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草原駿馬贊

2020-12-07 光明網新聞中心

  原標題:草原駿馬贊

綠茵麗水意無窮,

駿馬奔騰氣如虹。

天馬行空任馳騁,

所向披靡傲蒼穹。

伏櫪役使千載譽[注1],

金戈鐵騎百戰功[注2]。

嘶鳴英姿今安在,

文化強國再稱雄[注3]。

奔騰

搶渡

凱旋

雄健

爭先

套馬

  註:

  1.據考證,人類在數千年前就開始馴化馬匹,作為役使家畜。在蒸汽機時代以前,馬一直是生產和交通運輸的主要動力,以至於「馬力」成為衡量機器功率的單位,可謂享譽千載。

  2.在古代戰爭中,馬作為重要裝備,在冷兵器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謂身經百戰,戰功卓著。

  3.隨著動力機械的廣泛使用,馬匹的役用價值逐漸下降,騎兵也被機械化部隊取代。現在,馬主要用於文化旅遊娛樂領域。

  (延春 詩/攝影)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9日 09版)

[ 責編:孫滿桃 ]

相關焦點

  • 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
    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作者:木子(學海岸上的縴夫hyh)綠草茵茵的草原啊!草原的兒女都騎著駿馬,沐浴朝陽奔向天涯;沿著絲綢之路闖蕩天下,一路高歌讚美中華。就在這樣藍天白雲的普天之下,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意氣風發。贊吧!就在這樣如詩如畫的普天之下,草原的兒女騎著駿馬讚美中華。
  • 《黑駿馬》一部關於草原上發生的故事,一個人騎駿馬在草原上奔騰
    在我們中國,擁有著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民風粗獷又特別淳樸的內蒙古人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過著怡然自得的愜意生活,內蒙古大部分面積都是草原,這也造就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方式都是遊牧民族,靠著在草原上放牧來維持生活,所以,在內蒙古的草原上,牧民們和牲畜可以說有著很重感情。
  • 草原上的女校長:希望孩子們能像駿馬般馳騁
    在賴高娃看來,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可怎樣才能讓全校師生的勁兒擰到一股繩上去,合力打造出一所優秀的鄉村學校呢?經過多次有目的的培訓和學習,賴高娃結合草原牧民的良好品格,琢磨出了「駿馬文化」。 「駿馬,是草原人的精神寄託。
  • 張承志《黑駿馬》:一段悽美的草原愛情,一個離去又歸來的男人的掙扎
    相比於張承志《北方的河》,我更喜歡他的《黑駿馬》。也說不出為什麼,可能《黑駿馬》流露著純淨而唯美的憂傷,而《北方的河》展現的更像現實生活中無言的痛苦吧! 《黑駿馬》是當代作家張承志的一篇中篇小說。它講述了蒙古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曆程,講述了白音寶力格與索米婭的悲劇愛情。
  • 原創草原傳奇微小說《駿馬跑在琴弦上》
    駿馬跑在琴弦上十幾年了,巴林草原那達慕上好漢三技的冠軍得主,都是王府裡的人。上一屆,摔跤王是王府的梅林,冠軍馬是王爺的紅沙馬,神箭手是王府的護衛滿都呼。瓜扯瓜,蔓扯蔓,最後臉上抹粉的事都能扯到王府去。每到八月份,草原溢彩流金。草熟了,花正盛開,牛馬羊駝滾瓜溜圓,仍大口大口地吃草抓秋膘。巴林王就會如期召開那達慕。部眾們往往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摔跤的進入決賽,你要把第一名讓給王爺的人。射箭賽馬者也同樣命運。若不讓或不參加,王府會任意捏你個罪名,抓起來關住,最後弄得非死即傷,得不償失。十幾年了,巴林部眾都是敢怒不敢言。
  • 周末去哪裡?穿雲杉林海,跨稀樹草原,體驗不一樣的雲端天路
    又到周末了,夏日的驕陽讓人難耐,酷暑悶熱令人一籌莫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又讓蝸居家中的人蠢蠢欲動,周末二天去哪裡,京北第一草原避暑去。位於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境內的京北第一天路,地處燕山北麓與內蒙古高原南緣的交匯處,它是「京北第一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
  • 寧波三勤村這片田地,白鷺圍著駿馬走,不是大草原卻比大草原美麗
    藍色的白雲,綠色的青山,駿馬的白鷺,下午的燦陽,讓我想起草原上的西部。這一幕沒有了西部草原的遼遠,意境絲毫不輸給他們。一個年輕的情侶開車經過,禁不住停下腳步,走到馬背上,照了張照片。再想想一首歌:「跑著溜著的山,溜著的雲,溜著的燈,溜著的康定,溜著的城,溜著的月…」一切都恰到好處,除了沒有月亮。
  • 「有文化」的旅遊路線!在「千裡草原」與歷史對話
    宏大氣派的草原都城「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凝聚多民族文化藝術的古建築瑰寶貝子廟、藏傳佛教聖地烏蘭五臺……一座座古建築在歲月中沉澱出厚重的人文光輝。冬天已來,一碧千裡的草原風光不再,但在具有冬日別樣風情的草原上,還可以穿越時空,走近歷史。
  • 騎手揚鞭呼嘯,駿馬任性馳騁,草原上的生活讓人羨慕
    騎手揚鞭呼嘯,駿馬任性馳騁
  • 【看點】《黑駿馬》— 中國第一部蒙古語電影
