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4篇研究同日登上《自然》!清華北大上交浙工大等在列

2020-10-29 量子位

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一期的Nature,可謂是「中國高校大爆發」。

同一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中國高校,在學術頂刊Nature上各發表了一篇研究。

清華大學:小鼠胚胎中RNA聚合酶II的結合情況

清華大學發表的研究來自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團隊。

發表的研究題為《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

這項研究主要分析了小鼠胚胎中RNA聚合酶II(Pol II)結合的情況,採用的方法是開發小規模的Tn5輔助染色質切割測序(Stacc–seq)

通過研究發現,Pol II在從次要ZGA到主要ZGA的轉變過程中,經歷了「加載(loading)」、「預配置(pre-configuration)」和「生產(production)」。

受精後,Pol II優先加載到單細胞胚胎中富含CG的啟動子和可接觸的遠端區域(加載),部分是由遺傳的親本表觀基因組決定的。

在基因組激活(預配置)之前,Pol II會重新定位到未來的基因靶點,在此之後,它會在主要ZGA(生產)上進行完全的轉錄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對次要ZGA的抑制會損害Pol II的預配置和胚胎發育,並伴隨Pol II的異常保留和在主要ZGA上單細胞靶的異位表達。

因此,當哺乳動物生命開始時,Pol II就會發生階梯性轉變,次要ZGA在轉錄機制和染色質的預配置中對基因組的激活具有關鍵作用。

北京大學:來自重複快速射電暴源的不同偏振角波動

北京大學等高校在Nature發表的文章,題為《Diverse polarization angle swings from a repeating fast radio burst source》

共同通訊作者包括北京大學李柯伽、內華達大學張冰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韓金林

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一種持續僅數毫秒的神秘射電暴發現象。

目前,有兩種可能的機制可以從FRB中產生極其相干的輻射。詳細的偏振觀測,可能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發射機制。

然而,現有的FRB偏振數據一直令人困惑,因為它們顯示了許多偏振特性。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了對FRB180301的突發脈衝(burst)的觀測,並在其中7個突發脈衝中發現了各種偏振角的波動。

這些突發脈衝的偏振角特徵的多樣性與射電發射的磁層起源相一致,並且不利於引用相對論衝擊的輻射模型。

上海交通大學:利用肺和結腸類器官鑑定SARS-CoV-2抑制劑

上海交通大學王慧、威爾康奈爾醫學院陳水冰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of SARS-CoV-2 Inhibitors using Lung and Colonic Organoids》的研究。

這項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的hPSC-LOs和hPSC-COs,可以用作研究SARS-CoV-2感染的疾病模型。

除此之外,還可以為篩選藥物以鑑定候選COVID-19治療劑提供有價值的資源。

浙江工業大學:從大氣二氧化碳數據估計中國陸地碳匯規模

最後一篇Nature,來自浙江工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共同通訊作者分別為方雙喜劉毅等。

這項研究的題為《Large Chinese land carbon sink estimated from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ata》

這項研究提供了2009年至2016年間從中國六個地點測得的最新大氣CO2摩爾分數的數據。

通過使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估計2010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陸地生物圈的平均碳年均排放量為-11.1±3.8億噸,約等於在此期間估算的中國每年人為排放量的45%。

作者表示,在本研究期內,對植被綠色度的星載觀測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植被的綠色度大大增加,這支持了這些造林地區土地碳匯的增加。

