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安全規範出臺!你準備好放開方向盤了嗎?| 硬核時間

2020-12-08 第一電動網

作者:@毓肥不肥

沒有人清楚自動駕駛還有多久才會席捲我們的生活。不過我們可以在它到來之前做好迎接它的準備——比如說給自動駕駛定個規矩,讓它在可控的,安全範圍內運作。

L5 級別的無差別自動駕駛實在過於遙遠,但這並不妨礙 L3/L4 級別的高級輔助駕駛正在向人類招手。

奧迪新一代 A8 已經是第一款官方宣稱能達到 L3 輔助駕駛能力的車型,只是由於法律法規問題無法開放全部功能。而英偉達早在去年就已經發布了可以滿足 L3 級別高級輔助駕駛計算需求的 Xavier AGX 晶片,像小鵬這樣的新銳車企也已經宣布要在明年量產 L3 車型。

至於馬斯克的 Autopilot,早在一個季度之前就已經向世界刻畫出L3的輪廓——Navigate on Autopilot 本質上就是一個需要握住方向盤的 L3 功能。

所以這一次,車企和技術公司打算從規矩入手。

北京時間今天,英特爾聯合戴姆勒、寶馬、奧迪、大眾、FCA 等一眾車企和大陸、Aptiv 這樣的Tier1 供應商,發布了世界上首個成文的 L3/L4 級別高級輔助駕駛安全規範。這一份規範並不完全代表未來 L3/L4 輔助駕駛的具體功能定義,但是從制定規範的成員來看,含金量相當高。

對了,今天「宏顏獲水」的百度,也在規範制定者的名單中。

規範全文由英文撰寫,一共 157 頁,我們針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進行了翻譯和解析,需要原文的朋友可以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規範」獲取下載連結。

「自動駕駛在絕大多數場景下,表現比人類司機更好」,這是這份157頁的安全規範中為數不多持高度肯定語氣的句子。

但自動駕駛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科技成果——準確的說應該是需要嚴格管控的科技成果。所以,這些車企巨頭和 Tier1 供應商們借英特爾之手,提出了 12 個自動駕駛(現階段的高級輔助駕駛)的安全準則,作為整個 L3/L4 自動駕駛規範的基石。

操作安全:指面對惡劣情況時的應激反應。當面對可以承受的程度事故的時候,自動駕駛系統必須有能力將車輛行駛狀態過渡至相對安全,或者將操控權儘快轉移至操作人員手中。

設計運行區域:當自動駕駛系統受處理能力限制,使系統的安全功能受到束縛時,自動駕駛系統必須有能力及時向駕駛者傳遞接管通知,並留有一定的操作時間。

操作者易接受的車輛控制權轉移:在開啟和關閉自動駕駛系統時,車輛必須與駕駛者進行清晰可變的交互,並保證駕駛者的高專注度。

系統保護:自動駕駛系統本身應當設置自我保護功能,在開啟和關閉系統的情況下都可以防止自動駕駛系統受到外部安全威脅。

用戶責任:自動駕駛系統應當時刻提醒用戶保持警覺狀態。系統應當有能力識別駕駛者的精神狀態,並對駕駛者的責任提出清楚明了的警示。同時,系統應當在提供無人駕駛服務時向操作人員告知與車輛安全有關的駕駛數據。駕駛模式/功能的變動必須清晰可辨地向用戶展示。

車輛引導接管:當車輛操作員沒有遵守接管車輛的提示時,自動駕駛系統必須進行主動引導,將危險係數降至最低。此類引導的具體過程受具體駕駛情況和自動駕駛系統實時能力而定。

駕駛者與自動駕駛系統的相互依存: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性的總體評估應該將駕駛員一併考慮在內,即使自動駕駛功能在駕駛員接管之後已經關閉。

安全情況評定:需要確定自動駕駛系統是否達到安全目標的時候,必須同時進行驗證(Verification)和確認(Validation)兩種步驟。

電動星球註:Verification 一般指的是要查明工作產品是否恰當地反映了規定的要求,強調的是過程的正確性。Validation 指的是要證明所提供的(或將要提供的)產品適合其估計的用途,強調的是結果的正確性。

數據記錄:在符合當地數據隱私法律的前提下,自動駕駛車輛應該對安全相關的數據進行持續性的記錄。

被動安全:車輛設計應該對自動駕駛可能發生的碰撞場景進行針對性修改;同時自動駕駛系統也應當確保車內乘客的安全。

交通行為:自動駕駛系統在道路上的行為不僅要使周圍的道路交通參與者易於理解,同時必須易於預測和管理。交通法規必須融入自動駕駛系統當中,同時駕駛員也應當承擔相應的道路責任。

安全等級: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對車輛功能的實時限制有準確的認知,然後進行風險最小化引導,特別是當某些功能限制了車輛操作員接管車輛情景的時候。

