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謠言你聽過嗎?我們該如何辨別?快看!

2021-01-17 武漢發布

目前,全國多地出現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

伴隨著官方疫情通報的,還有魚龍混雜的網絡謠言。

最近,你聽過這些謠言嗎?

這些謠言有什麼樣的共同點?

我們該如何辨別?

一起來看!

【謠言】

2021年1月11日,網絡流傳一則關於「漢正街已經確定2例,現通知漢正街關門全員在做核酸檢測」的消息。

【闢謠】

經核查,此消息不實。1月11日上午,礄口區防疫指揮部迅速行動,對河北第57號病例曾去過的漢正街街邊早餐店、金正茂商務大廈及金座、藍寶石、紅寶石三個市場進行封控和環境採樣檢測及消殺工作,對密切接觸人員通過調取視頻等方式進行排查,並對相關市場從業人員有序開展核酸檢測。截至目前已檢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未檢測出陽性樣本。

礄口區防疫指揮部

2021-01-11

【謠言】

近日,一條「90%的新冠病毒一分鐘被茶水殺滅,99.9%的新冠病毒十分鐘被茶水殺滅。」的消息在網絡流傳。

【闢謠】

截至目前,沒有體外細胞水平上、動物體內實驗的抗病毒數據或臨床試驗數據以及劑量關係等完整的循證證據可以證明,光靠喝茶就能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大家仍需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21-01-12

【謠言】

2021年1月6日晚,隨州市微信群出現一段視頻,稱「恆昌酒店剛發現一起確診病例,已經把酒店封了」。

【闢謠】

經查,微信群所傳視頻為1月6日晚,專用車輛在恆昌酒店轉運中高風險地區來曾返曾需集中醫學觀察人員。截止目前,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未發現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隨州市曾都區衛生健康局

2021-01-07

【謠言】

2021年1月,一條「十堰1月25日封閉道路、景點」消息在網絡上傳播。

【闢謠】

經調查,十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曾於2020年1月24日(去年)發布第5號通告,決定於2020年1月25日採取封閉高速公路、國道等管控措施。2021年以來,十堰市未發布有關封閉道路、景點管控措施,網傳信息不實。

十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21-01-08

【謠言】

2020年12月25日有爆料稱「武漢天馬有限公司大規模核酸檢查後,爆發大規模流鼻涕,咳嗽,發熱案例」

【闢謠】

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回應,該公司於12 月23日至24日組織了全員核酸檢測,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未出現網絡平臺用戶所描述的情況。請社會各界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2020-12-25

【謠言】

2020年12月,一則「同濟今天開會通知:近期不要去沃爾瑪和任何有外資背景的超市,超市冷凍櫃不要接觸……」的微信聊天截圖在網上傳播,引發網友關注。

【闢謠】

湖北發布分別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同濟醫院的多位權威人士進行核實,對方均回復未曾開過相關會議。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附屬同濟醫院

2020-12-10

【謠言】

2020年12月12日上午10時左右,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1分47秒的短視頻,稱「突發狀況,小區臨時封閉,沿江大道民生路口,小區突然封控,大家千萬小心了,核酸檢測開始了,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在這裡全員排查。」

【闢謠】

當日,電影《中國醫生》劇組根據劇情需要,按照相關流程報備主管部門同意,前往武漢實地取景。由於題材關係,本片在拍攝過程中會有部分演員身著防護服出鏡,屆時希望圍觀群眾保持冷靜,不要傳播現場照片及視頻,以免造成誤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疫情相關信息請一定以官方發布為準。

電影劇組

2020-12-12

關於疫情的謠言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謠言特徵】

1.煽動性和傳播性強,有意營造慌亂,誇大事態的嚴重性,根據已有信息移花接木,「一說成一百」,喜歡用「100%」「第一」等誇大性詞語,並配大量圖片。

2.非官方發布,謠言由小渠道開始傳播,通過P圖的方式,偽造朋友圈截圖、聊天記錄。

3.缺乏邏輯和數據的支持,甚至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

4.移花接木,把同類事件不同時間的信息元素進行拼接,一般將過去的畫面與現在的時間人為合成。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我們倡議: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不隨意散播他人隱私

不明真相時不要主觀臆斷

轉發呼籲!

