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來了個「浦新兵」
■方瀟澎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馬藝訓 王文濤
晚點名,在全中隊官兵注視下,指導員劉曉尉給浦紹紅卸下中校銜,換上了列兵軍銜。
自我介紹時,武警雲南總隊人力資源處副處長浦紹紅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浦新兵」。
曲靖支隊會澤中隊士兵阿力木江•凱賽爾一聽,又新鮮又好奇:這名兵齡20多年的「新兵」,真會按照新兵標準要求自己嗎?
第二天早上跑3000米時,阿力木江不停地偷瞄「浦新兵」。「他會不會半途掉隊呢?跑完步還有基礎體能,他能行嗎?」阿力木江心裡嘀咕著。
事實證明,阿力木江的懷疑是多餘的:「浦新兵」不僅沒掉隊,基礎體能訓練勁頭比小夥子們都足。
「這可和老班長以前說的不一樣呀!」一個早操下來,阿力木江腦海中「總隊機關首長高不可攀」的「設定」完全被打碎。阿力木江不禁對「浦新兵」更好奇了。
中隊安排阿力木江帶領浦紹紅一同站哨。哨位上,阿力木江將注意事項和應知應會,一股腦兒地教給「浦新兵」,就像當年自己的班長教他那樣。
沒過多久,浦紹紅主動要求單獨執勤,並請求站「最難站的那班哨」——凌晨2點到4點。
中隊很快將浦紹紅獨自編入執勤哨位。
巧的是,阿力木江和「浦新兵」站同一班哨,兩人恰好是對角。
新兵第一次上哨,沒了班長在一旁嚴格督促,通常會有所鬆懈。
這名「浦新兵」表現會怎樣?阿力木江不禁在心裡又打了一個問號。他有些迫不及待地等待凌晨到來。
夜裡,一聽到叫哨,阿力木江立刻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戴好裝具,和浦紹紅一同走上崗樓。
雖說是凌晨2點多,可阿力木江毫無困意。透過監控,他掌握著每一個哨位的情況,同時,特意關注著這名「浦新兵」的一舉一動。
2個小時過去了,阿力木江有些「失望」——不管什麼時候看「浦新兵」,他都精神抖擻。
下哨後,領班員講評執勤情況。阿力木江得知,「浦新兵」不光站好了自己的崗,還不止一次提醒了友鄰哨位。
這下,阿力木江對「浦新兵」由衷敬佩起來。
隨著時間推移,「浦新兵」漸漸融入了阿力木江的工作圈和生活圈,也和應急班的其他戰友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同時,「浦新兵」對官兵的困難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時光總是匆匆。按照計劃,「浦新兵」該前往下一個單位蹲連住班了。
聽到「浦新兵」要走的消息,應急班的戰友們非常不舍——回想「浦新兵」在中隊的這段時間,窗戶修好了,樓梯樓道裝了防滑墊,新添了燒水器和洗衣機……這都是「浦新兵」留下的「印跡」。
中隊幹部也捨不得——「浦新兵」以自己的經驗,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抓中隊的全面建設。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浦新兵」的感觸更深——
「機關要加強工作統籌,緊貼基層實際,更要充分相信基層。」在蹲連總結匯報會上,浦紹紅向武警雲南總隊全體機關幹部道出了心得。
蹲連住班,蹲出了什麼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楊 璽 特約通訊員 馬藝訓 通訊員 方瀟澎
聽說武警雲南總隊要組織機關幹部蹲連住班,文山支隊執勤二大隊廣南中隊上等兵陳俊羽不免有些好奇。
當兵快2年了,陳俊羽還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過「總隊首長」。在他印象裡,「總隊機關幹部」的影子模模糊糊,似乎「高不可攀」。
此刻,大隊長楊小攀有些忐忑不安——如果機關幹部到自己大隊下屬的中隊蹲連,真的安排他們住到班裡嗎?會不會影響感情?
