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讀EDU推送的第370篇文章
全文2461字,預計閱讀4分鐘
文理不分科後,要怎麼考數學,成了難題,今天的頭條文章(即本文)就將關注有關權威研究進展,而二條將為關注走班排課和生涯規劃的老師們推薦一款新產品。
高考試卷內容改革的研究迫在眉睫(來源:學職平臺)
以前,理科生和文科生所學的高中數學內容都不一樣,體現在《考試大綱》中,就是對文科生的數學要求要稍低些,連他們作答的高考數學試卷,也是不同的版本。
但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不分文理科。因此,改革後的高考數學試卷也將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都使用相同的試卷。
這不但給高考數學命題,也給高中數學教學,都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改革一線需要得到理論界的研究支持。
為此,我國一些課題資助計劃、項目已明確提出將類似選題納入重點徵集課題範疇內。
一些研究人員也已開始進行深入「攻關」。其中,就包括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員任子朝領銜的課題組。他們以「高考能力考查與內容改革創新研究」為題,成功獲得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在業界,任子朝被公認為高考數學命題研究的權威之一,其研究常直接影響高考命題、考試大綱等工作的具體實踐,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他們的研究的成果加以重視。
(來源:茂名晚報)
01
測算
文科生高考數學比理科生低24分?
要想謀劃好高考數學內容改革的未來,需要先摸清高中文科和理科學生在數學測試中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差異,爭取找出問題,從而對考試大綱、高中教學等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為此,課題組依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在某一省份積攢的連續4年高考等值測試數據,開展了定量研究。
通過數據分析,他們發現,文理科考生的數學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如果以150分滿分的數學試捲來計算,文科考生要比理科考生低約24分,且總體上,成績排名中上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差是最大的。
如要提高文科考生的數學水平,課題組建議,在教學環節,需要給文科生加強立體幾何、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並加強對他們數據處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
而在考試環節,特別是實行文理不分科後,要深入研究改革後的數學考試內容範圍和能力要求,突出數學的通用性和基礎性。
網絡圖片
02
考試內容
取消選考模塊,考試大綱只有必考內容
課題組發放給大學、中學、科研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贊成文理不分科的受訪者中,選擇「按照現行高中文、理科教學要求,折中選取考試範圍」的佔多數。
課題組關於如何處理數學文理科試卷的調查結果(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這表明,文理不分科後的高考數學考試內容,既不能照搬文科考試範圍,也不能完全採用理科考試範圍,而應採用折中的考試範圍,以保證高中生具有必要的數學基礎。
具體該如何取捨?經分析調查問卷數據結果、受訪專家意見和有關理論,課題組建議,數學考試內容要在現行理科內容的基礎上,刪除數學歸納法、定積分、微積分基本定理等內容。
原因是這部分內容知識是學生進入高校後需要重點學習的,刪除後既不影響中學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又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
如此改革後,文科生需要在現行文科內容基礎上,多學空間向量、計數原理和隨機變量等內容。
從考試內容範圍來看,文理科學生將趨於一致,而為了擴大他們之間的共同基礎,課題組還建議,數學《考試大綱》不再設置選考內容(對於原有3個選考模塊,只保留其中「不等式選講」的部分內容),所有內容均為必考內容。
課題組關於如何處理數學選考部分的調查結果(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03
命題
增加5種新題型
命題專家們並未將研究僅局限於建議層面,他們還開展了命題探索。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受訪者表達出創新高考數學題型的強烈意願,要求高考根據能力考查的需要,優化試卷結構,增加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於是,課題組開發出5種新題型,分別是:
多選題:選擇題答案不唯一,存在多個正確選項。
邏輯題:以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情景,考查考生的推理、論證、比較、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
課題組給出的邏輯題示例截圖(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數據分析題:給出一些材料背景,以及相關數據,要求考生讀懂材料,獲取信息,根據材料給出的情境、原理以及猜測等,自主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
課題組給出的數據分析題示例截圖(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舉例題:要求考生通過給出已知結論、性質和定理等條件,從題幹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寫出符合題幹的結論或具體實例。
課題組給出的舉例題示例截圖(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課題組給出的開放題示例截圖(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為檢驗新題型的考查效果,課題組還根據抽樣原則,從東部、中部、西部省份各選取一省(分別為浙江、河南和貴州)進行了試測。
約4000名考生做完試測試卷後,還要完成15分鐘的調查問卷,以供課題組了解他們對新題型的適應情況。而為了集中聽取學生和教師對於新題型的意見和建議,課題組還組織了師生座談會。
結果顯示,新題型新穎別致,考查效果良好,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
課題組關於高考數學新題型試測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分析(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04
閱卷
確定4種評價細則制定辦法
儘管新題型達到了設計目的,取得了不錯的反饋,但也對命題技術和配套的閱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開放題就會增加閱卷工作量,也不容易控制閱卷誤差,但高考是高利害考試,需要想辦法在控制評卷誤差和減少閱卷工作量之間達到平衡。
這種評分法有些傳統,根據當前國際教育測量潮流,針對試卷中不同的題型,課題組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評價細則制定方法,如下圖所示:
(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這4種常用的評價細則制定辦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範圍,課題組提示,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結合試題,多方面綜合考慮,選取適合的評分辦法。
但也需注意,這並不說明,一道試題只能使用一種評價細則,而是可以根據試題設計的不同,使用兩種甚至多種評價細則。
(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這套基於能力框架的評分細則,已用於指導閱卷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以任子朝為首的課題組的實力。
這是課題組研究的初步成果之一。另一個初步成果是,課題組制定了數學科的考試改革方案。本文前述部分其實也是這一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
然而,研究也還有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舉例
例如,雖然課題組試測了新題型,但不論是測試時長,還是試卷總分,都較高考正式試卷有所「縮水」。
為更好研究新題型的實際考查效果,還是應進一步命制完整的試卷,在模擬的實際環境中再行測試。
任子朝也將繼續攻克有關研究難題。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國家教育考試科研規劃2017年度課題立項名單顯示,他又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繼續做「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後的數學命題研究」。
有關研究動態,我們也將跟進關注。
Reference:
任子朝, 符華均, 黃正正,等. 高中文理科學生數學水平比較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 2015(6):62-67.
任子朝, 章建石, 陳昂. 高考數學新題型測試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 2015(1).
任子朝, 陳昂. 高考文理不分科後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研究——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問卷調查分析[J]. 數學通報, 2015, 54(6):1-4.
任子朝, 張開, 陳昂,等. 高考能力考查與內容改革研究——語文、數學科問卷調查分析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 2015(12):58-62.
陳昂, 任子朝. 高考數學試題評價細則研究[J]. 數學通報, 2014, 53(4):1-4.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周溪亭 許路陽
一讀EDU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