(來源:湖北發布)

相關焦點

  • 如何辨別漫天飛的謠言!
    面對抗疫中的各種網絡不實信息,希望大家相互提醒:誰在製造謠言——1、壞人,造謠是他們的職業,通過謠言混淆視聽、挑動對立、製造民怨、引發恐慌等,終極目的指向黨和政府;2、騙流量的自媒體人,他們通過杜撰聳人聽聞的事件吸引不明真相的人關注和評論,客觀上這些人造成的危害不比那些職業造謠的人小;3、第三類人是那些無聊、無知的普通網民
  • 心理學:疫情當前謠言四起,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謠言,又該如何抵制
    新型冠狀病毒的攻擊,關於病毒本身如何如何,我不是相關的專業人員,暫不多做解釋與分析。在這特殊時期,我認為有另外一樣東西同樣與我們普通老百姓密切相關,並且可能比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對我們的傷害更大,那就是:謠言。什麼是謠言?
  • 現在網絡上的辱罵、謠言、低俗視頻有很多,我們該如何擺脫呢?
    現在我們身處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網絡,科技只會越來越發達,每個人幾乎都有了手機,也有的人一天24小時離不開手機,我們可以在手機上面看一些消息,看一些新聞、視頻、直播等等。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疫情期間發生的感人事跡,我們還可以看一些小視頻來緩解壓力、來消磨時間等等,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很多的。但是,它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一些麻煩。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條熱搜「仲菲菲微博評論」,點進來看了一會明白了,原來是網絡辱罵怎麼回事呢?
  • 謠言止於智者,可我們是否具有辨別謠言的能力?
    後真相時代,真相不是離我們越來越遙遠,而是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卻難以辨別。
  • 我笑了,你到底被這些謠言騙了多長時間
    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三姑二大爺在朋友圈裡轉發的謠言,其實謠言不止關於人類的,關於動物的謠言也很多呢,比如我們很小時候聽過熊是不吃死人的,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此外還有很多很多關於動物的謠言,只是動物們有口說不出,下面就和筆者一起來看看那些年騙過我們的謠言吧!1、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造謠的人這麼說金魚,被金魚知道它能記好幾個月的仇。如果金魚的記憶真的這麼「傻白甜」的話,早就在自然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了。通過實驗表明,金魚至少能記住周圍事物的信息6天左右。
  • 山羊的這些謠言,你知道幾個?
    更確切地說,如果你沒有親自照料過它們,你心中關於它們的印象可能並不完全正確。我們都見過動畫片中山羊咀嚼錫罐的畫面,或聽說山羊會散發一種難聞的氣味。果真如此嗎?歡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我為山羊闢謠》欄目。對山羊的流言和真相了解得越多,我想人們就越會喜歡它們滑稽的日常和可愛的性格。
  • 我們該如何辨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
    打開APP 我們該如何辨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區別 格物斯坦機器人 發表於 2021-01-05 14:09:20 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機器學習伴侶
  • 這些是2月最大的謠言!你上當了嗎?
    謠言不止,闢謠不歇!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二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一起來看!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日前,一段以「白酒加水混濁和假酒判定方法」的小視頻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引發了行業人士關注。
  • 關於電動汽車的這些謠言,你信了嗎?
    今天就跟小編一起,走進謠言的「風暴中心」吧。 謠言一:電動汽車不安全,容易爆炸、自燃 相信關注電動汽車的小夥伴都多多少少看到過一些電動汽車起火、自燃或者爆炸的新聞,這讓原本就對電動汽車心存疑慮的大家更難放心了。
  • 最髒水果排行榜、達文西睡眠法……這些謠言看你是否智商在線?
    配上網絡高速傳遞信息的功能,壞事的主題具有非常高的關注點這兩個先天條件,那就會傳的更快了,同時,在快速傳播的過程中,再伴隨著「謊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規律,就會讓更多的人成為謠言的「傀儡」。今天,小編就列舉6個網絡謠言,看看你是存在謠言之下的「智者」,還是被謠言操縱的「傀儡」?1.八寶粥是海綿做的。
  •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華仔會一直堅持原創,堅持做感動你的好文章。這幾天大家都被 武漢、冠狀病毒肺炎、鍾南山……這些關鍵字籠罩。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次肺炎病毒傳播性比較強,目前仍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抑制病毒,所以事關每個人的健康,大家多關注一些是人之常情。不過最近聽到的的更多的明顯是謠言。下面是我聽到的一些謠言。
