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高的變遷

2020-11-26 環球網

前不久,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其他國家的800人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百年成人身高變遷趨勢」報告在歐洲科學開放論壇發表,這是迄今為止對全球人口身高最為詳盡的研究和分析。

那麼,縱覽人類發展的歷史,人類身高又經過了怎樣的變化呢?

原始人身高也千差萬別

追溯人類的身高,當然要從人猿分道揚鑣之時算起。從猿到人的演化大致是約400萬年前,非洲的肯亞、查德等地開始有了能雙足行走的人類學意義上的南方古猿。之後,約200萬年前,真正意義上的人類——能人,也就是能製造工具的人出現了。再往後,大約17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有了語言能力的直立人出現了。大約20萬年前,直立人開始逐漸進化為智人,智人之後,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人類文明開始萌生。

對於遠古人類身高的考察,只能來源於考古發現。比如,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約70萬年前,男性身高約156-157釐米,女性約144釐米;腿短臂長,頭部前傾;腦量平均僅1075毫升,身材粗短。爪哇人(另一種直立人)平均身高160釐米、體重約60千克。

晚期智人各方面的特徵已經基本上接近於現代人,主要代表有生活在3-4萬年前的法國克羅馬農人和生活在距今大約2萬年前的中國山頂洞人。前者發現於法國多爾多涅省的克羅馬農山洞,後者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克羅馬農人男性多在180釐米,女性約167釐米;山頂洞人男性身高174釐米左右,女性身高159釐米左右,腦容量達到1300-1500毫升。山頂洞人的體格特徵和現代人類極為相似。

從以上早期人類身高來看,人類的身高並非總是在增長,而是以曲線方式發展。例如,克羅馬農人男性多在180釐米,女性約167釐米,但在500多年前,歐洲男性平均身高不足170釐米,女性不過160釐米左右。就連更早的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也出現了後代不如前代的情況,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身高都屬於中等或偏高類型,且與中緯度地區現代人(如中歐或地中海居民)的身高類似,但是,作為海德堡人後代的尼安德特人身高卻不如前輩。

根據現有的人類起源假說,主要有單地起源(非洲起源)和多地起源(各地獨立進化)的學說,無論這兩種學說怎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類必須適應當地的環境,因此其身高有顯著的不同,最大的差異是巨人和矮人。

巨人從希臘神話、印歐語系神話,到中東、亞洲及美洲地區的神話及聖經內的故事裡都有痕跡。根據《以西結書》記載的巨人是出現在迦南附近的拿非利人,意思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他們是最古老又強大的巨人,是天使和人類少女所生的變種。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夸父族可能就是一個巨人族。而據印第安人古老的傳說,南美的巨石建築早在印加時代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它們都是很久之前由一個名叫維拉科查的神和他的信徒們建造的。

無論中外,這些巨人的身高至少都在2米以上。相比而言,只有1米左右的弗洛勒斯人則是小矮人,他們有可能是從附近爪哇島上遷徙來的直立人後裔。而且,弗洛勒斯人的身高也是適應小島生活的結果,因為弗洛勒斯島面積只有31平方英裡,資源十分有限,身材變小不僅可以消耗較少的能量,也容易散熱,這樣使他們更適應當地溼熱的氣候。

元前後:東西方人身高差不多

如果說20萬年前左右以及後來的距今三四萬年前的人類身高是人類的幼年身高的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的人類身高,就是人類兒童時期的身高。然而,人類的身高並沒有增長,反而有所退縮。

距今數千年前的人類身高,當然還是以考古挖掘的化石和實體的實際測量所得,因此有幾個典型的人類身高可以作為標準。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埋沒了約1.8平方公裡,有100萬居民的龐貝城(位於維蘇威火山東南腳下10公裡處)。後來的挖掘陸續發現了數百具被埋的龐貝人遺體,經測量,男人身高160-170釐米,女人平均身高150-155釐米。同時,經過測算,當時龐貝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

