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因為正好整理關於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資料,包括自己以往的一些作品,就順便給APOD投稿郵箱發送了我自己的幾幅象限儀座流星雨作品。1月3日凌晨,身為夜貓子的我也正好沒睡,就聽見郵箱提示音嘀嘀嘀。點開一看,哇塞,APOD大佬Jerry Bonnell給我回信了,根本沒啥廢話(還不熟。。。):
Hello Cheng Luo,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this image. I did just set it to run as tomorrow's APOD (Friday, January 3).
隨後的臺灣成大物理鏡像站和北京天文館鏡像站都相繼發布了今天的APOD每日天文一圖,各位圈內同好也紛紛「發來賀電」。
網站中文作品介紹:
對北半球的天文愛好者來說,每年的象限儀流星雨是一個重要天象。該流星雨以一個被遺忘了的星座命名, 其輻射點位於已經被廢棄的象限儀座內,即現今牧夫座與天龍座的交界處,距離北鬥七星不遠。這幅照片由數幀數字圖像合成而來,拍攝於2013年1月4日流星雨極大期。輻射點位於圖框之外右上的方向,下弦月的月光照亮了位於中國河北省內的這片起伏的山巒和一段蜿蜒的 長城。2003年天文學家確認,形成象限儀流星雨的流星體很可能來源於小行星。像往年一樣,2020年該流星雨的短暫峰值發生於1月3日至4日的夜間。北美的流星迷們可以在明天黎明前在無月夜空中觀看一場慶祝新年的精彩表演。(翻譯:北京天文館 曹軍)
這幅作品是我在2013年1月3日到4日凌晨在北京以北、河北金山嶺長城上拍攝的象限儀座流星雨。雖然當天月光很強,但依然拍到了不少流星。最艱難的是,那一年的長城上正是雪後晴天,氣溫低至零下15-20°C。那一晚,長城上完全沒人,只有我一個人在雪地長城的狂歡。
每日天文一圖(APOD)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APOD)網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密西根科技大學提供的一個網站,成立於1995年,由Robert Nemiroff和Jerry Bonnell發起,編寫,協調和編輯。Robert Nemiroff 博士是密西根科技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宇宙學、伽馬暴、引力透鏡等;Jerry Bonnel則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APOD網站發起之初就得到了NASA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
網站特色為每天發布一張宇宙影像或圖片,並由專業的天文學家撰寫說明。第一張圖片發布於1995年6月16日,當天只有14次點擊,而2012年的瀏覽量則是10億次,現在APOD的主頁每天的點擊量超過一百萬次,佔了NASA網站點擊量的20%,成為天文學方面最受歡迎的網站。Robert Nemiroff和Jerry Bonnell 因在APOD方面所做的工作而被太平洋天文學會授予2015年度Klumpke-Roberts獎,以表彰他們「對公眾理解和欣賞天文學做出了傑出貢獻」。
APOD由於二十多年每天不間斷的持續發布天文類圖片影像,建立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其發布的圖片大部分是來自各權威科研機構(如哈勃太空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臺等)獲得的天文、宇宙、航天等方面的珍貴成果,並且通常都關聯著最新的天象事件。但也有少量的業餘天文學者、愛好者拍攝的深空天體或者星空風景影像。儘管APOD是公益性、不提供稿費的,但全球的天文愛好者都會以自己的影像作品登上APOD的頁面為榮。且APOD是保護原作者版權的,優秀的作品常常被科學刊物或機構選中。
【投稿渠道】投稿APOD的方式是通過郵件發送到兩位編輯的郵箱:
作品應隨郵件做一段說明,並且可以在圖片一角設置作者自己的版權水印。如果被選中,編輯會回郵件溝通圖片詳細信息,並作為注釋內容發布在APOD當天的網頁。通常來講,與當下最新的天象相關的作品更有可能入選。特別優秀的深空攝影作品也同樣可能被展示。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十幾位中國天文攝影師的數十件作品登上APOD。如果作品優秀,即使沒有選入APOD,也可能被編輯放到其下屬的論壇Starship Asterisk 進行展示和討論,網址:https://asterisk.apod.com/index.php 。也可以自己在這個論壇註冊上傳作品,編輯也會關注並從中選擇圖片發布到APOD。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