  •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1月30日,經福建省泉州市民警核實,該視頻中所稱聚會,實為張坂鎮幾位村民間的普通聚餐,在場均無武漢返鄉人員。上傳視頻者張坂鎮村民黃某稱此舉是為了博取眼球。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而這些人卻在編造謠言危害社會,你說可恨不可恨?
  • 高鐵速度快達350千米每小時,那司機是如何辨別軌道的,你知?
    現在中國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是高鐵速度快,舒適度高,因此成為人們出行的優先事項, 而且,中國也是世界高鐵總行駛距離最高的國家,高鐵的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350公裡,但是人們非常好奇, 高鐵速度這麼快,軌道數量那麼多,走錯軌道會發生高鐵事故, 高鐵司機是怎麼辨別軌道的? 你知道是如何操作的嗎?
  •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輕信謠言真的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謠言怪象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每天會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所包圍,上到國家大事小到鄰裡鄰居的小事,仿佛什麼事大家也願意拿出來分享分享,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越是能夠出醜、越是顛覆大家的常識的現象大家會更樂於看,真的是吃瓜群眾永遠不嫌瓜多啊!
  • 你真的會辨別男廁女廁嗎?大象和長頸鹿如何對應?看完長見識
    小編相信一些有細心觀察生活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發現了,隨著我們現在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質量和從前相比較起來來說的話,那也是發生了十分不小的改變的,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也都是越來越幸福了。
  • 長葛人快看,微信又推出逆天功能!謠言一鍵能識別,這個一定要轉給爸媽!
    ……》」……  明明一眼就能識破的謠言,爸媽卻樂此不疲地轉發分享,最可怕的是,有時還特意私發給你,好心告訴他們這是謠言!謠言!謠言!結果被!屏!蔽!了!  下面這位童鞋,只能說你比較機智!  據介紹,「微信闢謠助手」小程序,用戶不僅可以主動搜索謠言,就連你閱讀或分享過的文章,一旦被鑑定為謠言,你都能收到提醒,讓謠言無所遁形。
  • 「忽左忽右」的健康科普刷屏 我們該如何「相信」科學?
    像這樣「打臉常識」「忽左忽右」的科普帖,朋友圈幾乎天天可見:某科學研究發現手機輻射可能致癌,不久後又說這種效應尚無足夠證據;剛把日行萬步、南瓜降糖等奉為「養生秘籍」,轉眼又有專家出來闢謠……最為尷尬的是,這些自相矛盾的科普帖通常都冠以科學的名義,每種觀點都言之鑿鑿,讓人無所適從。公眾不禁要問:在這個健康科普刷屏的時代,我們到底該信誰?
  • 抗擊疫情,我們該掌握的傳播學知識
    非典在前,而新型肺炎的教訓正在發生,如何讓人們「長點記性」?01 政府/機構,可以「控制」輿論嗎?我們先來看一下新型肺炎期間流行的各類謠言,它們幾乎都可以被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關乎如何治癒新型肺炎的方法;第二類是疫情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這些謠言的特點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理解: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這個公式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提出來的,這個公式牛就牛在,它非常簡單地解釋了謠言誕生的兩個基本條件。
  • 科學松鼠會&巴斯夫:你的防坑指南,請查收
    為什麼真相總跑不過謠言?學過的科學知識就等於科學嗎?上周末,由科學松鼠會主辦,巴斯夫支持的科普線下沙龍「別讓你的『邏輯』騙了你——尋找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在上海舉行。▼ 邏輯坑「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句話每個人應該都聽過不止一次。▼ 填坑點這是一個典型的「訴諸閱歷」邏輯坑,你在A領域經驗豐富,能推導出你是B領域的專家嗎?想要在人際溝通中避開這些邏輯坑,就需要辯證思維的支撐,科學地進行思考。
  • ‖幣圈再次地震,我們該如何應對?
    要看現在也快年底了,大家都想著能夠過個好年,但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整個幣圈都掀起了一陣不太平的風,ok徐明星被帶走,緊接著幣安又被輿論深陷,沒想到現在火幣也扯了進來,目前據說是在11月2日晚七點,有快訊傳出火幣二號人物朱嘉偉被相關部門帶走「喝茶」。看到這個消息,真是讓我虎軀一震,絕對的一石驚起千層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