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空間為什麼是三維的?

2020-08-26 木子的科學探秘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說起,平面是二維的,立體空間是三維的。但究竟什麼是三維?

事實上,最基本的「維度」定義都沒那麼簡單。在數學中,維度是一種獨立參數。雖然不完全精確,但一種最直觀簡單的理解是,一個系統的維度是物體在系統中可以獨立運動的方向,上和下是一個維度,它們就像硬幣的兩面一樣。在一棟樓房中(也就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前後、左右地四處走動,也可以上下樓梯,進行上下移動,也就是說,前後、左右和上下是空間中的三個維度。

對物理學家來說,讓他們掙扎了很久的還有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偏偏是三維?

未解之謎

必須承認,我們目前的科學在解釋這個問題上並不是非常成功。我們最好的自然理論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認識的空間可能有三個維度,而不是兩個、四個或者更高維度,因為很多想法其實都可以在其他維度上成立。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沒有提到空間最明顯的這個特性,事實上,稍微調整一下,相對論的數學在任何維度上都能成立。

我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直接的理由說明,為什麼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的。

1917年,物理學家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撰寫過一篇富有啟發性的文章,文中他列舉了一系列證據來說明,為什麼三維是描述我們這個世界最完美的維度。行星在n維空間中運行所受的引力,與距離的(n-1)方成反比。埃倫費斯特注意到,太陽系中行星穩定的軌道和原子中的電子靜止狀態,需要的恰恰是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比方說,如果反比於引力的不是距離的平方,而是立方,那麼行星的軌道就會是不穩定的,也不會是橢圓形的。

理論學家也曾提出人擇原理來解釋三維這一特點。宇宙中存在各種可能的維度,但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我們所看到的,是因為像我們這樣的生物需要一個三維的棲息地。或者說,「我們在這裡是因為我們在這裡」。我們的大腦由三維中交叉的神經元組成,我們的消化道是圓柱體的管道,三維螺旋傳遞著我們的基因藍圖。空間的維度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數字,就像決定電磁和引力強度的常數一樣,決定了複雜的生命能否進化。原子和分子不會以我們所知的形式存在於三維之外。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接受這樣的解釋,全量子引力的奠基人羅韋利(Carlo Rovelli)認為那是「一派胡言」。羅韋利曾表示,「似乎現在根本沒有科學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問題的答案就在物理學中,我們只是還沒有找到。

高維空間尋找答案

量子引力理論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在宇宙最初的灼熱時刻,當時空本身是微小的量子混亂時,它可能是有效的。也許空間的三維性就是在這個狂亂的時代從未知的物理學中產生的。不過,這是一個很難驗證的問題。巨大的機器,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在以巨大的能量使粒子對撞,希望把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推向那些充滿極高能量的最初時刻,但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量子引力理論之外,在超弦理論中有一種「膜宇宙」的說法,它可以理解成,我們的宇宙只是一張三維的「膜」,漂浮在更高維度的空間中。有科學家在這個背景下發展出了「高維碰撞」的模型。比如,日內瓦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杜勒(Ruth Durrer)認為,宇宙中曾經包含著達到八維的膜。高維度的膜比低維度的膜更容易互相碰撞,當碰撞發生時,膜會融合併蒸發成一系列引力粒子,或者叫引力子。杜勒發現,只有具有三個或更少空間維度的膜才足夠薄,能避免這種碰撞消亡的命運。也許其中一個就成了我們的宇宙。

研究空間維度的專家蘭道爾(Lisa Randall)與合作者也提出過一種可能性。在她的模型中,許多不同維度的宇宙漂浮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十維超空間中。當這些宇宙相撞時,它們會彼此湮滅。計算表明,三維和七維宇宙最有可能在這樣的碰撞中倖存下來。

量子理論的限制

還有學者認為,我們不必「走那麼遠」。理論物理學家米勒(Markus Müller)相信,我們可以解決三維問題,且答案就埋在我們已有理論的根基上。

量子理論確實非常好地描述了物理世界,但它在某些方面也違背了我們對現實的傳統看法,例如允許物體同時處於兩種狀態或兩個位置,這個理論還否認了一些我們所珍視的原則,例如清晰的因果線。

