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
《帶電的原子—離子》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初中科學,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初中科學《帶電的原子—離子》教案。
初中科學《帶電的原子—離子》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了解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反應,知道離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演示實驗,模型展示,知道原子轉化成離子的過程。
【難點】
通過演示實驗,模型展示,知道原子轉化成離子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導入
師:前面學習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那原子具有哪些性質呢?
生:原子的質量非常小、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原子間有間隔。
師:原子是呈電中性的,那有沒有可能讓原子帶上電呢?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活動一:教師提問學生猜想
1.教師播放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取一瓶氯氣,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鈉放入燃燒匙中,點燃鈉,將燃燒匙放入到氯氣瓶中,請學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
2.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1.問:從原子的水平上說,這個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產生的白煙又是什麼?
2.可能是鈉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組合了。
3.師:鈉原子和氯原子之間要想結合在一起,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是否需要介質呢?
4.教師引導,鈉原子核外有十一個電子,不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氯原子核外有十七個電子也不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如何讓鈉原子和氯原子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呢?
5.生:鈉原子將最外層的電子給氯原子,就都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了。
6.師: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就不再是鈉原子了,而形成了帶有正電荷的鈉離子,同樣的氯離子得到一個電子就形成了帶有負電荷的氯離子。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帶負電荷的氯離子由於靜電作用相互吸引,就可以結合在一起了,形成了電中性的氯化鈉,也就是產生的白煙。進而播放氯化鈉形成過程的動態視頻(表揚學生認真思考,能夠得出正確的答案)
活動二:常見的離子
1.教師多媒體演示鎂原子,鉀原子,氧原子,氫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學生小組合作談論出結果。請不同的學生到黑板扮演鎂原子和鉀原子形成鎂離子和鉀離子的過程。
2.生: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帶有兩個正電荷的鎂離子。
3.生:鉀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帶有一個正電荷的鉀離子。
4.生:氧原子得到兩點電子形成帶有兩個負電荷的氧離子。
5.生:氫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帶有一個負電荷的氫離子。
6.教師總結原子轉化成離子是依靠電子轉移實現的。原子形成了離子之後,更容易發生結合在一起生成新的物質。
第三環節: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氯氣和鈉反應的實驗過程,以及原子轉化成離子的過程。帶領學生回顧知識。
【作業】課後思考:如果原子不形成離子,能不能發生化學反應呢?
四、板書設計
面試過程:
1.候考:考生持面試準考證、身份證,按時到達考試地點,進入候考室候考。
2.抽題:按考點安排,登錄面試測評軟體系統,計算機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幼兒園類別考生從抽取的2道試題中任選1道,其餘類別只抽取1道試題),經考生確認後,系統列印試題清單。
3.備課:考生持備課紙、試題清單進入備課室,撰寫教案(或演示活動方案),備課20分鐘。
4.回答規定問題。考官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個規定問題,考生回答,時間5分鐘。
5.試講/演示:考生按照準備的教案(或活動方案)進行試講(或演示),時間10分鐘。
6.答辯: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內容和測試項目進行提問,考生答辯,時間5分鐘。
7.中職文化課(公共科目)類別考生面試與高中類別一致,報考中職專業課、中職實習指導、日語(初級中學)、俄語(初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初級中學)、日語(高級中學)、俄語(高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高級中學)、日語(中職文化課)、俄語(中職文化課)、心理健康教育(中職文化課)教師資格的考生面試時,需加試專業知識概述,時間5分鐘。
8.評分:考官依據評分標準對考生面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填寫《面試評分表》,經組長籤字確認,同時通過面試測評系統提交評分。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回復「520」查看全部學科題本梳理+易錯指導+示範課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