與此同時,維蘇威火山也摧毀了赫庫蘭尼姆城(位於維蘇威火山西麓),後來在該城前後出土了200多具屍體,男子平均身高170釐米,女子平均身高155釐米。大部分人營養充足,體格健壯,肌肉發達。

綜合起來,當時的義大利人或歐洲人也不過男性在160-170釐米,女性在150-155釐米。同時,那個時代的日耳曼人男性平均身高也是170釐米左右。日耳曼人在約公元前2000年後起源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今瑞典南部、挪威西部和丹麥),在羅馬帝國時期南遷入德國北部並分為多個部落,並趕走了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廣大平原的凱爾特人,在羅馬帝國衰亡後在其廢墟上建立了多個國家,於13世紀前迅速崛起。現今的冰島人、丹麥人、挪威人和瑞典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都屬於日耳曼人。

在湖南出土的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之妻辛追(卒於公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身高154釐米,體重34.3千克。以此來看,2000年前左右,中國人的普遍身高男性應當是170釐米左右,女性為155釐米左右。

比較來看,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時間段,東西方人種的身高都差不多。

工業革命後歐洲人身高迅速增長

歐洲工業革命(1750年)以後,歐洲人憑藉工業革命的先機不僅改善了勞動條件,也增強了營養,因而主要在100多年的時間內使其身高迅速增長,超過了亞洲和非洲人口的身高。

今年7月25日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其他國家的800人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結果——「百年成人身高變遷趨勢」報告在歐洲科學開放論壇發表,報告研究了從1914年到2014年近200個國家的人口身高變化,收集的數據包括1800多萬人口,是迄今為止對全球人口身高最為詳盡的一份研究和分析。

研究團隊選取各國1914年和2014年18歲人口的身高、衛生和營養等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男女身高排名前10位的都是歐洲國家。荷蘭男性和拉脫維亞女性的身高分別以183釐米和170釐米位於世界各國之首,同時,歐洲國家雄踞身高排行榜榜首。

在100年期間,除了一些非洲國家,大多數國家的平均身高都有所增長。但是,荷蘭人的身高增長特別引人注目。荷蘭男人的平均身高從169釐米增長了13.5釐米,到如今的近183釐米;荷蘭女人的身高則從155釐米長到了169釐米,長高了14釐米。荷蘭男性身高2014年是世界第一,但在1914年卻是世界第12;荷蘭女性身高在2014年是世界第二,但在1914年卻是世界第38名。

雖然跨越了100年,並且身高也有了發展,但荷蘭人的身高還是像謎一樣吸引了全球的關注,是什麼原因讓荷蘭人在100年的時間內躍居世界第一?

答案有三個,一是營養,二是遺傳,三是自然選擇。

營養好是荷蘭人高大強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的一個飲食習慣是,人們把牛奶當水飲。荷蘭的男女老少,對奶製品都有著瘋狂的迷戀。在荷蘭的午餐時分,總能看到穿著各種服裝的男女老少狂飲手裡的大盒(桶)牛奶,他們不喝茶和水,平時一般都用牛奶來解渴。另外,飲食中的肉類,如牛肉、雞肉等肉製品,也是荷蘭人攝取大量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

在營養保證之後,遺傳和自然選擇因素對身高的增長也起了重要作用。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人口健康專家格特·斯杜普等人,搜集了從1935年到1967年三十多年間的超過9.45萬荷蘭人的詳細健康檔案,這些居民生活在荷蘭北部。結果發現,生孩子最多的是那些高個子男性和平均身高的女性組成的家庭。

生育最多的男子身高超過平均身高7釐米,生育最少的男子身高低於平均身高14釐米。前者比後者平均多生0.24個孩子。此外,荷蘭的高個子女性生育後代較多。但其他國家高個子女性生育孩子相對較少。這在與美國的比較中特別顯著。在美國,較矮的女性和身高普通的男性是生育後代最多的人群。但荷蘭是高個子男性和平均身高的女性生育孩子最多,因此,身高通過自然選擇一代又一代地積累下去,最終讓荷蘭人擁有了世界最高的身高。