米勒與馬薩內斯(Lluis Masanes)合作研究了這樣一種情況:發送者和接收者交換以量子態編碼的信息,這是真實的超級安全的量子密碼技術的基礎。無數實驗表明,發送者和接受者所擁有的量子信息在經典世界之上是相互關聯的。比如,改變一端用來編碼信息的光子的量子態,你可能會看到另一端光子狀態發生驚人的瞬間變化。

兩人一開始就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假設,假設這樣一對發送者和接收者周圍的物理宇宙是如何工作的。它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維度,例如一個時間維度,並且必須有某種方式讓信息在其中流動。此外,他們假設世界上至少有一些物理過程是隨機運作的,儘管他們沒有說明隨機性的程度。

經過複雜的數學證明,結果令人驚訝。量子理論不僅是唯一能提供自然界所見的隨機性和相關性的理論,而且它只能在空間是三維的情況下運作。

但這可能只是數學上的巧合。量子態不是用一維實數來描述的,而是用二維複數來表示的。這些數字相互作用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對象描述,例如光子,它可以同時處於多個狀態,自然地勾勒出一個三維球體來描述所有這些可能的狀態。也許這個結果只是強調了,基本量子物體的維度和空間的維度如何碰巧是相同的。

米勒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指向了空間幾何與量子理論中固

有的概率程度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如果是這樣的話,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根源將嵌入宇宙信息交換的方式中,這就意味著在哪裡可以找到任何統一的理論。「它提供了一條線索,表明信息的概念將是量子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米勒說。

自從他和馬薩內斯的論文發表以來,其他研究者利用資訊理論的類似論點來限制空間的維度。相關研究也表明,只有在三維宇宙中,量子力學才能成立,至少在微觀物體「成對」相互作用的宇宙中是如此,正如我們的宇宙所表現的那樣。放寬這個限制,讓三個或更多的量子系統可以同時相互作用,更高維度的宇宙就成立了。

但在另一項研究中,布洛迪(Dorje Brody)認為,我們得出的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使用的數學語言。量子力學還可以用四維的「四元數」和八維的「八元數」來進行一致的表述。布洛迪和同事格雷夫(Eva Maria Graefe)證明,在四元數公式中,五維空間自然出現,而八元量子力學則需要九維的空間。

這是退回到了原點嗎?也不完全是。與傳統量子力學相比,這些表述重新預測了某些實驗的微妙的結果差異,包括粒子之間不同程度的關聯。布洛迪說,如果量子相互作用真的是空間維度的來源,那就意味著有機會找到新的思路,設計出新的實驗方法,而不必斥巨資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等機器上。

