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23:41:2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晚報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卓然 周蕎/文 錢波/圖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這是1200多年前,杜甫一首《麗人行》中描繪的盛唐女子,縱是詩聖再有才華,要讓這個畫面在現代人眼前「活過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重慶有群藝術工作者做到了。重慶市歌舞團(以下簡稱重歌)的舞劇《杜甫》經4年打磨摘得荷花獎,其中選段《麗人行》更是成為2019年開年最紅火的舞蹈之一。打開抖音,話題熱度達到5.2億次播放。
這段唐風舞蹈再現了千年前風採;而在網絡上,更是成為人們競相模仿、學習的熱門。
《麗人行》在湖南演出時的劇照
5.2億播放量 你刷到這段「洗腦舞」了嗎?
走紅要從上個月中旬說起。重慶市歌舞團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劇《杜甫》在湖南大劇院開啟了2019年巡演。作為舞劇中的片段,《麗人行》出場就成為了首輪巡演中的焦點。據重慶市歌舞團副團長趙婷介紹,此次湖南的演出連演兩場,每場爆滿,非常成功。
儘管演出已經圓滿落幕,但餘熱遠未褪去。不到一周,記者發現《麗人行》舞段就再一次火了!接連登上了抖音、微博、B站等平臺,一度成為熱搜話題榜,演出結束三天後,就在抖音平臺點擊量破億。 網民們紛紛留言表示:「這個舞蹈太美!」「跳得震撼人心,跳出了那個時代的韻味」「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
隨後的傳播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除了原版舞蹈,配上音樂《雙面燕洵》後的片段播放量也很快突破千萬。這讓不少的網友腦洞大開,競相模仿——有認真學習的,也有搞笑尬舞。更有甚者,還總結了舞蹈要領:轉身、順拐甩手四次、後蹬腿、360度甩頭、跺腳、起飛、環形甩頭……
《麗人行》表演者合影
模仿沒那麼簡單 聽領舞講講其中的難
作為當下網友們競相模仿的對象,《麗人行》舞段到底妙在哪裡?難在何處?2月初,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在重慶大劇院,獨家專訪了《麗人行》舞段的領舞郭雅芸。
「這個小姐姐跳得挺好,動作一張一弛模仿得很到位。」在化妝間,22歲的郭雅芸興致勃勃地瀏覽著有關《麗人行》的抖音視頻。「還是舞劇原版的配樂更耐聽。」 評價之餘,她不忘歪頭笑著問我們:「到時候,你們能不能建議大家多關注一下原版的《麗人行》?它的配樂整樂會更合節拍更有韻味喲。」
採訪正值節目彩排前夕,郭雅芸並未著濃豔的舞臺妝容,一笑便露出一口白牙。臺上的妃笑不露齒,氣場十足;臺下的她,笑起來卻自帶活潑與小俏皮。「今天還沒來得及化妝,若是正式演出,梳頭和化妝就得3~4小時。」
「像我扮演的妃,髮飾都有足足七件,比其他人要繁瑣許多。」郭雅芸用手在頭頂上比劃著髮髻大小,「用真發包著假髮作髮髻,還得往頭髮裡面插真材實料的鐵絲以作固定,並非是那種輕便、用泡沫作填充的假髮。」
她告訴記者,哪怕是臺上令觀眾驚豔的演出服,至今都已換過四五次袖子,甚至已重製一次。「就算愛惜都無可避免,為了營造輕盈又很蓬鬆的質感,這個裙子用料很『嬌氣』,不能洗,只能熨燙。因為動作幅度,袖子便會不時地更換。」
《麗人行》表演者所用的服裝
C位不止一人 跳舞還有脫髮困擾
燈滅,樂起。
一位點著面靨的唐妝麗人抬手挪步前行,只見她髮髻高聳、袍裙拽地。緊接著,便是一眾麗人裹著薄如蟬翼的長裙參差步入,千般嫋娜,萬般旖旎。十三個舞者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間都表現著詩意。若你對《麗人行》原詩不陌生,細細觀察完她們的肢體動作後,便能容易地猜到這一段表現的是原詩歌的哪一部分。
舞臺上服化道的完美契合將漢唐風情演繹到極致,充滿力與柔的舞姿背後,光是髮髻就重達四五斤。「舞劇火了,我們可能快要『禿』了。」郭雅芸自己講來都有些好笑,「因為頭髮扎得太緊,13個舞蹈演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在掉頭髮。像我,髮際線明顯後移。」「疼也沒辦法,不紮緊怎麼辦?那8分鐘的舞,最多跳到一半,頭髮就要散了。」
談起練舞,郭雅芸眼裡儘是認真與嚴肅。哪怕她並非是唯一的「妃」。
從2015年舞劇《杜甫》創作排練至今,已有三位舞者飾演過在《麗人行》舞段中C位出道的「妃」一角。重慶歌舞團副團長趙婷介紹,「妃」的選角標準要求很高,除了身高形象還要充分考察舞蹈表現力。「個子至少1米7~1米73,一般會有兩個後備人選。」趙婷說,正因為這樣,選出來的演員既要跳「妃」,也得跳「群舞」。
《麗人行》表演者郭雅芸
讀不懂杜詩 就跳不好的舞
