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批准昆蟲蛋白疫苗人體臨床 安全性與規模化生產能否平衡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首次批准昆蟲蛋白疫苗人體臨床 安全性與規模化生產能否平衡

  成都政府周六發布微博稱,中國已經批准了一項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發的在昆蟲細胞內培養的新冠病毒疫苗進行人體試驗。這也是中國首次使用昆蟲細胞合成蛋白來培養並研發病毒疫苗,有望提升未來大規模的生產速度。

  有疫苗專家認為,過去此類疫苗只有在歐美得到批准,中國首次嘗試新技術值得鼓勵;但也有病毒學家認為,與傳統的哺乳動物細胞相比,昆蟲細胞表達蛋白仍然存在風險,需要進一步進行安全性驗證。

  推動疫苗快速大規模生產

  第一財經記者向知情人士了解到,該項目將落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進行相關疫苗生產設施的建設。

  據介紹,川大華西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研製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利用昆蟲細胞在培養液中大量繁殖,將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蟲細胞,該細胞作為工廠生產出高質量的重組疫苗蛋白,並進行純化精緻,該技術易於快速與大規模生產疫苗投入市場

  該疫苗靶向新冠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S-RBD),產生中和抗體阻斷病毒感染人體細胞。早在7月29日,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研究人員稱,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了這種疫苗的試驗,顯示疫苗能夠預防猴子感染新冠病毒,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顏學兵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體外製備疫苗需要大量的原料,現在把基因導入昆蟲體內,就能助昆蟲表達大量的產物。」

  一家位於成都的生物藥企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疫苗有很多製備方法,使用昆蟲細胞表達是其中的一種,但是昆蟲細胞和人細胞在修飾方面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臨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有待驗證。」

  他還表示,華西醫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雖然擁有豐富的昆蟲蛋白製備的經驗,但是要大規模地生產新冠疫苗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昆蟲蛋白的純化工業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但是要重新建立起生產線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最好的方法是與已經擁有生產能力企業合作。」上述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四川有生物製品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包括四川遠大蜀陽藥業和成都榮生藥業等。

  探索可替代的蛋白表達載體

  利用昆蟲生產重組蛋白疫苗,在歐美等國家已有宮頸癌疫苗與流感疫苗等產品上市,在人體的應用安全性得到了驗證。

  「以前這類疫苗產品只有美國批准過,中國是第一次,所以是新鮮事。」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金俠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另一種挺好的蛋白表達體系。」

  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理察·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發布的內容推測,這是一種亞單位疫苗,包含了由杆狀病毒載體產生的重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他還表示,使用昆蟲細胞來進行病毒的培養不是問題,在全球有過類似的經驗。

  過去大多數蛋白療法藥物的生產都是使用哺乳動物細胞製備的,這種細胞的安全性已經被驗證,並能產生有效的人糖基化。

  但哺乳動物細胞的生產成本高,這激發了對其他替代載體平臺的探索,昆蟲細胞就是一種有潛力的備選,這得益於杆狀病毒表達蛋白的載體系統。不過,有科學家對杆狀病毒載體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利用這一載體來表達蛋白仍然有較大的局限性。

  一位研究伊波拉的病毒學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使用昆蟲細胞表達蛋白一般是在實驗室裡面這麼做,很少會把昆蟲細胞用來進行臨床試驗。臨床上更多使用的是哺乳動物的細胞,因為你最終要給人用。」

  他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昆蟲細胞表達的蛋白可能因為缺乏人糖基化而幹擾免疫原性;而且昆蟲細胞中可能含有不定成分的存在。「過去幾年的研究進展可能已經解決了這些挑戰,但是與昆蟲細胞相比,哺乳動物細胞表達更為普遍。」他說道,「使用昆蟲細胞可能是出於成本的考慮。」