事實上,空間本身就是非常「主觀」的。18世紀的哲學家康德將空間描述為「感性的主觀條件」,它的唯一意義在於讓我們明確其他對象之間的關係。愛因斯坦也曾表示,我們很輕易就能理解「紅色」、「困難」或者「失望」等詞的意思,但解釋空間卻存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也許最終還有一種可能性,我們或許不得不被迫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空間的維度是個過於「人性」的概念,它可能是一種無法解釋的解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的空間是三維的?原來如此-空間,三維,宇宙 ——快科技...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的,三維空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太陽系外還有許多恆星,銀河系外還有許多星系。我們生活在遼闊的空間中。這個空間的最大特徵是三維,即空間的每個點可被前後、左右、上下三個互相垂直的獨立方向來定位。
  • 為什麼我們的空間是三維的?原來如此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的,三維空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太陽系外還有許多恆星,銀河系外還有許多星系。我們生活在遼闊的空間中。這個空間的最大特徵是三維,即空間的每個點可被前後、左右、上下三個互相垂直的獨立方向來定位。
  • 超過三維空間的維度是沒有三維長度的
    長期以來,我們都在探討有沒有第四維空間或以上維度的問題。由於我們只能畫出三維直角坐標系,我們也始終停留在三維空間的觀念中。那到底有沒有第四個空間維度呢?我們一直沒有好好研究時間維度與三維空間的關係,沒有一個四維時空的模型。導致我們很多人很難理解四維時空就是四維空間的一種。我們這裡就好好來用時間維來論述與三維空間的關係。首先,我們知道時間點t並不能在三維空間集合(x,y,z)之中的。
  • 身處三維空間的我們卻在思考著十一維度空間!
    二維空間,三維空間這些名詞大家並不陌生,而關於這些空間定義也很簡單,二維空間即是平面,三維空間則是立體面,那麼四維空間呢,在愛因斯坦相對論出來前,人們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畢竟身處在三維空間的我們還無法去理解四維空間,不過那麼四維空間是什麼,它是由四個概念組成,第四個概念就是時間,他們之間聯繫值是速度
  • 到底有沒有四維空間?為何三維中的人類會想不出來?
    到底有沒有四維空間?為何三維中的人類會想不出來?對於維度,我們一直有個形象的比喻,二維是一條直線的概念,如果把一條直線掰彎,那就是一個二維面的概念,如果再把二維面摺疊,那就得到了一個三維的物體,那理所當然,我們把一個三維物體再次摺疊,不就是一個四維的概念了嗎?
  • 你有沒有想過,時間可能並不存在
    所以,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合理化運轉,我們需要時間來鞭策我們。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時間真的並不存在呢?它可能只是我們人類所創造出來,為保持我們文明不斷前進的虛幻的產物呢?這不是一篇科學論文,這是一篇有趣的科學幻想。
  • 二維空間有螞蟻,三維空間有人類,四維空間有什麼?專家給出猜想
    二維空間有螞蟻,三維空間有人類,四維空間有什麼?專家給出猜想宇宙萬物,總是充滿了樂趣,就是因為它的生命都非常的神奇,或充滿智慧,或有趣。而我想科學存在的道理就是為了探索這些有趣事物的奧秘。有科學家稱,在宇宙間,是有多個維度存在的,下面我們就維度空間來給大家一一做一個解釋。其實,維度空間並不像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很深奧。簡單來說維度就是指一個方向的意思。而宇宙間的零維空間就是指一個點,因為它並不存在任何方向,放到數軸上,沒有任何坐標。順著這個思路,一維空間那麼就是一條線而已,因為它只有一個方向,或向左或向右或向前或向後。但是從而為空間開始又有了不一樣,用數學的方式解釋就是,一個平面。
  • 簡析是否有四維空間的存在,為什麼人類想不出四維空間?
    至於想證明四維空間有生命,基本就是不可能,所以我覺得四維空間也就是「無」空間人類也只能看到二維,但人有兩個眼睛,行程視覺差,在通過我們進化的大腦,腦補成三維立體....至於,時間,實際上時間是我們的記憶體和想像的結果,我們觸摸不到時間,但因為可以腦補三維,體會立體空間,有了空間,我們便想像到了時間存在.....
  • 我們有三維空間,四維空間,那麼佛在第幾維呢?
    因為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從這個法身分化成無數小的個體。我們在迷惑、顛倒、執著,所以我們分不清楚我們是誰?我們來自於哪裡?我們想回歸那個法身,回歸那個自性好像離我們有十萬八千裡。但是佛他是完美的回歸。其實佛是完美的回歸自己,回歸我們本有的法身。是無形無像的,但應眾生的心而顯不同的像,無非是來救度他的兄弟姐妹。
  • 科學小知識: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嗎?你了解三維空間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最為簡單的三維空間!有關於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到底屬不屬於三維空間,還有待研究!關於三維空間,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長寬高,一個立體平面,我們的生活就是處在三維空間! 小編認為,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裡,加上時間,應該是四維空間,但是也有很多人並不是這樣認為!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是處在宇宙中,那麼宇宙是三維空間嗎?並不是,因為黑洞就是最為很簡單的一個例子!
  • 超過三維空間是什麼樣的
