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進博會展示的植髮手術機器人ARTAS,瞿依賢/攝)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第二屆進博會上,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匯集了包括諾華、葛蘭素史克(GSK)、阿斯利康、賽諾菲、美敦力等醫藥行業巨頭展示的眾多前沿科技產品及成果。
據了解,今年進博會一共呈現了200多個醫療領域的最新產品和技術,這個數字是首屆進博會的兩倍。
「黑科技」新產品
復星健康展臺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這幾天的「明星展品」。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截至今年9月30日,該系統已經在中國內地84家醫院裝機102臺,在香港地區裝機8臺,累計手術量達12萬例。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復星集團創始人郭廣昌在展臺試圖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拼一個蒙娜麗莎的拼圖,沒有成功。雖然看到的視野用放大鏡放大了10倍,但對手部的操作要求很高。
復星健康展臺的植髮手術機器人ARTAS人氣也很旺。ARTAS已經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FDA的批准,用於微創植髮手術。
植髮手術最重要的是保持毛囊完整,ARTAS的毛囊提取系統能在單次手術中精確提取數千單位的毛囊,精準瞄準毛囊角度,降低人為失誤的風險。第一批開始脫髮的「90」後有救了。
器械領域還有美敦力帶來的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Micra。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大約是一個茶袋的大小,需要植入上胸部,而Micra是無導線起搏器,長2.59釐米,重量僅2克,體積比傳統心臟起博器縮小93%。
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Micra
基於海南的「先行先試」,去年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為一名植入傳統起搏器後多次感染的患者植入了Micra,該產品在國內實現首次市場化應用。今年6月,Micra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在國內獲批上市。
在藥品領域,葛蘭素史克(GSK)帶來了全球首個且唯一對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商品名:倍力騰)。傳統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藥物主要有四大類:激素、免疫抑制劑、阿司匹林和抗瘧藥,這四類藥物都是對症治療,存在一定的藥物毒性,長期大劑量使用會誘發和加重感染,以及發生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眼底病變等不良反應。
gsk展臺
貝利尤單抗是一種全人單克隆抗體,靜脈給藥,抑制B細胞的增殖及分化,誘導自身反應性B細胞凋亡,從而減少血清中的自身抗體,達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目的。該藥的價格為1976元/支。
除了紅斑狼瘡新藥,GSK還展示了帶狀皰疹疫苗欣安立適。欣安立適今年5月剛剛在中國獲批,用於50歲及以上成人預防帶狀皰疹。去年11月份國家公布了48 個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單,創新疫苗欣安立適在列。
目前,欣安立適已在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獲批。從2020年開始,欣安立適將被分階段引入中國。
在疫苗領域,賽諾菲集團旗下的賽諾菲巴斯德帶來了重組四價流感疫苗Flublok、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流感疫苗Fluzone High-Dose、兒童聯合疫苗領域的新產品即用型的六聯疫苗Hexaxim等多款疫苗。據介紹,兒童疫苗Hexaxim可同時預防六種疾病,接種劑次從15劑減少到5劑。
賽諾菲展臺
記者注意到,賽諾菲在進博會期間還與深圳市政府籤訂了中法疫苗創新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賽諾菲巴斯德將在深圳推動建設首個「一體化數字健康城市」,提升全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及免疫接種管理;同時,賽諾菲巴斯德計劃在深圳建立中國首個世界級的疫苗創新中心,提供免疫預防專業培訓,打造面向大眾的科普互動平臺。
新興療法領域,諾華展臺的細胞和基因療法是業內關注的焦點。2017年8月,諾華具有突破性的CAR-T療法 Kymriah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25歲以下復發性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2018年8月,諾華的CAR-T療法獲得歐盟批准上市。2019年,諾華又一款重磅基因療法 Zolgensma 獲得美國FDA批准,成為針對脊髓性肌萎縮症兒童患者的首個且唯一基因療法。
諾華展臺
與常規療法相比,細胞和基因療法或可幫助減少或消除需要持續甚至終身給藥的治療需求。諾華的細胞和基因療法在例如血液疾病、神經疾病和眼科疾病等專注領域取得了效果,對特定患有重大、罕見和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只需要進行一次治療。
創新模式
進博會上藥企的創新成果不僅僅有藥械類產品,還有合作模式上的創新。比如阿斯利康與印度製藥巨頭太陽藥業籤署合作協議,阿斯利康將負責太陽藥業多款腫瘤產品在中國的引進與推廣。
自從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熱議,印度藥企在國內關注度頗高。今年9月,「4+7」帶量採購擴面結果出爐,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的奧氮平片中標,被業界當成印度藥企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大信號。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表示,如果引進太陽藥業的腫瘤藥品也進入「4+7」集採名單,阿斯利康會積極參與,這一點在與太陽藥業的合作中雙方已經達成共識。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合作創新當屬賽諾菲。作為罕見病領域的巨頭,賽諾菲這次推出了「極創聯盟」創新孵化器,邀請數字醫療初創企業,共同培育有潛力的數位化醫療項目。據了解,賽諾菲「極創聯盟」創新孵化器已經入駐了臻絡科學、愛特曼、竹間智能等中國本土數位化醫藥初創企業。
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賀恩霆表示:「數位化創新是賽諾菲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我們制定了數位化轉型策略,致力於推動數位化創新以改善廣大中國患者的治療效果。」
從製藥大廠向數位化轉型的內在邏輯是什麼?賀恩霆向經濟觀察網分析,存在基因缺陷的罕見病患者人數並不少,如果用藥用對了這些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中國的罕見病患者有兩個困難:一是患者可能幾十年都得不到正確的診斷;二是診斷了也沒有對症的藥。「我們想建立一個生態讓醫生能夠更快地診斷,同時也建立一個轉診系統,把有需要的病人轉給專科醫生。在其他國家醫生資源的分布可能比較平均;中國幅員遼闊,人口又多,這項事業只能用數位化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