不過,荷蘭人現在也在擔心他們的身高。如果以目前身高的增長速度,到2300年之後,荷蘭男性的平均身高將達到2.2米,到那時,無論是衣食住行都會讓荷蘭人產生不適,並且也可能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無法預測的影響。

男性平均身高中國比日本高1釐米

在1914年到2014年的100年間,中國大陸男性和女性分別長高11釐米和10釐米。現在中國男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71.8釐米和159.7釐米,同時,現在的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是170.8釐米和158.3釐米,中國男性平均身高比日本高1釐米,中國女性平均比日本高1.4釐米。但是,中國男女性都還沒有韓國人高。並且,中國男性身高在世界排93位,女性排第87位。

從數據來看,韓國女性的身高增長是最快的。韓國女性平均身高從1914年的142.2釐米增至2014年的162.3釐米,增加了20.1釐米,增幅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一,韓國男性則為174.9釐米。伊朗男性是身高增長最快的,在百年間平均身高提高了16.5釐米,現為173.4釐米。但是,東南亞東帝汶的男性目前是世界上(在該項報告的統計國家中)身高最低的,平均身高只有162釐米。

中國人的身高增長較快並且超過了日本人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象,需要從各個方面去總結經驗,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人的身高有了長足的發展。例如,是否在營養、體育鍛鍊、睡眠等方面有很好的做法。

而且,即便只論身高,也不過是體格的一個方面。僅僅加強營養,或誤以為只要多吃肉類、乳製品就可能讓後代的身高增加也是一廂情願。《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現在的中國就連農村兒童也開始肥胖。對中國山東省為期29年的調查顯示,2014年低於19歲的人口中,17%的男孩肥胖,女孩的數字為9%,但1985年兩種性別的肥胖人口都不足1%。西式飲食的引入,尤其是含高熱量的美國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是農村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因此,只加強營養或營養偏頗,而沒有其他因素的配合和跟進,中國人就未必會讓身高增加,或者身高增加了,也未必體壯和健康。因為即便身高增加了,但若肥胖伴隨,也只是一種亞健康。

美國人不再長高卻長胖?

身高需要營養,營養需要金錢,因此,發達國家和經濟狀況好的國家公民身高當然在增長,而發展中國家公眾的身高增長較慢,也不太高。這從1914-2014年的一些國家人們身高的靜止不變,甚至負增長也體現了出來。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平均身高不升反降,烏幹達、獅子山這些國家,平均身高還降低了幾釐米,最多降低5釐米。最令人吃驚的是,1914年南美的瓜地馬拉女性身高是最低的,在100年後的2014年其身高仍然排在末尾。1914年,瓜地馬拉女性人均身高居於世界各國末尾,18歲女性的人均身高為140釐米。如今,瓜地馬拉女性人均身高雖然增加了約10釐米,但還不到150釐米,仍然是世界上身高最低的女性。

在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百年間人口的身高沒有明顯的增長,僅增長1-6釐米。這說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不快,反映到人們的飲食和營養上也沒有增加多少,因而連累了身高的增長,更不可能像荷蘭人那樣成天喝牛奶來促進身高的增長。

不過,儘管發達國家的經濟較好,人們的飲食和營養也在不斷增加,但有相當多的國家的公民身高已停止增長,這些國家人們的身高增長大部分已經處於平穩狀態。最為明顯的是美國人,他們的身高甚至出現另一種形式的負增長。

美國男性和女性的身高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停滯期。直到21世紀,美國男性增高了6釐米,女性增高了5釐米。但在1914年,美國男性人均身高為世界第3,女性人均身高排名世界第4。但是,在2014年的排名中,美國男、女性在世界身高排行榜只位於第37位和第42位。這意味著美國人的身高在世界身高排名的歷史上產生了負增長。

最不幸的是,肥胖開始困擾美國公眾。今天的美國,每5人中就有一個胖子,每年有30萬人死於因肥胖引起的疾病,肥胖已經成為困擾美國人健康的頭號難題。營養和衛生專家認為,造成美國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街邊林立的快餐店供應的快餐,這些快餐要麼營養過剩,要麼沒有營養,這或許是美國人不再長高卻長胖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確認這一點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的證據。

