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

2020-11-16 BioArt植物

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在植物抗病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潛心者 iPlants

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陳劍平院士團隊,該課題組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基礎和應用研究,首次在禾穀多黏菌體內發現大麥和性花葉病毒,揭示了真菌與其傳播病毒的內在關係,為真菌傳播植物病毒提供了直接證據;系統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變及其生物學特性,並在糧食和經濟作物病毒鑑定、水稻和小麥重要病毒病害發生規律及預測預報、傳毒介體及傳毒特性、病害抗源篩選及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大量創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28日,寧波大學宣布全職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陳劍平將全職擔任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據悉,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是學校按照「重點投入、優化配置、自主管理、目標考核」的原則,對植物所採取相對獨立的管理和運行模式,計劃在植物病毒基礎理論和病害防控技術領域若干個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鮮明的研究特色與優勢,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學術團隊;聯合校內生物學學科相關力量,建設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這也說明寧波大學已經開始布局植物科學及農業新經濟等相關領域。

  


通過查詢得知,截止目前(20200915),自引進2年多的時間裡,陳劍平院士團隊就發表了一系列論文成果,特別是在今年就已經發表了16篇通訊文章,在植物病毒致病機制研究及宿主抗病毒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具體如下:



代表作詳細解讀:

1. 2020年6月26日,The Plant cell在線雜誌發表了陳劍平院士團隊等題為「OsGSK2 integrates brassinosteroids and jasmonic acid signaling by interacting withOsJAZ4」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揭示水稻中的BR信號途徑抑制子OsGSK2通過與JA途徑抑制子OsJAZ4互作激活JA途徑從而提高水稻抗病毒的分子機制。



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BSDV)是雙鏈RNA病毒,可通過褐飛蝨傳播並持續地傳播到水稻、玉米、大麥和小麥。RBSDV感染會導致植物的生長異常,並導致穀物作物的嚴重減產。先前已經證明JA、BR和脫落酸信號在抵抗RBSDV感染的防禦反應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其中JA途徑在病毒侵染過程中發揮正調控作用,BR途徑發揮負調控作用,同時JA途徑誘導的水稻抗病性抑制BR途徑誘導的水稻易感性,然而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最近,一些研究已經暗示了植物免疫系統中的GSK3樣激酶也在其中起作用,但抗病毒防禦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該研究以OsGSK2為誘餌蛋白篩選到候選互作蛋白OsJAZ4,進一步蛋白互作實驗表明OsGSK2能夠磷酸化OsJAZ4並促進其降解。進一步證實了OsGSK2與OsNINJA和OsJAZ11等蛋白競爭性結合OsJAZ4,破壞了OsJAZ4-OsNINJA複合物和OsJAZ4-OsJAZ11二聚體,有助於通過26S蛋白酶體途徑促進OsJAZ4降解。



進一步研究表明,用過表達OsGSK2的轉基因植物和OsGSK2 RNA幹擾(RNAi)轉基因植物(Gi)系表示OsGSK2在JA信號傳導和抗病毒防禦中起正調控作用。外源性BL及Bikinin處理實驗表明BR途徑依耐OsCOI1調控OsJAZ4蛋白穩定性。綜述所述,該研究表明OsGSK2通過破壞OsJAZ4-OsNINJA複合體和OsJAZ4-OsJAZ11二聚體而使OsJAZ4不穩定,表明OsGSK2通過激活JA信號來增強植物抗病毒防禦能力。



論文連結: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32/9/2806.long


2. 2020年4月,PNAS在線發表了來自寧波大學陳劍平院士團隊題為「Distinct modes of manipulation of rice auxin response factor OsARF17 by different plant RNA viruses for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不同類型植物RNA病毒靶向同一個寄主抗病毒因子,幹擾其功能從而促進病毒侵染的新機制。




水稻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嚴重影響作物的質量及產量。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後通常會導致植物生長發育異常的表型,而這些表型往往與植物體內的激素含量變化有關。該研究團隊此前發現水稻黑條矮縮病毒侵染水稻後很多激素途徑發生了顯著性變化。從反防禦角度,病毒是否會直接影響和幹擾這些抗病激素信號途徑從而更加利於自身侵染,具體機制是怎樣的目前還不清楚。因此,深入了解病毒致病機制以及水稻自身抗病途徑對更好地防控病毒病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


