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成績預計23日公布
屠呦呦、霧霾等成高考綜合科目考題;閱卷預計22日完成,23日前後公布各批次錄取線
隨著昨日17時高考英語的結束,北京96個考點將進入正常教學活動。市教委表示,截至昨日17時,全市各考區、考點、考場秩序良好,考試平安有序。
據悉,高考評卷工作將於今日開始,預計會在6月22日結束,成績及各批次錄取分數線有望在23日前後公布。按照此前工作安排,本科志願填報會在25日至29日進行。
文理綜合試題均關注時事熱點
昨日17時,2016北京高考外語科目交卷鈴聲響起,意味著全市約6萬考生正式「解放」,至此與試卷作別。
按照慣例,高考第二天進行的是綜合和外語的考試。與前天考後的輕鬆感不同,昨日綜合科目考試結束後,不少考生表示題目較難。
據悉,今年文理科綜合試題都關注了社會時事熱點,屠呦呦青蒿素、小區停車位、霧霾等都成為了命題資料。
外語聽力打破雷雨天「魔咒」
英語試題相對容易,北京八中一名考生介紹,今年英語作文題有兩篇,一篇為歷史人物對你的影響,第二篇是世界地球日看圖寫作,聽力難度較低,沒有新題型,該考生覺得試卷難度尚可,還開玩笑說,覺得大家聽力都能拿滿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外語科目考試還打破了聽力必逢雷雨天的「魔咒」,考試期間天氣狀況良好,外語聽力考試順利進行。
明年起,高考統考將沒有外語聽力,改為一年兩次機考,分值30分。
本科志願填報25日至29日進行
市教委介紹,根據工作安排,高考評卷工作將於9日開始,預計於6月22日結束。
根據往年情況,今年高考成績有望在23日前後公布,同時還會公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本科志願填報將在25日至29日進行。
■ 試題解析
英語
考生寫歷史人物或遇詞彙障礙
市考試院專家介紹,今年高考英語試題既覆蓋了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無偏題、怪題,又給能力較強的考生留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例如書面表達部分第一節,要求考生向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歷史人物。試題以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為背景,鼓勵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歷史,汲取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華,試題體現了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橋梁作用,也是語言作為「軟實力」的一種具體體現。
書面表達部分第二節,則以「地球日」為背景,要求考生講述如何採取實際行動,變廢為寶,深入社區進行宣傳的故事。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愛護地球,建設綠色家園。試題信息豐富,內容貼近生活,各層次考生都有話可說,語言能力較強的考生也有發揮空間。
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老師馬清認為,今年北京高考英語試卷從整體上看難度略有提升,過渡較平穩。試題重點突出,命題思路清晰,重視對思維能力和全面文化素質的考察,重在使用,強調交際。
馬清說,作文題對於語言組織和詞彙積累的要求極高。雖然本次應用文並沒有限定考生必須寫某一位歷史人物,但是談及人物的貢獻和對自己的影響時,考生有可能會遇到大量的詞彙障礙,故應用文的難度較去年明顯提升。
文綜
跑步熱、停車難成題目材料
市考試院專家組介紹,今年的文科綜合高考題目強調理論聯繫實際,選材具有時代性,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發展、國內外重大熱點以及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深度參與社會實踐等。例如第28題用「跑步熱」的素材,引導學生感悟奔跑中積極樂觀、堅持不懈的人生態度。
同時,試題還從傳統文化現代化、文物讓「歷史活起來」等角度,讓學生體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人心靈的滋養作用,第24題把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泥人張」傳統工藝,與新興大眾傳媒手段、現代三維動畫技術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用大眾樂於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是文化創新的生動體現。
命題還貼近學生實際,關注現實中的熱點,例如根據小區停車難設置試題。另外還以海昏侯墓的熱點為依託,考查學生利用材料辨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該材料還用於考察地理知識,以開放性的設問方式,要求考生歸納遺產旅遊的價值所在。
專家組稱,該題需要考生對所學的旅遊地理知識進行提煉,並具體分析可能帶來的重要影響,創新性立意考查躍然紙上。
理綜
生物素材大量選用國際頂級論文
對於理科題目的命制,市考試院專家用「穩」字總結,同時關注創新。
例如物理部分,在強調主幹知識考查、體現學科綜合能力同時,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科學文化,緊跟現代科技應用發展。如第17題以宋代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關於地磁偏角的記載為素材,深入考查了考生對地磁偏角、地磁場的分布以及地磁場對帶電粒子的作用的理解。
