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0-12-06 清華大學新聞網

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清華大學2018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 王亞愚


王亞愚在2018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發言 楊豔賓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家長們、老師們,

很榮幸今天能夠作為教師代表歡迎2018級的新研究生們。在座的多數同學是從其他學校、甚至其他國家來到清華的,祝賀你們在研究生階段圓了清華夢,也希望你們給清華園帶來新的活力,滿懷激情地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20年前的8月份,我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階段學習,當年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而來到清華任教也已經超過了10個年頭,還在努力成為一名更好的研究生導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在清華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首先,從時間的尺度看,大家今後幾年大致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第一年是新鮮,新的環境、新的同學,人生新的階段從今天就開始了。第二年是緊張,資格考試和科研工作等重任接踵而來。第三年是而立之年,碩士生們已經準備好離開校園施展才幹,而博士生們已經成為導師的左膀右臂。第四年是不惑之年,博士生們在科研工作的最前沿心無旁騖,勇往直前。第五年是知天命之年,大家對今後的道路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立志在科研、管理、創業等不同領域大展宏圖。當然,此後還可能有第六年、第七年,在清華統稱為「延期畢業」。大家不要被這個名字所迷惑,只要你仍然在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在清華多待一年就多享受一年這麼好的科研條件、這麼美的校園、這麼多的美食,沒有理由急著畢業。其實,到時候校長們可能更著急,因為研究生宿舍更緊張了。

接下來,和各位同學來探討一下研究生階段與本科階段截然不同的地方,也是不少同學感到不適應的地方。簡而言之,研究生階段是大家從莘莘學子成長為社會棟梁的過程,因此,清華的研究生們應逐步建立精英的意識,這當然不是指對地位和特權的追逐,而是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勇氣。

第一點,我想談談責任感。在本科階段,學習主要是個人的修行,老師們對本科生也是呵護有加。而到了研究生階段,每位同學會被作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除了要面對自己學習和研究的壓力,還要對所在團隊以及合作夥伴負責,更要對提供資助的千千萬萬納稅人負責。從更高的層面講,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晶片和航空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乃至人類面臨的環境、能源、安全等難題都亟待各位同學參與解決。有的同學可能會大吃一驚,「我只是想開心地讀個清華的學位,這些大事和我真的有關係嗎?」是的,研究生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薈聚一批傑出的年輕人,在導師的引領下,解決人類面臨的最根本性問題。縱觀世界各國,可以說「研究生智則國智,研究生強則國強」。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這份責任是清華研究生無法逃避的使命。如果你從事科學研究,你的職責是為人類開拓認識自然的疆界;如果你選擇公共服務,你的職責是為社會大眾謀求福祉。

第二點,我想強調勇氣和進取心。本科階段的學習,有確定的培養方案和課程安排。而研究生階段的工作更像是探險,沒有人知道終點在哪裡,哪條路能夠走通,前方有什麼危險。導師能夠做的,只是判斷大致的方向並提供基本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主動、大膽、細心地去探索。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好學生通常中規中矩,但勇氣和膽量稍顯不足。不少學生在本科階段有完美的成績單,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卻一籌莫展,不會主動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不敢邁出走向未知的第一步,遇到困難不知所措,總是想依賴導師和學長。所以,希望同學們始終懷著積極進取的態度去大膽探索,敢於質疑普遍接受的結論,敢於涉足完全未知的領域,敢於發表標新立異的觀點。這不僅有助於發掘自己的興趣、鍛鍊獨立創新的能力,更會讓學習和工作的過程充滿激情和驚喜。

第三點,要有堅定而從容的心態。即使你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性,也不意味著你的研究生階段會一帆風順。因為如果你的目標是做第一流的學問,或者解決公認的技術和社會難題,那麼挫折和失敗必將經常伴隨著你。我個人體會以下的做法可能有助於面對挫折、堅定信念。首先要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注意培養直覺和洞察力,逐漸減少犯錯誤的概率;其次,要學會享受過程、享受細節,認真體會每一次嘗試帶來的進步,深信你獲得的哪怕每一個微小結果都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次;再次,不要計較一時得失,清華的研究生擁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天賦、機遇和風險承受能力,因此理應灑脫從容,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沒有達到預期中的高峰,攀登過程中積累的能力、經驗和意志品質也會讓你受益終身。

同學們,一段難忘的人生旅程即將展開。此時此刻,也許大家盼望一個輕鬆愉快的研究生之旅,歸來之後仍是少年。而我更希望這段磨鍊能夠給每位同學帶來一絲滄桑、帶來一番破繭成蝶的經歷,讓勇氣與擔當刻在你們的心裡,寫在你們的臉上。這樣,當幾年後你們回到綜體參加畢業典禮時,可以驕傲地告訴自己,你已經成長為一個「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清華人。

謝謝大家!