該團隊發現不同類型的水稻病毒如屬於雙鏈RNA病毒斐濟病毒屬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P8蛋白、屬於多分體負義單鏈RNA病毒纖細病毒屬的水稻條紋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P2蛋白和負義單鏈RNA病毒彈狀病毒屬的水稻條紋花葉病毒(Rice stripe mosaic virus,RSMV)M蛋白都能直接與生長素信號途徑轉錄因子OsARF17互作,並且發現不同病毒蛋白與OsARF17互作的結構域不同。



進一步從病毒蛋白影響轉錄因子功能的角度出發,證實P8蛋白通過幹擾OsARF17的二聚體化作用並抑制其轉錄激活能力去影響其轉錄功能,P2蛋白通過直接幹擾OsARF17的DNA結合能力去影響OsARF17的轉錄功能,而M蛋白也能夠抑制OsARF17的轉錄激活功能。利用轉基因水稻材料研究OsARF17在不同病毒侵染過程中的作用,發現OsARF17在植物防禦病毒侵染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揭示雖然不同類型病毒蛋白與OsARF17互作的作用方式不同,但它們都是通過影響OsARF17的功能去削弱其介導的抗病毒防衛反應,從而有利於病毒的侵染。



該研究不僅闡明了一種新的寄主-病毒相互作用方式即不同類型病毒蛋白都能靶向生長素途徑的同一轉錄因子,同時所研究的寄主基因對不同水稻病毒具有廣譜抗性,為改良作物廣譜抗性提供新的基因資源。

原文連結: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03/1918254117


3. 2020年9月8日,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寧波大學陳劍平團隊題為「The plant protein NbP3IP directs degradation of rice stripe virus p3 silencing suppressor protein to limit virus infectio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NbATG8」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報導了一個寄主未知功能蛋白P3IP與水稻條紋病毒(RSV)沉默抑制子p3蛋白互作,並介導自噬途徑降解p3,抑制RSV的侵染;該文章報導了RSV能誘導自噬並受其負調控作用,首次揭示自噬負調控負義鏈RNA病毒的侵染。


自噬是一種保守的生物學過程,可循環利用各種細胞成分,並參與防禦植物DNA病毒和植物正鏈RNA病毒。目前針對植物病毒由新的宿主因子介導的自噬防禦的認知非常有限。


該課題組以RSV p3蛋白為誘餌,通過酵母雙雜交系統篩選到一個宿主未知功能蛋白NbP3IP與其互作,並且兩者的互作影響了p3的沉默抑制子功能。進一步發現,NbP3IP介導了p3的自噬途徑的降解,並利用自噬途徑抑制子3-MA處理或者沉默自噬相關基因ATG5,ATG7都抑制了NbP3IP對p3的降解作用。深入研究RSV和自噬關係時發現ATG5和ATG7的沉默促進RSV侵染,而GAPCs的沉默抑制RSV侵染;並通過confocal、TEM和定量方法證實RSV侵染能誘導自噬。以上結果說明RSV能誘導自噬並受其負調控作用。


進一步研究發現,NbPIP3與自噬貨物受體NbATG8f相互作用,這對於p3的降解是必不可少的,這表明NbPIP3可以充當介導病毒p3降解的新的選擇性自噬受體。

RSV的天然寄主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P3IP同樣能與p3互作,並通過與OsATG8b互作降解p3,OsP3IP的過表達轉基因水稻能抑制RSV的侵染。以上結果表明植物中未知功能的P3IP蛋白和RSV p3相互作用並充當介導病毒p3降解的新的選擇性自噬受體與ATG8互作,從而降解p3。


論文連接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6917

4. 2020年8月31日,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寧波大學陳劍平團隊題為「Ubiquitin-Like protein 5 interacts with the silencing suppressor p3 of rice stripe virus and mediates its degradation through the 26S proteasome pathway」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報導了寄主植物類泛素蛋白5(UBL5)與水稻條紋病毒沉默抑制子p3蛋白互作,介導其通過26S蛋白酶體途徑降解p3,抑制水稻條紋病毒的侵染。研究揭示了UBL5的新作用機制,也揭示了植物抵抗病毒侵染的一條新途徑。

UBL5與泛素不同,其C末端是雙酪氨酸基序(Double-YY)而不是泛素的雙甘氨酸基序(Double-GG),因而缺乏與底物共價結合的結構基礎。目前認為UBL5通過非共價結合靶蛋白,作為蛋白的調節子穩定蛋白的定位和功能。目前,還沒有關於UBL5可以靶向病毒蛋白的研究報導,其是否參與寄主的抗病過程還不清楚。

