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Science:西南大學孫現超團隊揭示過表達致病相關基因NbHIN1通過激活茉莉酸途徑賦予本氏煙對菸草花葉病毒的抗性

2021-02-21 植物病毒與抗逆研究

今天,介紹的是新發表在《Plant 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西南大學孫現超團隊發表的研究論文《Overexpression of a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 NbHIN1 confers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by potentially activating the jasmon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

由植物致病性革蘭氏陰性細菌分泌的Harpin蛋白誘導針對不同病原體的多種防禦。應用Harpin蛋白後,在菸草中高度誘導的Harpin誘導的1(HIN1)基因參與了常見的植物防禦途徑。然而,HIN1對菸草花葉病毒(TMV)的作用仍然未知。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表徵了本氏菸草HIN1(NbHIN1)基因,並產生了過表達NbHIN1基因的轉基因菸草。在亞細胞定位實驗中,發現NbHIN1定位於質膜和胞質溶膠中。與野生型菸草植物相比,NbHIN1的過表達未導致觀察到的表型。 

然而,NbHIN1過表達的菸草植物對TMV感染的抗性顯著增強。此外,RNA測序揭示了NbHIN1過表達的轉錄組學特徵,並突出了與胺基酸生物合成,植物病原體相互作用和RNA轉運相關過程中基因的主要影響。 

作者還發現NbHIN1的過表達高度誘導NbRAB11的表達,表明茉莉酸信號通路可能參與TMV抗性。 

總之,作者首次證明在本氏菸草中過表達致病相關基因NbHIN1顯著增強了TMV抗性,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機制,使我們能夠在未來提高對TMV抗性。

Harpin proteins secreted by plant-pathogenic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duce diverse plant defenses against different pathogens. Harpin-induced 1 (HIN1) gene highly induced in tobacco after application of Harpin protein is involved in a common plant defense pathway. However, the role of HIN1 against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the Nicotiana benthamiana HIN1 (NbHIN1) gene and generated the transgenic tobacco overexpressing the NbHIN1 gene. In a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experiment, we found that NbHIN1 localized in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cytosol. Overexpression of NbHIN1 did not lead to observed phenotype compared to wild type tobacco plant. However, the NbHIN1 overexpressing tobacco plant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resistance to TMV infection. Moreover, RNA-sequencing revealed the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NbHIN1 overexpression and highlighted the primary effects on the genes in the processes related to 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 and RNA transport. We also foun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NbHIN1 highly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NbRAB11, suggesting that jasmon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 might be involved in TMV resistance. Taken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we demonstrated that overexpressing a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 NbHIN1 in N. benthamiana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TMV resistance, providing a potential mechanism that will enable us to engineer tobacco with improved TMV resistance in the future.

今天就策到這裡,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原文。

"植物病毒與抗逆研究"由浙江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研究生黑暗大邪神管理與運營。

