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外來物種」,因肉質鮮嫩被引進我國,身上還會散發麝香味!

2020-12-05 雅歌小汐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因此一些純天然無激素養飼的特禽尤其受愛養生人士的青睞。

某些特禽本身就具備滋補的特性,所以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例如,今天要嘮的這種特禽,雖然是「外來物種」,卻因肉質鮮嫩深受我國人民歡迎,而且它的身上還會散發麝香味。

俗語說「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但是野生大雁早已被列入中國保護動物之列,當然不能捕捉。因此人們就紛紛尋找可以人工飼養的禽類來代替,麝香鴨就是其中一種了。

麝香鴨又名香鶉雁,這種外來物種源於美洲,多年前引入我國。麝香鴨在民間有很多叫法,有些地方稱為番鴨、巴西鴨,也有叫作紅嘴鴨、疣鼻棲鴨,但更多為稱它為香鶉雁和麝香鴨。

麝香鴨還是禽類裡的「四不象」,人們說它似鵝非鵝,似鴨非鴨的鴨科家禽。但為什麼還會有麝香鴨這個名堂?原因是公的麝香鴨在繁殖季節裡,全身會散發出麝香味,因此人們又名它為麝香鴨。

據說,麝香鴨當初引進中國的時候可是費了大功夫的,而它廣受歡迎的最初原因其實是因為它的「肝臟」。麝香鴨的肝臟被譽為有非常難得的解毒因素,作為食療尤其能起到滋補身體的功效。

隨著近年豬肉價格不斷上漲,麝香鴨的價錢也大大地有所漲幅,現在市場售格近10元每斤。雖然價格漲了不少,但因為麝香鴨的肉質鮮嫩,還是沒能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歡愛。而烹調麝香鴨的方法也很多。例如……

紅燒麝香鴨

這道菜的竅門是要大火下肉,用爆炒的方式把鴨肉的肉汁鎖住,配上各種調味,再轉小火慢燜。臨離火前再勾一個薄茨就完成了。

別看它的烹調方法沒啥技術含量,只要是肉質上乘的麝香鴨,無需過多的烹調手法也會鮮香無比。

優質的紅燒麝香鴨幾乎沒有肥肉,且肉質酥而不柴,用它來燉湯更是濃而不冽。

四物麝香鴨湯

一聽這菜名就知道這道湯一定是極具滋補食療功效的。所謂四物,用的是其實是川芎、白芍、當歸、熟地黃。把鴨肉焯水撈出,放入四物和杞子一起燉1.5小時就能完成。

燉好的鴨肉湯,湯汁清香鮮美,與肉同吃最是滋補養顏,是一款在閩臺地區很流行的藥膳滋補湯。

因為這道湯實在鮮美可口,因此還衍生了另一種美食——番鴨面線。

薑母鴨

印象中的薑母鴨,鴨肉嫩而不膩,姜的香味聞著濃鬱,喝的時候卻辣得暖身而不凌冽。鴨肉吸收了姜的香味,更是汁鮮肉香,味道濃而不膩。

做薑母鴨的程序其實還挺繁複的,做一隻鴨要就要用到老薑半斤,姜要足夠多,寧多勿少的多。

鴨肉要先焯水。姜和八角、香味、桂皮一起要用麻油炒香撈起。

鍋中剩油,調大火把鴨肉炒至表皮微焦,接著加入姜和各種香料一起炒香,倒入開水煮開後調小火慢燉。

燉至湯汁差不多收幹加入醬油、老抽、料酒、糖和鹽調味就完成。

講究一點的做法還要在湯汁差不多燒乾的時候轉到砂鍋裡燉。但無論是講究還是粗糙一點的做法,薑母鴨都是一道姜香四溢,鴨肉酥嫩入味的美食。

現在豬肉價格漲上天,在「吃不起」豬肉的日子裡,麝香鴨也未嘗不是一種好選擇,畢竟鴨肉的脂肪含量也低,相對來說還是挺適合減肥小夥伴的。不知各位有沒有吃過這種鴨做的美食?其待你能在留言區分享。