「這就很考驗舞者如何用動作和表情塑造人物,找到詩中不同角色的感覺。」趙婷談到,其實不能剝離舞劇《杜甫》談《麗人行》。「《麗人行》並非是一個單純的舞蹈,而是一個舞劇的片段。它和舞劇中的其他片段,譬如《兵車行》、《難民行》、《亂世行》一樣,都需要演員通過精湛的舞技,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塊狀舞段』來演繹杜甫筆下的唐朝。」
如何體現則全在杜甫的詩裡。「了解一個人才能表現他,熟讀已是最低的要求,我們還會隨時抽查舞者們對杜詩有何理解。」在趙婷看來,這就好比要想跳好《麗人行》舞段,就得先知曉杜甫在《麗人行》一詩中寫了什麼一樣。
——以楊氏兄妹曲江春遊來揭露統治者荒淫腐朽的醜態,反映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實。
複雜多面的立意更加考驗著舞者如何用姿態化的動作凝聚時代感,與此同時,還要滿足觀眾在視覺的享受。 「《麗人行》中的很多動作來自於唐俑,甚至會參考唐代壁畫。」趙婷強調,舞劇裡的每一個抬手、送腰、踢腿、扭胯都絕非隨意編排,會以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品格為前提。簡而言之,要跳得好看,還要跳得像唐朝舞。
重慶市歌舞團副團長趙婷
點香、背詩、逛博物館……
只為更好地呈現角色
要讓舞者充分體會這種時代感,導演和編導同樣也煞費了一番苦心。看唐代史料,聽百家講壇早已是「常規操作」。趙婷回憶,那時重慶歌舞團排練廳外的牆壁上貼滿了杜甫詩,每個參演演員都有一本杜甫詩集,「我們甚至奔赴成都杜甫草堂,陝西省博物館看唐代館藏文物,只為更加完美地將《杜甫》舞劇中的角色呈現出來。」
在這一點上,扮演「妃」一角的郭雅芸深有體會。「媚而不妖的『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這就要求舞者表現的『媚』,不能是諂媚。」 郭雅芸坦言,哪怕是舞蹈中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得有雍容華貴的「貴妃範」。「這在一開始,對我來說很難。」
方法是有的。舞蹈老師會在練舞時點香以便舞者快速進入狀態,而郭雅芸自己則大量地觀看了有關楊貴妃的電視劇,依樣畫葫蘆地學習別人是如何演繹。「日本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扮演的楊貴妃我看了很多次。」她回憶,早先常常聽見老師在排練現場說「跳錯了跳錯了」。其實說的不是我們動作跳錯了,而是沒跳出《麗人行》中每個角色該呈現的感覺。
或許這也解釋了《麗人行》舞段難以模仿的原因。舞蹈動作可以更正,表情可以調整,但《麗人行》舞段演繹出的盛世大唐氣象以及一抿一笑間的風情,卻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揣摩。光是表現詩中遊春仕女「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慵懶之態,舞者就花費了數月練習。「肩膀抬高一點,壓低一點,味道都不一樣。」
記者問跳《麗人行》時,給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這個5歲習舞,自小在中國臺灣長大的女孩思索了許久,「是每次表演完謝幕鞠躬時,聽到的掌聲。」郭雅芸說,那個時候她深感舞劇不僅是演給觀眾,也是演給舞者自己。「感謝自己乃至團隊這麼久以來的辛苦並未白費。」
袁詠儀想學 佟麗婭追劇
觀眾用掌聲以示讚賞,而入選今年文華大獎則代表專家給予的認可。能讓觀眾和專家都叫好的舞劇,本身就極為不易。
但這其實並非《麗人行》第一次走紅。在2018年11月熱播的影視劇《唐磚》中,重慶歌舞團也帶著「麗人行」進組。主演袁詠儀在影片花絮中表示躍躍欲試,想學跳「將衣服轉起來那一段」,而另一位影視圈美女佟麗婭在微博上看過《唐磚》中的「麗人行」後也大呼「要追劇」。
《麗人行》的走紅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重慶市文聯副主席、市舞協主席畢富純表示,《麗人行》再次火遍網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部劇由重慶歌舞團歷經幾年打造推出,匯集國內和重慶的知名專家團隊的智慧,《杜甫》也是獲得了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
畢富純說,縱觀整臺舞劇可以從《求仕行》、《麗人行》、《兵車行》、《難民行》等舞段中感受到唐朝時期雍容華貴、國強到衰敗的狀態,而《麗人行》這一舞段出自於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經典詩文,而該舞段可以說是舞劇《杜甫》中最經典的一個段落。
畢富純認為,這部舞劇在未來幾年都會持續火熱,也將成為經典。他說,重慶不缺乏歷史人物,往往可能會缺乏表現歷史人物的形式,《麗人行》恰恰是在弘揚歷史文化方面,或是在舞蹈方面,點燃了人們回顧歷史的激情。
《麗人行》演出劇照
責編 鄒渝 審校 夏祥洲 總值班 李鳳蘭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