歡迎讀者交流投稿與合作,懇請讀者多多宣傳。

我們設立了植物病毒與抗逆的微信交流群,入群請聯繫微信wxy005987

投稿、轉載、信息發布與合作事宜,請聯繫xy_wu@zju.edu.cn



相關焦點

  • 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紀兆林和朱峰課題組揭示α-苦瓜素通過調控活性氧信號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α-苦瓜素通過激活活性氧清除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活性氧動態平衡,增強菸草對TMV的抗性新機制。 植物病毒對農作物的危害非常大,素有「植物癌症」之稱。目前已知的植物病毒大約有1200種。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引起病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超過300億美元。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屬於菸草花葉病毒屬(Tobamovirus)病毒,寄主非常廣泛,能侵染30多個科、200多個種,如茄科、葫蘆科等,且極易傳播,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可引起多種農作物上的嚴重病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該病毒病的防治一直以來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難點。
  • 微生物所葉健團隊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PIFs蛋白可以直接結合萜烯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基因的啟動子促進其轉錄(圖2B和2C),因此在PIF過表達的植物中,介體昆蟲煙粉蝨的產卵量減少、偽蛹發育緩慢(圖2D和2E),說明PIFs蛋白具有直接的抗蟲作用。通過競爭性BiFC和pull-down實驗發現βC1蛋白可以通過幹擾PIF蛋白二聚體的形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其轉錄激活活性(圖2C)。
  • 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
    陳劍平院士團隊,該課題組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基礎和應用研究,首次在禾穀多黏菌體內發現大麥和性花葉病毒,揭示了真菌與其傳播病毒的內在關係,為真菌傳播植物病毒提供了直接證據;系統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變及其生物學特性,並在糧食和經濟作物病毒鑑定、水稻和小麥重要病毒病害發生規律及預測預報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PIFs蛋白可直接結合萜烯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基因的啟動子促進其轉錄(圖2B和2C),因此,在PIF過表達的植物中,介體昆蟲煙粉蝨的產卵量減少、偽蛹發育緩慢(圖2D和2E),說明PIFs蛋白具有直接的抗蟲作用。研究人員通過競爭性BiFC和pull-down實驗發現,βC1蛋白可通過幹擾PIF蛋白二聚體的形成,不同程度地抑制其轉錄激活活性(圖2C)。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植物抵禦害蟲的蛋白酶抑制劑基因調控研究獲進展
    昆蟲的啃食會快速激活植物體內的茉莉酸信號系統,且目前大多分離到的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均受到茉莉酸的調控,因此,目前普遍的觀點是茉莉酸信號是調控蛋白酶抑制劑合成的主要的信號分子。然而,植物體內是否存在別的信號調控的蛋白酶抑制劑仍然未知。
  • 吉林大學潘紅玉和吉林農科院董英山團隊培育轉hrpZm基因耐疫黴根腐病大豆
    最近,吉林大學潘紅玉和吉林農科院董英山團隊利用丁香假單胞菌中的hrpZm基因成功培育了具有大豆疫黴根腐病耐性的轉基因大豆。 革蘭氏陰性植物病原細菌hrp基因編碼的Harpin是一類廣譜性的蛋白激發子,能夠通過啟動植物防衛反應的方式,誘導植物抵禦病害。
  • 茉莉酸信號途徑參與菟絲子與寄主的抗蟲互作研究取得進展
    菟絲子是一種莖寄生植物,所有營養和水分都通過吸器從寄主獲取。由於雙方天然存在的緊密聯繫,其間的物質交流也非常廣泛,但這些物質交流的生理和生態意義依然鮮有研究。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菟絲子不但能夠從寄主獲得水分和礦質元素等小分子,也能夠獲得核酸及蛋白質等大分子。當植物受到昆蟲取食後,植物被取食的組織能夠產生抗蟲系統性信號,這些信號能夠傳導到植物其它部位,並且誘導抗性響應。
  • J Agric Food Chem:瀋陽農大吳元華團隊揭示微生物天然產物ε-PL對菸草花葉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今天,介紹的是瀋陽農大吳元華團隊在
  • Plant Cell |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團隊揭示茉莉酸信號調控根毛...
    Dorota Kaw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認為,該研究不僅為茉莉酸信號如何與生長發育過程相關聯這一科學問題提供了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茉莉酸作為激素多樣化的生物學功能,且具有細胞特異性的作用模式。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首次在植物廣譜病毒抗性和分生組織維持機制之間建立了精確的分子聯繫,回答了為什麼大部分植物病毒不能侵染頂端分生組織這一長期未決的生物學問題。相關成果以「WUSCHEL trigger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in plant stem cells」為題,於2020年10月9日發表於《Science》雜誌。
  • 《科學》:菸草或能作中介,幫助實現植物跨種嫁接
    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茄科本氏菸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嫁接能力突出,與不同科的植物也能成功嫁接。同時,其嫁接成功的「秘訣」在於菸草激活了與創傷修復、重建細胞壁相關的基因NbGH9B3,而這一基因能夠編碼促進細胞與細胞黏附的β-1,4-葡聚糖酶。
  • MPP:中國農大周濤團隊揭示玉米苯丙氨酸氨解酶通過正調控水楊酸途徑有助於抵抗甘蔗花葉病毒感染
    今天,介紹的是新發表在《MPP》上的研究論文,由中國農大周濤團隊發表的題為《Maiz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s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前人研究表明,茉莉酸(Jasmonate, JA)是植物體內一類十分重要的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在一些作物及擬南芥中抑制種子萌發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楚。  2020年10月6日,雲南大學餘迪求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密西根大學Gregg A.
  • 華中農業大學陳惠蘭課題組通過蛋白組篩選出多個響應青枯菌效應蛋白的馬鈴薯基因!
    青枯菌UW551是演化型 IIB中的高致病力菌株,通過III型分泌系統(T3SS)分泌效應蛋白來幹擾植物的免疫反應,是菌株發揮毒力功能的重要因素。its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mutan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馬鈴薯蛋白組的差異分析篩選出的21個差異表達蛋白(DAPs),同時通過鑑定發現其中4個基因與青枯病抗性相關。
  • Plant Cell:李傳友等發現轉錄中介體複合物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新機制
    在基因轉錄過程中,轉錄中介體分別與基因特異的轉錄因子和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 廣泛參與二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研究中,人們主要關注激素特異的轉錄因子的作用,但對於轉錄中介體的功能及作用機理所知甚少。 李傳友實驗室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轉錄中介體複合物在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功能及作用機理。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舉報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周濤課題組在甘蔗花葉病毒(SCMV)相關研究上獲得了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茉莉酸調控根器官再生的機理
    植物固著生長並通過協調生長發育過程和抗性反應從而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脅迫與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