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圖上展示了牧夫座的農夫,他手裡拿著長矛和鐮刀,牽著兩條名為阿斯提翁和查拉的狗,圖上還有一個象限符號,和后髮座的伯倫尼斯的頭髮,他們組成了圖上的多個星座。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快速一覽
概述
在每年一月初達到峰值的象限儀座流星雨被認為是每年最好的流星雨之一。大多數流星雨都有兩天的高峰期,讓我們更有可能觀察到他們。但是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峰值要短得多——只有幾個小時。(峰值如此之短的原因是由於流星體的粒子流很窄,而且地球與粒子流的角度是垂直的。)在它的高峰期,完美情況下每小時可以看到60到200顆象限儀座流星。
象限儀座流星雨也因它們明亮的火球流星而出名。火流星是更大的光和顏色的爆發,它們的流星尾跡比一般流星的更為持久。這是因為火流星是由更大的物質碎粒產生的。火流星也更為明亮,視星等亮於-3。
觀測技巧
為了觀賞到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最佳景象,你應該位於北半球(這場流星雨在南緯51度以北的地方都可見),在夜晚到黎明之前,找到一個遠離城市或街燈的區域。由於時處冬季,你最好帶上睡袋、毛毯或躺椅,為寒冷的天氣做好準備。平躺在地,雙腳朝東北方向,抬頭仰望,確保能看到最大範圍的天空。 當你在黑暗中待了30分鐘左右,你的眼睛會逐漸適應,並開始看到流星。 要有耐心ーー這場流星雨將持續到黎明,所以你有充足的時間來觀賞。
流星從何而來
一些流星來自殘留的彗星顆粒而一些來自於破碎的行星。當這些天體繞太陽運行時,它們釋放出的灰塵逐漸在它們的軌道周圍形成一條塵埃軌跡。地球每年穿過這些碎片軌跡時,塵埃顆粒與大氣層發生碰撞,塵埃破裂,就在天空中產生了熾烈多彩的條紋。
小行星
與大多數起源於彗星的流星雨不同的是,象限儀座流星雨來自小行星:2003 EH1。2003 EH1這顆小行星每5.52年繞太陽公轉一次。它可能是一顆「死彗星」,或者是天文學家正在討論的一種稱為「巖石彗星」的新型天體。
2003 EH1是由Lowell爾天文臺近地天體搜索計劃(LONEOS)於2003年3月6日發現的。它是一顆小行星,直徑僅約2英裡(3公裡)。發現2003 EH1是象限儀座流星雨源頭的是天文學家、研究科學家Peter Jenniskens。
輻射點
它們的輻射點——象限儀座流星雨在天空中出現的來源點——一個已經廢棄的星座「象限儀座」。它在1795年時被法國天文學家傑羅姆·拉朗德創立。(這個星座得名於古代用以觀察、劃分星體位置的天文儀器:象限儀。)象限儀座流星雨第一次被發現是在1825年。
1922年國際天文聯會確定了一張公認的現代星座名單,象限儀座被從名單中剔除了。它位於牧夫座和天龍座之間(靠近北鬥七星柄的末端)。象限儀座流星群別稱是牧夫流星群,因為流星看起來是從現代牧夫座發散的。雖然象限儀座不再是公認的星座,但一致認為它足以為流星雨命名。
說明:以星座為流星雨命名只是為了幫助觀測者確定在給定的夜晚所觀測的是什麼流星雨。星座並不是流星群的來源。而且你也不能僅僅盯著牧夫座來觀測象限儀座流星雨--它們在整個夜空都是可見的。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nasa- Liu Xiao Kylin YSSFZJT 甘草喵喵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