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因此一些純天然無激素養飼的特禽尤其受愛養生人士的青睞。
某些特禽本身就具備滋補的特性,所以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例如,今天要嘮的這種特禽,雖然是「外來物種」,卻因肉質鮮嫩深受我國人民歡迎,而且它的身上還會散發麝香味。
俗語說「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但是野生大雁早已被列入中國保護動物之列,當然不能捕捉。因此人們就紛紛尋找可以人工飼養的禽類來代替,麝香鴨就是其中一種了。
麝香鴨又名香鶉雁,這種外來物種源於美洲,多年前引入我國。麝香鴨在民間有很多叫法,有些地方稱為番鴨、巴西鴨,也有叫作紅嘴鴨、疣鼻棲鴨,但更多為稱它為香鶉雁和麝香鴨。
麝香鴨還是禽類裡的「四不象」,人們說它似鵝非鵝,似鴨非鴨的鴨科家禽。但為什麼還會有麝香鴨這個名堂?原因是公的麝香鴨在繁殖季節裡,全身會散發出麝香味,因此人們又名它為麝香鴨。
據說,麝香鴨當初引進中國的時候可是費了大功夫的,而它廣受歡迎的最初原因其實是因為它的「肝臟」。麝香鴨的肝臟被譽為有非常難得的解毒因素,作為食療尤其能起到滋補身體的功效。
隨著近年豬肉價格不斷上漲,麝香鴨的價錢也大大地有所漲幅,現在市場售格近10元每斤。雖然價格漲了不少,但因為麝香鴨的肉質鮮嫩,還是沒能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歡愛。而烹調麝香鴨的方法也很多。例如……
紅燒麝香鴨
這道菜的竅門是要大火下肉,用爆炒的方式把鴨肉的肉汁鎖住,配上各種調味,再轉小火慢燜。臨離火前再勾一個薄茨就完成了。
別看它的烹調方法沒啥技術含量,只要是肉質上乘的麝香鴨,無需過多的烹調手法也會鮮香無比。
優質的紅燒麝香鴨幾乎沒有肥肉,且肉質酥而不柴,用它來燉湯更是濃而不冽。
四物麝香鴨湯
一聽這菜名就知道這道湯一定是極具滋補食療功效的。所謂四物,用的是其實是川芎、白芍、當歸、熟地黃。把鴨肉焯水撈出,放入四物和杞子一起燉1.5小時就能完成。
燉好的鴨肉湯,湯汁清香鮮美,與肉同吃最是滋補養顏,是一款在閩臺地區很流行的藥膳滋補湯。
因為這道湯實在鮮美可口,因此還衍生了另一種美食——番鴨面線。
薑母鴨
印象中的薑母鴨,鴨肉嫩而不膩,姜的香味聞著濃鬱,喝的時候卻辣得暖身而不凌冽。鴨肉吸收了姜的香味,更是汁鮮肉香,味道濃而不膩。
做薑母鴨的程序其實還挺繁複的,做一隻鴨要就要用到老薑半斤,姜要足夠多,寧多勿少的多。
鴨肉要先焯水。姜和八角、香味、桂皮一起要用麻油炒香撈起。
鍋中剩油,調大火把鴨肉炒至表皮微焦,接著加入姜和各種香料一起炒香,倒入開水煮開後調小火慢燉。
燉至湯汁差不多收幹加入醬油、老抽、料酒、糖和鹽調味就完成。
講究一點的做法還要在湯汁差不多燒乾的時候轉到砂鍋裡燉。但無論是講究還是粗糙一點的做法,薑母鴨都是一道姜香四溢,鴨肉酥嫩入味的美食。
現在豬肉價格漲上天,在「吃不起」豬肉的日子裡,麝香鴨也未嘗不是一種好選擇,畢竟鴨肉的脂肪含量也低,相對來說還是挺適合減肥小夥伴的。不知各位有沒有吃過這種鴨做的美食?其待你能在留言區分享。
小汐今天分享的「它是「外來物種」,卻因肉質鮮嫩被引進我國,身上還會散發麝香味」到這裡,希望你會喜歡本文,更希望你能點擊關注我,或者收藏分享文章以作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