思來想去,楊小攀拿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讓下基層的機關幹部住進招待房。
然而,從總隊財務處助理員趙崇利邁進中隊那一刻起,楊小攀就發現,事情似乎不像他想的那樣……
武警雲南總隊政治工作部幹事朱洪昌(左一)蹲連住班期間走上崗樓參與中隊執勤。 解曉東攝
關鍵詞:距離
當一名士兵在你面前敞開心扉
車停在一排活動板房前,趙崇利背著背囊走下車。看著眼前一排低矮的活動板房,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要蹲連的中隊營區竟然條件這麼艱苦。
「我們中隊的老營房,6年前被鑑定為危房。為了保證官兵的安全,中隊建起活動板房,暫時過渡居住。」中隊指導員吳治亮解釋說,「新營房去年才剛建好,現在正完善各類訓練、生活設施。今年年底我們就能搬進去了。」
第一個晚上,趙崇利沒睡好。風呼嘯而過,吹得板房直作響。第二天,他帶著黑眼圈,強打精神上了訓練場。
訓練間隙,趙崇利和中隊官兵聊天得知,他們對板房的噪音早已「免疫」。
「更遭罪的你還沒遇上呢!夏季最熱的時候,睡午覺就像躺在蒸籠裡;冬天夜裡,加蓋兩床毛毯還凍得直哆嗦。」一班長楊深說,「我們都習慣了,也沒誰埋怨過、叫過苦。」
「不是親身經歷,真是難以想像,基層戰友們真是吃苦不言苦。」趙崇利算了算,從2014年到現在,中隊至少有4茬官兵在這排低矮的板房裡度過。從穿上軍裝到脫下軍裝,這排板房是他們抹不掉的獨特軍旅記憶。
按照計劃,周三下午要開展「設卡」訓練,地點就在中隊板房前。可是,中隊板房前方坑坑窪窪,既沒有遮蔽物,也沒有狹長地形。
如何開展訓練?趙崇利不禁疑惑。
很快,中隊長李偉給出了答案——「把輪胎全部搬過來,錯開放置。」「那個低洼的地方,加上一塊訓練墊。」「這裡有點高,放個輪胎……」
只見板房前那條不平整的路,很快變身為一個地形複雜的「設卡」訓練場。
趙崇利不禁讚嘆:難怪中隊雖然這麼艱苦,訓練、執勤卻一樣都沒落下!
中隊長李偉笑著回應:「有句老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次,上等兵吳傑找到趙崇利,說想和他「聊聊天」。
吳傑是中隊的網絡維護員,負責保障中隊信息網絡的暢通和安全。入伍前,他是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也在軟體公司工作過。
雖然已經決定今年就退伍,但吳傑仍然認真負責地維護著中隊的網絡,並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帶出一個「徒弟」。
「我的夢想,就是退役後開一家軟體公司。」談到自己的打算,吳傑很興奮。那一刻,趙崇利發現他滿眼「星光燦爛」。
「當一名士兵在你面前敞開心扉,就證明他完全把你放在了心裡。」趙崇利告訴記者,「如果剛到中隊時,感覺自己距離官兵們有『十萬八千裡』,那麼,當吳傑和我談理想那一刻,我們的距離就是心心相印了。」
總隊作勤處處長陳雲河介紹,從總隊機關到各基層中隊,最近僅有不到20分鐘的車程,最遠的將近900公裡。如今,隨著技術發展,內部網絡能夠連通每一個哨位。但空間上的距離,往往還是會給機關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帶來一定難度。如果機關對基層的認識產生偏差,就會導致某些工作雖然開展了,但針對性不強、落不到底。
「距離近了,一些原本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找到了答案。只有撲下身子,徹底走進基層官兵,實現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的『雙歸零』,才能真正聽到實話、看到實景、摸透實情。」總隊副政委馮貴富說。
幹事趙慶剛(左一)和中隊官兵玩在一起。 羅志成攝
關鍵詞:情感
產生情感共鳴,就會不自覺地換位思考
「徐老兵,最近我計劃休假。到時候,我來昆明看你。」
最近,武警雲南總隊組織處幹事徐楊收到一條消息,發送人是怒江支隊執勤中隊班長張海龍。
而這位「徐老兵」不是別人,正是徐楊。
徐楊初到中隊蹲連住班時,班裡格外安靜。為了儘快「打開局面」,徐楊主動找戰友們交談,卻始終有種「說不出」的尷尬——大家對徐幹事有問必答,但又不說一句多餘的話。三兩句答完,戰友們又埋頭繼續忙手中的事情。
徐楊找到班長張海龍,希望他帶頭改口稱呼自己名字。可是,張海龍不肯。幾經周旋後,張海龍勉強同意稱他為「徐老兵」。