課題組以RSV p3為誘餌,通過酵母雙雜交篩選到UBL5與其互作,體內體外等多種手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分析發現UBL5的沉默促進了RSV侵染,而過表達UBL5植株表現出對RSV的抗性。在16c植株上發現,兩者的相互作用影響了p3正常的沉默抑制子功能。深入研究發現UBL5的表達可以降解p3蛋白,而用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處理發現,UBL5對p3的降解受到顯著抑制。這樣的結果暗示UBL5雖然不像泛素一樣通過共價結合底物介導其降解,但可以通過互作的方式導致互作蛋白進入26S蛋白酶體途徑被降解。

進一步研究發現,26S蛋白酶體中的泛素受體RPN10和RPN13蛋白可以與UBL5相互作用,兩者沉默均損害了UBL5對p3的降解。說明UBL5與泛素一樣藉助了泛素受體將底物帶入26S蛋白酶體進行降解。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26S蛋白酶體在植物抗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報導了該途徑同樣參與植物抗RSV過程,同時揭示了一種新的、指導病毒蛋白進行蛋白酶體降解的方式。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780


5. 2020年9月7日,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線全文發表了寧波大學植物病毒研究所陳劍平院士團隊題為「NbALY916 is involved in potato virus X P25‐triggered cell death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的論文。

該研究報導了寄主植物多功能核蛋白NbALY916與馬鈴薯X病毒(PVX)沉默抑制子P25蛋白互作,參與P25觸發的細胞壞死,ALY916會誘導植物內源H2O2積累並且介導P25的降解。

病毒侵染植物後的系統性壞死主要是因為植物病毒對植物的長期脅迫造成的。馬鈴薯X病毒(PVX)的致病因子P25蛋白在PVX和PVY協同侵染馬鈴薯時會觸發植物壞死。

該課題組發現本氏煙核蛋白NbALY916與P25能發生相互作用。研究發現NbALY916沉默使P25蛋白積累量增加,但是緩解了植物細胞死亡反應。

進一步研究發現,NbALY916與P25共表達時,P25蛋白積累量降低,但是H2O2積累量增加並且觸發了更劇烈的細胞壞死。NbALY916的沉默或NbALY916的瞬時過表達影響了本氏煙中PVX的侵染。結果表明,NbALY916具有抗病毒作用。

結合之前的研究,NbALY916能與不同病原物的致病相關因子相互作用,推測其在植物的基礎防禦途徑中起作用。

論文連接:https://bspp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mpp.12986


附陳劍平院士簡介:

陳劍平院士

陳劍平,男,1963年4月出生,浙江省寧波人,著名植物病理學專家。

1985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1995年獲英國鄧迪大學植物病毒學博士學位。2007年獲烏克蘭國家農業大學榮譽博士,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首批浙江省特級專家。

現任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省部共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部和浙江省植保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理事長、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成員、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科技諮詢和評估專家。

陳劍平院士長期從事植物病毒發生規律和綠色防控研究工作,首次在禾穀多黏菌體內發現大麥和性花葉病毒和大麥黃花葉病毒,為真菌傳播植物病毒提供了直接證據,揭示了真菌與其傳播病毒的內在關係,為真菌傳植物病毒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礎。系統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變及其生物學特性,並在糧食和經濟作物病毒鑑定、水稻和小麥等重要糧食作物病毒發生規律及預測預報、介體真菌及傳毒特性、抗源篩選及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原創性研究工作。

近年來,陳院士率領研究團隊陸續揭示系列重要糧食病毒發生規律和發病機理,建立的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在全國病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中國工程院和浙江省發改委的支持下開展宏觀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針對我國三農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創新性地提出了現代農業綜合體是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載體。出版發行80餘萬字專著2本,提交1份院士建議,並得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批示肯定。

