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
一首《生僻字》火遍大江南北
這首歌讓很多人變成文盲
因為有很多不認識的漢子
(咱們可以先試聽一下)
生活中的生僻字無處不在
比如有一家飯店叫「饕餮盛宴」
有一種年齡叫「耄耋之年」
有一種牙病叫「齲齒」
這年頭不認識幾個生僻字
都不好意思出門
其實動物園裡
也存在一些生僻字
為了成為動物界的文化人
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
犛牛
[máo niú]
不要再叫他蠔[háo]牛了
犛牛能適應高寒氣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除人類外)哺乳動物,犛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資源,對其生態環境條件具有極強適應性,耐粗、耐勞,在空氣稀薄、寒冷、牧草生長期短等惡劣環境條件下能生活自如、繁衍後代。
鴯鶓
[ér miáo]
看到不認識的字,人們總是讀認識的那一半,就像這兩個字,讀成而苗發音就對了,不會有人讀成鳥鳥吧?
鴯鶓,鳥綱鴯鶓科唯一物種,體高150-185釐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擅長奔跑,是大洋洲的特產,世界上第二大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棲息於澳洲森林,草原和沙漠地帶,以樹葉和野果為食。
黇鹿
[tiān lù]
這不是梅花鹿哦,這是黇鹿,是鹿科的一種反芻動物,頭上的鹿角一般有60釐米長。全身毛黃褐色、有白色條紋,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狀,尾略長,性溫順。黇鹿有黑化和白化等多個變種。普通的黇鹿身上長有斑點,很容易與梅花鹿混淆。它的皮毛夏天呈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冬天全部變成有黑色斑紋的灰色。一般生活在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樹林中,喜歡群居,以草、嫩枝和樹葉為食,特別擅長奔跑。歷史上最初分布於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全新紀分布區局限至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地帶。在羅馬時代,黇鹿逐漸擴展到中歐。世界很多地區都有馴養的黇鹿。
來源:宜賓野生動物世界
微信ID:翠屏文旅在線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旅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