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
關於cns這三大國際頂級期刊有多牛,在這裡也就不多介紹了,你只需要知道,就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也不是隨便就能在上面發文,就ok了。
2018已經過去了,縱觀這一年,我國高校科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和進步,雖然也有些爭議和瑕疵的事情發生,但總體上來說,瑕不掩瑜。那麼在2018年我國高校在這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表現的情況如何呢?
誰發表的論文最多呢?
1月13日,裡瑟琦智庫統計了相關數據,在這裡一併分享給讀者:
我國學者以第一單位發表的三大期刊總數排在前五的高校/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35)、清華大學(15)、北京大學(10)、復旦大學(8)、上海交通大學(5)和浙江大學(5)。
其中,中國科學院在三大期刊發表總數上一路領跑,在Cell上發表了10篇,在Nature上發表了16篇、在Science發表了9篇,這和清華大學持平,但是其他發表數量都大大超過其他高校,均排第一。
清華大學國內學者在三大期刊上發表總數為15篇,分別在Cell、 Nature、 Science上發表了2篇、4篇和9篇,其中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數量佔到總發表數的60%。北大和復旦緊隨其後,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
其中,北大在Nature上發表了5篇,佔總數的50%,這雖然在數量上和中國科學院的16篇有所差距,但是與另外4所高校相比,較為領先。
最後,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在發表總數並列第五,在Science上均發表了2篇。
從高校學院或實驗室角度來看,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獨立在Science發表1篇論文外,還交叉參與其他學院的科研活動,併合作發表12篇論文。
中科院的生物物理學院參與國際、國內合作以及獨立發表累計達9篇論文,僅次於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分別合作發表了7篇論文。復旦大學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發表數量也不可小噓,達到了5篇。
通過以上分析並結合表2可以發現,生物學、物理學、醫學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其他學科。
表2 前五高校或機構學院/實驗室參與發表量
國內三大期刊發表匯總
(來源:裡瑟琦智庫,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