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17日訊(見習記者艾晨光 通訊員葉向東)一把剪刀,幾張紅黃紙,經過一番剪剜後,變成了一幅幅漂亮的藝術作品。17日,解放公園暑期公園大課堂「駱清霞大師剪紙藝術系列課」在該園美好生活共享空間開課,20位市民跟著武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武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駱清霞學習漢派剪紙藝術,走進剪紙的世界。
駱清霞大師講解剪紙的技巧。 見習記者艾晨光 攝
此次剪紙藝術系列課由解放公園管理處主辦、長江日報城市運營研究院承辦,共有四堂課,第一堂課的內容為「可愛的小動物」。「剪紙用到的紙張一般呈長方形,需要將紙張沿著對稱軸摺疊,並畫出動物的半隻輪廓,然後用剪刀剪下,這樣剪出來的就是整隻動物的輪廓。在剪法上,可採用先外後內的技巧。」駱清霞為市民們講解了剪紙的要領後作了親自示範。她剪刻並用,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她的手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精妙絕倫的動物圖案讓眾人稱讚不已。「剪紙之前所畫的圖案必須填滿整張紙面,不要留下過多的空白部分。」
駱清霞大師講解剪紙的技巧。 見習記者艾晨光 攝
在駱清霞剪短講解過後,大家紛紛躍躍欲試,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作。退休老人李豔芬女士的剪紙作品構思巧妙,線條飛揚靈動,富含濃鬱的藝術張力。她以小雞為創作題材,耐心地輕舞剪刀,牢牢注視著雙手間剪刀與紙的互動。隨著紙屑翻飛,一隻毛茸茸的小雞的輪廓慢慢清晰起來,並逐漸成形。她興奮地說道:「剪紙也蘊含著大學問,我很享受將動物圖案『濃縮』在紙上的過程。」
今年念小學一年級的小姑娘周依伊,將動物圖案畫在紙上後,嫻熟地拿起剪刀,雙手緊密配合,一剪一剜,一回一落,10分鐘後,原本普通的紅紙瞬間化身為一隻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剪紙還需要一些美術功底,孩子們現在對稱剪。畫好了再剪,以後就可以脫手剪。」駱清霞說。
據了解,解放公園暑期剪紙藝術系列課程將持續到8月7日,每周三下午2:30—4:30,共四堂課,每堂課2小時。
【編輯:彭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