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變冷,每到這個時候,一些與冬天有關的謠言又出來擾亂視聽了。事實上,一些冬季「養生大法」「生活禁忌」「天氣信息」都是謠言。今天,小編把它們一網打盡,揭曉正確答案!
●
飲食方面
●
謠言:冬季吃羊肉禦寒強體
真相:羊肉與豬肉、牛肉的營養成分相比沒有十分特殊的地方。人體產生熱量,重要的是分解可以產生能量的營養素。在肉類中,這些營養素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而羊肉蛋白質含量約19%,稍遜於牛肉的19.9%;羊肉熱量和脂肪含量在三者裡居中,比豬肉少。
羊肉雖好,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吃羊肉,以下4類群體要注意:
① 肝炎病人忌吃羊肉。羊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肝病患者食後可能會造成肝臟不能完全代謝,加重肝臟的負擔使肝病復發。
② 痛風患者、尿酸偏高的人群要少吃羊肉火鍋。因為羊肉火鍋中嘌呤含量高,經過身體代謝會造成尿酸升高,引發痛風。
③ 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要少吃羊肉。
④ 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不宜吃羊肉。
謠言: 喝酒能驅冬寒
真相:人喝酒後酒精刺激體表毛細血管擴張變粗,使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會感知到溫暖。但這只是皮膚表皮的短暫性發熱。喝酒後人體熱量的消耗增加,通過皮膚會急速散發消耗體內熱量,這種消耗比酒精供給的熱量要多。熱量產生速度跟不上散失速度,就會導致體溫下降,人會感覺冷。所以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使人感冒。
謠言:吃海參提高免疫力
真相:吃海參「提高免疫力」「預防慢性病」「抗腫瘤」的說法是不對的。海參維生素含量跟其他常規食物相比沒什麼優勢。它幾乎不含脂肪,所謂的DHA即使有含量也很低,不可能「促進青少年大腦的生長發育」。科學家對海參可能具有的「功效成分」做了許多研究,並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謠言:洋蔥熬水可止咳
真相:洋蔥富含膳食纖維,低熱量,高鉀低鈉,富含多種功能性植物化合物,鼓勵作為日常飲食。但它不是「超級食物」,需要和其他食物協同,才能夠保障人的健康。
謠言:冬季喝雞湯治感冒
真相:喝雞湯預防感冒的作用和多喝水一個道理,有助於病毒的排出。如果感冒到發燒程度,不能喝雞湯,過於溫熱會加重病情。
謠言:冬吃蘿蔔夏吃薑
真相:冬天吃蘿蔔對於健康和補充營養有益處,但蘿蔔沒有特殊的營養成分,也沒有保健作用,切不可迷信蘿蔔的保健功效。真正治療疾病需要診斷和對症、對病因的有效治療,這樣才能不延誤病情,保障身體健康。
●
生活習慣
●
謠言:電熱毯「輻射致癌」
真相:常用的家用電器,比如電吹風、電視、電腦、電熱毯,都屬於極低頻電磁輻射,頻率一般在300赫茲以下。這種電磁輻射是非電離輻射,並不會損傷基因和細胞。但以下幾類人群不建議使用電熱毯:備孕男性,因為電熱毯產生的高溫會影響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新生兒、嬰幼兒、孕婦屬於特殊體質,長期使用電熱毯存在安全隱患;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不敏感,不能正確地感知溫度,容易引起燙傷。
謠言:冬天不應該鍛鍊
真相:有研究表明,在氣溫很低的時候,跑步和走路都會變快,而步速越快,就能在短時間內燃燒越多的卡路裡。而且,在冬天,更加艱難和快速的鍛鍊可以使人的腦內啡激增。
謠言:冬季洗澡時先洗頭會引發猝死
真相:腦溢血是腦血管承受不住壓力破裂,導致血液流出進入腦組織。因此,血壓高才是引發腦溢血的根本原因。至於洗澡誘發的腦溢血,原因並不是大腦血管受熱膨脹,而是因為洗熱水澡時體溫升高、心率加快、用力過猛引起的血壓變化。
謠言:冬天熱車越久越好
真相:發動車子1至3分鐘後就可上路,但應保持低車速行駛,引擎轉速保持不超過2000轉,直到汽車水溫等回到正常程度即可。
●
天氣方面
●
謠言:今年是60年以來最強寒冬
真相: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許多關於「60年以來最強寒冬」或者「08年以來的最強雪災」類似的消息,但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
今天,小編就教您如何一秒識破天氣謠言!
1.關注預報部門、時間、區域,揪出「三無產品」
天氣預報發布有三個基本要素一定要說清,發布單位、發布時間和影響區域。謠言天氣預報,不寫哪個氣象臺發布的,沒有發布時間,影響區域更是放之全國而皆可,這讓每天做局部地區預報的預報員們情何以堪。
2.關注預報時效,短期預報最準確
目前公眾接觸到的天氣預報主要是短期預報,也就是未來3天到7天的天氣情況,這段時間的預報是數值預報數據+人工修正,準確率會相對高一些。8到15天,甚至更長時間的中長期預報,因為距離時間越長,數值模式的誤差積累就越大,所以只能參考。
3.關注權威發布渠道
中央氣象臺、各地方氣象臺微博微信以及各大權威媒體都是我們可以獲取天氣預報信息的正確途徑。
來源: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責編:黃海霞
審核:王 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