    我們經常為有沒有四維空間或四維以上空間是什麼樣的而煩惱。那到底有沒有呢?通過函數的多個未知數,我們清楚,有多個維度。通過計算機中的很多參數,我們也能清楚,數字應該是多維度的存在。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多維度,可是一直沒有想通空間也是多維度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有一個觀念就是世界只是在三維空間中運動,三維空間就是世界的一切。而這樣的觀念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以至於想突破這種思維時,都會想一些自圓其說的理論去圓這個。比如:有人提出人是三維空間生物,螞蟻是二維空間生物,低維生物無法理解高維度空間生物的理論。
  • 既然有4維空間,那有沒有4維生物呢?專家:它就在大家身邊
    既然有4維空間,那有沒有4維生物呢?專家:它就在大家身邊!了解緯度空間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在三維空間之內生活的,而在三維空間之內所了解的空間也只不過是某個事物的長寬高,但有些人表示,除了三維空間之外,還有四維空間,而且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認為在三維空間之內很有可能有著四維空間的生物,比如說烏賊或者是章魚。
  • 既然有4維空間,那有沒有4維生物呢?專家:它就在大家身邊!
    既然有4維空間,那有沒有4維生物呢?專家:它就在大家身邊!了解緯度空間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在三維空間之內生活的,而在三維空間之內所了解的空間也只不過是某個事物的長寬高,但有些人表示,除了三維空間之外,還有四維空間,而且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認為在三維空間之內很有可能有著四維空間的生物,比如說烏賊或者是章魚。
  • 空間為什麼是三維的?答案找到了!
    我們身處三維空間,這可能並非偶然。「我們工作的最重要的意義是,根據宇宙維度的物理模型以及合理的時空圖景做出了推論。這是空間維度『3』首次作為最優化的物理量出現。」文中的關鍵思想是,三維空間在亥姆霍茲密度到達第一個最大值的時候被「凍結」,即空間不能由3維變成其他維度。這是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只允許空間在溫度高於臨界點、而非低於臨界點時向更高維度轉變。由於宇宙溫度不斷降低,目前的溫度遠低於從3維向更高維度轉變的臨界溫度。
  • 有人說螞蟻是二維空間人是三維空間,那有沒有四維空間?
    有人說螞蟻是二維空間人是三維空間。螞蟻不知道我們的存在,有沒有四維的生物在俯視我們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螞蟻的眼裡只有二維平面空間,可它與人類一樣生存在多維的世界裡。人類的眼裡只有三維立體空間,在這三維空間之外是否還有四維或是多維的生物在偷窺我們,人類是無從得知的。四維空間是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提出的一個時空觀,他說我們的三維空間上加上一個時空維度就是四維空間。
  • 假如空間不是三維的……
    在一棟樓房中(也就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前後、左右地四處走動,也可以上下樓梯,進行上下移動,也就是說,前後、左右和上下是空間中的三個維度。對物理學家來說,讓他們掙扎了很久的還有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偏偏是三維?必須承認,我們目前的科學在解釋這個問題上並不是非常成功。
  • 我們在三維空間,外星文明可能在十一維空間
    諸多科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的三維生物。這一觀念自從我們接觸維度這個概念起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淺淺的水池
  • 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宇宙的最高維度是多少維?或許我們只能猜測
    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宇宙的最高維度是多少維?或許我們只能猜測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對於一個物體的描述,就有「長-寬-高」這三個維度。相應地二維空間也就只有長和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面;而一維空間,也就只有長度一個維度,就是一條沒有粗細和寬窄的線;至於零維,也就是一個點。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能夠證實,那麼在宇宙爆炸之前的「奇點」,就可以看做零維。無數個一維組成二維,無數個二維組成三維,同樣無數個三維也就組成了四維。
  • 我們到底是住在三維空間裡?還是四維空間或五維空間裡?
    在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中,就發揮了四維的想法空間促進了四次坐標(時間)運動的前後運動。看完這部電影,我就一直在想,我們是住在三維空間裡,還是四維空間或者五維空間裡?    而相對於我們身體對環境的」物理「感知,我認為我們的感官是」欺騙者「,即:我們有兩隻眼睛,來對三維空間產生感知。  所以,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用我們的感官,來構建我們的大腦。
  • 為什麼我們的宏觀世界是三維的
    需要注意的是,兩體的有心力系統,其運動軌跡一定約束在一個二維平面上,這一點和空間的維數沒有關係,所以我們採用極坐標 最為方便,其中 為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兩體相對運動的拉氏量為其中 是兩體的約化質量, 是兩體之間的引力勢。因為拉式量不顯含有 ,所以對應循環坐標 的正則動量 一定守恆當然我們知道這其實就對應角動量守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