小汐今天分享的「它是「外來物種」,卻因肉質鮮嫩被引進我國,身上還會散發麝香味」到這裡,希望你會喜歡本文,更希望你能點擊關注我,或者收藏分享文章以作鼓勵。

相關焦點

  • 足像鴨身體似鵝,渾身散發麝香味,3個月就出欄,10元1斤很少人養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種奇怪的家禽,它的冠子像雞,腳卻像鴨子,而身體卻和鵝很相似,並且這種動物的身上還散發著麝香味。引進我國也有20餘年了,其價格近年也是不斷上漲,如今能賣到10元一斤,但是卻很少有人養殖。
  • 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摘要: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文/農夫也瘋狂 距離2020年的農曆春節還有幾天的時間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為過年做準備,比如製作豆腐、購買年貨、殺雞殺鴨等。
  • 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如今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你最愛吃哪些
    隨著國家、地區間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密切,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正在全世界範圍悄悄打響,其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的生態安全,但也有一些個案,比如一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國後它們的命運也被改變,下面就來看看10大外來物種「入侵我國
  • 全身能散發麝香味,3個月可出欄,一隻利潤20元,春節最好賣
    本期主題:全身能散發麝香味,3個月可出欄,一隻利潤近20元,春節最好賣。在我國民間有句俗語「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雁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種珍饈野味,在古代的時候還曾上過「八珍」,不過在隨著野生大雁越來越少,已被列入了我國保護動物之列,禁止捕捉,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其可進行人工養殖的替代品,香鶉雁就是其中之一。香鶉雁是什麼?
  • 我國引進一種外來植物,意外成為入侵物種,和小龍蝦命運相似
    現如今,世界各地的物種交流非常頻繁,一部分是人類無意造成的,還有一部分是主動引進。就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國從南美洲引進了一種植物,名叫「洋落葵」,這種植物不但具備觀賞價值,還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因而是一種很有開發潛力的植物。
  • 這種魚肉質鮮嫩細滑,香味撲鼻,吃了就收不住嘴,吃完人就掛了!
    南海諸島有一種魚,肉質鮮嫩細滑,做熟了香味撲鼻,只要一吃起來就收不住嘴,吃完了人就掛了!怎麼回事兒呢?這種魚有劇毒。什麼魚啊?它屬於肉毒型魚類,其色金黃,顏色誘人。普通黃鱔是沒有毒的,海黃鱔卻是奇毒無比。 海黃鱔長1米多,比普通黃鱔要稍長一些,它的肉有猛毒,毒性很強烈,吃完就死,而且無藥可救。海黃鱔的毒素叫「雪卡」, 是一種神經毒素。這種毒不溶於水,加熱也不能分解,中毒後會感覺肚子疼,心慌氣短,然後四肢麻木,行動不便,還會出現肌肉疼痛,感覺極度疲勞,到最後呼吸麻痺而死。
  • 雲南發現稀有動物,體型像豬卻不是豬,身上還會散發特殊香氣
    雲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如果去過雲南的人應該就知道,在雲南最有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野生菌,每年還會有一些人因為誤食有毒菌而鬧出的笑話。不過從雲南有這麼多野生菌這一點來看,我們也能夠知道雲南肯定是一個非常自然原始的地方。
  • 外來物種入侵?四川村民捕獲大量兇猛「鯊虎魚」,村民:鮮嫩好吃
    這些外殼粗糙、頭大身子短的「怪魚」,並非老鄉們說的本土魚「鯊虎魚」,而是一種外來物種,筍殼魚! 筍殼魚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外來物種」 其實,最近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洪水,已導致了大量養殖逃逸事件,比如前幾天網絡熱傳的「甘肅千萬斤鱘魚逃往四川廣元白龍湖」的事件...... 而每當外來物種大量入侵本土江河,往往引起許多關於生態方面的擔憂。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作為食物引進我國,卻因寄生蟲高達6千條被禁,見到請立即除掉
    說到這,筆者想到一種不算是螺螄,但卻長得像螺螄的外來物種,它曾作為食物引進我國,卻因寄生蟲高達6千條被拉黑,見到請立即除掉。 (農田裡泛濫成災的福壽螺) 說到外來物種,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會喜歡
  • 「藍蝦」入侵我國,體長40釐米,肉質堪比小龍蝦,或將泛濫成災?
    物種入侵現象,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的交通技術發展迅速,各國之間的來往變得十分頻繁,而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都變得更多,而物種入侵也隨著而來。中國的物種入侵事件並不少,據統計,我國至少發現188種入侵植物,81種入侵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有50種都在我國發現。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它是外來物種「淡水鯊魚」?春節市場價180元一斤,值得養殖嗎?
    #萬象大會#導讀:它是外來物種它是外來物種「淡水鯊魚」?我一看圖片,乖乖,不得了,確實很像鯊魚,渾身和鯊魚一樣沒有鱗片,魚鰭很硬,很鋒利,如劍一般。整個身體的形狀也像一把劍,但是身上長有一些斑點,斑斑點點的很像芝麻。由於我也是百度的老用戶了,我利用百度的拍照識圖技術,憑藉圖片搜索出了這種魚的名稱——芝麻劍魚!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這五種外來入侵物種,除了它取得了成功,其他的都被吃到依靠養殖
    導讀:這五種外來入侵物種,除了它取得了成功,其他的都被吃到依靠養殖對於外來物種的防範,一直以來都是要嚴加防範的,來往物種入侵對於當地的資源環境
  • 國外那些外來入侵物種生蠔、鯉魚、大蝸牛,做成菜還真吃不了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幾乎每一次引進外來物種都是一次災難。因為這些外來物種在本土沒有天敵,而它們又繁殖力極強,短時間內就能泛濫成災。有人說,這對中國人來說都不叫事,做成菜吃掉不就行了?可是,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做成菜還真的吃不了。亞洲鯉魚入侵美國幾年前美國政府曾用盡洪荒之力,斥巨資幾千萬美元,就為了防止美國五大湖遭到亞洲鯉魚入侵。
  • 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就是以它為例,來看「引進」和「入侵」的區別。 看任何事物,都要用相對的觀點去審閱。「外來物種」的概念,自然是相對於本土物種而言的。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車馬都沒有的年代,一個區域的物種從簡單到複雜,基本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產生的。也因此,一個物種能在一個地區蓬勃發展,定是經過了競爭這一環節,和其它物種之間達成了「相安無事」的某種平衡狀態。
  • 5種「入侵」的物種,除了它「成功」了,其他4種全被吃到靠養殖
    5種"入侵"的物種,除了它「成功」了,其他4種全被吃到靠養殖 當提及物種生態鏈,大家都知道外來的生物入侵,都會給本地的生物鏈一定的破壞,甚至有可能會因為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的繁殖,從而給當地居民帶來不少困擾。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眾所周知,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相生,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一個外來物種進入後,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而泛濫成災,打破生態平衡,最終導致嚴重的生態危害,對經濟發展具有極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