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針葉樹 扮靚北京城

2021-01-14 人民網

原標題:彩色針葉樹 扮靚北京城

  科技日報訊 (賀淑霞 辛學兵 記者馬愛平)在「北京園林綠化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推介會暨專題報告會」、「第二屆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上,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推出的近10個品種的矮化彩色針葉樹,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這叫金羽檜,這是藍星高山檜,這叫球形北美藍雲杉……」林科院項目負責人向參觀者介紹。這些品種都是從歐洲、北美地區引進的,經過多年的馴化、繁殖,已經具備在北京種植的條件。「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的顏色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像『金葉疏枝』歐洲刺柏,5月到11月上旬,葉子是金黃色的,12月到來年3月就變成了紅褐色,非常好看。」

  「金色的、藍色的、綠色的……市民平常不多見的彩色針葉樹,已於2013年在北京街頭上崗。這種針葉樹個子不高,但本事卻不小:能「吃灰」,能「變色」,而且一年四季都不會凋零。」2012年,媒體這樣描述過彩色針葉樹,「北美彩色針葉樹扮靚京城,一年四季不凋零」。

  矮生型針葉樹是經過人工選育的,植株矮小、生長緩慢的一種新型的針葉樹類型。是中國林科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依託2008年國家林業局948項目「觀賞針葉樹苗木高校培育技術引進」,以及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經過6年來的單位科研部門和實驗基地的潛心研究,現已建立了我國北方最大的觀賞針葉樹種繁殖示範基地,推動觀賞針葉樹種苗木的高效與標準化生產進程。此類針葉樹不需要任何輔助措施,具有穩定的遺傳特性,不同於中國和日本的盆景針葉樹的矮化形式。矮生針葉樹生長緩慢,每年只生長几釐米,許多品種甚至幾十年只生長2—3釐米。

  目前,我國以針葉樹為地被植物的種類極少,主要為沙地柏和鋪地柏,而矮生型或鋪地型針葉植物不僅觀賞期長而且葉色豐富,硬質感較強,易於與巖石想配置,抗性強,管理粗放,而且一年四季都不會凋零,是園林應用中優良的地被植物材料。

