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你的未來更精彩
今天我們就從二人間爆發的電流大戰說起,不談商業,也不談人心,只從技術原理上聊聊這些普通而又有趣的事實。
特斯拉(左)與愛迪生(右) 圖片來源:scienceabc
眾所周知,特斯拉和愛迪生的電流大戰中,愛迪生在個人上壓了特斯拉一頭,卻在技術上最終失敗,交流電成為了電力系統的絕對霸主。
交流電是如何崛起的?
技術是發展的,很快,1884年,匈牙利人發明了高效的閉式鐵心變壓器。這種變壓器的鐵心構成了完整的磁路,可以極大地提高變壓器的效率,避免能量損耗,與我們今天用的變壓器結構基本相同。隨著串聯供電系統被並聯供電系統取代,穩定性問題也被解決了。
有了這些契機,特斯拉終於登場了,他發明了實用的交流發電機,並能夠與這種新型變壓器配套使用。事實上,在特斯拉同時期,關於交流發電機的發明專利有幾十項,但特斯拉的更具優勢,且被西屋公司看重並大規模推廣。
至於用電方面的需求嘛,沒有需求,那就創造需求。之前的交流電力系統都是單相交流電,而特斯拉發明了實用的多相交流異步電機,讓交流電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多相交流電的好處有很多,例如輸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結構簡單、成本更低,其中最特別的一項是,就是在電機驅動上。多相交流電由相位互差一定角度的正弦交流電組成,大家都知道,變化的電流可以產生變化的磁場,而通過將多個相位不同的交流電按照圓周排布,磁場的角度也會隨著電流的變化而改變。排布合理的話,磁場就會以一定的頻率旋轉。如果用在電動機裡,就可以帶動轉子旋轉,這就是多相交流電機。
特斯拉在此原理上發明的電機,甚至都不需要專門為轉子提供磁場,大大簡化了電動機的結構和成本。有趣的是,馬斯克的「特斯拉」電動車,也是採用交流異步電機,而不像我國電動車主要用同步電機。
到了這裡,我們發現,交流電已經在發電、輸電和用電方面和直流電平起平坐了,那又是如何一飛沖天,佔據整個電力市場的呢?
關鍵就在成本,二者輸送過程中的損耗的差異,徹底拉開了直流和交流輸電的差距。
學過基本的電學知識,就會知道,在長距離輸電中,較低的電壓會導致較大的損耗,這個損耗來自於線路電阻的發熱,會平白增加電廠的成本。
愛迪生的直流發電機輸出電壓是110V,這樣低的電壓,需要在每個用戶附近都設置發電站。在用電量大,用戶密集的地區,供電範圍甚至只有幾公裡。例如1882年愛迪生在建成的第一個直流供電系統,只能為電廠周圍1.5km的用戶供電。
且不說如此多的電廠的基建成本,就是電廠的動力來源也是大問題。當時為了節約成本,電廠最好是建在河流附近,這樣可以直接用水力發電。但為了給遠離水力資源的地區供電,就得靠火力發電,燒煤使成本也一下提高了不少。
另一個問題,也是長距離輸電造成的,線路越長,電阻越大,線路壓降就越多,最遠端的用戶電壓可能低到無法使用。解決的辦法只有提高發電廠輸出的電壓,但又會造成近處用戶電壓過高,燒壞了設備怎麼辦?
交流電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只要用變壓器進行升壓,幾十公裡的輸電都不在話下。北美第一個交流供電系統,便可以用4000V電壓為21km外的用戶供電。後來,採用西屋公司交流電力系統,甚至可以讓尼亞加拉瀑布為30公裡外的法布羅供電。
尼加拉瀑布的水電站
遺憾的是,直流電沒法用這種方式升壓。因為交流電升壓所採用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簡單地說,就是變壓器一側變化的電流產生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在另一側產生變化的感應電壓(電動勢)。變壓器要工作,關鍵在於電流要變化,而這恰恰是直流電所不具備的。
在具備了這一系列技術條件後,交流供電系統便以其低廉的成本一騎絕塵,將直流電徹底擊敗,愛迪生的直流電公司,很快被改制成另一家著名的電氣公司——美國通用電氣。
本文由變壓器轉載發布
看你看不到的,聽你沒聽過的,
理解你理解不了的,謀面你謀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