有了班長帶頭,戰友們逐漸把「徐老兵」叫開了。沒過多久,班裡恢復了以往的熱鬧。
一次訓練,徐楊偶然把目光落在張海龍的手上。那一刻,他被震撼了——那雙滿是皺紋和老繭的手,根本不像是27歲年輕人的手。
兩天後,張海龍收到一瓶護手霜。「班長,你就收下吧,就算為了你將來的那個她不會因為你這雙手而嫌棄你!」徐楊說得很誠懇。
「不會不會。如果她愛我,肯定會愛我的一切。」張海龍故作輕鬆地說。
很多時候,正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讓他們無形中有了共同的記憶,從而締結起情感的紐帶。
中隊的訓練場十分開闊,唯獨東南角上長著一棵大榕樹,與訓練場格格不入。
為了平整訓練場地,上級機關曾建議將這棵大樹砍掉或移栽。不想,中隊官兵多次請求將樹留下。
後來,徐楊漸漸了解到,自中隊搬遷到這裡,這棵大榕樹就紮下了根。曾經,榕樹被白蟻啃食得奄奄一息。中隊官兵又是煙燻噴藥,又是修花臺壘厚土,才把它搶救過來。經此一劫,大樹反而垂下一根長長的須莖,直插土裡。
大榕樹周邊很空曠,陽光也很充足,枝丫卻朝北逆向生長。那裡,恰是戰士們日常訓練的方向。
「每次一上訓練場,就感覺有位老兵在看著我們。」上士班長李玉龍說,大榕樹見證了中隊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一茬茬官兵的成長,「再說,留下它並不會妨礙我們開展訓練。」
每當想起這棵大榕樹,徐楊就仿佛看到戰友們生活和訓練的身影,看到那段寶貴的蹲連住班時光。
宣傳處幹事張立坤在大理支隊巍山中隊蹲連住班。期間,恰逢支隊舉辦教學法比武。班長任遠松一籌莫展,鼓起勇氣向張幹事求教。
得知情況,張立坤放下手頭工作,加班加點指導任遠松。從情節設計、教案撰寫,到現場把控、突發情況處理等等,張立坤手把手幫帶。
後來,支隊比武因故未能如期舉行,那份教案卻被任遠松「收藏」了起來。「這是我最珍貴的軍旅記憶之一。」任遠松說。
為了離官兵更近,張立坤主動要求站凌晨4點到6點這班哨。加上交接哨,這班哨兵的平均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
張立坤粗淺地算了一筆帳:上一次哨,至少要走3000米。戰友們平均每天至少站2班哨,一年下來大約要走上千公裡。
「當你和中隊官兵產生情感共鳴,就會不自覺地換位思考。」張立坤認識到,感情上親近,思想上認同,理解和溝通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帶著感情做工作,才能嘗到基層的酸甜苦辣,才能消除官兵的疑慮,獲得官兵的信任,才能在工作中多一些助力、少一些阻力。總隊政治工作部主任餘仕勇說:「能否做到帶著對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是檢驗機關幹部工作開展的『試金石』。」
參謀吳蒞(左一)發現,通過幫廚,他和官兵們溝通起來容易多了。 何德正攝
關鍵詞:問題
機關給的,是基層想要的嗎
不久前,武警雲南總隊取消了每周四晚的「雲嶺夜校」和每周六的武器裝備維護保養活動。目的只有一個:給基層留出更多自主空間。
對此,時任宣傳處副處長盧文高深有體會。他在迪慶支隊維西中隊蹲連住班的6天時間裡,中隊以不同形式接收各類通知55次,平均每天有9.2個通知,最多的一天接收了18個通知。
「每個通知都有或大或小的事情,都需要落實。如果遇到好幾個大項工作平行展開、交織疊加,肯定會影響大綱規定的正常訓練、執勤、教育等工作。」維西中隊中隊長張波說。
盧文高分析認為,機關各部門之間活動、會議安排整合不夠是主要原因。
以總隊舉辦的「雲嶺夜校」為例,最初開辦夜校時,是為了解決基層官兵理論水平不夠高、理論學習難的問題。每周四晚,或由總隊機關幹部授課,或邀請地方專家學者來講課,內容不限、形式多樣。儘管夜校的課程不在大綱規定的政治教育計劃之內,但一度受到官兵好評。
然而,隨著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廣,官兵們對「夜校」的內容、形式、吸引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夜校」質量的提升速度卻遠遠追不上官兵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有時,「夜校」內容還會與每周規定的教育課「撞車」。後來,夜校這個「課堂」硬是漸漸變成了「例會」。
基層真正需要的,不是形同「雞肋」的「雲嶺夜校」,而是能夠自主發揮的空間。總隊機關當即決定,將它砍掉!