相關焦點

  • 人類身高變遷史:兩千年前東西方人身高差不多
    前不久,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其他國家的800人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百年成人身高變遷趨勢」報告在歐洲科學開放論壇發表,這是迄今為止對全球人口身高最為詳盡的研究和分析。  那麼,縱覽人類發展的歷史,人類身高又經過了怎樣的變化呢?
  • 古代美女標準身高有多高?古人對妻子身高有要求嗎?看你拖後腿沒
    說到美女,按照現代人的審美觀,似乎除了容貌長的精緻外,仿佛身高也成了標配。那麼在古代的美女們身高都多高呢?古人對妻子的身高有要求嗎?根據時代的變遷,男女的平均身高經過了不斷的變化,從秦朝女子平均身高1.63米到清朝末年女子平均身高1.55米,古代美女的標準身高也是持續變化的,我們看看中國的四大美女她們的身高到底是多少?西施是春秋末期的越國人,身高六尺七寸,秦朝的一尺約等於23.1cm,按照這麼計算,西施的身高不到1.5米。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2015-07-21 科技日報 華凌 【字體:大】 語音播報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對各國人口基因的研究發現,得益於遺傳多樣性,人類進化得比祖先更聰明
  • 為什麼人類身高越來越高?中國人過去35年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8cm
    175.66cm,女163.46cm,排在東亞的第一位;在過去的35年間,19歲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增長顯著,其中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8cm,遠高於全球男性平均身高的增長2.81cm。  人類出生後開始生長和發育,在青春期時身高會大幅增加,女性大約在16歲時開始停止生長,男性會持續到18歲左右,所以研究一個國家和民族當前國民的身高情況時,常以19歲人群的平均身高作為參考。
  • 氣候變遷
    地球上各種自然現象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氣候的變遷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氣候變遷經歷的是大跨度的地質歷史時期,科學家通過研究歷史氣象記錄、古文獻記載、考古實物、地質地貌現象以及理論推測來再現歷史上發生的氣候變遷。
  • 國家與制度變遷
    第三,從人類制度變遷的長河來看,尤其是在制度變遷的關鍵時刻,總是觀念和制度在決定著常規時期的制度變遷,提出了「以制度為中心的歷史發展觀」,算是對林林總總的現代化理論增加一個新的腳註。  理論的價值在於其解釋力。在比較制度變遷研究部分,將制度變遷理論運用於重大現實和歷史問題,並在經驗研究中發現理論。
  •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時間:2019-08-15 19: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科學家在紐西蘭南島北坎特伯雷(Canterbury)地區,發現了巨型企鵝的化石,身高達1.6公尺,體重重達80公斤
  • 一個身高20米的人類,能不能打敗霸王龍?答案其實很簡單
    相比於恐龍來說,人類的體型無疑是非常小的。今天我們不妨來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的身高達到了20米,他能不能在不藉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擊敗一隻成年霸王龍呢?從體型上看,人類發現過霸王龍的許多骨骼化石,霸王龍的平均體重約為8噸,身長為12米,身高約6米。從這一點上看,一隻成年霸王龍差不多相當於兩隻成年大象。作為恐龍時代的代表,霸王龍無疑是爬行動物暴力美學的巔峰,人類在霸王龍面前,幾乎跟一根辣條差不多。
  • 地球上的氣候經歷了多次冷暖乾濕的變遷 有人類歷史以來總體變冷
    南斯拉夫M.米蘭科維奇利用地球天文參數(地軸傾斜、地球軌道的偏心率、歲差)的變化同第四紀氣候變遷進行對比,認為地球天文參數變化是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可以肯定,整個地質時期的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海洋和大陸分布的變化,即同全球自然地理環境演變的根本原因有關。
  • 為何人類男性的平均身高會高於女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差異?
    無論是哪個種族哪個國家的人,一般來講女性的平均身高都低於男性。而且,在身體素質和體型方面,女性都比男性弱。人類身高和性別差異,一直吸引著生物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為解開這個謎團而不懈努力。自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許多理論試圖解釋男女身高的差異,但並不能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今天,研究人員也許能夠從一個新的基因角度揭開男女身高差異的謎團。