  澳門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沈漢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在做臨床的時候人們會使用Vero細胞(非洲綠猴腎細胞)來表達,比如康希諾的疫苗就是使用了Vero細胞,但昆蟲細胞可能有一些生產技術方面的優勢。」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輝瑞疫苗獲FDA批准 賽諾菲重組蛋白疫苗研發遇挫
    疫苗「光速研發」首次得到證明FDA主席史蒂芬哈恩(Stephen Hah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決定遵循了公開透明的審查程序,其中包括來自獨立科學和公共衛生專家的意見,通過全面的評估,以確保該疫苗符合FDA支持緊急使用授權所具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製造質量的嚴格科學標準。」
  • 華西醫院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8月22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了解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於8月21日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文,該疫苗的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和教育部與省市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大力支持與合作。
  • 又一技術路線,中國研發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官方公號消息,6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這是繼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類型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之後,又一種新的技術路線研製的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治療性肝癌疫苗開展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相關研究數據將公布
    HCC的免疫療法策略可能是改善HCC患者臨床結局的關鍵治療工具。HepaVac-101(EudraCT 號:2015-003389-10;NCT03203005)是一項單臂、首次在人體中進行的 Phase I / 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一款治療性癌症疫苗在受HCC影響患者中的作用。
  • 9家中國企業獲批開展臨床試驗,詳解新冠病毒疫苗的五大技術路線
    除了上述8種疫苗之外,復星醫藥獲德國BioNTech SE(簡稱「BioNTech」)授權的mRNA疫苗BNT162b1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准,並將於江蘇泰州開展I期臨床試驗。冠狀病毒是包膜病毒,主要結構包括單股正鏈核酸、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殼蛋白。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為何這麼「慢」?對病毒缺乏全面認識 安全性有待...
    這讓我們更快了解新冠病毒,得到病毒序列,其受體晶體結構已被解析並確定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我們也有在SARS基礎上開發出的候選疫苗。」波倫說。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主要通過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體ACE2受體結合感染人體。刺突蛋白就像一把「鑰匙」,而細胞上的ACE2受體則像一把「鎖」。只有鑰匙開了鎖,病毒才能進入細胞。
  • 遠大醫藥(00512):COVID-19疫苗項目CORVax12獲美國FDA批准進行I期臨床試驗
    IND)批准並啟動研究者發起的I期臨床試驗。通過電轉方式引入S蛋白和白介素12(IL-12)編碼序列,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能夠結合SARS-CoV-2的中和抗體,該疫苗的IL-12可有效限制T細胞衰竭,促使體內T細胞產生更強的抗病毒反應,使接受CORVax12疫苗的受試者可能產生更強的抗病毒T細胞應答,從而達到更好的疫苗免疫應答。
  •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建!
    而在近日 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建設奠基儀式在雲南省玉溪市舉行 該車間依託沃森生物已有的疫苗生產配套設施,以及成熟穩健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預計開工後8個月內將建成投入運營。
  • 諾思蘭德全球首次實現裸質粒基因治療藥物500L規模化生產
    據調查,500L規模的裸質粒基因治療藥物製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首次達到的最大生產規模。裸質粒是指沒有結合蛋白、脂類或者對其有保護作用其他分子的質粒DNA,因其具有自主複製的能力,並可以表達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被用於生物製藥、農業、食品等行業,尤其在生物製藥領域應用廣泛。裸質粒基因治療藥物是通過裸質粒載體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並在體內表達相應蛋白,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新冠疫苗何時上市 安全性有何保障?官方回應
    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我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兩天兩個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吳遠彬介紹,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4月13日,國家藥監局又批准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
  • 中國新冠疫苗已經注射進人體!誰是第一批探路者?
    根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上的公開信息,該試驗的主辦單位為軍事科學院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和評價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種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以複製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為載體,可表達新型冠狀病毒S抗原。
  • 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
    陶黎納表示,滅活疫苗是把病毒直接殺死後做成疫苗,成分比較複雜,可能含有不能導致產生免疫的成分,還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從生物技術的角度說,滅活疫苗比較簡單,問題在於生產過程可能會有風險,因為它生產的是活病毒,萬一有洩漏,安全性也會有問題;另外滅活疫苗產量也可能有問題,因為培養病毒可能沒那麼快。
  • 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
    從生物技術的角度說,滅活疫苗比較簡單,問題在於生產過程可能會有風險,因為它生產的是活病毒,萬一有洩漏,安全性也會有問題;另外滅活疫苗產量也可能有問題,因為培養病毒可能沒那麼快。「從體內和體外兩類來看:滅活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是體外技術,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是體內技術。」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又一支「國家隊」新冠疫苗將大規模生產
    據悉,該基地生產的疫苗是由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周東明教授團隊合作研發的新冠腺病毒疫苗,將於明年年中大規模生產,預計年生產疫苗達2億劑/年。該腺病毒新冠疫苗屬於國家布局5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之一。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介紹,我國新冠疫苗5條技術路線基本上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啟動的,疫苗研發周期越長,其在人體安全性有效性將更有保障。
  • 這是有多急:美國一種疫苗剛開始臨床試驗就已提前投產
    據美聯社5月25日報導,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宣布,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開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已在澳大利亞招募志願者進行疫苗接種試驗,希望能在今年投入使用。這是世界上第10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
  • 解密mRNA疫苗:算基因療法嗎?是否會改變人體DNA?
    由於新冠疫情正在全球延燒,在新冠疫苗推廣之初,全球公眾都渴望得到權威專家對疫苗安全性的背書。那麼,mRNA疫苗真如布蘭登堡所說,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嗎? mRNA疫苗是如何起效的? 雖然研發成本非常高昂,但mRNA疫苗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大規模生產。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針對變異的毒株快速重新設計新的mRNA疫苗。
  • 沃森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落戶北京大興
    經濟觀察網在現場了解到,該生產基地的建設是為一款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投產做準備。這款疫苗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和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周東明團隊共同負責技術開發,沃森生物負責臨床試驗、產品註冊、生產以及其他商業化工作。
  • 一文讀懂,新冠疫苗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問世
    滅活疫苗研發相對成熟,只要篩選出適用的毒株,能規模化生產即可,通常來說安全性也比減毒活疫苗更好,另外,只要不破壞病毒表面能引發免疫反應的蛋白關鍵部位,疫苗有效性也不是問題。國內目前有三家單位已經製備了滅活疫苗樣品報送國家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進行申報註冊檢驗,分別為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病毒所、北京科興公司、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其中前兩家已經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准通知,第一家的滅活疫苗已經於4月12日在河南省武陟縣開展I/II期的臨床研究的第一針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