被砍掉的還有周六上午的武器裝備維護保養活動。「既然大綱沒有明文規定武器裝備維護保養必須在周六上午完成,為什麼要統一安排在周六上午?」總隊裝備保障處參謀龍飛宇對記者說,與其「統一時間」,不如讓基層自己安排。只要按規定落實了武器裝備維護保養制度,基層可以自主安排時間。
去年,總隊推進各基層單位建起了文體娛樂室,併購買了健身套裝組合器材。剛建好時,每天熱鬧非凡。可一段時間後,來健身的官兵寥寥無幾。目前,這個房間基本成了擺設。
問及原因,官兵們回答,健身發燒友只是少數,大多數官兵更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等多人競技運動。
「如果能根據中隊實際,將健身組合器材換購更多的文體娛樂器材,官兵們會更滿意。」某支隊一名幹部坦言。
為什麼機關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財力、物力,給基層辦的一些「好事」,基層官兵卻並不買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機關給的,並不是官兵想要的。
「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摸準基層的真實需求,按需解難、精準服務,才能讓服務基層送去的『水』變成官兵渴望的『及時雨』。」總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董兆昕認為,「這是對每一名機關幹部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的『重塑』。」
更多的變化,正在這個總隊的機關和基層悄然發生。
時任信息通信處參謀丁天順蹲連住班,來到昆明支隊執勤二大隊執勤四中隊。這個中隊距離市區和支隊醫院都挺遠,官兵看病難。雖然總隊和支隊都安排了醫務巡診,但遠遠不能滿足中隊需求。
後因工作調整,丁天順擔任執勤支隊副參謀長。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協調支隊醫院加大醫務巡診力度,為官兵們及時送去醫療服務。
情報處副處長陳金鵬的工作方式,不知不覺變了。現在,接到上級下發的教育整頓活動通知後,他制訂本級的落實計劃前,首先會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按照預定計劃下發通知,基層能不能實現?對基層正常的訓練、執勤、教育有沒有影響?會不會衝擊當下重要工作?
「基層是面鏡子,機關要常照照這面鏡子。」總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朱強說。
腳下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有多少底數
■黃天傑
1958年,毛主席倡導所有軍隊領導幹部每年要下去當一個月兵,許世友、楊成武等將領紛紛響應毛主席號召住進班排,成為我軍歷史上的佳話。
應當看到,蹲連住班同樣是一項重要的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蹲連住班是機關履行職責、促進基層全面建設的重要手段。
習主席強調,當兵就要真當,蹲連就要真蹲。
蹲連住班,前提在於要沉得下去。基層的門檻很高也很低,關鍵看蹲點幹部願不願降低身段、拿出耐心。要嚴格與士兵實行「五同」,端端士兵的槍,睡睡士兵的床,乾乾士兵的活,與士兵共同執勤訓練、摸爬滾打。要打消職務的顧慮,跨越機關與基層的距離,不把自己當外人客客套套,不把官兵當外人指手畫腳,深入基層官兵的工作圈、娛樂圈、情感圈,真正實現與基層官兵空間和心理「零距離」。
蹲連住班,關鍵在於蹲出感情。機關幹部成天坐在辦公室,難免不自覺同基層拉開距離,對基層的感情也會發生變化。正所謂「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難通」,機關對基層充滿真摯的感情,才能發自內心地渴望聽到基層心聲;基層只有感受到機關的真情,才能毫無顧慮地說出所思所想。如果彼此貌合神離,感情沒有建立起來,機關與基層之間就容易產生隔膜。
蹲連住班,目的在於發現問題。機關工作中的問題,基層官兵最清楚;機關工作中的失誤,基層官兵感受最真切。要藉此看一看機關自身的風氣正不正,作風實不實,有沒有脫離了基層;看一看政績觀對不對,有沒有把主要心思放在抓基層、抓經常、打基礎上;看一看工作統籌科不科學,部門之間有沒有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看一看有沒有「土規定」「土政策」,有沒有不按規章制度的「隨意加減法」。
蹲連住班,最終是要解決問題。對蹲點發現的問題,要出實招硬招,邊查邊改、立說立改;同時,要幫助部隊查找存在的問題、剖析抓建的難點、尋找發展的辦法,一招一式地傳幫帶;對基層官兵關切的隨軍家屬安置、大齡官兵婚戀、子女入學入託等問題,要下大力氣解決,維護好基層官兵的合法權益。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當及時向機關業務部門反饋,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圍,才能助力基層官兵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作者:方瀟澎 馬藝訓 王文濤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