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科學技術,一般會優先應用到武器裝備上,而現代武器的發展水平,已超出很多人對科技的認知。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傷亡。原子彈爆炸,蘑菇雲騰空升起,迎面而來的熱浪讓方圓數公裡內的建築和生物迅速化為灰燼。這是目前已投入實戰的武器,威力最大的一次。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代武器裝備的先進已達到恐怖的程度,這裡列舉全球最強的十大武器。
01、陸基洲際彈道飛彈
洲際飛彈已出現幾十年,並不是什麼稀奇,但陸基洲際飛彈的出現,才是洲際飛彈真正的突破。傳統的洲際飛彈都在發射井內,在現代全球衛星的偵查和雷達的探測之下,雖然洲際彈道的殺傷力很大,但無異於是固定的靶子,存活率很低。
潛射洲際飛彈雖然靈活性更強,但是受到潛艇體積的限制,潛射飛彈的射程和彈頭大小會受到限制。此外,潛艇也很容易被追蹤,依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不僅射程遠、彈頭容量大,而且機動性很強,一般射程都在8000公裡以上,再加上分散彈頭的設計,對地方重要戰略目標威脅巨大。以東風41為例,其射程達到了12000-14000公裡,可攜帶10個重型10枚分導式多彈頭,而且機動靈活,如果這樣一枚飛彈落到一個城市,幾乎是毀滅性打擊。
02、航母戰鬥群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是全世界在役航母戰鬥群最多的國家,而真正被稱為」恐怖「級別的航母戰鬥群只有」福特「級航母。電氣化程度高、隱身能力強、智能化程度高、加入無人機,這是第四代航母的顯著特徵,而」福特「航母正好具備了這些特徵。
在同樣排水量情況下,「福特」航母比其他航母少了1000多人,可以有更多的空間裝載武器。此外,高度智能化讓人為因素的影響更小,失誤率更低,能快速對周圍的敵情做出判斷,並及時反應。
航母戰鬥群本身就是一個作戰平臺,在高科技元素的融入之下,擁有了更強的作戰能力。與其說是移動的國土,倒不如說是移動的軍事基地,很多國家的軍事力量,都打不過一個「福特」級航母戰鬥群。
03、第四代核武器
與傳統的原子彈不同,第四代核武器不僅爆炸威力更大、質量更輕、體積更小,而且不會產生核輻射。第四代核武器不是單純指某一種武器,而是具有相同特性的一類武器,包括同質異能素武器、雷射引爆核炸彈、粒子束武器、乾淨的聚變彈等。以美國研發的金屬氫為例,在一定的壓力之下,金屬氫可以轉化為固態結晶體,能在正常室溫下保存。金屬氫與同等質量的TNT相比,爆炸威力是後者的25-36.3倍。
不過後來,美國表示已經製備好的金屬氫由於操作失誤,導致金屬氫消失了,這背後的信息相信大家都懂。除了金屬氫,核同質異能素的威力比金屬氫還要恐怕,其能量級達到了2GJ/g,是高能炸藥的100萬倍,而可由其誘發的核同質異能素的核裂反應能量更嚇人,達到了80GJ/g。這些都還只是第四代核武器的冰山一角,大家偶爾聽說的中子武器、反物質武器,殺傷力更大,雖然我們從來沒見過,但不代表它們就不存在。
第四代核武器除了威力大,最主要的優勢就是沒有汙染,既可以當核武器使用,又可以當常規武器使用,這讓第四代核武器具備更強的實戰型和威懾性。
04、第五代戰鬥機
現代戰爭,制空權就是主動權。但在雷達、防控系統和衛星的防控之下,傳統戰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五代戰機最明顯的特性就是具備隱身性能,特殊的隱身材料,加上優秀的氣動布局,讓其雷達反射面積看起來就像一隻小鳥,地方的雷達很難偵查到。
五代戰機藉助自身的隱身優質,加強矢量發動機的強機動性,再配合超音速的巡航能力和相控陣雷達,能快速深入地方縱深,打擊核心軍事目標。目前F-22和J-20都是世界先進的五代戰機,在未來空戰中,五代機將成為主角。
05、攻擊性核潛艇
潛艇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最隱蔽的重型武器裝備之一,它沉浸在海底,四處遊弋,隱蔽性強,對地方的威脅也很大。與戰略核潛艇不同,攻擊性核潛艇一般擔當了巡邏和先發打擊優勢,能提前布局到地方海域,對地方的海軍動向進行有效遏制,必要時,主動向核心目標發起攻擊。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和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靜音性能好,續航時間長,攜帶的常規彈頭數量大,機動性好,具備極強的攻擊性和威懾性。
06、高超音速武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一種武器具備了極快的攻擊速度,無論其殺傷力如何,都是極其恐怖的。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往往在5倍音速以上,這種武器可以輕鬆的突破地方防控體系,屬於絕對的不對稱優勢,很難防守。
目前很多軍事大國都在追求10倍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其飛行速度達到了10000公裡每小時。以東風17為例,其最快飛行速度達到了10馬赫,具備全球1小時打擊能力。目前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處於世界前列,美國發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已具備長時間太空停留能力,這將打破地區軍事平衡。