上面 12 條準則本質上是針對主機廠和供應鏈在設計自動駕駛系統時制定的,且不屬於強制規定,只是對自動駕駛系統搭建的指引。但實際上這 12 條準則,已經囊括了自動駕駛系統從設計到生產到使用再到意外響應的所有情況。

也就是說,針對 L3/L4 級別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主機廠和供應商們已經大致確定了應該怎麼做——L3 量產,現在只差法規層面放開了。

同時,在這 12 條準則的基礎之上,這幫歐洲車廠提出了他們對 L3/L4 級別高級輔助駕駛的功能定義。

目前世界上應用得最廣的自動駕駛分級,來自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原譯為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

在 SAE 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中,L3 的定義是「有條件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根據系統請求,人類駕駛者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應答」。

這份安全規範裡面並沒有對 SAE 提出的 L3 定義表示質疑——只是歐洲人給「有條件自動化」提出了足夠嚴苛的條件。

目前熱火朝天的 L2/L2.5/L2+/L2.999 級別高級輔助駕駛,都有幾個核心的,與 L1 有明顯區分的功能。比如高級自適應巡航 AAC,自動變道 ALC,車道保持 ALK 等等。

英特爾聯合歐洲汽車界(FCA 算半個歐洲車企吧~)第一次提出了四個 L3/L4 的定義級功能——針對從 L3 開始允許駕駛員放手的情況,這四個功能都帶有「Pilot」這個單詞。

先來說說 L3,規範裡面給 L3 定義的兩個核心功能是TJP 和 HWP,全稱是 TrafficJam Pilot 和 Highway Pilot。因為我們可能是全網第一個翻譯這份安全規範的媒體,所以我們實在是找不到非常信達雅的翻譯例子,就先稱為擁堵領航和高速領航好了。

擁堵領航的開啟條件之嚴苛,與 L3「自由的起點」這個給人的印象截然相反。

我給大家念一下:必須在結構上清晰分離(有明確劃線)的單一車道上開啟,不允許巡航中變更車道,不允許在建設中的路段、建設工地附近開啟,僅允許在日間開啟,僅允許在有前車的情況下開啟,最大時速不得超過 60 公裡,不允許在雨雪天開啟,僅允許在零度以上的氣溫下開啟。

雖然考慮到這是允許駕駛員完全放開雙手的 L3 級別巡航功能,但擁堵領航的實現條件實在是嚴格得過分。我們理解全世界都在 L3 的河對岸摸石頭,但還是希望能夠有更驚喜的結果呈現。

相比之下,高速領航的實現條件要寬鬆很多:必須在有明確劃線的車道上開啟,可以在前方無車時開啟,允許變道,允許在工地路段開啟,允許在夜間開啟,允許在一定程度內的雨雪天開啟,最大時速為 130 公裡。

另外,L4 的兩個定義級功能分別是 UP(Urban Pilot,城市領航)以及CPP(Car Park Pilot,泊車領航)

SAE 對 L4 級別的定義是「高度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根據系統需求,人類駕駛者不一定需要對所有的系統請求做出應答,包括限定道路和環境條件等」。

也就是說,L4 實現的是「在限定場景內的全自動駕駛」,所以 L4 的定義級功能數量會明顯減少,而功能覆蓋的場景面積會明顯擴大——到了 L5,那就只剩下「上車」這一個功能了。

規範中對 UP 城市領航的定義是:無需駕照,操作者不需要保持專注,最高時速 70 公裡,需要在大部分設計區域內布置安全操作員,小部分設計區域無需安全操作員,在需要的情況下允許非直接的遠程數字操控。

而 CPP 泊車領航針對的場景,顧名思義,就是停車場:最高限速10公裡,設計運行區域是遠離道路的停車場和後備區域,同樣無需駕照,不需要保持專注度。

規範中還明確指出了在 TJP/HWP/UP/CPP 這四種領航模式下,遇到碰撞或其他意外情況時系統應對的準則。

在兩個 L3 定義功能裡面,首要的自動駕駛系統應對準則就是「Driver handover」,也就是提醒駕駛員,然後讓駕駛員接管車輛——其中 HWP高速領航還增加了一條「將車輛降速至 80 公裡」的主動應對邏輯。

再進一步,也就是如果駕駛員忽略警示,沒有接管車輛,規範中建議車輛「降速至 15 公裡」,然後自動在車道中停下來——處於高速公路路況的特殊性,HWP並沒有降速至 15 公裡的選項,而是建議車輛智能停車。

由於 L4 本質上是限定了場景的 L5,所以在應對準則上面沒有出現「警示操作員接管」這樣的字眼,更多的是強調車輛自動應對的邏輯

UP 城市領航的意外應對邏輯是「先降速至 15 公裡,期間自動智能實時剎車以避免碰撞,然後在下一個安全區域自動停車」,而 CPP 泊車領航的邏輯則更簡單——直接停車——畢竟場景限定在停車場內,而最高時速僅為 10 公裡。