  • 真實存在的「霍比特人」:身高僅1米,卻被人類徹底抹殺
    人們一直認為,「小矮人」不過是人類的幻想罷了,就跟巨人一樣,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但是考古發現卻證明,在這個星球上的確生活過一群「小矮人」。他們就是生活在印尼弗洛勒斯島上的弗洛勒斯人。人類發現弗洛勒斯人的時間非常晚。2003年,澳印聯合考古隊在印尼島嶼上尋找原始人類的化石,在弗洛勒斯島上終於有了成果。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人類文明的主要發展舞臺在亞歐大陸,這是一句老生常談。從地理分布來看,人類在亞歐大陸的文明區域又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和亞歐大草原。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
  • 從國人愛狗方式的變遷看人類文明進步的實質
    從古至今,不少國人喜愛養狗,這和狗這種動物與人類天然的密切關係是分不開的。狗作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與人類親近並被人類所飼養,對人類來講是出於需要而容納它們,否則,早就被人類驅離而使其自生自滅了。而狗對人類天性的忠誠和對人類的生活有一定的幫助,從而被人類所喜愛。
  • 地球的「緯度」決定了人類的什麼特徵,它不僅能影響身高和膚色!
    身高與緯度科學家發現,在相同的條件下,緯度越低,人類身高越矮,比較溼熱的地區是身高最低的地區。例如,世界上最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和東南亞,其次是中美洲、中國的廣東、浙江、四川等溼熱地區,而北非由於氣候非常乾燥,一般身高不低。
  • 地球的「緯度」決定了人類的什麼特徵,它不僅能影響身高和膚色
    身高與緯度科學家發現,在相同的經濟條件下,緯度越低,身高越矮,溼熱地區是身高最低的地區。例如,世界上最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和東南亞,其次是中美洲、中國的廣東、浙江、四川等溼熱地區,而北非由於氣候非常乾燥,一般身高不低。
  • 一幅人類文明演化與變遷的多彩畫卷
    「1500多年來,人類不斷地書寫、印刷和裝訂,成就了這一精緻複雜、魅力超群、重量實在的人工製品。」由此可知,在相當的時期裡,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多麼大。作者正是基於這一點,然後通過對紙張、墨水、裝訂線、膠水、紙板乃到皮革等材料幾千年間在書籍中的使用,講述了書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讓人們看到一幅人類文明演化與變遷的多彩畫卷。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但遺傳多樣性與高血壓或膽固醇水平這些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無關。 據每日科學網、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這些人的整個基因構成,發現受遺傳多樣性影響的是他們的身高和快速思考能力,其罹患嚴重疾病的傾向則不受影響。 愛丁堡大學吉姆·威博士說:「這項研究突出了大規模遺傳分析的能力,揭示了人類進化歷史的基本信息。」
  • Science News:最新研究揭曉了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這一重大謎題!
    身高需要從遺傳基因、飲食、作息、運動、生長元素、環境(物理環境、心理環境)去全面考慮。而科學家研究表明:基因遺傳是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表現為多基因遺傳,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影響這一特徵的基因變異。2017年, 國際人類學遺傳調查聯盟(GIANT)發現了83個新的會影響人類身高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非常罕見,但它們對身高的影響卻很大。
  • 並非外星人:身高15釐米的人類乾屍
    我敢打包票,這是你見過的最奇特的人類乾屍——沒錯,它居然不是外星人。2003年,研究人員在智利發現了一具不可思議的古怪乾屍。它身高僅15釐米,頭蓋骨特別長,且存在多處嚴重畸形。它只是看起來有那麼點像人類。很快,問題噴湧而出:它是什麼?是人類嗎?如果是人類,為什麼長得這麼奇怪?這具乾屍被拍賣給一名西班牙商人,導致研究延遲。但如今,第一份綜合分析結果終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