  據了解,這類矮生型針葉樹由於枝葉繁密,具有較好的滯塵、抗汙染作用,是城市綠化的主力樹種。這種彩色針葉樹,打破北方地區以落葉樹種為主的城市綠化造景格局,滿足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城市景觀配置的要求。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動物森友會針葉樹怎麼樣 針葉樹種植價值一覽
    動物森友會針葉樹怎麼樣?我們都知道,在動森裡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小島上種植不同的花草樹木。之前也給大家分享了好幾種樹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針葉樹的種植技巧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長安街沿線將新栽2萬株金色針葉樹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今年,長安街沿線將新栽植2萬株金色針葉樹,同時,復興門橋1.8萬平方米綠地也將啟動景觀提升,增植金色、紅色、紫色等彩葉樹種。昨天,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2萬株「金色」針葉樹預計8月份將栽種完成。
  • 關於針葉樹,你不得不知道的常識
    現存的針葉樹和紫杉(紅豆杉)由70個屬組成,分別屬於9個科,它們是唯一數量龐大且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裸子植物。其他具有樹形的裸子植物群組是銀杏樹和蘇鐵。針葉樹的分布針葉樹明顯地分為北半球群組和南半球群組——這種分布可能起源特別早,而且可能與2個主大陸被東西走向的古地中海分開的那段時期相關。
  • 針葉樹落葉病的防治
    中國園林網6月17日消息:針葉樹落葉病為害油松、馬尾松和黃山松,構成前期落葉,影響松樹生長。 一般危害2年生針葉,(有的發生於當年生針葉上),在馬尾松上,開端針葉上出現很小的黃色斑斕或段斑,至晚秋全葉發黃墜落;在黑松葉黃色段斑上還有褐色斑紋,後期也變黃墜落;在油松針葉上初病斑不明顯,針葉的色彩由暗綠變為灰綠,今後變成紅褐色而墜落。本病的發生與寄主的生長情況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當針葉細胞的膨壓降低時,最易感染。
  • 藍色系針葉樹種顏值高 應用效果出眾!
    除了生長緩慢,全年無落葉且應用廣泛之外,彩色針葉樹還具有葉子亮麗、獨特的樹形和較高的觀賞價值。近年來,它們在國內高端綠化項目中越來越受歡迎,其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其中,藍色系針葉樹因其獨特的顏色而備受關注,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當今市場上5種常見的藍色系針葉樹吧!
  • 針葉樹花境,有一種美,不因時光而褪色
    專指以松柏類針葉樹為主要造景元素,利用植物材料的常綠性及相對草本花卉生長緩慢的特性,通過喬灌木獨具特色的布置形式,營造的主題明確,景觀持續性強的花境形式。針葉樹花境是國外園林植物景觀新興的布置形式。針葉樹,國外一般叫conifer,一般我們提到針葉樹就是指的松杉柏這類常綠樹了。
  • 針葉樹種子飛行似直升機—新聞—科學網
    大約1億年後,針葉樹進化出一種新的飛行方式:直升機旋轉。它們的種子開始以單只翅膀為特徵,這使其在降落時能實現盤旋下降。該方法能減緩種子的飛行,同時增加它們捕捉到微風並且飛離母樹的機會。這意味著幼苗更有可能在不同母樹競爭光和營養的情況下生長。
  • 科學家揭示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8月5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樹木物候被普遍認為對環境變化敏感,為了解植被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反饋關係提供了關鍵指徵。
  • 一「樹」獨秀扮靚城市風景線
    彩色的樹葉隨風搖曳,千姿百態,炫目的彩色,連綿著,如絲如綢,恍若天織彩錦飄落在四周;走在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阡陌縱橫的樹海中,回歸自然,放飛心情……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讓城市越來越像一個大大的圍城,身心緊張的都市人越來越憧憬能放鬆身心的居住和休憩環境,越來越多的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美麗鄉村開始受追捧……在此趨勢下,彩紅楊、紅葉李等一批批優質珍稀彩葉樹種也越來越受市場認可。
  • 到太原各大公園探尋針葉樹果實!
    到太原各大公園探尋針葉樹果實!隨著秋色漸深,四季常青的針葉樹再也藏不住那份獨有的魅力,枝頭上結出了碩果。10月4日,記者來到迎澤公園,帶您一起去探尋它們。 賞果小貼士:四季常青的針葉樹,顧名思義,葉片像針一樣。正因為葉片面積小、有較厚的角質層,水分蒸發較少,利於保持熱量、抗風,才得以在寒冷的冬季充滿綠意。這些樹木我市各大公園均有栽植,迎澤公園栽植較多。感興趣的話,到各公園一探究竟吧!
  • 針葉樹材檢索系統上線運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正式對外發布了「針葉樹材檢索系統」:http://woodlab.swfu.edu.cn「針葉樹材檢索系統」是一款服務於科研和教學的實用工具。它包含了中國9個科180種針葉樹材的描述和顯微照片,以及1000多張顯示解剖細節的圖像。該系統可通過交互式多址鍵進行搜索。顯微照片取自中國林科院木材標本室(北京,CAFw)的115種針葉樹材和西南林業大學(昆明,SWFUw)標本館的40種針葉樹材標本。這些描述使用了國際木材解剖學家協會(IAWA)針葉樹材顯微特徵列表中的特徵。該系統支持樹種名稱、解剖特徵和解剖顯微圖像(實驗中)三種檢索方法。
  • 藍色系針葉樹種顏值高,應用效果出眾!
    來源:園林頭條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彩色針葉樹除了生長緩慢、一年四季不落葉、應用範圍廣以外,葉色亮麗,樹形獨特,觀賞價值極高,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高端綠化工程的青睞,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首個細胞發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
    原標題:以高大針葉樹樹葉為食 或令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新出土的恐龍化石及附近植物化石顯示,為覓得長在樹梢的食物,蜥腳類恐龍進化出長脖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分析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出土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及其附近巖層中的植物化石得出上述結論。研究論文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雜誌《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
  • 生物學者建議植樹節多種針葉樹 可降低PM2.5
    據劉春江課題組研究表明:枝條和葉片表面粗糙、分泌物豐富、葉面積係數高的樹種,會具有較好的吸滯大氣顆粒物的功能,若重點考慮樹種降低大氣PM2.5顆粒物,可多選擇一些針葉樹。  城市「綠肺」可有效吸納顆粒物  我國樹種多樣、氣候覆雜、細顆粒汙染物來源多樣,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如何利用城市森林防控大氣細顆粒汙染,還是一個新課題。
  • 針葉樹也有一顆想開「花」的心(今日視點)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針葉樹是現存的最主要的一類裸子植物,雖然針葉樹同樣具有典型的單性生殖結構,然而,自上世紀初以來,兩性嵌合突變球花(簡稱兩性球花)在針葉樹中不斷被偶然發現,以致幾乎所有科的針葉樹物種中均積累了多起目擊報導。譬如,包括我國鄉土樹種油松在內,至今已有至少15種松屬針葉樹中報導過類似發現,這種偶發的兩性突變為兩性生殖結構的起源提供了難得的實驗線索。
  • 上海地區的珍貴樹種大盤點——針葉篇
    上海地區的珍貴樹種總共分為落葉闊葉類、常綠闊葉類和針葉類三種,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針葉類珍貴樹種。銀杏銀杏是世界五大行道樹之一,又名公孫樹、白果樹,是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壽命可達800-1000年,是樹中的老壽星。銀杏喜光、深根性,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較強,木材為建築、家具、室內裝飾、雕刻用優良木材。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機構合作,共享和整合基於先進的微樹芯技術開展的北半球(23°N至67°N)、79個站點的21個針葉樹種的樹幹木質部細胞發育的每周監測數據(1998年-2016年),運用混合模型建模並分析多種環境因子對木質部第一個細胞形成時間的影響,量化北半球針葉樹木質部生長啟動的關鍵驅動力。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機構合作,共享和整合基於先進的微樹芯技術開展的北半球(23°N至67°N)、79個站點的21個針葉樹種的樹幹木質部細胞發育的每周監測數據(1998年-2016年),運用混合模型建模並分析多種環境因子對木質部第一個細胞形成時間的影響,量化北半球針葉樹木質部生長啟動的關鍵驅動力。
  • 冬奧會場館周邊綠化改造 將增耐寒常綠樹
    彰武松等7種耐寒常綠樹今春將在延慶種植。記者了解到,今後幾年冬奧會場館周邊將持續增綠,耐寒樹種是絕對主力。2022年冬奧會舉辦時間為當年的2月份,正值北京的冬末,萬物蕭條。場館周邊要營造景觀,主要靠常綠針葉樹。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冬季落葉的闊葉樹佔了絕大多數,四季常綠樹寥寥。今年啟動的改造試點位於延慶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是未來的冬奧會場館所在地之一。