對以上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戳下方連結再細細品讀。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47-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49-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27-2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作者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4篇研究登上Nature!浙工大與清華北大上交並列,校友群被點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蔡佳燕 最新一期的Nature,可謂是「中國高校大爆發」。 同一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中國高校,在學術頂刊Nature上各發表了一篇研究。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3、應該認識到,被列入實體清單,不是因為我校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已經多麼出色了(否則還能拉出十幾個高校研究所),而是因為這些院校和軍工有關。 為什麼清華、北大不在「實體清單」之列? 提到清華、北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論高考的錄取分數,這兩所高校在每一個省份都是前二的存在。
  • 清華奪CSR高校AI綜合排行亞軍,北大單項力壓CMU
    ,CMU第一;在AI專業的細分小項中,清華、北大力壓CMU,位列第一、第二,前十名的高校中,有六所在中國。根據該項目的最新排名: 計算機科學整體排名前十,幾乎被美國老牌高校霸榜,中國僅清華排到第十位。 AI綜合排名中,CMU第一,清華第二、北大第五。
  • 2020中國高校捐贈收入排名,清華北大名列前茅,西湖大學位列第3
    高校的「社會捐贈收入」是2020年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排名體現的是2018年度教育發展及機會的年度社會捐贈收入。為什麼會將社會捐贈收入納入高校排名,主要有3方面原因。2020年中國高校捐贈收入排名,清華北大名列前茅TOP1到TOP3,實力所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名列前茅是眾望所歸,其中清華大學以捐贈收入213621.9萬元的金額排在榜首,而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
  • 2018中國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CNS論文統計:清華、北大、復旦前3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其中,中國科學院在三大期刊發表總數上一路領跑,在Cell上發表了10篇,在Nature上發表了16篇、在Science發表了9篇,這和清華大學持平,但是其他發表數量都大大超過其他高校,均排第一。
  • 2020年中國高校捐贈收入排名,清華北大名列前茅,西湖大學位列第3
    教育經費是高校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隨著高校在校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和教學設備的升級和完善,高等教育規模和教育成本都在不斷增加。社會捐贈收入逐漸成為分擔高等教育成本的途徑之一。
  • 恭喜南京大學自然指數排名超越清華、北大!等等,啥是自然指數?
    #教育#恭喜南京大學超越清華、北大,等等,怎麼還有個前提,自然指數超越?不是其他的超越,也不是全面超越?這個自然指數又是個啥?南大在自然指數上,超越了清華、北大自然指數是啥?百度百科這樣解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是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在2019年新公布的自然指數榜單上,南大位列中國高校第一、世界第七,清華、北大緊隨其後,難道,中國高校排行榜,要變天了嗎?
  • 國內高校AI學科排行榜出爐,浙大哈工清華領銜
    清,浙,哈工,國防科大最強,下來是北航,上交。列入教育部人工智慧專家組名單高校、機構、專家都是目前國內人工智慧方面的大牛:清華、北師、北航、上交、華東師、南大、浙大、西交、西電、北大、北理、南開、哈工、復旦、華科、吉大、同濟、華中師;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微軟亞院。
  • 「強基計劃」哪幾所高校獲益最大?36所強基院校8大基礎學科排行
    哪幾所高校獲益最大?學科競賽網今天為大家帶來《強基院校8大學科排行》。話不多說先看榜單:「強基計劃」高校範圍為36所「雙一流」高校,我們選取了數理化生文史哲7大基礎學科作為排行依據,因為歷史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所以將兩個學科都計算進去一共有8大學科。
  • 「清北復交」:中國高校的四大天王
    上海的頂尖公司招聘時,HR提出只要清華、北大、復旦和上海交大這四所高校的學生。隨著上海交大這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清北復交」這一說法逐漸在全國流傳開來,並在考生、家長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2018年高考越來越近,小編在對2017年高考數據進行分析總結時發現,「清北復交」已經穩穩佔據中國高校前四,成為高校「四大天王」。
  • 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公布:清華超過耶魯,12所中國高校躋身百強
    被譽為「全球三大高校排名」之一的QS世界大學排名,已經完成了2020年的排名更新。這份榜單依據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師生比例、研究引用率、國際學生數量等指標進行評選,成為全球高校綜合實力對比的參考之一。但是,這份排名出爐後,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不服。
  • 最新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科大中科院大全球前十,超清華北大
    2020年4月30日,國際上著名的排行榜公布了一個排行榜,那就是著名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單,包括全球科學研究十大國家、十大科研機構、十大升幅最快機構等最受關注的排行榜。這個排行榜是很強權威的,比什麼泰晤士等國際排行榜要權威的多。
  • 內地高校排名:第一不是清華北大,人大、北京師範大學進不了前十
    歡迎進來觀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不到十天,現在的每一天對於高三學生來說都非常珍貴。俗話說得好,努力學習一天、高考提高一分,高考之後還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填報志願。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都會參考各類大學排名資料來了解理想院校的有關情況。
  • 繼清華北大後,浙大也婉拒了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為何名校不敢破
    首先是理科狀元時鵬揚同學辱罵蘇州大學「垃圾」登上熱搜,而文科狀元白湘菱同學雖然沒有負面消息,卻因有一科被評為 B+,而與國內頂尖名校清華北大無緣。    為什麼江蘇文科狀元不能進入各大高校?  話雖如此,許多外省的同學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省份的高考狀元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首先要解釋一下江蘇的高考模式。
  • 數據:中國高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5大學科實力排名...
    學科評估分為A+、A、A-、B+等共9個等級,每個等級內的高校不再另做排名,只為等級不排名次。其中學科評估為A+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高校的專業實力在全國的前2%(或前2名),且每個學科評估為A+的高校數量最多不得超過4所(一般都是2、3所),可謂非常嚴苛了。
  • 國內:北大化學第一、清華材料第一
    國內化學: 1、進入全球前十的高校尚無,北京大學的化學國內第一位居全球15名; 2、清華(全球19)、復旦(全球25)分列國內二、三;香港科技大學、中科大、浙大、上交、南大、
  • 2020-2021年全國研究生院競爭力排名,第一不是清華北大
    研究生作為我國高科技領域重要的人才,也是各大高校努力培養的一批學生,而這批學生也是為各大高校的科研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重量級科研成果也是在這些學生手中誕生的。而許多高校都有研究生院,那麼這些研究生院的競爭力到底如何呢?
  • 內地高校ESI排名出爐,清華北大無緣榜首,「山吉川」表現亮眼
    內地高校科研實力排名,清華北大無緣榜首,「山吉川」表現搶眼 >國科大實力登頂,傲立群雄 在此次ESI排名中,國科大以全球排名第66的成績位列國內榜首,清華北大以全球排名第76和80的成績無緣榜首。
  • 同一天四篇《自然》,清北上交浙工大喜提頂刊
    最新一期的 Nature 盛況喜人,可謂是「中國高校大爆發 上各發表了一篇研究。>在這篇論文中2009 年至 2016 年間從中國六個地點測得的最新大氣 CO2 摩爾分數的數據。2010 年至 2016 年期間,中國陸地生物圈的平均碳年均排放量為 - 11.1±3.8 億噸,約等於在此期間估算的中國每年人為排放量的 45%。
  • 300所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出爐!清華北大超55%,有高校1%
    有的高校保研率僅1%,而清華北大都超過了55%,保研率整整相差了50倍以上! 近日,博雅資料庫對全國300餘所高校的保研率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各校之間差距極大,傳統的985高校保研率一般都在20%以上,而很多普通高校的比例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