編輯:華山

相關焦點

  • 在南科大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今年是南科大獨立培養研究生的第一年,也是招收國際研究生留學生的第一年。他們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境內外150餘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出發,共聚南科園,逐科研之夢。走進南科大以來,他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怎麼說。
  • 「清華北大研究生又怎樣,還不是跟我一樣到中學教書」
    從公示中看到,該校本次擬錄用的35名新教師,學歷全部為碩士或博士,其中有33人來自清華、北大兩所國內最頂級的名校,另外兩名老師分別來自美國範德堡大學(教授英語)和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體育)。新錄用的35名教師,不僅全部是研究生學歷,且有33人是清華北大畢業生,難怪有人直言:這是「定向招錄」清華北大研究生。
  • 在美國麻省理工讀工科是種怎樣的體驗?
    原標題:在美國麻省理工讀工科是種怎樣的體驗? 麻省理工學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為全球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其工程科技多年來被 QS 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評為世界第一。那麼在如此牛校留學讀工科是一種什麼體驗?絲絲小編來為大家說明。
  • ——清華博士生實地體驗蒙內鐵路
    中國造  非洲情  發展夢——清華博士生實地體驗蒙內鐵路來源:《光明日報》2017-08-04七月,我們三個清華大學同學有幸體驗了開通不久的蒙內鐵路。從奈洛比火車站安檢進站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向我們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You Chinese built it」(你們中國人建造了它)。
  • 側記| 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MPA-EMBA項目新生的「清華初體驗」
    此次清華之旅,新生們都體驗了怎樣的清華生活?他們的真實感受到底如何?讓我們跟隨同學們的行程,一睹為快吧!>開學剪影8月20日 上午8月20日 下午關鍵詞:校史學習/公管學院開學典禮晚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研究生秋季開學典禮在學校主樓後廳隆重舉行
  • 用英語學英語/掌握英語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用英語學英語/掌握英語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們鼓勵有了高中及其以上英語基礎者要開始有目的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用英語學習英語,用英語讀懂英語」,開始把英語作為學習英語的「理解語言」。可是,幾人做得到?所以,用英語學英語/掌握英語是怎樣的一種體驗?這體驗就是:脫離中文依然可以讀懂/理解英語。
  • 3年前選考落後,卻獲英語演講冠軍考上清華的浙江男孩,如今怎樣
    而入讀清華的人,通常是通過高考並獲得極高分數,或者在各類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還有就是通過清華自主招生考試。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途徑可以入讀清華嗎?有的,那就是通過語言類競賽獲得大獎。3年前,浙江就有這麼一個男孩陳逸賢,高考落榜之後,在參加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冠軍,讓他有能力敲開清華的大門。
  • 施一公:低年級研究生應該如何讀英文文獻?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
  • 路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著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女朋友秀恩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03 — 路痴的體驗就是在學校我都用過高德地圖>看著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女朋友秀恩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清華2013屆研究生畢業 校長箴言:堅守良知!
    清華大學(招生辦)昨天舉行201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清華校長送箴言:堅守良知!  「希望你們多年後重回清華的時候,帶回的不僅是出色的業績,更是堅守良知的故事。」在昨天(16日)舉行的201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寄語4000多名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堅守良知」。  畢業典禮在清華綜合體育館舉行。由於今年的研究生畢業生比較多,體育館座位有限,所有畢業生的親友都被邀請到清華三教和主樓的大教室裡,觀看電視直播。典禮開始前,記者在體育館門前看到,很多畢業生穿著學位服和父母合影留念。