另外還聯繫生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如第20題以近年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和空氣汙染為背景素材,考查了考生加工素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試題的命制關鍵則是以體現科技創新成果、綠色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的製備等為主體,突出體現思維過程和思維深度,重點考查概括歸納能力。
市考試院專家組介紹,生物題目素材大量選用國際頂級論文,通過命題者巧妙地轉化,將高深難懂的實驗數據化繁為簡,令專業學術的論證過程通俗科普。例如第29題以研究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為情境,向考生展現了從科學問題的發現到解決的系列過程,不僅考查了考生的知識積累,而且著重強調科學思維的方法與習慣。
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教師組分析,今年理綜卷區分度較高,在命題方面創新較大,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很好的區分和選拔作用。其中,生物試卷整體難度略高於2015年高考試題,主要體現在個別小題難度增加,但試卷依舊是以中等難度題目為主。
【文科綜合卷】
目前學術界基本上一致認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劉賀,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為曹操這一問題上還存在爭議。
(1)閱讀上表,對比劉賀墓資料,說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爭議的原因。(8分)
海昏侯墓將規劃建設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列舉該遺址公園對當地旅遊業發展的影響。(10分)
跑步正成為許多人青睞的健身方式。回答第28、29題。
28.「奔跑,兩腿以最簡單的方式交替前行,無數次地重複,但每一步都是新的邁進,最後能成就出一個看似難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讓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變得獨特,平凡可以變得卓越。」從以上跑步愛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領悟到
A。人生價值的大小通常來自於個人體驗
B。生命的意義在於社會對個體的肯定
C。人可以在量的積累中獲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斷推動社會發展
(參考答案:C)
29.「跑步熱」的興起,使一些城市的馬拉松比賽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賽事組織者常常面臨報名者眾多而參賽名額有限的困難。在解決參賽名額這一稀缺資源配置的難題時
①先到先得的排隊法能緩解供求矛盾
②隨機分配的抽籤法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③價高者得的拍賣法違背了市場競爭的公平原則
④優先本地報名者的做法是採用計劃手段配置資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參考答案:B)
【理科綜合卷】
6.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獲得諾貝爾獎的是
A。徐光憲建立稀土串級萃取理論 B。屠呦呦發現抗瘧新藥青蒿素
C。閔恩澤研發重油裂解催化劑 D。侯德榜聯合制鹼法
(參考答案:B)
20.霧霾天氣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霧霾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形狀不規則,但可視為密度相同、直徑不同的球體,並用PM10、PM2.5分別表示球體直徑小於或等於10μm、2.5μm的顆粒物(PM是顆粒物的英文縮寫)。
某科研機構對北京地區的檢測結果表明,在靜穩的霧霾天氣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範圍內,PM10的濃度隨高度的增加略有減小,大於PM10的大懸浮顆粒物的濃度隨高度的增加明顯減小,且兩種濃度分布基本不隨時間變化。據此材料,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PM10表示直徑小於或等於1.0×10-6m的懸浮顆粒物
B.PM10受到空氣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終大於其所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懸浮顆粒物都在做布朗運動
D.PM2.5的濃度隨高度的增加逐漸增大
(參考答案:C)
【英語卷】
書面表達第一節(15分)(詞數不少於50)
假設你是紅星中學高三學生李華。你的英國朋友Jim在給你的郵件中提到他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並請你介紹一位你喜歡的中國歷史人物。請你給Jim回信,內容包括:
1.該人物是誰;2.該人物的主要貢獻;3.該人物對你的影響。
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供題
(記者 黃穎 郭超 趙實 吳為 李婷婷 信娜 沙璐 實習生 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