相關焦點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TOP小編」統計來看,這是自2016年引進許志琴院士和陳顒院士、2018年引進沈樹忠院士、2019年引進楊經綏院士後,南京大學在5年內引進的第5位全職院士。與此同時,這也是南京大學連續第三年引進的全職院士,這一連續引進院士的數據在「華五高校」中位列第一,無校可撼動。
  • 廣州大學新增一位全職院士!
    10月1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加拿大國家工程院葉思宇院士受聘為廣州大學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
  • 寧波首個全職中科院院士「安家」慈谿
    兩個多月前,寧波大學引進首個全職院士,在寧波引起轟動。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作為寧波首個全職中科院院士的趙玉芬教授落戶在慈谿,並在慈谿設立公司轉化科研成果。趙院士和她的項目為何落戶慈谿?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寧波大學陽明學院三樓趙院士的辦公室,慈谿市的客人為院士送來了兩盆當地產的優質蘭花,趙院士直誇漂亮。同樣,對慈谿的環境,趙院士也是連連稱讚。
  • 嘉興學院首次成功全職引進韓國工程院院士
    他指出,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機遇期,嘉興正努力打造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全力建設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力新城,正全力支持嘉興學院創建嘉興大學,這些都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的引領和支持。洪院士與嘉興學院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必將在嘉興大學的創建和嘉興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他表示,嘉興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會和嘉興學院一起,全力為洪院士來嘉工作做好服務保障。
  • 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取得重要突破
    中新網甘肅新聞3月29日電 據蘭州大學官網披露,3月26日,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苟小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group of receptor kinases are essential for CLAVATA signalling to maintain stem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全職加盟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全職加盟北京科技大學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1-27 14:25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海洋大學迎來建校85周年,努力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
    11月26日是廣東海洋大學的校慶日,今年廣東海洋大學迎來建校85周年。薪火相傳,廣東海洋大學建校85年來,培養了20餘萬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各行各業的海大校友在各自崗位上積極作為、建功立業,為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攝中大目前全職院士已達10人 另有雙聘院士10人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 通訊員丘國新、王麗霞、蔡珊珊)昨日,中山大學舉行聘任儀式,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教授為中山大學全職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記者獲悉,中山大學目前已有院士20人,其中全職院士10人。
  •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碩士研究生梁欣為第一作者、導師韓磊教授為通訊作者,在化學與材料領域權威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上發表題為White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9月21日,教育部雙一流名單公布,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入選一流學科數共有18個,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 天津大學兩篇《科學》文章同期發表 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
    本站訊  (記者 靳瑩) 3月10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元英進教授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介紹了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元英進是這兩篇《科學》文章的通訊作者,天津大學博士生吳毅和 「國家優青獲得者」李炳志是研究長文《化學合成10號染色體缺陷靶點定位與生長表徵》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謝澤雄和李炳志是研究長文《完美設計合成5號染色體及其環化表型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 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任院長
    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深圳技術大學的初心與使命,作為該校的創新創業學院,聚龍學院的成立,是推進學校一流應用型技術大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未來,這裡將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由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綱掌門聚龍山下,坪山河畔,深圳技術大學邁出了新一年的新步伐。
  • 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1997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化研究所做博士後工作,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4年助理研究員後,於2003年加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至今。曹曉風於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我國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其1997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赴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化研究所做博士後工作,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4年助理研究員後,於2003年加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工作至今。曹曉風於201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來源:Retraction、湖北日報、弗雷賽斯、學術志等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是我國知名的病毒免疫學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2013年9月至今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免疫與代謝前沿科學中心主任。
  • 新裡程碑 | 2019年中國學者發表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 1個季度相繼發表6篇SCI高水平論文!陝科大這個學院被國際認可!
    2018年第一季度,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新引進人才馬忠雷、選派訪學學者邵亮等青年教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SCI一區期刊相繼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馬忠雷副教授是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2016年引進的高水平博士,其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Lightweight, compressibl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urethane sponges coated with synergistic
  • 臨沂大學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安家費科研經費人才績效都安排上了
    臨沂大學拋出人才招聘橄欖枝!2021年,該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各類引進人才除享受國家及學校規定的基本工資待遇外,還可在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方面享受「特別」待遇。有意者可撥打臨沂市雙嶺路中段臨沂大學人事處0539-7258207聯繫,也可根據各學院招聘計劃,與各學院院長聯繫。
  • 五大計劃單列市,寧波院士最多,高等教育卻最差,何時能雄起?
    對比五座城市的大學,整體實力最弱的就是寧波,但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寧波作為院士之鄉,為祖國培養的院士卻是五座城市中最多的。據統計,每14名院士就有一位是寧波籍,寧波籍院士總數超過100人。 什麼是計劃單列市?五座城市各自有哪些知名大學?全國範圍內,哪裡的院士數量多?為什麼寧波培養了這麼多院士,大學整體實力卻不高?未來寧波的高等教育會如何發展?讓繆老師陪你聊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