  • 清華大學「鄙視鏈」,本科生看不起研究生?本科非清華不算清華人
    原則上並沒有任何不同,雖然本科學歷寫的依舊是母校,但是第一學歷已經變成清北碩士研究生了,考上清華研究生後,也和其他本科保送研究生的清華學生,從學習到生活再到做實驗,都是沒有任何區別。
  • 讀財務管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這麼說很多同學可能還是不太了解,打個比方吧,你要開公司,你怎樣獲得資金,怎樣分配資金,怎樣使資金有效運轉以獲得更大的利潤,這是財務管理人員要管的。而這些都離不開會計,資金的獲得分配以及運轉都需要以會計提供的報告為前提。
  • 在北大讀「一個人的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新華社北京6月1日新媒體專電 題:在北大讀「一個人的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許晟、魏夢佳  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是一個人的畢業照。這樣獨一無二的大學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他為什麼選擇古生物學專業  安靜樂觀,不溫不火,22歲的安永睿在北大燕園裡並不那麼惹人注目。  大學之前,他就喜歡生物和物理,尤其熱愛週遊。初中到高中,他利用課餘時間把老家貴陽周邊十幾個縣都轉了,邊轉邊手繪地圖,邊拾撿貝殼、螺螄和石頭。
  • 在中國,研究生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的差異說明,學術碩士和博士是學術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其中,相較於人文社科,理工科更傾向於將參與科研項目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生培養方式。除了科研項目,論文其實才是研究生最大的敵人。假設每一種期刊都是月刊,每期刊發20篇文章,一年也就能有近19萬的論文發表。然而,2020年研究生光是招生就招了111.4萬人,算上在校的和延畢的研究生,以及還要參與職稱評定的大學老師,C刊顯然是杯水車薪。
  • 研究生讀3年和讀2年,有什麼區別,哪一種會更好
    大學生畢業後,有的畢業生會選擇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有的畢業生會選擇自主創業,讓自己有一個豐富的閱歷,趁著自己還年輕,選擇努力地拼搏一把,讓自己不再留有遺憾,也有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讓自己的未來走得越來越穩,不僅僅讓自己開闊了眼界,也讓自己多了一種選擇就業的機會。
  • 英國留學讀研究生預科你了解嗎?
    反觀那些就讀過國際預科課程的學生,其入讀主課後的適應性和通過率遠遠要高於沒有上過預科的學生。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通過就讀過英國碩士預科學生的真實體驗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碩士預科?讀完這個就可以直接讀碩士了嗎?研究生預科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英語的進一步提高;二是專業課的適應課程。
  • 在「雲端」沉浸式旁聽、陪審、監督,是怎樣一種體驗?
    那麼,在「雲端」沉浸式旁聽、陪審、監督,是怎樣一種體驗?來聽聽他們怎麼說。3月26日,我通過「雲端」旁聽了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一起關於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的二審案件。人遠千裡外,聲畫近在前遠在千裡之外,聲畫近在眼前。
  • 當清華北大學霸遇見抖音
    你能刷到什麼樣的抖音,往往說明你是個有怎樣愛好的人。倘若你常常在抖音裡刷到張自豪這類學霸的話,可能說明你也有學霸的潛質。在不少人的觀念裡,學霸和抖音,應該像是地球的兩極那樣不會相遇,但事實卻是,當學霸們遇上抖音,往往能爆發出一種有別於其他短視頻博主的魅力。
  • 清華女研究生情殺案始末:自製化屍水毀屍,女人狠起來有多可怕?
    清華女研究生情殺案始末:自製化屍水毀屍,女人狠起來有多可怕?首先要告訴大家:此清華非彼清華,今天要聊的案件發生在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與我們熟知的清華大學同宗同源,前身都是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解放戰爭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一個留在北京,一個在臺灣省新竹市,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
  • 馬上要讀研究生了很迷茫 怎麼辦?
    讀研究生或找工作不再是畢業後唯一的選擇。間隔年提供了第三種「卓有成效」的選擇,包括旅行、志願服務、實習、體驗式學習機會或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從事專業工作以獲得經驗......有無限可能。間隔年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可以嘗試不同的事情,喚醒你的興趣和技能,而這些興趣和技能可能在你的大學生活中一直處於休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