07、電磁脈衝炸彈
電磁脈衝武器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新型武器,其打擊對象不是地方的有生戰鬥力,而是地方重要的軍事裝備和通訊設施。電磁脈衝炸彈本身並不具備物理傷害,但上面裝載的電磁脈衝發射器卻是電子設備的噩耗,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放射出數十億瓦威力的微波,這種微波的危害相當於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微波,可穿過地方厚重的防禦工事,對雷達、電網、通訊網絡帶來毀滅性打擊,讓地方整個防禦和指揮系統癱瘓。
在現代軍事作戰中,人與人的正面衝突已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旦地方通訊和指揮系統癱瘓,重要的軍事設備將無法運行,部隊指令也將無法下達,再好的作戰準備也將無濟於事,附近的軍事力量將失去戰鬥力。
08、電磁軌道炮
電磁炮的原理很簡單,但在軍工技術的鍛造和升級之下,其威力比傳統火炮具備更強的打擊力,也是目前的戰略武器之一。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彈丸能以2500米/秒的速度射出,比傳統火炮具有更高的打擊精度和殺傷力。而且電磁炮不會產生煙霧,具備更好的隱蔽性,傳統火炮每焦耳的成本是10美元,電磁炮每焦耳僅需0.1美元的成本。
電磁炮超強的初始動能,也鑄就了其極強的穿透性。2015年,美國曾展示了一款7倍音速的電磁炮,能將160公裡遠的混泥土結構輕鬆擊穿。目前,我國的電磁炮技術也很先進,根據美國商業衛星拍攝的畫面顯示,我方的一款路基電磁炮,只用了一發炮彈就擊穿了12層混泥土和鋼板組成的靶標。
電磁炮的應用場景也十分廣泛,不僅可以用在路基的坦克和防禦工事上,在軍艦、飛機上都可以使用。不過目前的電磁炮體積龐大,對能源的需求比較高,還只能應用在比較大型的軍事設備上。
09、雷射武器
半導體、原子能、計算機和雷射被稱為21世紀的四大發明,而雷射在軍事上的應用,讓其擁有無限想像空間。由於雷射特殊的物理性質,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很多國家都把雷射武器作為重點研究方向,而且目前已逐步實用。
如果被雷射武器照射到,無論是天上的飛機還是地上的坦克,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當雷射武器照射到目標後,會在目標表面產能巨大的能量,將目標表層氣化、穿孔,直到穿透目標,這對於任何軍事裝備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雷射武器是定向能武器,而且使用成本不高,對於打擊重點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雷射武器和電磁炮一樣,具有很廣泛的應用場景,只要體積足夠小,能源利用率足夠高,雷射武器可能會改變未來武器的發展方向。
10、反衛星武器
衛星就是軍隊的「眼鏡」,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具備極其重要的作用。失去衛星,飛機、航母、船舶無法導航,飛彈也成了「瞎子」,對地方的偵查也將失去優勢。反衛星武器就是為衛星量身打造的對抗武器,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必要時刻摧毀地方衛星,形成不對稱作戰優勢。
目前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大國都具備了用飛彈,打擊廢棄衛星的能力,這就是反衛星武器的原型。目前沒有國家公開承認自己具備反衛星武器,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
寫在最後:
以上十種恐怖的武器,無論哪種投入實戰,必將引發巨大的災難,其威力已不是人類能夠承擔。目前全球化的經濟模式,將各國的關係連接的更加緊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是各國還是在積極發展先進武器裝備,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威懾和防禦。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以不好戰,但不能不善戰。國家軍事力量是保護國家和平的首要條件,我們曾經吃過苦,不能在一個地方摔倒第二次。前面提到的很多裝備,我們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們能有今天幸福、和平生活的基礎。
先進的武器裝備確實很恐怖,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些武器裝備真正被使用,但我們仍然要努力去擁有,只為和平。
看懂的,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