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4月8日,隨著蘇州軌道交通5號線的第一列車從南京運抵蘇州,交付滸墅關車輛段,江蘇首條全自動駕駛線的地鐵列車來了!
一眼看去,5號線列車的車身上,清爽的白底勾勒著簡潔的玫紅線條,十分漂亮。車內座椅用金屬色和玫紅色相搭配。5號線計劃於2021年開通試運營,蘇州軌道交通集團為此採購了50列車,每列均採用6輛B型車編組,總長119.88米,車寬2.88米。
自動喚醒、自動自檢、自動發車、自動洗車、自動正線運行、自動停站、自動開關車門、自動折返、自動休眠、部分故障下自動恢復……作為全自動駕駛線路,5號線列車與以往的地鐵列車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不同就在於車輛的自動化程度更高,原來需要司機操作的內容,這個車都可以自動完成。通過地面的運營控制中心,各種信號指令通過無線網傳給列車,實現全自動駕駛。為此,列車新增了被動障礙物檢測、司機眼等系統,另外,在整車的牽引、輔助、制動、空調等原有系統中,都做了相應的功能更新和提升。」來自南京浦鎮車輛廠的蘇州5號線列車設計經理葉佳告訴記者。
地鐵列車實現無人駕駛的關鍵在於網絡和信號。國際標準按照軌道交通線路的自動化程度,定義了4層自動化等級(GOA),從低至高分為GOA1至GOA4。蘇州5號線列車採用GOA4等級標準設計,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開始採用全自動駕駛技術,我省在建的另一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是南京的7號線。
坐上了全自動駕駛列車,乘車人會有感覺嗎?葉佳說,除了可以直觀看到司機室裡沒人之外,乘客在車上是感覺不出來有人還是無人駕駛的。當然,無人駕駛列車運行更穩定,故障率更低,乘客乘坐這樣的軌道交通上班會更加準點。
蘇州軌交5號線涉及的全自動駕駛科技有很多種,記者選擇其中5項為您作簡要介紹。
1、司機眼系統
顧名思義,這個系統可以替代司機的眼睛,實時監控障礙物信息。在列車停站時,通過司機眼系統的24個攝像頭,可以監測列車車門和屏蔽門之間的障礙物,如果在這個區域探測到有人或物品,列車會保持靜止不發車,保證旅客和列車的安全。這個系統在列車前端司機室上方也有高清和紅外兩個攝像頭,監測軌道上的異物。
2、被動障礙物檢測系統
在司機室所在車廂的轉向架前端,外觀像一根橫杆的就是它。被動障礙物檢測系統距離軌道很近,橫杆如果觸碰到小的障礙物,能直接把它推開,如果碰到較大的障礙物,則會帶動傳感器,連接到車輛的緊急制動迴路中,對車輛施加緊急制動,從而避免對車輛和乘客的安全影響。
3、邏輯控制單元(LCU)
列車採用了網絡化、智能化、高可靠性、長壽命的邏輯控制單元(LCU),代替傳統的繼電器有觸點硬接線控制系統,從而提高列車控制系統的可靠性,更好地保障地鐵列車的安全運行、免維護和高效檢修。
4、司機室隔間移門
司機室隔間採用的是移門,在全自動行駛時,移門處於常開狀態,司機室與列車車廂是相通的,移門被收在兩側電器櫃中。在需要有人駕駛時,可隨時將移門關閉,並從司機室內部鎖住,將車廂區域和司機室區域隔開,避免幹擾。
5、自動喚醒
通常地鐵列車在休眠後就與外網不再有通訊聯繫,全自動駕駛列車在車輛信號系統上增加了自動喚醒模塊,車輛休眠後仍與地面運營中心保持著通訊,根據運行圖的指令,在相應時間喚醒相應的車輛,投入發車運營。
交匯點記者 劉玉琴
圖片來自蘇州軌道交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