根據水桶原理,這份規範並不能縮短 L3,甚至 L4 來到我們身邊的時間,因為就連跳票王馬斯克也保守地將監管部門允許司機放手的時間定在了 2020 年底。

但這份規範的發布,說明傳統車企已經做好了量產 L3 的準備——甚至 L4 級別的限定場景自動駕駛也已經清晰地出現在BBA的計劃書上。

雖然供應鏈大佬們保守得連溫度都要管,但未來終究是要來了。

雖然這份規劃的作者是英特爾,但參與制定的成員幾乎全部來自歐洲和中國——而這兩個地方目前還沒有 L3 及以上的汽車正式上路——可是距離歐洲 2800 多公裡的美國有。

Waymo 的自動駕駛商業車隊 Waymo One 已經在鳳凰城營運了半年多,只在城區營運的 Waymo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出行落地項目,而且與第二名的差距一天一天在拉大——畢竟第二名還沒出現。

就在當地時間昨天,Waymo 正式獲得了在加州營運無人駕駛網約車的資格,這個領先全世界兩個身位的谷歌兄弟企業,即將領先全世界兩個州了。

另外,美國還有一家在 L3 時代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雖然不少聲音依然在質疑,馬斯克 3 個月之前發布的 FSD 晶片到底能不能滿足全自動駕駛的運算需求,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未來1~2年內地球上最強悍的高級輔助駕駛運算晶片。

所以,企圖從標準入手的BBA百度大陸們,是否真的就站在了汽車未來的制高點上?