    1995年的蒙古族主題電影《黑駿馬》(A Mongolian Tale),香港又把它命名為《愛在草原的天空》根據張承志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曾執導過柏林影展金熊獎的《香魂女》和《本命年》謝飛導演執導,曾榮獲第十九屆蒙特婁電影節最佳導演及最佳音樂藝術成就獎和香港第一屆紫荊電影頒獎十大華語片。
  • 《駿馬》鄂溫克專刊|《駿馬》2020年10期小說|格日勒其木格·黑鶴《駿馬傳奇》
    駿馬傳奇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蒙古族)在草原上,騎手雲登的真正傳奇開始於他那匹在賽馬比賽中從未有過敗績的紅色駿馬血駒的逝去。那個春天,雲登的營地建在湖邊。天氣開始轉暖,綠草已露出新芽,枯瘦了整個冬天的羊只在雲登找到的一處朝南的坡地上貪婪啃食著綠草。
  • 我心中有一匹脫韁奔馳的駿馬——《敕勒歌》讀感
    我的心早已飄到那蒼茫的草原之上,化成一匹駿馬,一路馳騁。圖片來源網絡跑累了,停一下,看一看,一望無際的草原,聽一聽,風拂過臉頰的聲音,想一想,沿途看到的風景,也是爽快至極我的心中會有一匹脫韁奔馳的駿馬。我想是對現實牢籠的掙扎,是對生活苦悶的吶喊,是對自由的嚮往。那一匹在草原上奔跑的駿馬,就是自我的加油站,就是前行的力量,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一直奔跑,夢在心在。天蒼蒼,野茫茫,奔馳的駿馬沒有方向。天蒼蒼,野茫茫,心在徜徉無邊的海洋。
  • 「駿馬長歌 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舉行
    「駿馬長歌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舉行 白玉剛觀看演出 8月25日下午3點,第二屆中國馬文化節暨首屆內蒙古國際馬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駿馬長歌詩意北疆」弘揚蒙古馬精神詩歌朗誦音樂會在烏蘭恰特舉行。
  • 牧民養了一百多匹駿馬,一匹馬12000元,看草原上富裕的牧民
    今年10月份去新疆,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看到一位牧民養了100多匹駿馬,是個放牧大戶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巴音布魯克意思為「富饒的泉水」,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這裡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新疆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 當代作家張承志及其名作《黑駿馬》
    》《黑駿馬》是張承志1981年發表的中篇小說,曾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學成回到伯勒根草原的白音卻發現索米婭總是躲著他,在一次聚會上酒後的白音意外得知,索米婭竟然懷上了惡棍黃毛希拉的孩子,雖然後來老額吉告訴了白音是被黃毛強姦的真相。但是精神幾乎崩潰的白音,還是痛苦中離開了草原。
  • 草原民族風從內蒙古吹進冬日臺灣
    草原民族風從內蒙古吹進冬日臺灣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6日電 (烏瑤 李愛平)26日晚,「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內蒙古民族歌舞晚會」在臺灣精彩亮相,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為臺灣觀眾吹來一股濃濃的「草原民族風」。
  • 客廳沙發背景牆掛什麼畫好,陳雲鵬動物畫駿馬圖優雅大氣有品味
    陳雲鵬先生的駿馬圖是給不錯的選擇。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使畫馬藝術得到升華,陳雲鵬去過廣西、廣東、江西等很多地方,多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寫生,到牧民的蒙古包中和牧民生活在一起,以生活為基礎,創作出許多神態各異的鞍馬、奔馬作品。他很喜歡到處走走,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同時也能磨練意志。
  • 電影《駿馬少年》入圍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
    新華網石家莊6月16日電(記者任麗穎)記者16日從河北電影製片廠獲悉,由其主持出品、拍攝,取材於河北壩上草原當代少年生活題材的數字電影《駿馬少年》順利入圍2011年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
  • 雪原林場,駿馬踏冰,呦呦鹿鳴,道不盡的內蒙
    去內蒙,乘越野車穿越烏蘭布統,領略冬日草原的魅力。草原的冬天與別處不同,大地遼闊而蒼茫,一眼望去便是白雪覆蓋的萬裡河山。成群的駿馬在白色的天地間奔馳,馬蹄聲聲震天如同雷鳴,濺起的雪花仿佛雲霧,一副會動的駿馬圖展現在我們眼前。
  • 新·探微皮卡人——牧羊人的草原「駿馬」
    這個小家擁有著300多隻羊和20多匹馬,大自然饋贈的天然牧場哺育了這些草原生命。《新探微中國皮卡人》的第二期,我們來到了內蒙古草原深處,主人公孫布日是生活在錫林郭勒盟吉日嘎郎嘎查(嘎查,蒙語,即「村」)中的普通牧民,也是一位新晉的皮卡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