的傳說變成了現實。但自1970年成功發射後,東方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50年,而且將長期運行下去。那麼為什麼早已沒有了燃料(電池)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還能一直繞著地球運行呢?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中國只是發射了一顆掃太空垃圾的衛星,為何就讓美國坐立不安了?
    文/行走天涯中國只是發射了一顆掃太空垃圾的衛星,為何就讓美國坐立不安了?自從上個世紀美國蘇聯俄羅斯等眾多國家,開始將飛船探測器發射到地球上空之後。集聚在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就越來越多了。於是,中國率先一步向地球上空發射了一顆可以清掃太空垃圾的衛星,這顆衛星被命名為遨龍一號。原本這顆衛星寄予了無數人的期望,理應該是被讚嘆的,因為這顆衛星確實按照科學家預想的那般,到達地球上空之後。將太空垃圾碎片收集完,並送回地面上再進行銷毀。只不過這項工程畢竟不是小工程,科學家預計想要將地球上空,所有的垃圾全部清理掉,則至少需要耗費兩年以上的時間。
  • 地球軌道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
    威脅上千衛星安全,太空人環境越來越危險  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效果圖)  上世紀90年代,一塊太空垃圾墜落在美國。晶報訊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1日公布報告稱,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該委員會呼籲美國航天局採取措施減緩太空垃圾的影響。
  • 太空垃圾的產生、危害與對策
    這些太空垃圾的產生主要來自3個部分: 第1部分來自已經退役的包括人造地球衛星等人造物體,以及人造物體之間、自然天體與人造物體之間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第2部分來自運載火箭的末級;第3部分來自航天員在太空活動時產生且並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在太空行走時不慎遺落在太空的物品(如螺母、工具)。其中人造物體相撞所產生的破壞力還與相撞時的角度有關,2009年美俄衛星在軌相撞產生了數百塊碎片。
  • 頻繁發射火箭與衛星對地球周圍太空造成了許多垃圾,有什麼影響?
    的確從半個世紀前人類第一顆衛星進入太空到今天,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發射到太空的衛星數量超過1000顆,其中美國發射的衛星數量就佔一半以上。在這一千多顆衛星運行的過程中,很多退役的衛星或者發射失敗的衛星都將淪為」太空垃圾「,長久的漂浮在近地軌道上嚴重威脅著附近軌道的太空飛行器正常運行。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這些材料雖然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在宇宙空間中除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之外的各類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火箭發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報廢太空飛行器等。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目前環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共有約6000顆,其中60%已廢棄並成為太空垃圾。這些碎片一旦撞上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將造成巨大損失。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發射到繞地球軌道上作短期或長期運行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其運動服從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其軌道一般是以地心為焦點的橢圓,特殊情況下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圓。它離地面的高度根據用度而定,從幾百公裡到幾萬公裡不等,一般不低於200公裡。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被送入軌道,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太空飛行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為什麼會墜毀?
    墜毀的Starlink-32一部分媒體說此次事件是「SpaceX星鏈衛星集體入大氣層」,這個表述不準確。Starlink-32就是一顆衛星,只不過在焚燒之前它就已經解體,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四個亮點。在Starlink-32墜毀之前,也有多顆星鏈衛星脫離軌道,並且至今已經有多達31顆星鏈衛星墜入大氣層。這些衛星中的絕大多數都是2019年發射,從這個角度說「集體進入大氣層」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