我們依然持保留態度。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闆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424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雖然自動駕駛已經遠遠不止於概念化,一些關於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部分也開始用到量產車型上,但是除卻自動駕駛已經具備的市場條件與空間,國內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對此,中國汽車工程院副院長謝飛透露,有關自動駕駛的標準統一已經開始排上日程表,具體標準初步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2018年。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國際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大多採用SAE分級標準。L3級別(有條件自動駕駛)是自動駕駛的分水嶺。美國L3級別自動駕駛規定駕駛者可以放開手、放開眼,但不能深度休息,而國內有條件自動駕駛標準是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可以放開手、放開眼。由於L3級別自動駕駛量產尚需法規出臺,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AI技術突破才有可能商用化,短期推出L2+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成為國內外車企的首選。
  • 比摩託安全的兩輪代步工具來了,封閉式遮風擋雨還帶自動駕駛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依託智能技術而實現的網際網路造車,他們沒有讓人痴迷的發動機,卻有一個個大膽的想法,改變你對汽車的認識。比如這家2014年成立的凌雲汽車,就用一款兩輪車刷新了我們對摩託車的理解。這種比摩託安全的兩輪代步工具來了,封閉式遮風擋雨還帶自動駕駛。從外形上看,這輛車未來感很強,猶如電影裡經常見到的小型飛船。
  • MIT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 「安全」嗎
    在自動駕駛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時,如何讓駕駛者及時且安全地接管控制汽車是一個汽車行業爭論已久的難題。而這也正是行業內稱作L3級別自動駕駛、甚至是L2級別自動輔助駕駛急需解決的問題:用戶到底該不該信任這一類「人工智慧輔助的駕駛系統(AI-assisted driving system)」?其實業界針對自動化場景下人類行為的研究已經有超過70年的歷史了。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這位共和黨政治家籤署了法律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家範圍內運營建立了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其中就包括了關於熱議的無人駕駛情況下的規定。技術細節從2019年7月1日開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將被允許在佛羅裡達州道路上試驗無人駕駛或在車內試驗自動駕駛汽車。唯一的問題是,汽車原型需要遵守法律中概述的非常基本的安全和保險條例。
  • 艾邁斯半導體最新推出業界首款手動駕駛防欺騙方向盤感測解決方案
    該傳感器可增強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AS8579在方向盤而不是在轉向杆上執行手動駕駛檢測,更可靠、更經濟。通過引入AS8579電容傳感器,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好地遵守歐洲2021版安全條例(聯合國79號條例)---該條例規定,自2021年4月1日起所有在歐洲銷售的具備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KAS)的汽車必須在方向盤中加入手動駕駛檢測功能。
  • 「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自動駕駛公交駛向千億藍海市場
    在相繼獲得廣州、上海、武漢等多地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後,深蘭也拿到了全球首張商用牌照,並在前不久中標中國實力最強的公交集團之一——上海久事,這將極大地加快熊貓智能公交的商業化落地速度。在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中,如果說小車看百度,那麼,大車請看深蘭。「 Life is AI 」。
  • 特斯拉車主喝酒後,打開自動駕駛回家,坐到副駕駛睡覺算酒駕嗎?
    醉駕: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在喝酒的狀態下,如果你坐到駕駛位啟動了車輛就算酒駕,若坐到副駕駛就不會判你酒駕了。特斯拉車主喝酒後,打開自動駕駛回家,坐到副駕駛睡覺算酒駕嗎?
  • 耐世特打造「Quiet Wheel」方向盤,線控轉向技術定位3-5級自動駕駛
    屆時該類車輛的操控或無需用到方向盤,直至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據外媒報導,耐世特汽車系統集團有限公司(Nexteer Automotive)正在打造一款無法旋轉的方向盤
  • 從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軟銀為何選擇GM Cruise?
    而且自動駕駛是目前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有著巨大的商業應用前景,投資GM Cruise算是它對人工智慧領域前瞻性投資的又一次延伸。其次,在汽車自動駕駛的大背景下,未來的出行服務一定是以無人駕駛為主,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規避人為的不安全因素。
  • 體驗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它像一位可以信任的老司機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了眾多豪華品牌的標配功能,但是因技術路徑的差異,各家的產品在實際體驗當中略有不同,大家都明白智能、安全這些是最核心的需求,但是如何把這些體驗完善好,確實需要下很大功夫。不久前剛剛結束2020年"寶馬集團#NEXTGen未來峰會"上,寶馬集團展示了面向未來出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整體構想。
  • 你以為自動駕駛測試安全員誰都能幹?事實是……
    你以為自動駕駛測試安全員誰都能幹?自動駕駛測試安全員是測試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其對自動駕駛測試規程的熟悉程度、對自動駕駛測試操作方法的掌握深度、是否具備緊急狀態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對於企業研發測試安全甚至行業安全,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 特斯拉自動駕駛又致人死亡!
    NTSB報告稱,肇事車輛在一條限速89公裡/小時的公路上以110公裡/小時的速度行駛,在撞上一輛半掛車前大約10秒司機啟動了自動駕駛系統,但在事故發生前不到8秒,系統並沒有檢測到司機的手放在方向盤上。數據和視頻顯示,事發時駕駛員和輔助駕駛系統都未作出規避操作。
  • 解放手腳 體驗全新名爵ZS自動駕駛功能
    本文僅針對之前由於場地原因,未能體驗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進行內容展開。一、名爵ZS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名爵ZS搭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來自博世集團,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對於經常接觸汽車的人來說不會陌生,就汽車領域,博世的業務範圍覆蓋了汽油系統、柴油系統、汽車電子驅動、起動機和汽車底盤控制等系統。
  • MIT 萬字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安全」嗎?
    在自動駕駛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時,如何讓駕駛者及時且安全地接管控制汽車是一個汽車行業爭論已久的難題。而這也正是行業內稱作 L3 級別自動駕駛、甚至是 L2 級別自動輔助駕駛急需解決的問題:用戶到底該不該信任這一類「人工智慧輔助的駕駛系統(AI-assisted driving system)」?
  • 全球首個載人自動駕駛飛行器亮相 最大速度130Km/h
    大會期間,全球首個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AAV216在「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示」展廳中亮相。 據了解,該飛行器採用8支機臂和16支螺旋槳的共軸雙槳動力設計,最大載荷220千克,可搭載2人。動力方面,其最大巡航速度為13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高度為海拔3000米,一次充電可飛行50公裡,能應用於景區運營、醫療救援、災難救援等場景。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同月,浙江省德清縣發布浙江省首個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以及關於支持開展自動駕駛測試服務的意見。德清將從頂層設計、硬體基礎、應用落地、產業發展等方面謀篇布局,打造浙江首個全域城市級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範區。9月,上海與浙江、江蘇、安徽共同籤署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區域內的測試數據可以共享,測試結果也可以互認,讓華東地區的自動駕駛產業集群效應更加凸顯。
  • 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撰文:數學模型如何規範自動駕駛困境?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這篇論文引起的爭論核心問題是: Mobileye 斷言自動駕駛行業需要一個數學模型,只要自動駕駛汽車能遵守事先定好的清晰規則,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交通事故問題。但是,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嗎?
  • 《功夫學徒》展中國湖南自動駕駛「黑科技」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務院新聞辦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對外推廣局、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湖南省政府新聞辦特別指導,芒果超媒、芒果TV、Discovery聯合出品的全球首檔跨國聯合製作職業體驗紀實真人秀《功夫學徒》每周一12:00在芒果TV全端播出,湖南衛視每周四00:30、Discovery
  • 專訪TRI:解析豐田如何雙線並進通往自動駕駛
    其中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和安全技術,目前 TRI 在矽谷、麻薩諸塞州和密西根州均開展了測試項目。豐田最近還放出了旗下兩種自動駕駛產品模式的路測視頻,分別是高級駕駛輔助 Guardian 和全自動駕駛  Chauffeur 兩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